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混合所有制與知識產權

混合所有制與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22-07-05 06:49:54

1. 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和意義

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混合所有制的意義:

2. 什麼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於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 從宏觀層次來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即在所有制結構中,既有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也有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擁有國有和集體成分的合資、合作經濟; 而作為微觀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的企業。
我國經濟中的混合所有制是不同經濟所有制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
混合所有制的形成機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經營決策、收入分配和融資等方面存在機制上的摩擦,這種摩擦會導致一系列經濟參數的扭曲。市場化改革的趨勢要求機制上的統一,這就決定了不同所有制經濟尋求聯合的內在要求。改革初期,各種所有制形式之間基本上是孤立地並存,每一種所有制對應著國民經濟的一塊,各板塊之間相互封閉。國家也根據不同的板塊制定差別性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條例。但生產要素流動的本性註定會沖擊板塊之間的壁壘。我國的混合所有制就是在各所有制追求優勢互補的動機支配下形成的。其形成途徑有:組建跨所有制的、由多元投資主體形成的公司和企業集團;不同所有制企業相互參股;公有制企業出售部分股權或吸收職工入股,等等。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由其控股主體的所有制形式來決定,不能籠統地說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從資產運營的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已突破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界限,因為無論資本來源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都已融合為企業的法人財產。在現代公司中,各利益主體通過治理結構形成一種混合的、復雜的產權安排。
我國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三大類型:
(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與外資聯合而成的企業,如中外合作經營、合資經營等;二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同國內私營經濟聯合組成的企業。
(二)公有制與個人所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包括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業職工持有部分股權的企業,以及集體經濟實行股份合作制的企業中集體所有與個人所有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三)公有制內部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如城市國有企業與農村鄉鎮企業或城市集體企業組成的聯合體。這是公有制企業之間的聯合。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會進一步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3. 混合所有制的主要任務是開放競爭性業務,打破壟斷嗎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是我國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於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是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資本組織形式。混合所有制經濟從本質上說就是股份制經濟,是一種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資本組織形式。我國的股份制特點是不同性質的資本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經濟,也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發展這樣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改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權結構,推動企業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推動各類所有制企業產權的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本配置,使效益最大化;有利於依託多元產權架構和市場化的運營機制提高國有經濟或公有經濟效益;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更多領域,拓展發展空間。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針對傳統所有制結構的弊端和轉軌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提出來的。隨著產權的流動和重組,除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有重大社會效益經及高新技術和支柱產業的重大骨幹企業,其他的都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它對明晰產權關系,深化所有制改革,提高認識,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無疑都是很必要的。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混合存在的一種經濟,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聯合。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聯合,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經濟與集體經濟聯合投資,也屬於混合所有制經濟,它們的聯合仍然是公有制經濟。因而,不能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非公有制經濟,不能認為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也不能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全部是私有制。

4. 什麼是混合所有制改革

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5.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險和難點有哪些

法律分析:1、國有經濟的定位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但國有經濟布局仍存在著數量過多、戰線過長,資源配置重點不突出,規模不經濟,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等不合理的狀況,嚴重製約了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

2、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目前各界最擔心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在上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蠶食和侵吞國有資產的情況,引起市場較大關注並一度引發了學界的大討論。

3、產權保護問題。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發展混合所有制,必須確保產權明晰、保護嚴格。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不僅明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還強調「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4、外部經營環境的制約。民營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展現出強勁生機與活力,並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民營經濟仍面臨一些有形無形的障礙和困難,其外部經營環境仍存在諸多不利因素。

法律依據:《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第二條 試點企業條件:

(一)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

(二)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資本股東所持股份應達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

(三)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建立市場化的勞動人事分配製度和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

(四)營業收入和利潤90%以上來源於所在企業集團外部市場。

6.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險和難點有哪些 定價問題

同業競爭實際上並非混改方案本身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是為了最終公司股票直接或間接上市需要解決的重大議題。實踐中筆者發現一些國有企業往往依託於某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有著不少經營同樣業務的兄弟單位,在某些產品上構成直言不諱的市場競爭。

若存在此情況,最好在混改時一並解決,參考同業競爭的諸多解決方案,可以對構成同業競爭的業務或其法人主體採取剝離、股權託管、注銷並不再經營、承諾在明確期限內條件合適時將業務出售或提請其他單位合並等方法進行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時至今日不少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下屬很可能已經有一些上市公司。對於這些上市公司而言,其營業收入佔比很小的某種業務很可能與准備進行混改的國企的主要業務一致。如果是這樣,對於准備混改的國企而言,上市公司就與其構成同業競爭。

