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6年的宅基地使用證,現在還有效嗎戶主是我父親!·· 現在已經過世!
有效。不是還有你媽嗎,當初審批的時候,是以戶為單位審批的。所以你爸去逝,其他家庭成員依然對這地有使用權,但是不能過戶,因為如果地上沒有蓋房子,是不可以過戶的。
㈡ 土地改革的歷史沿革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仍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地主、富農,佔有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他們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佔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他們十分悲慘,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柏坡村軍行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於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全國解放後的新情況,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規定了沒收、徵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
1952年1月1日我國發行《土地改革》郵票一套4枚 。
《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產階級,以利於早日恢復和發展生產。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後,在3.1億人口的新解放區分期分批地,有計劃、有領導、有秩序的開展了土改運動。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還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繳納約三百五十億千克糧食的地租。1950年,美術家朱宣咸創作的作品《爭閱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動的記錄了在那個特定時代的歷史場景。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基本上正確貫徹和執行了黨的土地改革的路線和政策。1952年冬,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台灣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而在1959年,西藏地區也開始了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 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我國存在兩千多年(建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此被徹底摧毀,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1949年後,中國確立了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由於沒有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對待,致使土地無償佔用,亂占、多佔的情況屢禁不止,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
由於黨和國家在解放區率先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1948年冬,陳毅寫道:「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轉運逐西東,前線征立功。」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從80年代起,中國開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進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國家通過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使用權上,變過去無償、無限期使用為有償、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屬性進入市場。1982年,深圳特區開始按城市土地等級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使用費。
1987年4月國務院提出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的報告,確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廣州、廈門、福州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新中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
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國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價格、年期及用途出讓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長期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單一行政手段的劃撥制度,創立了以市場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國開始進行土地估價試點,先後頒布了《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試行)》。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收取土地使用費(稅)。與此同時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定期出讓土地使用權。同年4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刪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2月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議案,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1988年全國各城市開始建立房地產交易所,各專業銀行成立房地產信貸部。
同年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進行。3月,山東省在德州地區首先試行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辦法。作為試點的臨朐縣規定,農民宅基地符合規定標準的,每平方米每年收費5分錢,超出標准和自建房的,每年每平方米收5角錢的費用,還要進行一次性罰款。超出標准30平方米以內的每平方米罰款4元;超出標准3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罰款8元。此後山東省的經驗在河北、湖北、江蘇、上海等省市相繼試行。
1990年1月,國務院批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請示的通知,將這項工作在全國推開。到1991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1400多個縣(市)的一萬多個鄉鎮實行了宅基地有償使用。此外,江蘇南通市還從1987年起率先試行鄉鎮企業用地有償使用,至1992年4月,全國已有140多個縣(市)相繼試行。
1990年5月,國務院允許多外商進入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布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有關文件,這標志著中國的土地市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從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土地市場培育的進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明確規定了規范和發展土地市場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市場配置土地的范圍不斷擴大,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出讓已擴展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在經濟特區和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建設用地基本納入了新制度的軌道。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任務。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土地市場體系。
這個土地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有序的土地市場體系,應該包括:有效的資源配置體系,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市場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正常的價格體系,建立土地使用權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健全的法律體系,使市場行為規范有序;合理的收益分配體系,體現明晰的產權關系和利用租、稅、費有效進行調節;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
企業使用土地按年交租或分期交租。實行年地租,租期可長可短,到期後可優先續租。實行年租後,租戶對土地的處置權要受一定的限制:土地不得轉讓、轉租及抵押。對於資金困難的企業,經批准允許將佔有的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權轉租,或抵押、入股,但不能超過與國家的租賃年限,並且必須按年交納地租。
截止1994年8月,600多個城鎮完成了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的評估工作。同時,還根據土地資產評估和管理規定,廣泛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宗地價評估工作。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500多家由政府批準的土地估價機構,3500多人獲得土地估價師資格。
1995年7月,國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提出培肓和發展土地市場的8項要求,主要是加強國家對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壟斷,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土地;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規范出讓方式;逐步將用於經營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有償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劃出24萬畝農村國有土地,公開招攬海外客商投資開發,這是全國農村國有土地首次向外資開放。該片土地一部分位於天山以北的烏蘇、昌吉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棉高產區,另外10萬畝土地可由投資者挑選,其中熟地佔1/5,其餘為宜農荒地。
三中全會啟動新「土改」,30年前中國的改革就是肇始於農村,高層再次部署新一輪改革由農村發軔。這也被看作是對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一種充滿現實意義的紀念方式。十七屆三中全會將系統
適度規模經營。
農地承包經營權以多種形式流轉的實踐,或者說先期的實驗早在幾年前就已在浙江、成都、重慶等省市開始。之後河南焦作沁陽舉行的農村土地的「競拍」,
也開了土地「競拍」流轉的先河。
