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什麼是物權公示原則

什麼是物權公示原則

發布時間:2022-07-25 07:01:49

物權的公示原則是什麼

物權公示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指物權在變動時,必須通過一定方式表現出來,使外界公眾知道物權發生了變動。

⑵ 物權公示公信原則有哪些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
第十二條 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第十四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十五條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六條 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八條 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第十九條 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登記機構予以異議登記的,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異議登記失效。異議登記不當,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向申請人請求損害賠償。
第二十條 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後,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
第二十二條 不動產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動產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具體收費標准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節 動產交付
第二十三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 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八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九條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由此可見,無論動產還是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必須公示。原則上,動產以交付為公示,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
同時,物權法還規定,無需登記的不動產的轉移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也就是說,物權的公示原則可以總結為:不動產以登記為原則,不登記為例外;動產以必須交付為原則。

⑶ 如何理解物權公示原則

物權公示原則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指物權在變動時,必須通過一定方式表現出來,使外界公眾知道物權發生了變動。物權之所以需要公示,是因為物權具有絕對性,具有很強的效力,可以定紛止爭。為了防止他人對物的爭奪和干涉,法律必須設立物權的公示制度及方法。基於公示制度,當事人與第三人可以直接從外部認識物權的存在,使物權法律關系得以透明。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動產以佔有和交付為公示方法。基於這項原則,如果動產的主體發生了變動,就應該及時地轉移佔有,交給新的權利人;如果不動產的權利主體發生了變動,就應當及時地到相應的行政部門變更登記,將新的權利主體的姓名記載於登記簿上,這時,物權變動才算完成,否則,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 作者:劉明順律師

⑷ 什麼是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能舉個案例嗎

公示公信原則是公示原則和公信原則的合稱,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特別是保護當事人對公示的信賴利益。公示公信原則是物權法的三大原則之一。

公示原則是指:物權變動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公示。這樣才有物權變動的效力。通常,動產以交付為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式。

公信原則是指:任何因為基於對公示行為的深信,而從事相關交易行為,即使公示錯誤,其交易行為也有效。

案例:

王某攜帶房產證原件及產權人身份證原件等資料到某中介公司放盤,出售李某的物業。王某提供購房的付款記錄,宣稱該物業是其全額出資的物業,因購房名額的問題,以李某名義落名,自己擁有房屋處分權。

該中介公司核實王某身份及付款憑證等資料後,對房屋進行放售,並成功促成王某與陳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因王某未取得產權人李某的公證委託書,於是買賣雙方在合同里約定:「如產權人不同意出售該物業給買家,違約責任由王某承擔。」

買方因需辦理按揭,需王某提供公證委託書或產權人李某對合同追認,並協助買方辦理貸款手續,但王某遲遲未能提供李某授權的公證委託書。

李某亦不認同王某與陳某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成交價,要求解除原合同,重新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經過多次協商無果,買方劉某將王某告上法庭。

法律貼士:該糾紛中王某雖為物業出資人,但根據《物權法》「公示公信」原則,中介機構審核是否具有物業的處分權應按不動產登記簿為准。無權處分人訂立的合同,未經產權人追認的,不能約束產權人。王某未能提供產權人的公證委託,且未得到產權人追認的情況下,屬無權處分。

(4)什麼是物權公示原則擴展閱讀:

2014年,在周吉宜等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要求判令拍賣無效,返還周作人撰書、魯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手稿一案中,北京東城區法院一審認為,由於手稿已經拍賣,中國嘉德公司已不佔有這份手稿,因此原告要求返還手稿,法院不予支持。

同時,原告一方要求確認涉案手稿的所有權等相關權益屬於原告,因缺乏事實依據,法院也不予支持。

二審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法律規定,「動產物權是以佔有為公示公信原則,物品為第三人所佔用,在不能確定第三人的佔有是非法佔有的情況下,難以認定周吉宜等人對物品享有的權益」。因此,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⑸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物權法定原則、物權客體特定原則、物權公示原則。物權法的基本原則體現了物權與債權的基本區別。物權法定原則旨在限制當事人的物權創設自由,原因在於,物權具有絕對效力,如果允許當事人任意設置,可能不利於交易安全。債權則不同,其效力僅及於當事人自己,故不僅債權內容可由當事人自由設定,債權類型也可由當事人自由設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行為人違反「種類法定」原則,在法定物權種類之外創設物權,該行為無效;行為人違反「內容法定」原則,設定與法定物權相異的內容,該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六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這一原則要求物權的類型、各類物權的內容、效力,以及創設的方式,都由法律直接規定,不能由當事人任意創設。

⑹ 什麼是物權公示原則

物權公示原則,是指物權的設立或者變動必須依據法定的公示方法公諸於世。公諸於世,是指將物權設立和變動的事實通過法定的方式公開,如不動產進行登記,動產進行交付。就不動產登記而言,只要當事人完成登記,至於世人是否去了解,在所不問。就動產交付而言,只要當事人完成交付行為,其他人是否知悉,也不影響動產物權設立和變動的效力

