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深圳市土地使用權租賃

深圳市土地使用權租賃

發布時間:2022-07-16 07:06:06

1. 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199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管理,規范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以拍賣、招標、協議的方式,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使用者向市政府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政府交納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應當一次性交付。第三條深圳市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土地管理部門)是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管部門,統一對土地使用權進行出讓,對出讓的土地進行管理。其他單位不得出讓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由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土地使用者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或者變更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時,必須向土地管理部門交納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第四條本條例適用於特區內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地下自然資源及其他埋藏物屬國家所有,不在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之內。
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方能集本條例出讓其使用權。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企業、組織和個人,均可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六條依照本條例規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者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使用、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於其他經濟活動,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七條土地使用者開發、利用、經營土地的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第八條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市政府其他有關管理部門,根據特區城市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制定年度土地開發供應計劃,經市政府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第九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應堅持與建設項目相結合的原則。沒有建設項目的,不供應土地,但按本條例規定以拍賣、招標形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除外。第十條市政府設立土地開發基金,土地開發基金由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收集。
土地開發基金由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土地使用費、土地增值費及土地上的其他收益構成。
土地使用者應交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經市政府批准作為國有資本金的,或者土地管理部門以土地使用權投資的,按其占企業總資產的比例折為股本,其收益列入土地開發基金。第十一條市政府設立深圳市土地投資開發中心(以下簡稱開發中心),根據土地開發基金使用計劃,利用土地開發基金組織土地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與土地開發基金用於土地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得挪作他用。
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年度使用計劃,並報市政府批准。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由土地管理部門按計劃安排使用;土地開發基金由開發中心使用。市政府財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並審核,市政府審計部門定期審計。
市政府應當制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收支與管理辦法,加強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的管理。第十三條土地管理部門每年應當向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的收支與使用情況。
市政府財政與審計主管部門應當同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的審核與審計情況。第十四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第十五條土地使用者依照本條例簽訂出讓合同付清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後,應當按照《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登記條例》(以下簡稱《登記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領取《房地產證》。
出讓合同簽訂後,土地使用者未取得該宗土地使用權的《房地產證》前,可以佔有和使用該宗土地,但不得處分。

2. 深圳市徵用土地與收回土地使用權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規范徵用土地和收回土地行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徵用土地,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或者實施城市規劃,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並給予補償安置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收回土地,是指根據法律、法規以及本條例的規定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及臨時使用國有土地合同(以下簡稱臨時用地合同)的規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第三條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用地規劃的規定,作出徵用土地的決定。
市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是負責組織實施徵用土地與收回土地工作的主管部門。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以下簡稱派出機構)受主管部門的委託組織實施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工作。
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組織實施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可以委託開發建設單位辦理補償、安置等方面的具體事務。第四條市政府有關部門、區人民政府和基層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和配合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做好徵用土地和收回土地工作。第五條徵用土地和收回土地應當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給予當事人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但法律、法規、征地協議、出讓合同及臨時用地合同規定不予補償和安置的除外。
本條前款所稱當事人包括被徵用土地單位或被收回土地的單位和個人。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六條徵用土地,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履行批准手續。
徵用農業保護區用地,必須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農業保護區管理的若干規定》辦理。第七條徵用土地和收回土地應當作出書面決定,並應當在決定批准之日起五日內直接送達當事人;無法直接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自發布公告之日起十五日後,即視為送達。
書面決定的內容,應當包括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的位置、范圍、面積、時間、原因、依據和補償、安置問題協商的聯系方法以及對當事人的要求等事項。
被徵用或被收回土地的當事人應當在決定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辦理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的補償登記。第八條自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決定作出之日起,至作出補償安置決定或簽訂補償安置協議之日止,公安部門應當暫停辦理該土地范圍內居民戶口的遷入和分戶。因出生、軍人復員退伍、婚嫁等確需入戶或者分戶的,經區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辦理。
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應當將本條前款規定的日期及時告知公安部門。第九條當事人在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的書面決定送達後,不得就被徵用或被收回的土地進行下列行為:
(一)擅自處分土地或新建、改建、擴建和裝修地上建築物、附著物;
(二)從事旨在增加補償金額或者提高安置標準的種植和養殖等活動;
(三)以有關的土地權益或地上建築物、附著物進行轉讓、抵押;
(四)設立或變更租賃關系。第十條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需給予補償、安置的,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應當在被徵用或被收回土地的決定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就補償、安置事宜與當事人進行協商。
超過本條前款規定的期限,未能與當事人達成補償、安置協議的,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的補償安置決定。
按本條第二款規定作出補償安置決定後,當事人不履行,又不在規定的期限內交出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當事人遷出。第十一條被徵用或被收回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補償:
(一)違法建築;
(二)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一)、(二)項規定;
(三)無償收回土地;
(四)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予補償的。第十二條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的工作人員或其委託單位的人員,可以根據徵用土地或收回土地工作的需要,進入被徵用或被收回的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現場進行勘測。第十三條被徵用或被收回土地的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未領取補償安置費的,由主管部門或派出機構代管。

