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證上權屬性質: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啥意思
國有土地取得方式為劃撥和出讓。劃撥是無償取得,主要是以公益服務為目的。版出讓:分為招標、拍賣權、協議取得,多用於商品房開發、企業用地等等。
70年說的是土地使用期限,住宅用地最長70年,過期自動免費續期,不用繳納土地出讓金,與房屋使用沒有直接聯系,只要房屋質量合格,就可以一直居住。國家徵收該土地的除外。
你的房屋用地是國有土地,取得方式出讓,是合法的,可以放心居住使用。
2. 建設土地使用權屬於
法律分析: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四十四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定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百四十五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分層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
第三百四十六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原則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不得損害已經設立的用益物權。
第三百四十七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出讓或者劃撥等方式。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
3. 土地使用權空間權是什麼意思
您好,目前國家法律層面,沒有明確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僅在蘇州市、南寧市出台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規定中,明確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依法批准利用地上空間開發建設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並對該地上空間享有佔有、使用、 收益的權利。
(一)國家層面法規
1、《物權法》的規定
根據《物權法》第136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可以看出,《物權法》對地表、地上或者地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做了原則性的規定。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33條規定,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應當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遵循統籌安排、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充分考慮防災減災、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並符合城市規劃,履行規劃審批手續。《城鄉規劃法》只對地下空間開發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對地上空間開發沒有做出任何規定。但是對於地下空間開發和利用提出一個重要的原則:符合城市規劃,履行規劃審批手續。同樣,我們認為地上空間開發和利用也需要遵守這條原則。
2008年1月3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08〕3號)明確要求:「國土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有關規定,抓緊研究制訂土地空間權利設定和登記的具體辦法」。
根據物權法和規劃法關於地下空間建設用地的規定,由此我們可以推出以下結論:1、可以設立地上建設用地使用權,但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2、地上空間開發和利用需要符合城市規劃,履行規劃審批手續。
(二)地方層面法規
《物權法》出台後,各地對於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出台了諸多規定,但是對於地上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只有個別地區蘇州市、南寧市出台,但這仍不影響我們對地上空間的研究。
1、2011年江蘇省蘇州市出台了《蘇州市地下(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利用與登記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第2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根據規劃利用空間界限,除設立地表建設用地使用權外,可分層設立地下、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第6條規定:「地下、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且應當充分考慮相鄰空間的發展需要和相互銜接,不得損害已經設立的不動產物權。」
2、2014年南寧市政府辦公廳出台了《南寧市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審批與確權登記暫行辦法》,該《辦法》對地上地下空間及地上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審批程序、供地方式、出讓金最低價格、驗收和等級等做出了規定。
其中《辦法》明確,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經依法批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建設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並對該地上地下空間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出讓,但依規定可以劃撥的除外。出讓年限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的用途確定,但不得超過相同用途的地表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
《辦法》強調,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審批與確權登記的具體審批程序和要求適用地表建設用地使用權管理的一般規定。對於同一主體結合地表建築工程一並開發建設的地上地下工程,應當連同地表工程一並規劃和供地,獨立開發的地上地下工程屬於經營性項目,應當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出讓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地下、地上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轉讓、抵押,但需遵循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抵押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三)合同範本關於地下或地上空間的約定
除了以上法律法規、地方規章等, 2008年4月29日,國土資源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示範文本(gf-2008-2601)明確指出出讓宗地空間范圍是以平面界址點所構成的垂直面和上、下界限高程平面封閉形成的空間范圍,並要求「出讓宗地的平面界限按宗地的界址點坐標填寫;出讓宗地的豎向界限,可以按照1985年國家高程系統為起算基點填寫,也可以按照各地高程系統為起算基點填寫。高差是垂直方向從起算面到終止面的距離。如:出讓宗地的豎向界限以標高+60米(1985年國家高程系統)為上界限,以標高-10米(1985年國家高程系統)為下界限,高差為70米」 。
4. 深圳將率先探索國有土地使用權續期路徑,「正抓緊制定方案」
土地使用權到期後如何續期?如何高效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意見的函》,在自然資源部支持下,深圳將率先探索國有土地使用權續期路徑、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建設住宅、分類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等一系列改革。
8月4日,據深圳特區報,自然資源部於近日印發《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意見的函》(簡稱《意見》),意見共計9條措施,助力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