9月10日在河南視察的胡錦濤總書記對廣大農民說,實踐證明,在堅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通過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經濟,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
9月30日,胡錦濤在安徽考察時對廣大農民說,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㈢ 86年宅基地使用證還有效嗎
1986年的宅基地使用證是有效的。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確定為工業、商業等經營性用途,並經依法登記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並應當簽訂書面合同,載明土地界址、面積、動工期限、使用期限、土地用途、規劃條件和雙方其他權利義務。
通過出讓等方式取得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土地所有權人、土地使用權人簽訂的書面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及其最高年限、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抵押等,參照同類用途的國有建設用地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可以採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統籌並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農村村民居住環境和條件。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
㈣ 誰知道1986版《土地管理法》的具體內容
【法規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頒布單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發文字型大小】
【頒布時間】1986-6-25
【失效時間】
【法規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1986年
【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六屆第4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1986年6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李先念
1986年6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1986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一號公布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全面規劃,加強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 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五條 國務院土地管理部門主管全國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機構設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六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
第七條 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八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各該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依法改變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必須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第十一條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二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
承包經營土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規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第十三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土地調查統計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統計。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十六條 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協調。在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劃。
在江河、湖泊的安全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江河、湖泊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第十七條 開發國有荒山、荒地、灘塗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使用。
第十八條 采礦、取土後能夠復墾的土地,用地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負責復墾,恢復利用。
第十九條 使用國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門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注銷土地使用證:
一、用地單位已經撤銷或者遷移的;
二、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連續二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準的用途使用的;
四、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耕地,維護排灌工程設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制止荒廢、破壞耕地的行為。
國家建設和鄉(鎮)村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
第四章 國家建設用地
第二十一條 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要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使用國有土地的,按照本章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按照國家規定,列入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或者准許建設的國家建設項目,經過批准,建設單位方可申請用地。
第二十三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建設單位必須持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被征地單位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設所徵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用地單位只有使用權。
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設徵用耕地一千畝以上,其他土地二千畝以上的,由國務院批准。
徵用省、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徵用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省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徵用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和縣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由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二十六條 一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的土地,應當根據總體設計一次申請批准,不得化整為零。分期建設的項目,應當分期征地,不得先征待用。鐵路、公路和輸油、輸水等管線建設需要使用的土地,可以分段申請批准,辦理征地手續。
第二十七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至六倍。徵用其他土地的補償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補償費標准規定。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二十八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用地單位除支付補償費外,還應當支付安置補助費。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每畝年產值的二至三倍。但是,每畝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倍。徵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標准規定。
第二十九條 依照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倍。
第三十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被徵用土地上屬於個人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付給本人外,由被征地單位用於發展生產和安排因土地被徵用而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就業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
第三十一條 因國家建設徵用土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組織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和有關單位,通過發展農副業生產和舉辦鄉(鎮)村企業等途徑,加以安置;安置不完的,可以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到用地單位或者其他集體所有制單位、全民所有制單位就業,並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給吸收勞動力的單位。
被征地單位的土地被全部徵用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原有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原有的集體所有的財產和所得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與有關鄉(鎮)村商定處理,用於組織生產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得私分。
第三十二條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用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移民安置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三十三條 工程項目施工,需要材料堆場、運輸通路和其他臨時設施的,應當盡量在徵用的土地范圍內安排。確實需要另行增加臨時用地的,由建設單位向批准工程項目用地的機關提出臨時用地數量和期限的申請,經批准後,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臨時用地協議,並按該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逐年給予補償。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使用期滿,建設單位應當恢復土地的生產條件,及時歸還。