3. 這類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新規

近日,深圳發布《深圳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規定,探索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制度。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工業用地,按照「先投入後轉讓」的原則,允許轉讓雙方簽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後,依法辦理預告登記,待開發投資達到轉讓條件時,再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手續。

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提出「試點實行土地二級市場預告登記轉讓制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以下簡稱《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明確該改革事項的主要內容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和低效用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後,重點做好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閑置工業用地的處置工作,可以採取提供交易鑒證、預告登記等方式,優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保障交易安全。未經批准,工業用途不得改變」。

為了落實《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首批授權事項清單》的工作要求,盤活存量低效工業用地,優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規范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行為,制訂了《深圳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暫行辦法》。

二、主要內容

(一)關於適用范圍

為穩步有序推進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工作,結合我市工業及其他產業用地供應的現行政策和機制,《暫行辦法》明確適用范圍為深圳市行政區域內以協議出讓方式取得的工業用地;包括普通工業用地(M1)和新型產業用地(M0),並結合深圳實際,倉儲用地(W1)和物流用地(W0)可參照執行。

本著尊重出讓合同和尊重歷史的原則,合同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同時,做好與工業樓宇轉讓等相關政策的銜接。

(二)關於土地二級市場平台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4號)關於「搭建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交易平台,匯集土地二級市場交易信息,提供交易場所,辦理交易事務,大力推進線上交易平台和信息系統建設」的要求,《暫行辦法》規定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應統一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開展;土地二級市場平台匯集市場供需信息,提供政策咨詢、公開競價交易、轉讓合同備案等服務,開展土地二級市場統計、監測等工作。

同時,為優化營商環境,土地二級市場平台提供公益性服務,不向轉讓雙方收取任何費用。

(三)關於轉讓條件

《暫行辦法》明確我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需要符合的條件主要包括:一是已按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全部土地價款,並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二是涉及土地閑置、違法建築的,已按有關規定處置完畢;三是涉及依法查封、共有權、抵押等情形的,應按規定徵得相關單位或權利人同意;四是不存在權屬爭議;五是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關於預告登記

按照《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中提出的「重點做好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閑置工業用地的處置工作」相關要求,《暫行辦法》提出探索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制度,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工業用地,按照「先投入後轉讓」的原則,允許轉讓雙方簽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後,依法辦理預告登記,待開發投資達到轉讓條件時,再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手續。

《暫行辦法》規定預告登記權利人可作為申報主體,憑不動產預告登記證明及其他必要材料向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建設等部門申請辦理建設項目相關報建手續。

(五)關於受讓人資格條件和產業監管

為確保轉讓後的工業用地真正用於產業發展,《暫行辦法》規定受讓人應當屬於現行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導向目錄中從事鼓勵發展類項目的企業或市、區政府投資設立的承擔產業用房建設運營管理職能的平台公司。同時,為滿足各區產業發展需要,《暫行辦法》規定各區政府應根據轄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結合全年限監管的要求,制定各區統一的受讓人資格條件和產業發展監管協議樣本,並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發布。