⑺ 如何理解物權法的公示信用原則

物權的公示原則是指物的權利人通過某種手段向特定或不特定人公開顯示其權利的法律事實,物權的公示表現為登記和佔有兩種表徵。對於信賴該表徵而有所作為者,即使表徵與實質的權利不符,對於信賴該表徵的人也不產生任何影響,這就是物權的公信原則。物權的公示原則因物區分為不動產和動產而表現為兩種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可見,不動產物權以登記和變更登記作為物權取得和變動的公示方法,而動產物權以佔有作為權利取得的公示方法,以交付作為權利變更的公示方法。物權是對世權,是絕對權,物權一旦經公示即告成立,即使某所有物是被無處分權的人「合法地」轉移到第三人的手中,如果第三人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相信處分物的人為所有權人並善意地取得了該物,那麼物的真正主人也無權追回該物,而只能向處分該物的人主張債權。
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對我們在日常生活從事與物權相關的法律行為時,將產生重要的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不動產物權變動後要及時到登記機關登記。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確立的是實質主義的登記原則,即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的設立、轉移、變更和消滅等事項非經登記不得生效。這就是說,關於物權的一切法律行為,都必須在具備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條件之外,還必須將該意思表示予以登記,並自登記時起該法律行為方可生效。(二)取得他人的不動產前,要充分審查該不動產的產權登記簿,以確認對方是否對該不動產有處分權。只有不動產產權登記薄人記載的權利人對該不動產才有完全的處分權,如果在取得他人的不動產前未經登記的權利人同意,即使出於善意,也不會產生物權的變更。(三)不動產轉讓協議達成後要及時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以防止轉讓人對該不動產的再次處分。不動產預告登記是指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後,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防止現在的出賣人在不動產未登記前將該不動產再次處分而採取的一項約定措施。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行為不產生物權變更的效力。(四)利害關系人發現不動產登記簿記載事項錯誤,應當及時申請異議登記。異議登記是指不動產權利人以及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的事項有錯誤而登記薄記載的權利人又不同意更正的情況下,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請求登記機關根據事實情況予以更正的一項法律制度。該制度是一項臨時性的措施,異議人必須在提出異議登記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物權法設立該制度的目的在於及時地保護物的真正權利人,防止登記的權利人對不動產惡意處分。(五)動產變更要及時交付。交付是讓與動產物權的公示方法之一。交付與登記不同,登記可以作為不動產物權一切變更形式的公示手段,而交付不能作為動產物權一切變動形式的公示手段,只有在以民事法律行為讓與動產所有權及設定質權時,交付才是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手段。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規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法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此規定在原則上以交付作為物權變動要件的同時,也允許例外。(六)需登記的動產物權的產權產生與變動也要及時辦理登記手續,否則不能對抗善意的不知情的第三人。在現代法制下,以登記為公示的方法並不以不動產物權為限。例如,船舶、航空器、機動車等動產物權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也實行登記制度,未經登記,物權變動不能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即登記並非這些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只是不能登記,對外不能產生對抗效力。

⑻ 如何理解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的內涵

公示公信原則是公示原則和公信原則的合稱,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特別是保護版
當事人對公示的信權賴利益。
所謂公示,是指
物權在變動時,必須將物權變動的事實通過一定的共識方法向社會公開,從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權變動的情況,以避免第三人遭受損害並保護交易安全。所謂公信,是指一旦當事人變更物權時,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了公示,則即使依公示的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不存在或者存在瑕疵,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以從物權交易的人,法律也依然承認其行為具有與真實的物權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
公示公信原則是
物權法的三大原則之一。
公示原則是指:物權變動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公示。這樣才有物權變動的效力。通常,動產以交付為公示方式;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式。
公信原則是指:任何因為基於對公示行為的深信,而從事相關交易行為,即使公示錯誤,其交易行為也有效。

⑼ 簡述物權變動的公示公信原則

法律分析:公示公信原則按其內容分為物權公示原則和物權公信原則。物權公示原則,是指物權的變動即物權產生、變更或者消滅,必須以特定的、可以從外部查知的方式及公示表現出來的物權法基本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六條 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⑽ 簡述我國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

公示原則是指物權變動行為須以法定公示方法進行才能生效的原回則。公示原則要答求當事人依法定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其物權變動,以明確何人取得物權,何人喪失物權,否則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之所以要確立物權的公示制度,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物權是排他性財產權,即一物之上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權。例如一物之上若已經成立一所有權,則不能再成立另一所有權(多人共同對一物享有一個所有權不屬此列)。正因為物權具有排他性,倘若外界無法知悉物權變動情況,則容易導致第三人遭受損害。二是因為物權是對世權,其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物權的變動不僅僅是權利人個人的事,對於廣大的社會公眾來說,也都發生權利義務變動的後果。物權人只有以公開的方式將變動事實告知社會公眾,才能使物權變動產生效力。物權公示的功能在於給社會公眾一個判斷標准,即沒有公示就沒有物權變動,以此判定物權歸屬,以維護交易安全。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物權公示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