架設地上線路、鋪設地下管線、建設其他地下工程、進行地質勘探等,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照前款規定給予補償。
建設單位為選擇建設地址,需要對土地進行勘測的,應當徵得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同意;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三十四條 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荒山、荒地以及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的,按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程序和批准許可權經批准後劃撥。使用國有荒山、荒地的,無償劃撥。使用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建設單位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原使用單位需要搬遷的,建設單位應當負責搬遷。
第三十五條 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按照本章規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城市集體所有制企業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投資舉辦的聯營企業,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必須持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批准許可權,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經批准使用的土地,可以按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規定實行徵用,也可以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將土地的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
第五章 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三十七條 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制定規劃,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城市規劃區內的鄉(鎮)村建設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農村居民住宅建設,鄉(鎮)村企業建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鄉(鎮)村建設規劃進行。
第三十八條 農村居民建住宅,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居民建住宅使用土地,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三十九條 鄉(鎮)村企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村企業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按照鄉(鎮)村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分別規定用地標准。
鄉(鎮)辦企業建設使用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給被用地單位以適當補償,並妥善安置農民的生產和生活。
第四十條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一條 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建住宅,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並參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標准支付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鄉(鎮)村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處罰款;對非法佔地單位的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佔用土地的,多佔的土地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四十四條 鄉(鎮)村企業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
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佔用土地的,多佔的土地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四十五條 農村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第四十六條 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並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七條 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沒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可以對當事人處以罰款;對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用、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單位主管人員或者個人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佔用的土地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四十九條 上級單位或者其他單位非法佔用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責令退賠,可以並處罰款,對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個人非法佔用的,以貪污論處。
第五十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臨時使用土地,期滿不歸還的,依照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土地使用權被收回,拒不交出土地的,責令交還土地,並處罰款。
第五十一條 開發土地,造成土地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的,責令限期治理,可以並處罰款。
第五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決定,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行政處罰可以由鄉級人民政府決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三條 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四條 在變更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解決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的過程中,行賄、受賄,敲詐勒索,貪污、盜竊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物,或者煽動群眾鬧事、阻撓國家建設,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使用土地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五十六條 國務院土地管理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七條 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1982年2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和1982年5月14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同時廢止。
.
㈤ 求1986年頒布的《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6年版)
閱讀選項: 自動滾屏[左鍵停止]
作者: 來源: 閱讀: 3525
(1986年6月25日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展土 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製定本 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 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具體 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 務院另行規定。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 全面規劃,加強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 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 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五條 國務院土地管理部門主管全國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的統一管理工 作,機構設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六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
第七條 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使 用,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 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八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 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 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 可以屬於各該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以證書,確認 所有權。
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 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漁業不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依法改變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必須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 記手續,更換證書。
第十一條 土地的所有者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 犯。
