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工作者事跡

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工作者事跡

發布時間:2022-06-27 02:51:09

A. 陳予是誰啊個人事跡有哪些

陳予
2013年7月新上任的廣葯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同時他又兼任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個人事跡:
陳矛同志知賢善用,勇於改革與創新,為白雲山確立了「三高一強」的企業願景,創立了五級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起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股份公司2010年在國家、省、市、區相關政府部門立項12項,共獲得政府資助近1900萬元。
在知識產權方面,2009年股份公司發明專利申請5件,發明專利授權3件。累計發明專利申請127件,發明專利授權61件,專利總量為232件。尤為突出的是頭孢硫脒,該產品在工藝改進、專利保護、市場推廣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06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是目前為止我國醫葯行業所獲得的最高獎項。
08年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市場佔有率達80%。而在頭孢硫脒之後,總廠將合作研製一類創新葯頭孢嗪脒納,這將是繼頭孢硫脒之後白雲山制葯在自主創新領域的另一項重要成果

陳矛同志勇於承擔責任,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白雲山在曲折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不少征地用工問題,多年來懸而未決,引起了征地工的強烈不滿。陳矛同志親自主抓該項工作,投入69萬元為195名征地工補繳了相關社保金,輔以耐心細致的解釋溝通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了白雲山歷史遺留下來的征地工問題,為社會消除了不穩定因素。
2009年,金融危機使許多企業舉步維艱,紛紛減薪裁員,而獲得「廣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AA級」稱號的白雲山制葯卻在此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作為廣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代表向社會公開承諾「不減薪、不裁員」!
這些舉動,無不體現了白雲山制葯承擔社會責任的莫大勇氣以及為構建和諧社會所作的努力。

以上回答希望對樓主有幫助,望採納!

B. 企業知識產權人物主要事跡如何寫

不好意思,還真沒寫過,求助一下萬能的網路吧。呵呵

C. 巨曉林的人物事跡

巨曉林現為中鐵電氣化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接觸網第六工程段職工、班組技術員,參加工作23年,先後參加了北同蒲線、鷹廈線、大秦線、京鄭線、哈大線、遷曹線、京滬線等十幾條國家重點電氣化鐵路工程的施工。
他喜歡寫詩,喜歡畫畫,更喜歡將工作中的經驗方法記錄下來。23年的工作中,他整理了70多本、230多萬字的筆記,創新施工方法43項,創造經濟效益600多萬元;他主編的《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被配發給數千名接觸網工作者作為工具書。
巨曉林身上總帶著三件寶:「圖紙、工具書、筆記本」。有一年「中秋節」,工地放假半天,他和工友們出去逛街采購生活用品,同伴走著走著卻不見了巨曉林蹤影。大家一邊喊他、一邊找他,只見巨曉林正蹲在一個摩托車修理攤位前看人修車,向修車師傅請教汽油機的工作原理呢。跟他同住一個寢室的工友回憶起那時的情景,感慨萬千:「老巨學技術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別人早一個鍾頭起床,晚一個鍾頭睡覺。不管多麼辛苦,他一點都不放鬆。他的枕頭下面藏著一個小鬧鍾,他恨不得一天當成兩天用。」老巨淡然一笑:「在那個年代,我一個農家子弟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非常珍惜和熱愛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從一開始就暗暗下決心要干好。」二十多年來,巨曉林就是憑借這股鑽勁,攻破了一個個難題。他白天在施工中跟著師傅學,晚上放下飯碗又攆著師傅問,就連師傅喝茶聊天的時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厭其煩地問些接觸網安裝的技術要領。至今,他記了幾十本讀書筆記和施工日誌,熟練掌握了接觸網上下部施工技能,並具有解決接觸網施工中的復雜問題和指導本工種高級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為全國鐵路電氣化施工行業出類拔萃的能工巧匠。
農民工巨曉林參加工作二十多年,先後參加大秦線、京鄭線、京滬線、京秦線、哈大線、石太線等幾十項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他愛崗敬業、勤於奉獻,用忠誠和責任贏得了公司內外的一致贊譽,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奉獻的精彩樂章。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研發和革新工藝工法43項,創造經濟效益600多萬元;他編撰的《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一書,在被稱為我國電氣化鐵路建設「國家隊」的中鐵電氣化集團中作為職工職業技能教育教材被廣泛使用,並作為實用型工具書配發給每一位接觸網工指導施工作業。他自強不息,奮發進取,實現了從一名農民工到「專家職工」的跨越,並先後榮獲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京滬線建設功臣」、北京市「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巨曉林堅守「農民工也要懂技術」的信念,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掌握了大量從事本職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實現了由實干型向知識型農民工的跨越。至今,他記了70本230萬字的筆記,熟練掌握了工程測量、機械制圖、電力接觸網軟橫跨的計算,能夠解決電力接觸網施工中的復雜問題,具備指導本工種高級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為出類拔萃的能工巧匠。在中鐵電化局一公司組織的電力接觸網工技術比武中,巨曉林連續3次奪得個人全能第一名。
巨曉林常說:「當好工人,既要苦幹實干,更要敢想敢幹、巧幹會干。」近幾年,我國鐵路電氣化事業蓬勃大發展,在他看來,隨著鐵路電氣化技術快速發展,原有的工藝工法必須不斷地加以改進,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安全質量。巨曉林以技術工人的身份,參加技術攻關組。他憑著深厚的知識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研製開發出了具有本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計算軟體,用「施工程序化、預配工廠化、計算微機化、檢測科學化」確保了接觸網支柱結構安裝、軟橫跨安裝、整體吊弦懸掛調整和承力所導線架設「四個一次到位」。技術的革新大大提高了接觸網施工的生產率。 二十多年來巨曉林憑借著對企業的無限忠誠,對國家電氣化事業的不懈追求,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D. 袁隆平的事跡,簡潔一點,別太多