此外,《暫行辦法》分別就轉讓全鏈條的產業監管提出了要求:一是轉讓前,區產業主管部門要對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提出審核意見,並擬定產業發展監管協議;二是轉讓過程中,區產業主管部門應對受讓人的競買資格條件進行審查;三是轉讓後,區產業主管部門需要與受讓人簽訂產業發展監管協議,並對產業的發展進行監管。

深圳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盤活存量低效工業用地,優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規范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行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4號)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深圳市行政區域內以協議出讓方式取得的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行為。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或不動產登記證書約定土地性質為非商品性質、限自用或不得轉讓的工業用地,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工業用地包括普通工業用地(M1)和新型產業用地(M0),倉儲用地(W1)和物流用地(W0)可參照執行。

第四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的土地二級市場管理和監督等工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派出機構負責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條件審核。

市發展改革、科技創新、工業和信息化、交通運輸等產業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各區開展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涉及的產業准入、資格審核和產業監管等工作。

市政府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相關服務工作。

各區政府(含新區管理機構,下同)負責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涉及的產業准入、資格審核和產業監管等工作。

第五條 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應統一通過土地二級市場信息化平台(以下簡稱土地二級市場平台)開展。土地二級市場平台匯集市場供需信息,提供政策咨詢、公開競價交易、轉讓合同備案等服務,開展土地二級市場統計、監測等工作。

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雙方可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等渠道發布和獲取市場供需信息;可自行協商交易,也可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公開競價交易。

第六條 按本辦法規定轉讓的工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價款,並取得不動產登記證書;

(二)涉及土地閑置的,已按照閑置土地有關規定處置完畢;

(三)涉及違法建築的,已按違法建築有關規定處置完畢;

(四)涉及依法查封或者有權機關以其他形式禁止轉讓的,已經有權機關書面同意;

(五)涉及共有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已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

(六)涉及抵押的,已書面告知抵押權人,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七)不存在權屬爭議;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除出讓合同另有約定外,工業用地使用許可權整體轉讓,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附著物等一並轉讓。

第七條 探索實行預告登記轉讓制度。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工業用地,按照「先投入後轉讓」的原則,允許轉讓雙方簽訂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後,依法辦理預告登記,待開發投資達到轉讓條件時,再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手續。受讓人可作為申報主體,憑不動產預告登記證明、轉讓人委託書及其他必要材料向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建設等部門申請辦理建設項目相關報建手續。

第八條 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時,轉讓人應分別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派出機構和區產業主管部門申請審核。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派出機構和區產業主管部門在審核時,應當實現審核信息的互聯互通。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派出機構在收到轉讓申請材料後應出具審核意見;涉及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開竣工期限等問題的,應當提出下一步完善用地手續等意見。

區產業主管部門在收到轉讓申請材料後應出具審核意見,並擬定產業發展監管協議作為轉讓合同的附件。

第九條 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的受讓人應當屬於現行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導向目錄中從事鼓勵發展類項目的企業或市、區政府投資設立的承擔產業用房建設運營管理職能的平台公司。

各區政府應根據轄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結合全年限監管的要求,在前款基礎上制定各區統一的受讓人資格條件和產業發展監管協議樣本,並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發布。各區政府可根據轄區產業發展變化進行適時調整。

自行協商達成交易的受讓人或參與公開競價交易的競買人均應取得區產業主管部門出具的符合資格條件批復。

第十條 轉讓雙方自行協商達成交易的,應共同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提出轉讓申請,填報相關轉讓信息,上傳相關部門出具的審核意見和受讓人資格條件批復,並依法如實申報轉讓價格。

土地二級市場平台應按程序完成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備案及生成電子監管號;受讓人再憑轉讓合同等材料與區產業主管部門簽訂產業發展監管協議。

第十一條 轉讓人擬通過公開競價交易確定受讓人的,轉讓人應向土地二級市場平台提出轉讓申請,填報相關轉讓信息和相關部門出具的審核意見,並申報公開競價交易的轉讓底價。

土地二級市場平台應按程序組織開展公開競價交易,確定受讓人,完成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備案及生成電子監管號;受讓人再憑轉讓合同等材料與區產業主管部門簽訂產業發展監管協議。