第十二條 集體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可以由集體或個人承包經營,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 承包經營土地的集體或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規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 的義務。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第十三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 由人民政府處理。 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 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 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 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著物。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土地調查統計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 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統計。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經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十六條 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協調地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 在江河、湖泊的安全區內,土地利用應當符合江河、湖泊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第十七條 開發國有荒山、荒地、灘塗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使用。
第十八條 采礦、取地後能夠恢復墾的土地,用地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負 責復墾,恢復利用。
第十九條 使用國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門報縣級 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注銷土地使用證 :
一、用地單位已經撤銷或者遷移的;
二、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連續二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準的用途使用的;
四、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耕地,維護排灌工程設施,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制止荒廢、破壞耕地的行 為。 國家建設和鄉鎮村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
第四章 國家建設用地
第二十一條 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 要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使用國有土地的,按照本章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按照國家規定,列入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或者准許建 設的國家建設項目,經過批准,建設單位方可申請用地。
第二十三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建設單位必須持國務院主管部門或縣 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 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 由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被征地單位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設所徵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用 地單位只有使用權。
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設徵用耕地1000畝以上,其他土地2000畝以上的, 由國務院批准。 徵用省、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徵用耕地 3畝以下,其他土地10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省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徵用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縣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由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二十六條 一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的土地,應當根據總體設計一次 申請批准,不得化整為零 。分期建設的項目,應當分期征地,不得先征待用。鐵路、 公路和輸油水等管線建設需要使用的土地,可以分段申請批准,辦理征地手續。
第二十七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6倍。徵用其他土地的補償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補償費標准規定。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二十八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用地單位除支付補償費外,還應當支付安置補助費。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徵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准,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標准規定。
第二十九條 依照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 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 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 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第三十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被徵用土地上 屬於個人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付給本人外,由被征地單位有關發展生產和安排因土地被徵用而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就業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產補助,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
第三十一條 因國家建設徵用土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由縣級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組織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和有關單位,通過發展農副業生產和舉 辦鄉鎮村企業等地單途徑加以安置;安置不完的,可以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用到地單位或者其他集體所有制單位、全民所有制單位就業,並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給吸收 勞動力的單位。 被征地單位的土地被全部徵用的, 原有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原有的集體所有的財產和有所得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與有關鄉鎮村商定處理,用於組織生產和不能就業人 員的生活補助,不得私分。
第三十二條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用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移民安 置辦法,由國務院國行規定。
第三十三條 工程項目施工,需要材料堆場、運輸通路和其他臨時設施的, 應當盡量在徵用的土地范圍內安排。確實需要另行增加臨時用地的,由建設單位批准工 程項目用地的機關提出臨時用地數量和期限的申請,經批准後,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簽 訂臨時用地協議,並按該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逐年給予補償 。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 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使用期滿,建設單位應當恢復土地的生產條件,及時歸還。 架設地上線路、鋪設下管線、建設其他地下工程、進行地質勘探等,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照前款規定給予補償。 建設單位為選擇建設地址,需要對土地進行勘測的,應當爭得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同意,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三十四條 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荒山、荒地以及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 的,按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程序和批准許可權經批准後劃撥。使用國有荒山、荒地的、 無償劃撥。使用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建設單位應當給予 適當 補償;原使用單位需要搬遷的,建設單位應當負責搬遷
第三十五條 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按照本章 規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城市集體所有制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共同 投資舉辦的聯營企業,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必須持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照國家建設征且土地的批准許可權,經縣級以 上人民政府批准;經批准使用的土地,可以按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規定實行徵用,也 可以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將土地的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
第五章 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三十七條 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例題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制定規 劃,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城市規劃區內的鄉(鎮)村建設規劃,經市人民政府 批准執行。 農村居民住宅建設,鄉(鎮)村企業建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 建設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鄉(鎮)村建設規劃進行。