實驗田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說過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這當然也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
袁隆平的第一塊實驗田在安江農校,在該校的中古盤7號田內。1968年4月30日,700多株不育秧苗,被袁隆平與助手們小心翼翼地插入這塊田中。然而,18天後的夜裡,這些不育秧苗被全部拔除,不知何人所為。
為了加速繁殖不育秧苗,袁隆平把目光投向了日照時間更長,氣溫更適宜的南方。廣東、海南、福建……不少適於耕種雜交水稻的地方都開辟了他的實驗田,田埂上、小路間都留下了袁隆平的足跡。
1979年5月,美國著名的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訪華,農業部種子公司送給他1.5公斤雜交水稻。威爾其帶回國,當年就試種,立即獲得增產。到2005年,美國耕種雜交水稻80萬畝,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比當地良種增產25%—35%以上。
在越南,到2005年,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而在菲律賓、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幾內亞等一些國家,均已開始試種雜交水稻。
但袁隆平仍然很「貪心」,他想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台灣。
從研究雜交水稻至今,袁隆平在實驗田裡究竟花費了多長時間,恐怕誰也沒有統計過。

E. 丁建生的事跡簡介

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DI製造技術創始人、煙台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兼總經理,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市科技大會上,丁建生獲得煙台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站在了科技金字塔的頂尖上。
為突破跨國公司對MDI製造技術的壟斷和封鎖,1993年9月,以丁建生為首席研究員、聯合青島化工學院(現青島科技大學)共同攻關的「MDI製造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正式啟動,三年後,煙台萬華1萬噸裝置的MDI產能一舉達到1.5萬噸。
該項目獲得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丁建生排名第一,而這僅僅是丁建生從事MDI製造技術開發研究的最初成果。在其帶領下,煙台萬華成功開發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具備國際綜合競爭實力的16萬噸/年的全連續化MDI製造技術,並將煙台的MDI裝置改造為12萬噸/年,使之成為亞洲綜合競爭優勢最強的MDI生產裝置。
目前,年產16萬噸MDI製造技術開發成果已成功實施工業化,我國也因此成為繼德、美之後第三個擁有大規模MDI製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據測算,丁建生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後,累計直接新增銷售收入100餘億元,利稅超過30億元,節省技術引進費近10億元,其中16萬噸/年的MDI項目投產後預計每年將直接新增銷售收入近40億元、利稅10億元。