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因為這塊業務的重要性不大,未在公開文件中披露同業競爭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若面臨解決同業競爭方案的抉擇,國企集團肯定會選擇「保大棄小」,不可能為了未上市國企解決同業競爭問題而讓已上市公司做出讓步。



(6)混合所有制與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意義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組織形式變革

混合所有制是指界於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間的所有制結構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體。因此,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同一個經濟組織中,不同所有制的產權主體多元投資、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的經濟形式,是相對單一的公有制經濟或非公有制經濟而言的。

顯然,作為公司組織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責任、股份合作、合夥制、兩合制等企業組織制度,和所有制結構是不同的范疇;雖然所有制結構不同,但公司組織制度大致相同。

2、混合所有制是經濟後續改革的頂層設計

當前將混合所有製作為國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實際上是對我國所有制結構的重新界定,是對私有制和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結構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認識。改革前,我國實行消滅「私有制」的政策;改革開放後,允許少量個私經濟存在,私有制開始在中國出現。

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對非公有制發展首次採用了鼓勵的提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同等地位,並專門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認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7. 混合經濟的社會影響

首先,混合所有制經濟以其「開放式」的社會融資機制,取代「業主制」私人企業和「獨資制」國有或集體所有制企業「封閉式」的融資機制,有力地克服了「封閉融資、自我積累、貸款擴張」不能適應市場擴張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企業發展「窠臼」,不僅極大地促進了企業擴張,而且大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私人企業靠自己投資和自我積累,國有企業靠國家投資和自我積累,集體企業靠集體投資和自我積累相比,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融資沒有「身份限制」,擺脫了「投資能力和積累能力」的束縛,把蘊藏在社會中大量的閑置資本為我所用,這就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有所作為提供了「廣闊天地」。
對股份制的這種好處,馬克思曾經給予高度評價:「積累,即由圓形運動變為螺旋形運動再生產所引起的資本的逐漸增大,同僅僅要求改變社會資本各組成部分的量的組合的集中比較起來,是一個極緩慢的過程。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對於隨後股份制擴展到其他工業部門時,馬克思又指出:在工業上運用股份公司的形式,「不僅成為社會積累的新的強有力的杠桿」,而且「它們是發展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強大杠桿」。據統計,截至2002年底,中國已有境內外上市公司(包括A、B、H股)1298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1223家,境外上市公司75家。1998—2002年,境內外市場籌資6094億元,占累計籌資的69.5%。
其次,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其「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有效分離和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建設,可以克服私人企業的「家族管理」和國有和集體企業「政企不分」而導致「治理能力不足」的弊端,實現了「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種「最稀缺資源」的有機結合,進而提高企業治理效率,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從現實經濟生活來看,一方面,民營企業逐漸走過了靠膽量、靠經驗發展的「原始積累」階段並積累相當的財富,但是由於自身知識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民營企業很難持續發展,有的企業即使僱傭了一些訓練有素的經營管理者,但仍然擺脫不了「無限責任」和家族式的干預,進而無法有效調動所有者和經營者雙方的熱情。應該說,以有限責任、「兩權分離」和規范的「委託代理關系」為根本特徵的股份制企業,可以有效調動所有者和經營者兩方面積極性。另一方面,國有和集體企業的缺陷就更明顯,不僅它們的所有權主體的權責利都不明確、政出多門,而且其經營權主體也具有相當強的「行政色彩」。所以國有和集體企業內部更難實現「物盡其用和人盡其才」。只有從根本上對國有和集體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並克服國有股和集體股一股獨大的弊端,才能保證讓有能力的經營者治理企業,進而保證國有資產和集體財產保值增值。
第三,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藉助「股份制的路徑」,實現職工持股、居民持股、知識產權入股、管理能力入股,促進「知、勞、資一體化」,「內在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而「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大力發展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為基礎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於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8. 混合所有制的性質及其作用是什麼

一、混合所有制首先具有生存的頑強性與社會形態演變的過渡性

混合所有制形式比起公有制和私有制形式來,一樣有著自身演變與發展的規律。混合所有制首先具有生存的頑強性與社會形態演變的過渡性。

從生存的頑強性上看,一當它的產生就可以一直生存下來而不會被其他社會形態的更替而湮滅。如前所說的小農經濟、個體經濟與股份制經濟,它們在原始社會後期與奴隸社會時期就存在了,僅管人類社會的形態已經更新了多次,原始的公有制、奴隸主私有制、封建主私有制己不復存在,但就是這種看似缺乏生命力的所有制形式還在生身不息頑強生存。混合所有制形式生存的頑強性還表現於它在社會形態變更的劇然動盪中能處變不驚泰然處之。在歷史上社會形態的更替都是經歷了巨大的革命,僅管革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但每一「革命過程」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生產力、甚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當新的所有制形式尚未出現的時候,生產力的表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那些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形式可以不被社會形態的劇烈動盪所震撼。