第三十八條 農村居民建住宅,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 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居民建住宅使用土地,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三十九條 鄉(鎮)村企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 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鄉( 鎮 )村企業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按 照鄉(鎮)村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分別規定用地標准。 鄉(鎮)辦企業建設使用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 直轄市的規定,給被用地單位以適當補償,並妥善安置農民的生產和生活。
第四十條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不用土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 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一條 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建住宅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用地面積不能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並參 照國家建設用土地的標准支付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鄉(鎮)村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未經批准或者採取 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 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處罰款;對非法佔地單位的主管人 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佔用土地的,多佔的土地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四十四條 鄉(鎮)村企業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 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 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
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佔用土地的,多佔的土地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四十五條 農村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第四十六條 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 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限批准,非法佔用土 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 房屋,並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七條 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沒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 其他設施,並可以對當事人處以罰款;對主管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 處分。
第四十八條 無權批准徵用、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單位主管人員或者個人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的,依照 《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佔用的土地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四十九條 上級單位或者其他非法佔用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責令退賠,可以並處罰款,對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 分;個人非法佔用的,以貪污論處。
第五十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臨時使用土地,期滿不歸還的,依照本法的第十九條的規定土地使用權被收回,拒不交出土地的,責令交還土地,並處 罰款。
第五十一條 違反法律規定,在耕地上挖地、挖沙、採石,采礦等,致使耕地喪失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的,責令限 期治理,可以並處罰款。
第五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行政處罰可以由鄉級人民政府決定。當事人對行政處 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 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受到限期拆除新建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 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拒絕、阻礙土地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 行職務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 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四條 在變更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解決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的過程中,行賄、受賄、敲詐勒索、貪污,盜竊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物,或者煽動群 眾鬧事、阻撓國家建設,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使用土地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五十六條 國務院土地管理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七條 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1982年2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 《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和1982年5月14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 同時廢止。
㈥ 1986年土地管理法未出台前辦理的土地證件是否有效
可以作為老宅基地的使用憑據,但對確定土地使用權來說是無效的。
㈦ 產權70年,建房1986年,如果我買下來,還有多少年使用權
住房自你買下,辦理完畢房產證,繳納稅費完畢,住房產權永遠是你的。
有期限的是住房所屬土地使用權年限。
一般商品房70年,商住房50年,商業房40年。
到期你可以申請繼續使用,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㈧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證是哪年開始發的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證》於1986年6月《土地管理法》頒布
頒發後由地方縣級政府清查、宣傳、制定辦法、轉發文件等,登記發證工作真正開始估計在1986年的12月了,各地的時間略有不同的。
1、宅基地問題是怎麼來的一般而言,住宅與土地是不可分割的,作為公民的私財,可以繼承、轉讓和買賣。「宅基地」則是一個「中國特色」問題。
2、經過「土改」,建立了農民私人所有的土地制度,大部分地區的農民領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權證書》。
3、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農村土地依然是農民私有,但由集體統一經營,農民的宅基地則依然由農民保留[所有權和處分權。
4、經過「人民公社」運動,確立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宅基地也歸集體所有,農民只對宅基地享有使用權,並且不能出租、買賣等。
5、改革開放以後,繼續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僅允許宅基地使用權人出租、出賣地上建築物。可見宅基地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財產問題,本質上是中國社會變遷的反映。
(8)1986年的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工作流程如下:
一、申報
凡是擁有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人,須領取由土地部門統一印發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報登記表》,
以戶為單元,每宗宅基地填寫一份。
村民使用的宅基地,必須提交由經濟社、村委會二級經濟組織及鄉(鎮)政府出具的土地權屬來源證明。
然後由調查組負責收集申報材料上交土地管理部門對權屬進行審核。
二、權屬調查
國土部門根據土地使用權人的申請,對宅基地范圍、界線、界址、權屬性質、
用途等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記錄並經相鄰各方認定,填寫宅基地地籍調查表,繪制宗地草圖,為地籍測量作準備。
在宅基地調查過程中,本宗地使用者和相鄰地使用者應按通知規定時間內到場共同指界,
對雙方共同確認的用地界線和界址點進行簽名、蓋章,如不能參加指界的,應書面委託代理人出面指界。
三、審核與公告
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對認為符合登記要求的宗地進行公告,
公告內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者的名稱、地址、准予登記的土地權屬性質、面積、坐落、四至范圍等。
四、審批
公告期滿,土地權利者及其他土地權益有關者對土地登記審核結果未提出異議的,
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審批表上簽署同意登記發證的意見,
由市(縣)人民政府領導簽章,並加蓋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登記專用章。
五、登記注冊
根據農村宅基地登記審批表結果,以宗地(宅基地)為單位逐項填寫土地(宅基地)登記卡、土地(宅基地)歸戶卡及土地證書,
並由登記人員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分別在兩卡上簽字。
第六步、頒發土地證
㈨ 農村戶口86年參加工作以後,還有沒有宅基地
如果參加工作以後的戶口仍然在村裡,即你是
農村戶口
的話,應該可以得到宅基地(使用權);如果戶口變成
城鎮戶口
了,那就失去了
宅基地使用權
了,即不能得到宅基地。
宅基地的位置,只限於常住
戶口所在地
。
㈩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在土地管理法出台前(1986年6月25日前)可以轉讓嗎
不可以。土地管理法出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不允許,詳見土地管理法63條,現在國家正在開展城鄉統籌工作,各地都在開展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工作,全國各地圖情況不同,有些地區出台了辦法。詳細的得問當地國土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