意見提出,從國土空間規劃、空間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佔補平衡、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關試點、不動產登記、土地只征不轉以及深圳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等九個方面,支持廣東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其中,為充分發揮深圳「雙區疊加」優勢,自然資源部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除前述大灣區改革探索適用深圳市外,支持深圳市取得相關法律授權,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後,可探索按規劃期實施總量管控模式。支持將國務院授權廣東省批準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由廣東省委託深圳市批准。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區公園綠地內的建設用地不納入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管理新機制。
探索通過出讓合同約定土地閑置費的收取標准,以及違約條件下收回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可操作方法。探索國有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續期的操作路徑。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分類保護利用新模式。
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階段,支持廣東和大灣區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合理優化耕地、林地、建設用地等各類用地規模、布局和時序等。
鼓勵支持各類試點,包括深化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探索「只征不轉」等擴大生態空間的實現路徑,支持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託代理機制試點,探索二三產業混合用地政策和管理機制,探索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建設住宅,分類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等。
建設用地方面,支持探索建立省域內的建設用地交易機制。探索建立全國性的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支持探索建設用地使用權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層設立、分層供應政策等。不動產登記方面也將向港澳法人、港澳銀行進一步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紅利。
深圳特區報報道指出,目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正抓緊制定方案,報自然資源部審定後實施。
5.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方式有哪些
我國《民法典》對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劃撥和出讓。
1、所謂土地劃撥,是指土地使用人只需按照一定程序提出申請,經主管機關批准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權,而不必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及其他費用。
2、所謂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與劃撥相比,出讓具有交易性、有償性、期限性的特點。其形式主要有:協議、招標、拍賣和掛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四十七條,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出讓或者劃撥等方式。
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
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
6. 土地使用權是否包括地下
土地使用權包含地下部分,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沒有特別的規定和說明,土地登記包括登記土地平面的四至界限以及土地的上下立體空間,土地使用權就應當包括地表、地上和地下。反之,則需明確區分和標明土地地表使用權、地下使用權和地上使用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四十四條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第三百四十五條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
7. 土地使用權的劃分有幾種
1、按是否交出抄讓金(即用地性質)劃分為二類:出讓地(已交了土地出讓金)和劃撥地(沒交土地出讓金)兩類土地使用權證,這是最基本的分類.
2、按建房性質(使用性質)分:有住宅用地、商業用地、行政辦公用、旅遊用地、綜合用地等。規定什麼用途就只能建什麼樣的房,而使用性質不同,土地出讓的期限也不一樣,如住宅為70年,而商業只50年。
8. 建設用地的使用權合同都有什麼內容
(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是合同中最基本的要件。如果不寫明當事人,合同由誰履行就不明確,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更無從談起。雖然出讓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但是在出讓合同中,國家並不作為合同的出讓人。目前一般是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代表國家作為出讓人。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中應當明確標明出讓建設用地的具體界址、面積等基本的用地狀況。為了准確界定建設用地的基本數據,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一般會附「出讓宗地界址圖」,標明建設用地的位置、四至范圍等,該附件需經雙方當事人確認。
(三)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根據本法第136條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因此,在分層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必須界定每一建設用地使用權具體佔用的空間,即標明建設用地佔用的面積和四至,建築物、構築物以及附屬設施的高度和深度,使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行使權利的范圍得以確定。
(四)土地用途。土地用途是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的重要內容。土地用途可以分為工業、商業、娛樂、住宅等用途。我國對建設用地實行用途管制,不同用途的建設用地的使用期限是不同的。
(五)使用期限。以出讓方式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都有期限的規定。比如,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期限自出讓人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實際交付土地之日起算,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的,出讓年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算。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以出讓方式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出讓金等費用。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三百四十八條 通過招標、拍賣、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
(三)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
(四)土地用途、規劃條件;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決爭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