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化知識產權是什麼
你是說的版權吧?版權(英文名稱:right)即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專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屬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它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符號在計算機中打法:「Alt + 0169」
⑵ 各地區知識產權文化的異同
這個問題,很少有人去思考,但其背後卻隱藏一個很底層的問題:知識產權作為一項權利,是自然權,還是,創設權?
所謂自然權,是人類普遍享有的天賦權利,例如,生命權、自由權,這些權利與生懼來,不受地域的限制,也就是說,無論是在世界上哪個國家,無論這個國家有沒有法律,自然權都是天然具有的
所謂創設權,是出於國家某種目的,通過制定法律規定出某項權利。
顯然,知識產權屬於屬於創設權的范疇,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與商標權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是因為其並非自動產生,而是需要經過國家法定機關的授權或者注冊。
並且,各國專利法和商標法對授權或者注冊的標准各不相同,例如,美國的專利申請制度為「首先發明人先申請制度」,而中國的專利申請制度為先申請制度,因此,在一國獲得的專利權和注冊商標權只能在本國受到保護。而我們熟知的PCT制度,巴黎公約也正式為了解決地域性問題而創設的(這個不展開了)
供參考。
⑶ 請問知識產權文化是什麼
談及知識產權文化,必須首先說明什麼是文化。有關文化的定義不下百餘種,但大致可歸為以下三類:(一)廣義文化觀。這種文化觀的完整表述,見之於我國出版的《辭海》中。《辭海》講道:「文化,從廣義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五版,第1427頁)中也有幾乎完全相同的表述。這種文化觀,也可見之於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定義之中(馬氏認為文化分為器物和風俗,即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概括的講,文化就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二)中義文化觀。這種觀點認為,文化是指人類在長期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實質上排除了上述廣義文化觀中物質文化作為文化的構成要素。具體包括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社會意識形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三)狹義文化觀。這種文化觀認為,文化就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或社會的觀念形態。[1]如果我們這里將知識產權定位為一種法律制度的話,我以為中義的文化觀較為可采。具體而言,知識產權文化的內在結構應該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觀念形態的知識產權文化,包括知識產權學說、意識、習慣等;二是制度形態的知識產權文化,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及規范、管理制度及組織機構、設施等方面。[2]顯然,知識產權文化包含知識產權制度,但由於我國的社會改革屬於強制型制度變遷而非誘致型制度變遷(林毅夫語)和成文法的傳統,人們長期以來過分關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本身,而忽視了法律制度以外影響知識產權發展的政治的、意識的、組織的因素,或者說忽視了文化語境下的知識產權。
⑷ 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翻譯成人話如下:來源
知識產權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財富權利,它不是個東西就是它最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1)你不可能把它真真實實的抓在手裡抱在懷里,都是腦子想你擁有了,不告訴別人怎麼用別人就不知道
(2)你今天用它明天用它後天用它,它不會變少,不會變質,不用放冰箱冷藏。
(3)你不能說把它賣給了別人,你就腦子就沒有這個東西了。你也不能說在把它賣給別人的時候,還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用放到對方手裡的方式來完成買賣過程。
上述的話希望你能看懂,但畢竟不是法言法語,幫助理解即可,言語有很多不嚴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