第十二條 轉讓人或受讓人向土地二級市場平台申請開發投資總額核驗時,應提交具有專業資質評估(審計)機構出具的關於開發投資總額已完成25%以上的評估(審計)報告,土地二級市場平台依據提交的評估(審計)報告出具備案回執。

第十三條 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交易完成後,轉讓雙方應憑轉讓合同和所附產業發展監管協議等材料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工業用地使用權轉移登記手續。

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工業用地,轉讓雙方應憑轉讓合同和所附產業發展監管協議等材料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預告登記手續;待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以上後,轉讓雙方憑開發投資總額核驗備案回執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預告登記轉本登記手續。

第十四條 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涉及的相關稅費按照稅費政策規定徵收。

第十五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稅務及產業主管等部門應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加強對涉地股權轉讓的聯合監管,防止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變相實施土地使用權轉讓交易。

新供應產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產業監管協議中應當明確約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不得通過股權轉讓或變更的方式變相轉讓。

第十六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應加強土地二級市場秩序監管,轉讓雙方在轉讓過程中有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的,應當依法納入失信行為黑名單。

第十七條 轉讓雙方通過土地二級市場平台申報的轉讓價格或公開競價的成交價格比標定地價低20%以上的,市土地儲備機構可行使優先購買權。

第十八條 土地二級市場平台提供公益性公開競價交易服務,不向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雙方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九條 深汕特別合作區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屬於《深圳經濟特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規定的高新區范圍內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按照該條例執行。

本市行政區域內已辦理不動產登記的工業樓宇及其配套用房的轉讓,按照我市工業樓宇轉讓有關規定執行。

除本辦法另有規定外,工業用地使用權轉讓涉及城市更新、土地整備或工業區塊線的,按照我市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4.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的決定(2021)

一、刪去第十二條第二款。二、將第四十條修改為:「以協議出讓方式供應土地使用權的,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結合發展改革、水務、生態環境、交通運輸、住房建設等部門出具的有關意見,可以依職權或者申請啟動用地報批工作。

「經市、區人民政府批准,並理順土地權屬關系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可以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文序號和順序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

5.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的決定(1998)

一、第二條第二款修改為:「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政府交納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
增加一款為第三款:「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應當一次性交付。」二、第三條第一款修改為:「深圳市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土地管理部門)是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管部門,統一對土地使用權進行出讓,對出讓的土地進行管理。其他單位不得出讓土地使用權。」
增加一款為第三款:「土地使用者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或者變更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時,必須向土地管理部門交納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三、第十條修改為:「市政府設立土地開發基金,土地開發基金由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收集。
土地開發基金由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土地使用費、土地增值費及土地上的其他收益構成。
土地使用者應交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經市政府批准作為國有資本金的,或者土地管理部門以土地使用權投資的,按其占企業總資產的比例折為股本,其收益列入土地開發基金。」四、在第十條後,增加三條,分別為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
「第十一條市政府設立深圳市土地投資開發中心(以下簡稱開發中心),根據土地開發基金使用計劃,利用土地開發基金組織土地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與土地開發基金用於土地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得挪作他用。
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年度使用計劃,並報市政府批准。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由土地管理部門按計劃安排使用;土地開發基金由開發中心使用。市政府財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並審核,市政府審計部門定期審計。
市政府應當制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收支與管理辦法,加強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的管理。」
「第十三條土地管理部門每年應當向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的收支與使用情況。
市政府財政與審計主管部門應當同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基金的審核與審計情況。」五、第十一條改為第十四條,修改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六、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土地使用者依照本條例簽訂出讓合同付清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後,應當按照《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登記條例》(以下簡稱《登記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領取《房地產證》。」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出讓合同簽訂後,土地使用者未取得該宗土地使用權的《房地產證》前,可以佔有和使用該宗土地,但不得處分。」七、在第十四條後增加一條為第十八條:「第十八條土地使用者對出讓的土地權屬、開發及配套設施狀況有異議的,應當在土地管理部門通知其簽訂出讓合同前十日內提出異議。但上述規定不適用於以招標、拍賣方式出讓的土地使用權。
自出讓合同簽訂之日起,視為已交付土地。」八、刪去第十六條。九、第十七條改為第二十條,第三款修改為:「土地使用者已將定金或者保證金抵充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不予退還。土地管理部門扣除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總額20%的違約金,余額予以退還,已興建的建築物、附著物無償收歸政府所有。」十、第二十三條改為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四)項修改為:「(四)競得人應即時向土地管理部門一次性付清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出讓合同,並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總額20%的定金,余額應自出讓合同生效之日起五日內付清。工業用地經土地管理部門同意並在出讓合同註明,余額可以延期交付,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年。逾期未付清的,土地管理部門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處理。」
刪去第(五)項。十一、第三十條改為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六)項修改為:「(六)中標人接到中標通知書後,應當向土地管理部門一次性付清土地開發與市政配套設施金,並按規定的時間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出讓合同。」
刪去第(七)項。