混合所有制的頑強性是與自身不斷變化與完善分不開的。個體經濟、小農經濟與股份制經濟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自身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應該說歷史上的小農經濟與現在我國及發達國家中存在的小農經濟是不一樣的。這種不一樣既有生產資料內容上的變化,小農經濟從只有勞動工具到有一定數量的土地等是發展的。再說個體經濟從依賴自身勞動,到有少量的僱工剝削,也有一個嬗變過程。就是股份制也有組織結構與管理形式的變化,股份制經濟從單憑信譽合股、合作勞動,到信用制度的發展、組織結構的完善與股東參與的社會化管理,都是有明顯的不同。這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混合所有制開放性的特徵。正是它的這種開放性才使的混合所有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自我完善力。

從演變的過渡性看,混合所有制形式,是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產生新的典型的所有制形態的一個催化劑。混合所有制形態中可以產生出新的所有制形式。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在私有制形態的更替過程中新的社會生產關系可以在舊的生產關系中形成,在原社會形態中存在著混合所有制形形式。混合所有制形式為什麼能產生或蘊育新的所有制形式呢?列寧曾說到小農經濟是一片汪洋大海隨時有可能產生資本主義的危險,就是說資本主義是可以產生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既然資本主義私有制可以產生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那麼封建主義要更接近於小農經濟,小農經濟也就更容易產生封建主義的所有制關系。將小農經濟看作是封建社會所特有的經濟形式顯然是不夠科學的,在封建社會以前小農經濟就已經存在了。我們總不能說封建社會的性質是由小農經濟決定的,我們最多可以說小農經濟在封建社會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就象股份制在資本主義得到較大發展一樣。封建社會這一社會形態的存在是由封建主佔有生產資料(主要是土地)、部分佔有勞動力的這樣一種特性決定的。小農經濟可以產生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所有制,甚至它還能產生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我國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就是將小農組織起來而形成的,中間沒有其它新的環節。那麼個體經濟、股份制經濟是否也有這樣的功能呢?按照斯大林的說法公有制是不可能從私有制中產生的,公有制與私有制是根本對立的兩種制度形式,(斯大林:《斯大林選集》下卷,第542-543頁),那麼資本主義私有制又是如何延續到社會主義公有制呢?就是靠那些混合所有制形式!這一點下面我們有專門的論述。從這個角度看也說明將混合所有制經濟簡單地歸入私有制經濟是不合適的。

二、混合所有制經濟又是一種開放型的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又是一種開放型的所有制經濟。所謂開放型的所有制經濟主要是指它可以吸納舊的生產關系組成混合所有制經濟,也可以從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產生出新的所有制經濟。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僱傭他人勞動這樣一種所有制,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已經很難與它相適應了。但要進入到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公有制,各種條件也還不具備,那樣作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就比較寬容地接納了它,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式有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使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力發展的「鏈條又寬松許多」。所以人們看到的就是為什麼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股份制會得到如此快的發展的原因,根源在於股份制不失為公有制與私有制兼容的一種好形式,是資本主義典型的生產關系形式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一種形式。

混合所有制能夠產生新的生產關系形式,「股份制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 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第760頁、796頁)的必要階段。從資本主義股份制過渡過去的就是社會主義因為混合所有制與公有制和私有制都不是絕然對立的,在長期的發展變化以後,資本主義時期的混合所有制就能產生出社會主義的經濟關系來,要必然社會主義公有制不就成了無源之水了。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公有制過渡的條件。

混合所有制它不是簡單的公有與私有的融合,而是一種非公非私的獨立形式。或許有公與私融合所產生的混合所有制,但我們看到更多的則是一種非公非私的混合所有制形式。你很難發現個體經濟、小農經濟或股份制經濟是一種公有制與私有制相融而生存的。就是看股份制形式本身,到了近現代已不乏公有制經濟參與其中,但這種參與其中的經濟只改變的是股份制經濟的股本結構,而不改變股份制自身源於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性的特質。到目前為止混合所有制經濟還不能說成是一種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相結合的產物。如果我們要說它有公有與私有的性質,那是它自身具有的規定性,來自外部參與的公有或私有的東西,只能改變混合所有制形式量的界限,而對質的變化還不十分明顯。