F. 劉炯天的事跡介紹

落後技術和災難激發了他無悔的人生追求
1983年,劉炯天從東北大學畢業,來到地處蘇北的中國礦業大學工作,來學校報到後,他就被派往淮北的蘆嶺煤礦勞動與實習半年。當年僅20歲的他接受這樣的工作安排時,心裡是有情緒的,因為當時高校的年輕教師已掀起了學習外語出國的熱潮。到現場後,有兩件事深深地打動了他。一件是當時聞名全國的蘆嶺煤礦火災事故,煤礦工人歷險升井後那惶恐無助的眼神以及礦工家屬被隔離在大門外那期盼哀求的目光,使他至今都歷歷在目。另一件事是他所在的選煤廠,由於技術落後再加上系統不完善,造成產品質量差,煤泥水到處流淌,不僅只有穿靴子才能進入廠內,而且附近農田也到處是煤泥水,既浪費了煤炭又污染了環境。當穿著笨重的靴子去上班時,他感受到了作為一個選礦人的愧疚,更感受到了作為一個選礦人的責任。這兩件事情的經歷,使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並最終促使他下定決心,要為改變這種狀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勞動實習結束後回到學校,他經過認真思考,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向黨組織表示要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獻給煤炭科教事業。
求索路漫漫,辛勤耕耘才會有不凡收獲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煤炭。但硫和灰份是與煤伴生的有害成份,如何脫硫降灰潔凈煤炭是一項世界難題,也是各國能源科學家研究的重點。面對我國煤炭雜質含量高、分選難的特殊情況,國家組織了「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並把這項艱巨任務交給了中國礦業大學。這是國家賦予中國礦業大學相關專業教師的職責。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選擇了細粒煤脫硫降灰的研究方向,開始了攻克這一難題的艱苦歷程。
萬事開頭難。課題組成立了,但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缺經費、沒設備自己想辦法,沒有場地他們自己開辟,搭建試驗台他們自己割鋼板、焊構架。切割和粘結有機玻璃放出的煙塵和難聞氣味,使他常常感到頭痛甚至嘔吐,干一會兒就得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這樣,經過兩個月努力,他們建起第一個試驗裝置。也就是在這套因陋就簡的設備上,他們完成了試驗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我國的煤炭集中在西部 ,他們的戰場也隨著煤炭開發戰略的變化而轉移。無論是在重慶的偏僻山區,還是在內蒙古荒涼的沙漠,他帶領課題組住簡陋廠房,與現場人員同勞動,一呆就是幾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作為第一設計人獲得了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共四項發明專利及六項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十幾年來,他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863」、「九五」、「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國家重點科技推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2項國家、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項目,提出了梯級優化分選理論並研究出了旋流-靜態微泡柱分選方法,完成了六乘六米國際上最大規格設備的研製任務,並使該研製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設備在國內近兩百家企業應用,並出口印尼與越南,據不完全統計,其年效益超億元。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還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優秀成果。
為完成好工作累了自己苦了家人
春節前,他們承擔的鞍鋼鐵礦項目開始了工業試驗,進行試驗期間遇上了多年少有的寒冷,廠房不保溫,滴水成冰,光閥門就凍裂了十幾個。試驗剛開始,系統不時漏水,稍不注意就會把棉襖濕透,而濕透的棉襖很快就結冰變硬,只好脫下來放在暖氣片上烘烤,人靠在暖氣片旁取暖。為檢查設備狀況,他下到七八米深的柱底,裡面到處結冰,又暗又滑,上面的水滴到他的頭上、脖子里,衣服上也結上了冰。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著試驗任務。
東北項目剛告一段落,西北的工業試驗又開始了,而這時已臨近過年,課題組年輕同志長年在外奔波,應該讓他們回去和家人團聚過個年,於是他安排其他人回家,自己轉車去西北。在火車上他打電話告訴妻子自己的行程安排,到試驗現場後立即投入工作,大年三十那天,直到晚上六點多鍾他才被企業老總從現場請回來。回到住處,他望著窗外不斷升起的焰火,聽著不時響起的鞭炮聲,思念遠在徐州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母親常年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父親年近80還要照顧母親,女兒獨自一人到外地上學,平時顧不上他們,又不能陪他們過年,他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妻子聽到他的聲音半天沒說出話,他妻子也是一名黨員幹部,為了能讓他在外放心,最後只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說:「都挺好的,你多保重!」
剛結婚時,他愛人在徐州礦務局工作,沒有房子各自住集體宿舍。為照顧他科研出差,愛人就帶著小孩住到單位,孩子出生七個月就送進了托兒所。他與父母住得很近,但也常常是很長時間不能去看老人一次。為了事業,劉炯天同志真正是累了自己苦了家人。
把教師的責任盡到最大