6. 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的管理,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特區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適用本規定。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招標人、拍賣人,是指深圳市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土地主管部門)。
本規定所稱投標人,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公司、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但招標公告或招標邀請書對投標人的范圍有限制規定的,按規定辦理;本規定所稱中標人,是指按本規定所規定的程序和條件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投標人。
本規定所稱競買人,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公司、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但拍賣公告中對競買人的范圍有限制規定的,按規定辦理;
本規定所稱競得人,是指按本規定所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以最高應價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競買人。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招標、投標,是指招標人為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按本規定的規定,由投標人競投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本規定所稱拍賣,是指拍賣人為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按本規定的規定,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行為。第五條 招標人、拍賣人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和市場的需求情況,實施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第六條 除按法律、法規規定的情形外,下列經營性項目用地應採用招標、拍賣的方式出讓:
(一)居住用地
(1)獨棟住宅、別墅用地;
(2)多層住宅用地;
(3)中高層住宅用地;
(4)商業、住宅混合用地;
(5)辦公、公寓混合用地。
(二)商業用地
(1)飲食業用地;
(2)商業、辦公混合用地;
(3)百貨批發零售用地;
(4)生活用品批發零售業用地;
(5)生產資料批發零售業用地;
(6)企業經營的市場用地;
(7)渡假及娛樂用地。
(三)加油站用地
(四)招標人、拍賣人認為適宜採用招標、拍賣方式出讓的其他項目用地。
招標人、拍賣人對上述項目用地,可根據市場情況採取招標或拍賣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第七條 招標、拍賣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遵循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八條 中標人或競得人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持《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以下簡稱《出讓合同》)和《房地產證》逕向市計劃部門申領《投資許可證》,向招標人、拍賣人申領《房地產開發資質證書》,向有關部門申辦其他證照。第九條 招標、拍賣應成立招標、拍賣委員會。委員會由市土地主管部門、監察部門和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委員會主席由市土地主管部門的行政首長或其他主要負責人擔任。第十條 中標人或競得人應在簽定《出讓合同》五日內一次性付清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開發和市政配套設施費(以下簡稱中標價或成交價)。第十一條 對招標、拍賣出讓的土地,中標人和競得人應嚴格按《出讓合同》的規定進行建設,不得擅自改變規劃。市土地主管部門未經市規劃委員會同意,不得更改《出讓合同》規定的規劃要點。第二章 招標、投標第一節 招標第十二條 招標可採用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方式。
公開招標是指符合招標條件的投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將標書投入標箱,由招標人對標書進行評審,標價最高者或綜合評分最高者中標的招標方式。
邀請招標是指招標人向特定投標人發出招標邀請書,並對被邀請投標人的標書進行評審,標價最高者或綜合評分最高者中標的招標方式。第十三條 採用公開招標或者邀請招標,由招標人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但採用邀請招標的,被邀請的投標人不得少於三人,並應根據規劃情況、開發強度、商業信譽和資金狀況綜合選擇。第十四條 招標委員會由七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編制招標文件,審定招標最低中標價(以下簡稱底價),確定被邀請投標的對象,審查投標人資格,主持開標、評標和定標工作,確認中標人並發出中標確認書。
招標評審採用綜合評標的,應聘請兩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參加招標委員會的評審工作。
招標委員會履行職責時,以招標人的名義進行。第十五條 招標的底價應當保密。招標委員會的委員和參加招標工作的工作人員對底價負有保密的責任。
全部投標價均低於底價時,招標人應當宣布投標無效。但採用綜合評標的,對優秀的規劃設計方案,經出席開標的委員全體同意的,可以確定中標價。

