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益物權終止原因是什麼
用益物權就是使用別人的地來使自己的土地增加收入或保證自己土地使用的便利。物權很重專要的一個原則屬就是物權法定,就是只有法律規定的才能用,用益物權也是物權,在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才有效。在我國用益物權有建設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在城市裡,經過批准後國家賣給你的土地上建房的權利。地役權是為了使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別人土地的權利。具體表現為你家周圍都是別人家的地,你花錢取得從他的土地上通行的權利。跟相鄰權比較相似。但是地役權要經過登記,否則不能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㈡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
法律分析: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既有物權消滅的一般事由,如承包地被徵用、使用價值喪失等,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特定消滅事由,如承包方的提前交回、發包方的提前收回、承包期限屆滿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下列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一)城市市區的土地;
(二)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徵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
(三)國家依法徵收的土地;
(四)依法不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塗及其他土地;
(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原屬於其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
(六)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集體遷移後不再使用的原屬於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㈢ 怎樣辦理用益物權 需要什麼資料
一,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用益物權;
1,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權人對他人所有的動產或不動產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例;土地承包權;土地歸農村集體成員所有,屬於不動產,承包人對其有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並不得他人侵害的排他性的權利);
2,它的特徵,(1)只有佔有、使用、收益權利,沒有處份權利;(2)具排他性的權利,表現在,他人不可侵害,同時,變更時(動遷,徵用等)享受補償權利。
二,宅基地用益物權;
1,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2,宅基地買賣關系,應得到集體組織的批准;
3,宅基地屬於典型「用益物權「
引用法律規定;
1,《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2,《土地管理法》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㈣ 我國的土地公有制制度對用益物權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摘要 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對用益物權制度的影響更為巨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土地所有權主體的特性對用益物權制度的決定與影響。我國土地所有權主體的實際情況是:土地所有權主體成分的簡單性,即只有國家和農村集體兩類主體;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具有單一性,即國家是國有土地的唯一所有權主體;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具有模糊性,因法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確定尚不明確,土地所有權主體的特性對我國用益物權制度將產生重要的影響。(2)土地所有權的凝固性對用益物權制度的決定與影響。我國法律制度仍然禁止土地所有權的轉移,土地所有權主體變化的法律途徑只是將集體土地徵用為國家土地。(3)土地所有權的實現方式對用益物權制度的決定與影響。在目前,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主要是通過政府行政機關的參與而設定,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設定的決定權或批准權主要在縣、鄉兩級政府,特別是政府兼有土地行政管理和代表國家行使土地所有權的雙重職能。[page]
㈤ 城市用益物權除了建設用地使用權還有什麼
城市有義務權,除了建設用地使用權之外,還有一些關於規劃用地方面的權利。
㈥ 用益物權口訣
一、所有權:物、建、共、鄰。
物權變動;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專有權、共有權和成員權三部分構成);共有制度(按份共有or共同共有);相鄰關系(VS地役權)。
二、用益物權:城市一個,農村倆,還有一個地役管全家。
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解決農村住的問題)、土地承包經營權(解決農村吃的問題)。地役權。
三、具體人格權:生、身、健、姓、肖、名、榮、隱(物質型人格權3類 精神性人格權5類)
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
四、身份權:上有老、下有小、旁邊配偶不能少。
親屬權;親權(監護制度);配偶權(效力有瑕疵的婚姻、夫妻財產制、離婚制度)。
㈦ 結合用益物權制度思考「住有所居」的背景和意義。
摘要 親,你好住有所居」就是指的新增的居住權新型用益物權的背景和意義。背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口的急劇擴增,許多居民的住房需求無法保證。為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民法典》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對居住權作了新的規定:增加規定「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意義:在《民法典》中,作為用益物權的居住權是一種人役權,它以他人的房屋為標的物,以滿足特定權利人的居住需要為目的,具有高度的人身依附性。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㈧ 用益物權是有期限物權,而其中的永佃權等都是無期限的,請問如何解釋
這個應該從物權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開始講。
用益物權始於羅馬法,剛出生時的用益物權種類很少,確實是有期限物權,到羅馬法復興,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採取羅馬法物權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用益物權是有期限物權,
而我國法學家搬來的理論就是一百年前的德國法,所以難免有這種說法殘留。
但是應該直到到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越復雜化,傳統的用益物權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各國都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用益物權,打破了傳統的用益物權。
因此,目前理論上把用以物權描述為定限物權
而不是有期限物權。
而這些都是學說罷了。
來看看我們的物權法。
物權法根本沒規定用益物權是定期限的,
用益物權中的永佃權,在德國二次大戰後1947年被廢止了。在日本永佃權仍然存在,但是設定永佃權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們國家物權法根本沒有規定永佃權。
所以永佃權只是一個歷史了。我們不必回顧了。
我國物權法就沒有規定永佃權。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款明確了劃撥土地使用權,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而土地管理法62條雖規定了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但是沒有規定期限。
因此宅基地使用權無期限。
我覺得學說只是一理論而已,並不是教科書上所有的東西是正確的。
個人認為用以物權是有期限物權的說法是不合理的,而且是過時的。
㈨ 用益物權具體指什麼
用益物權就是使用別人的地來使自己的土地增加收入或保證自己土地使用的便利。物權很回重答要的一個原則就是物權法定,就是只有法律規定的才能用,用益物權也是物權,在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才有效。在我國用益物權有建設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在城市裡,經過批准後國家賣給你的土地上建房的權利。地役權是為了使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別人土地的權利。具體表現為你家周圍都是別人家的地,你花錢取得從他的土地上通行的權利。跟相鄰權比較相似。但是地役權要經過登記,否則不能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㈩ 什麼是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哪幾種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