他常常說:「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參與科研是我的職責,而教書育人更是自己的應盡職責」。盡管科研和行政工作任務重,還指導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但他堅持每年都要給本科生上課,並注意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了解到的新知識、新方法體現到講課中。他主講的兩門課程,一門被列為省一類優秀課程,一門被列為國家精品課程。
作為教師,他對自己提出了兩個「過得硬」的要求:一是專業知識過得硬,二是做人過得硬。他在指導研究生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要求他們修改十遍以上是常有的事。他也十分注重對學生在做人和提高實踐能力上提要求。他有一個碩、博連讀的學生,在派這個學生去雲南做實驗時,臨行前,他對學生在許多方面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個學生在實驗現場一呆就是四個半月,他通過電話與學生保持聯系,了解實驗進展情況並加以指導。等學生完成實驗任務返校後,他高興地看到這個學生身體變健壯了,溝通協調能力也提高了,在做實驗期間得到了現場人員的大力支持和誇獎。還有一個學生,在科研現場因方言表達上的問題,與工人師傅發生了爭執。他看到後,嚴厲地對學生說:我把做人看得比學術更重!人必須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必須學會與人溝通、與人為善!為了教育這個學生,他親自找到那位工人師傅,向他解釋事情的緣由,並誠懇地向他道歉。他的這一舉動,教育了學生也教育了其他在場的每一個人。
當領導就要願意盡職和捨得奉獻
在劉炯天教授看來,當領導就要盡職和奉獻。他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2000年他擔任化工學院院長職務,從他上任時起,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學院的工作中。上任伊始,正值國家進行重點學科評審,而他們的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是有實力沖擊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於是,他和班子成員一起共同推進學科方向凝練、學術團隊整合等工作。在准備申報答辯的那一段時間,他滿腦子是答辯的內容,以致在夜裡做夢都在想著答辯的事。在把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建成了國家級重點學科以後,他又和班子成員一起,以礦物加工工程這個優勢和龍頭學科為基礎,努力構建以煤炭加工為特色的學科群。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該院的化學工藝學科也已成為江蘇省培育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學科。
擔任院長這些年來,他十分注意和院黨委書記以及班子其他成員的溝通與合作,有難題大家一起攻關,有困難大家一起克服。在院領導班子的帶動下,學院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奮斗,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學院本科教學一直保持學校評估優秀,科研經費連續兩年排全校第一,博士點由1個增加到4個,碩士點由3個增加到9個,建立了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化學基礎教學中心建成為省級基礎教學中心。2003年底,學校進行院級領導班子屆滿考核,化工學院領導班子被評為優秀。
劉炯天同志擔任院長期間,堅持把組織的需要看得比個人的需要更重要,把整體事業看得比個人名利更重要。2004年下半年,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欄目專題采訪他時,問他為什麼堅持在徐州工作?他說他的事業在礦大,他對事業充滿感情也充滿了激情。為了當好院長,他給自己立了兩條規矩:一是不做主要以贏利為目的的橫向項目,以省下時間投入到學院工作中來;二是涉及學科發展的科研項目,主要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日來做,以不耽誤學院的工作。據有人估算,擔任院長五年,他至少損失了個人橫向科研經費1000萬。這幾年,他幾乎沒有完整地休息一個星期六、星期日,晚上在實驗室也常常一呆就到深夜。有人說他這樣做很不值得。但他卻認為,這樣做收獲了大家的信任與支持、收獲了人生的快樂與好評,比做什麼都值!
這些年來,劉炯天的勞動與成績得到了社會關注,黨和政府也給了他許多榮譽與獎勵。他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煤炭工業十大技術創新人才、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首屆「十大」傑出專利發明人、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等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17日,江蘇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在南京舉行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劉炯天作為五位報告團成員之一,作了題為《獻身煤炭科教事業是我永恆的追求》的報告,所到之處,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受到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的好評。2005年10月18日,學校黨委下發了《關於貫徹落實省委領導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開展向劉炯天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將獻身煤炭科教事業作為自己永遠的追求,劉炯天是這樣說的,也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這樣做的。

