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訴訟時效
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一般只有三年。
【法律分析】
物權請求權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物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一項專門的制度,是相關法律上的一項獨立請求權制度。1、返還原物請求權應就動產和不動產加以區別對待,在社會生活中,動產一般是以交付為所有權變更的手段,而不動產則需以變更登記為公示方法。2、排除妨害、停止侵害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物被他人以佔有以外的其它非法方式妨害的,物權人可以行使這兩種請求權,實踐中,有的妨害是一次完成的,如非法佔有他人通道,而有的妨害具有持續性,如持續排放污染物造成他人受損。3、共有人對共有物的分割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共有是指多個權利人對一物享有共同的所有權,特點是強調主體的復合性和客體的單一性,其本身並非所有權的特殊類型,而只是所有權的一種表現形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⑵ 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
物權請求權訴訟時效是二年 。
【法律分析】
法律上明確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但需要在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該時效內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物權請求權的功能或者趣旨能夠通過債權請求權的保護方式得以實現。如所有權返還之訴,能夠使物權恢復到原有狀態。物分為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以佔有為其公示方式,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減少交易的成本,加快商品的流轉,法律的意旨在於用彌補處分權能欠缺的方式來實現上述目的。假如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始終讓物權處於不穩定狀態,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和所有權返還請求權必然相互沖突,必然會造成法律價值理念的沖突。不動產以登記作為其公示方式,權屬狀態比較明確。如當事人未約定典期的,出典人得隨時返還典價回贖典物,但出典後經過20年不回贖,典權人即取得所有權。間接承認了不動產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制度。物權是絕對權,即以一般不特定人為義務人,而要求其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二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⑶ 民法典規定物權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民法典規定,物權糾紛如果涉及到返還動產或者不動產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如果是其他物權糾紛,訴訟時效是3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__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⑷ 物權請求權訴訟時效
法律分析:物權請求權是指物權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可能遭受侵害時,有權請求侵害人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物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一項專門的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項獨立請求權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⑸ 物權是否具有訴訟時效
物權保護存在訴訟時效。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將失去勝訴權利,即勝訴權利歸於消滅。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訴訟時效只適用於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⑹ 物權糾紛訴訟時效有多久
法律分析:物權糾紛如果涉及到返還動產或者不動產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如果是其他物權糾紛,訴訟時效是3年。物權糾紛大多數屬於一般民事糾紛,適用普通訴訟時效的規定。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⑺ 物權的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法律分析:物權糾紛如果涉及到返還動產或者不動產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如果是其他物權糾紛,訴訟時效是3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⑻ 中國古代有沒有時效制度
現在絕大多數國家的民法都採納了時效制度,包括物權的取得時效與消滅時效(中國現行民法並不承認「取得時效」),但如果說到時效制度的淵源,許多法學學者還是堅持相信「時效制度起源於古羅馬,中國本來沒有時效制度,因為它和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是不相容的」。殊不知,宋朝的民商法已經充分注意到物權的取得時效與消滅時效。
南宋初年,由於沿江拋荒的田地很多,宋政府便「募民承佃」,並立法約定:「蠲三年租,滿五年,田主無自陳者,給佃者為永業」(《宋史•食貨志》)。意思是說,農人承佃這些荒田,可蠲免三年田租,如果五年內不見田主前來主張權利,那麼承佃人便自動獲得荒田的產權。這便是宋政府對於物權取得時效的一項立法。
紹興三年(1133),宋政府又訂立了一項涉及取得時效的立法:「人戶拋棄田產,已詔三年外許人請射,十年內雖已請射及撥充職田者,並聽理認歸業。官司占田不還,許越訴。」(《文獻通考•田賦考》)換言之,如果一塊拋荒田產的原業主在十年內不提出復業,那麼承佃人便可以永久佔有這塊田產。佔有十年,是宋代比較常見的不動產取得時效。
《宋刑統》中也有一條規定:「諸公私竹木,為暴水漂失,有能接得者,並積於岸上,明立標榜,於隨近官司申諜。……限三十日,無主認者,入所得人。」人民撈到不知主的漂流物,需要報告政府,由政府貼出「失物招領」的公告,以三十日為限,若三十日後沒人認領,則漂流物歸所得人。「三十日」便是漂流物的取得時效。
宋朝還在民商法中詳細規定了物權的消滅時效,即今日我們常說的訴訟時效。《名公書判清明集》所收集的民事訴訟判詞中,有好幾位法官都援引了時效制度的立法條文來處理相關訴訟,如在判決一起田產交易糾紛引起的訴訟時,法官引用法律稱:「准法:諸理訴田宅,而契要不明,過二十年,錢主或業主死者,不得受理。」這一法條列出了田產糾紛訴權消滅的三個條件:一、契要不明;二、過二十年;三、錢主或業主死亡。其中「二十年」與「錢主或業主死亡」均構成權利消滅的時效,兩者居一即喪失了訴權。
計算訴訟時效的起始時間點,宋代法律也已有明晰的規定:「諸典賣田宅,……其理年限者,以印契之日始,或交業在印契日後者,以交業日為始。」(《名公書判清明集》卷四)訴訟時效以交易合同加蓋官印之日起算(如果是加蓋官印後才交割產業,則從交付日起算)。也就是說,在宋代,一份田宅交易的合約正式生效之後,從生效日計算起的二十年內,如果發生糾紛,可以提起訴訟。這二十年為訴訟時效。超出二十年,訴權消滅。隨著土地交易的日益頻繁,南宋的訴訟時效實際上又出現了逐漸縮短的趨勢,這也有利於政府盡快確認土地佔有者的產權,保持社會經濟關系的穩定。
在南宋另一起涉及家產紛爭的訴訟案中,法官引用法條作出「駁回訴狀」的判決:「分財產滿三年而訴不平,又遺囑滿十年而訴者,不得受理。」(《名公書判清明集》卷五)根據這一立法,宋人在分析家產時,如果認為析產不公平,可以提起訴訟,但如果過了三年才起訴,則訴權消滅。而遺囑繼承的訴訟時效則放寬至十年。
宋代商業發達,交易繁多,宋政府在田宅買賣、錢物借貸、典當取贖、親鄰權爭端諸領域都設立了訴訟時效。有意思的是,宋朝的民商事立法還出現了類似今日民法中「時效中止」的規范,如《宋刑統》規定了收贖典當物的訴訟時效:「經二十年以上不論」,即二十年為訴權消滅的時效。但同時《宋刑統》又規定,「有故留滯在外者,即與出除在外之年。」「留滯在外」的時間,不計入時效。
我們完全可以說,宋代的時效制度已相當發達,怎麼可以輕率斷言「中國本來沒有時效制度,因為它和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是不相容的」?許多中國的法學學者言必稱羅馬法,卻對本土的優良法律傳統視而不見。如果這不是無知,那一定就是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