三、混合所有制對人類社會的作用

就混合所有制對人類社會的作用而言,它是社會經濟形態更替的潤滑劑,是一塊可以減輕因不同社會經濟形態更替而造成的對生產力破壞的緩沖地帶,在社會經濟更替過程中對社會生產力具有保護作用。社會經濟形態的更替需要砸碎舊的生產關系和它存在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連孩子與洗澡水一起潑掉的情況。暴力革命的實施過程,對生產力的破壞是難以避免的,無論是最初的私有製取代原始公社公有制,還是私有制內部幾種社會經濟形式的更替都是這樣。(戴文標:《再論騾經濟形式的客觀存在》,《紹興文理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但混合所有制因其兼容了新舊生產關系存在的部分條件,在社會經濟形態更替的間隙中,依然可以用來發展生產,而成為革命時期的主要經濟支撐。

小農經濟、個體經濟,在歷史上出現的「革命過程」中,還沒有哪一次是直接將矛頭指向它們。作為混合所有制形式人格化的階級成員,在革命斗爭的關鍵時刻,往往會成為對立雙方爭取的對象,這也使他們有了生存的空間,可以擺脫雙方的爭斗,以求得一方平安,而保存了發展生產力的條件。封建革命是要革奴隸主的命,打破的是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及奴隸的經濟關系;資產階級是要革封建主的命,要推翻的是封建主的佔有形式。這樣小農經濟、個體經濟也就一直被保存了下來。

從另一方面說,混合所有制形式沒有成為革命的對象,主要是因為它一直處於社會的從屬地位,沒有取得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的資格。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類社會經歷了五種社會經濟形態,它們是原始的、奴隸制的、封建的、資本主義的、共產主義的。這五種社會經濟形態都是由鮮明的所有制形式決定的。所有者的身份明確,或是原始公社成員公有或是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私有。而混合所有制形式在每一社會形態中只是處在社會的附屬地位,不能決定某一社會經濟形態的性質,這也使它避免了成為革命對象的可能性。

關於混合所有制形式一直是處於社會從屬地位問題,毛澤東同志曾在論及小農經濟與小農時指出,小農因其有一小部分土地資源,所以在革命時往往具有一定的軟弱性,他們自身革命的要求有一點,但並不強烈,對革命的態度是處於搖擺不定狀態。(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9頁)。小農經濟這種含混不清的特性,決定他們既不願革命也不反對革命,斗爭性有一點但又不堅定。這樣的階級怎麼可能作為領導階級呢?

混合所有制的作用除了在社會變革中起到保護生產力的作用外,由於它的開放性,起著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需要生產關系的主動調整才能實現,混合所有制因其不斷地調整與完善自己,適合了生產力發展的特性。我們以股份制為例,股份制這一產生於古羅馬時期的經濟形式,最初是由包稅人組織的股份委託公司。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中世紀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的,以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中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夥經營方式。當初在合夥內容、經營方式、分配方法等方面,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沒有形成嚴格的管理制度。其入股者不僅包括商人,而且包括王公、教授、廷臣等,業務管理由官方實行監督。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股份制的形式也開始發生變化,14世紀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產生。在義大利和德意志的一些商業中心,出現了先是同血族人和親屬共同經營,後來吸收親屬以外的人參加的商業團體和公司。參加商業團體和公司的人,通過契約集中財務並把公司財產和各自擁有的其他財產分開而獨立,所得利益按資本股份大小分配。

當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超越了一國范圍,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以後,股份制形式又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如1600年在英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就是採取股份集資,合股經營的。合股人已從收入掛鉤進一步變演為投資、經營、管理與分配掛鉤。股份制企業逐漸趨向於穩定,股東趨向於長期投資,股息定期發放。到了十七世紀中葉為了應對經濟危機,股份公司中出現了有限責任制形式。有限責任制形式的出現避免了經營者、投資人的更大風險。再以後公司內部的管理引進了選舉法,有了股票上市及二級市場的出現,這樣初步形成了現代企業制度。

股份公司的更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則是在產業革命出現以後。產業革命的出現,國際市場的擴大,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產組織之間的相互協作越來越緊密,企業規模也日益擴大了,作為單個私人資本己無力承擔起巨大的生產經營投資。於是,幾個乃至幾十個私人資本,以資本入股或以發行和認購股票的形式組成的股份公司便迅速增長,並普及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用股份制形式組織企業成為資本主義時期企業制度的基礎。

現代股份制經濟由於籌資、管理、股本結構等多方面都具有高度社會性,適應了生產力社會化發展的要求,它能夠隨著生產力社會化程度的延伸,而相應延伸其組織形式與職能,能較好地反映生產社會化的要求,體現出這一經濟形式頑強的生命力。現代經濟生活中,跨國組建股份制形式的廣泛發展與迅速增長就是證明

9. 混改是什麼意思

混合所有制改革

閱讀全文

與混合所有制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