7. 關於土地改革的問題

土地改革,具體來說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土地稅收制度改革、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因此關於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說一直都在進行。我們這里所講的土地改革指的還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土改」。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仍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佔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佔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他們十分悲慘,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全國解放後的新情況,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規定了沒收、徵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產階級,以利於早日恢復和發展生產。《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後,在3.1億人口的新解放區分期分批地,有計劃、有領導、有秩序第開展了土改運動。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還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繳納約三百五十億千克糧食的地租。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基本上正確貫徹和執行了黨的土地改革的路線和政策。 向農民宣傳土地改革法
1953年春,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台灣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我國存在兩千多年(建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此被徹底被摧毀,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1949年後,中國確立了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由於沒有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對待,致使土地無償佔用,亂占、多佔的情況屢禁不止,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 由於黨和國家在解放區率先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1948年冬,陳毅寫道:「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轉運逐西東,前線征立功。」 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解放區群眾在登記、丈量土地
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從80年代起,中國開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進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國家通過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使用權上,變過去無償、無限期使用為有償、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屬性進入市場。1982年,深圳特區開始按城市土地等級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使用費。1987年4月國務院提出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的報告,確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廣州、廈門、福州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新中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國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價格、年期及用途出讓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長期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單一行政手段的劃撥制度,創立了以市場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國開始進行土地估價試點,先後頒布了《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試行)》。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收取土地使用費(稅)。與此同時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定期出讓土地使用權。同年4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刪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2月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議案,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1988年全國各城市開始建立房地產交易所,各專業銀行成立房地產信貸部。 1990年5月,國務院允許多外商進入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布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有關文件,這標志著中國的土地市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從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土地市場培育的進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明確規定了規范和發展土地市場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市場配置土地的范圍不斷擴大,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出讓已擴展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在經濟特區和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建設用地基本納入了新制度的軌道。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任務。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土地市場體系。這個土地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有序的土地市場體系,應該包括:有效的資源配置體系,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市場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正常的價格體系,建立土地使用權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健全的法律體系,使市場行為規范有序;合理的收益分配體系,體現明晰的產權關系和利用租、稅、費有效進行調節;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企業使用土地按年交租或分期交租。實行年地租,租期可長可短,到期後可優先續租。實行年租後,租戶對土地的處置權要受一定的限制:土地不得轉讓、轉租及抵押。對於資金困難的企業,經批准允許將佔有的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權轉租,或抵押、入股,但不能超過與國家的租賃年限,並且必須按年交納地租。 截止1994年8月,600多個城鎮完成了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的評估工作。同時,還根據土地資產評估和管理規定,廣泛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宗地價評估工作。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500多家由政府批準的土地估價機構,3500多人獲得土地估價師資格。 1995年7月,國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提出培肓和發展土地市場的8項要求,主要是加強國家對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壟斷,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土地;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規范出讓方式;逐步將用於經營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有償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劃出24萬畝農村國有土地,公開招攬海外客商投資開發,這是全國農村國有土地首次向外資開放。該片土地一部分位於天山以北的烏蘇、昌吉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棉高產區,另外10萬畝土地可由投資者挑選,其中熟地佔1/5,其餘為宜農荒地。
編輯本段土地改革的源起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仍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佔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佔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他們十分悲慘,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脈絡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全國解放後的新情況,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規定了沒收、徵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產階級,以利於早日恢復和發展生產。《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後,在3.1億人口的新解放區分期分批地,有計劃、有領導、有秩序第開展了土改運動。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還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繳納約三百五十億千克糧食的地租。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基本上正確貫徹和執行了黨的土地改革的路線和政策。 向農民宣傳土地改革法