G. 關於創新的人物事跡有哪些

劉建國中共黨員、南開區人民政府行政許可服務中心主任

他帶領團隊大膽探索,積極創新。2004年,成立全國首家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在全國首創「超時默許」行政許可審批新機制,2006年榮獲「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首推「告知承諾制」,在全市推廣。實行「並聯審批」電子政務,效率提高10餘倍。首推「一表通」,效率進一步提高。首推「五個十」管理模式。提出拓展「第四產業」。首推「政府文化」新理念,在全國聯合發起承辦「全國行政許可服務機構論壇」。被授予2006年度「中國百名改革創新風雲人物」。

孫雲南開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

從事薄膜太陽電池材料、器件、工藝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是我國光伏領域和真空科學與技術領域中有影響的專家。先後自主開發研製了「多元化合物半導體四室成膜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完成了「高真空化合物半導體熱處理系統」的研製。「十五」期間,組織科研團隊完成國家科技部重點課題「銅銦硒薄膜太陽電池試驗平台與中試線」一期任務。研製的銅銦硒薄膜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超過14%;轉換效率在9~13%范圍內的成品率達到85%以上,這一成果已實現產業化。

李忠獻中共黨員、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博士、橋梁與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

從事工程結構抗震抗爆、減災控制與健康監測等前沿性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近年來,完成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8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天津市科技發展計劃研究項目、3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28項國家各類重點工程建設委託科研項目。先後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多項,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天津市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論文126篇。獲2004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王舒中共黨員、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開區政協委員

他從事中醫針灸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他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8項,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多項研究課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作為第一完成人,他的「針刺對實驗性腦梗塞大鼠基因轉錄影響的研究」、「針刺對實驗性腦梗塞(MCAO)模型大鼠腦組織c-fos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SAM鼠腦細胞端粒與端粒酶的增齡性變化及針刺的影響」處於國際領先。他榮獲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天津市第七屆青年科技獎、天津市十大傑出青年等。