1953年春,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台灣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我國存在兩千多年(建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此被徹底被摧毀,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1949年後,中國確立了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由於沒有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對待,致使土地無償佔用,亂占、多佔的情況屢禁不止,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 由於黨和國家在解放區率先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1948年冬,陳毅寫道:「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轉運逐西東,前線征立功。」 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解放區群眾在登記、丈量土地
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從80年代起,中國開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進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國家通過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使用權上,變過去無償、無限期使用為有償、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屬性進入市場。1982年,深圳特區開始按城市土地等級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使用費。1987年4月國務院提出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的報告,確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廣州、廈門、福州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新中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國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價格、年期及用途出讓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長期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單一行政手段的劃撥制度,創立了以市場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國開始進行土地估價試點,先後頒布了《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試行)》。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收取土地使用費(稅)。與此同時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定期出讓土地使用權。同年4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刪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2月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議案,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1988年全國各城市開始建立房地產交易所,各專業銀行成立房地產信貸部。 1990年5月,國務院允許多外商進入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布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有關文件,這標志著中國的土地市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從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土地市場培育的進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明確規定了規范和發展土地市場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市場配置土地的范圍不斷擴大,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出讓已擴展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在經濟特區和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建設用地基本納入了新制度的軌道。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任務。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土地市場體系。這個土地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有序的土地市場體系,應該包括:有效的資源配置體系,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市場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正常的價格體系,建立土地使用權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健全的法律體系,使市場行為規范有序;合理的收益分配體系,體現明晰的產權關系和利用租、稅、費有效進行調節;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企業使用土地按年交租或分期交租。實行年地租,租期可長可短,到期後可優先續租。實行年租後,租戶對土地的處置權要受一定的限制:土地不得轉讓、轉租及抵押。對於資金困難的企業,經批准允許將佔有的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權轉租,或抵押、入股,但不能超過與國家的租賃年限,並且必須按年交納地租。 截止1994年8月,600多個城鎮完成了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的評估工作。同時,還根據土地資產評估和管理規定,廣泛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宗地價評估工作。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500多家由政府批準的土地估價機構,3500多人獲得土地估價師資格。 1995年7月,國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提出培肓和發展土地市場的8項要求,主要是加強國家對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壟斷,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土地;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規范出讓方式;逐步將用於經營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有償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劃出24萬畝農村國有土地,公開招攬海外客商投資開發,這是全國農村國有土地首次向外資開放。該片土地一部分位於天山以北的烏蘇、昌吉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棉高產區,另外10萬畝土地可由投資者挑選,其中熟地佔1/5,其餘為宜農荒地。
編輯本段中國歷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義
第一次是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意義: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 ,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4.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新中國政權;
三次土改的區別
三次之間的區別:第一次是民族主義時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國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階級斗爭時期,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實行有階級區分的土地政策,聯合貧下中農對抗資產階級。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農經濟,減少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阻力,為經濟恢復建設提供穩定的保障。 第三次與前兩次的區別:1.范圍更廣(以往是在根據地或解放區進行,這次是在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推行);2.目的有了新變化(以往是為了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次是為解放農村的生產力和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3.對富農實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擊或限制,這次採取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4.影響更深遠(這次土改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公有制:
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所有制關系是生產關系的組成部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從而生產力決定所有制關系。即公有制是與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所有制形式。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人們建立起了新型的生產關系。人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進行共同勞動,共同佔有產品,從而為消滅剝削奠定了基礎。在人類社會中出現了兩種公有制形式:一是原始公社的公有制,它是生產力水平極低的一種公有制。在這種生產關系下,部落成員按年齡、性別分工,共同采獵,所有成員平均分享勞動成果。隨著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個體勞動成為可能,從而原始公有制讓位於私有制。另一個公有制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它是無產階級利用革命暴力奪取政權,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即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我國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以後,公有制形式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存的條件下,出現了股份制形式,以及以公有經濟與外商及港澳台地區私人資本合資和合作的經濟形式等等。總之,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最終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還在不斷完善中。