李瑋共青團員、天津市第43中學學生

初中,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彩虹玉米栽培研究,培育出優種甜糯玉米,獲得了天津市億利達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在天津市進行推廣。高中,在輔導老師指導下研製出「日地時空儀」,幫助同學加深太陽與地球之間相對運動關系的理解,獲得了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代表天津市參賽,獲得第二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以及萬戶創新獎。參加億利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了全國億利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曹常在中共黨員、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
從事塑料技術研發和產品應用。先後主持完成心臟直視手術中體外循環管路研製開發,產品累計創收2000多萬元;與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合作「心臟溫血灌注裝置」研製並應用臨床,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國家「九五」攻關項目「長壽命、多功能PE棚膜的研發,通過國家科委驗收;研發「塑料復合變徑管擠出工藝及主動脈插管」項目,填補國內塑料加工變徑工藝空白。曾獲得國家專利20項,榮獲天津市企業技術創新帶頭人、天津市專利先進工作者和先進個人。
孫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
他承擔神舟載人航天工程後續任務,創造性地完成了新型空間用太陽電池的開發生產。「微太陽電池研究」國內領先。他主持研究生產的GaAs/Ge單結太陽電池和GaInP/GaAs/Ge多結太陽電池,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完成「大功率衛星電源技術
GaAs/Ge太陽電池研究」、「微太陽電池研究」等科研項目,取得了自主知識產權的豐碩成果。他主持的項目先後獲得部級科技獎三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顧正天津久榮車輪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經理、全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車輪分委會委員
他研製的「輪胎耐久/高速性能試驗機」系列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2005年國家重點新產品,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南開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公司成為我國車輪/輪胎檢測行業最大的研發製造基地、車輪/輪胎實驗中心,成為國內此項領域最大的供應商。2005年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高成長型創業企業500強」。他被評為「天津市2004年度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南開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H. 王勝利的生平事跡

1974年10月至1976年10月就讀南京化工學校(現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支邊赴西藏;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就讀吉林工業大學,1982年畢業,並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4年1月至1987年5月間,任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期間於 1985年2月至7月參加遼寧省委黨校第五期青訓班學習;1988年4月參加首屆全國專利代理人統考,獲專利代理人資格;1987年7月至1995年5月,任錦州市專利事務所所長,期間於1987年晉升為工程師,1993年晉升為專利代理副研究員;1995年5月至今在錦州市科學技術局工作,歷任專利管理處處長、科技管理處處長、綜合計劃財務處處長; 2001年被遼寧工學院(現遼寧工業大學)聘任為教授;還曾受清華大學聘任為在職研究生工程碩士校外導師;編著有《經貿專利知識詞典》和《圖解專利法-專利知識12講》等著作;在中國專利報和《中國專利代理》等雜志上發表有「第一審查員、第二發明人」、「如何搞好專利代理服務」、「葯品專利保護綜述」等多篇有影響的論文,經常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宣講與科技管理和專利有關的課程,授課特點是知識點多,邏輯性強,理論聯系實際,亦可案例教學,與現場形成互動。
1988年被遼寧省科委和遼寧省專利管理局評為「專利工作遼寧省先進工作者」;1992年被遼寧省專利管理局和遼寧省人事廳評為「遼寧省專利系統先進個人」;1991年-1993 年連續3年被中國專利報社評為「優秀通訊員」,並被特邀到中國專利報社全國專利通聯工作會上專題發言;1995年,在慶祝專利法施行10周年之際,被遼寧省專利管理局和遼寧省人事廳授予「遼寧省專利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999年在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後又獲得市政府嘉獎;同年度被評為錦州市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被遼寧省科技家企業家法學家聯合會評為「九五功臣」,2003年被所在工作單位提名推薦「遼寧省模範公務員」,2005年被科技部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評為全國優秀民營科技工作者,授予「民營科技促進獎」。
現退居二線,將於2013年8月退休,退休後將重返專利代理工作崗位,全心全意為發明人和創新型企業在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方面服務。

I. 商務系統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1李官奇事跡簡介
李官奇是滑縣華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工程師。1988年,他研發的油菜子餅脫毒工藝,獲國家第四屆科技博覽會銀獎。1990年至2001年,他研究成功了唯一由中國人發明的人造纖維——大豆蛋白纖維,被譽為「世界第八大人造纖維」,載入世界人造纖維史冊。2001年,該項發明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3年12月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金獎;其工藝技術成果於2003年在江蘇常熟、浙江紹興實現年產萬噸以上的產業化轉化,2004年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貢獻獎」。目前,他已申請各種發明專利21項,其中8項已獲專利證書或授權證書,同時在60餘個國家申報了國際專利。他個人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並被評為「感動安陽十大年度人物」。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工作者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