8. 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土地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制訂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深圳市規劃國土局(以下簡稱市規劃國土局)將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以指定的地塊、年限、用途和其他條件,通過法定的出讓方式,供土地使用者開發、利用、經營,由土地使用者向市規劃國土局支付地價款的行為。
前款所稱的地價款,包括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市政配套設施費和土地開發費。第三條市規劃國土局根據特區城市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會同有關管理部門制訂年度土地開發供應計劃,並報經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批准。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應載明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時間、出讓方式、用途、面積、預計收取的地價款等內容。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由市規劃國土局負責組織實施。第四條地下自然資源以及其他埋藏物屬國家所有,不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范圍內。第五條特區內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對象為:國內外的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但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規定辦理。第六條土地使用權的最高使用年限,由市規劃國土局按下列用途核定:
(一)工業用地三十年;
(二)商業、服務業用地三十年;
(三)住宅、辦公用地五十年;
(四)教育、科學技術、醫療衛生用地五十年;
(五)旅遊事業用地三十年;
(六)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用地二十年。第七條土地使用者須與市規劃國土局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委託他人代簽出讓合同的,代理人須向市規劃國土局提交由委託人出具的授權委託書。境外的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出具的授權委託書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八條出讓合同一經簽訂,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
市政府有關部門應協作配合,保證出讓合同的履行,市規劃國土局逾期交付土地的,按有關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第九條通過協議、招標、拍賣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除交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外,必須同時交納市政配套設施費和土地開發費。本辦法另有規定的按規定辦理。市政配套設施費、土地開發費以及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標准由市政府另行規定。第十條境外的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給付地價款,應以外匯支付。第二章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第十一條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范圍:
(一)高科技工業項目用地;
(二)不能使用標准廠房的工業用地;
(三)福利商品房用地;
(四)微利商品房用地;
(五)國家機關、部隊、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和市政設施等非營利性用地;
(六)舊城舊村改造用地。
上述范圍以外的項目用地,經深圳市土地發展政策委員會批准,可通過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者按市場價格支付地價款。市場價格由市規劃國土局和市物業估價所定期公布。第十二條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程序:
一、申請人向市規劃國土局提交下列申請文件:
(一)申請用地報告;
(二)《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申請表》(由市規劃國土局提供標准格式)及項目初步布置圖;
(三)市政府批准在特區興辦企事業的文件和工商注冊登記文件;
(四)市計劃局年度立項批文;
(五)支付地價款能力的證明文件。
屬高科技項目的,應提交深圳市科學技術局簽發的項目鑒定意見書。屬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可減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提交減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申請書;
二、市規劃國土局應在接到申請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答復。能在近期內供應土地的,向申請人發出《協議用地通知書》,不能在近期內供應或不同意供應土地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申請人在接到《協議用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天內,持《協議用地通知書》到市規劃國土局協商用地事宜。由市規劃國土局核定面積、年期、用途、協議地價標准後報深圳市土地發展政策委員會批准,並對外公布;
四、由市規劃國土局與申請人簽訂出讓合同。土地使用者按出讓合同規定向市規劃國土局給付地價款。
申請人應自深圳市土地發展政策委員會批准用地之日起六十日內與市規劃國土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逾期不簽訂的,深圳市土地發展政策委員會的批准視為取消;
五、土地使用者持市規劃國土局核發的付清地價款憑證,按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登記有關規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領取《房地產證》。

9. 深圳明確土地使用權續期辦法,什麼時候出讓土地可免續期費

針對近期輿論關切的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續期問題,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昨日晚間在其官方發文,對深圳土地使用權續期有關規定進行詳細說明。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決定,1995年9月18日前與深圳市規劃和國土局已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的土地,順延至國家法定最高年期,不用補交地價。

目前土地使用最高年期的國家規定為:居住用地七十年;工業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綜合用地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也就是說,1995年9月18日前出讓的國有土地,如果是居民用地,可以免費續期到70年,如果是商住用地,可免費續期到50年。其他用地按性質免費續期到規定年限。

1995年9月18日後已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的土地使用權到期後,如何續期、是否需要交納地價等問題,深圳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

為何選擇1995年9月18日作為分界線?因為1994年《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還在規定土地使用權最高使用年限為50年。1995年9月15日深圳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第十一條為:「土地使用權的最高使用年限為七十年,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年限按國家規定執行。」以上土地使用權出讓年期自市人大常委會第十四號公告公布之日,即1995年9月18日起施行。

閱讀全文

與深圳市土地使用權租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