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赫斯特版權

赫斯特版權

發布時間:2022-06-23 01:57:03

『壹』 讀後感,只要不超過1500字就可以,最好是名著,不能侵犯他人版權

翻開語文書,除了看到一篇篇的有趣的課文和一幅幅精彩的圖畫,我們還能看見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它們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有的藏在課文里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後的故事。而當我學了課文《輪椅上的霍金》之後,我對霍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也是像那位記者一樣認為,霍金實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離開輪椅了,全身也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交流也無比的困難。命運對霍金來是是不公平的。我也是像那位記者一樣認為,霍金實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離開輪椅了,全身也只有三跟手指能動,交流也無比的困難。命運對霍金來是是不公的。但是霍金的回答卻令我非常吃驚。霍金用他那一顆感恩的心,打動了所有人。他回答:「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大大腦還能思維。有我一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他正視自己的命運,他並不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卻覺得自己還擁有許多。

我讀了之後非常感動,在心靈震顫之後。我還深思了許久。突然,我大腦海里閃過一段文字:活著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靈魂、要有思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要一個人擁有這些,他便不是無用之人。一個人擁有這些,他便不是無用之人。一個人擁有這些,便是擁有的,是快樂的,是幸福的``````
霍金,一個身患絕症的人,他都能用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人生、命運。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與物。而我們,一個正常的人,難道就做不到嗎?

不,不是的。只要我有一顆感恩的心,是一個會用腦思考的人,我們便可以使自己崇高。有一句話說得好啊:「人不一定能是人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人生是由酸、甜、苦、辣多個部分組成的,讓我們帶著微笑一一來品味它們!
當你遇到困難、挫折、痛苦、傷感、悲哀的時候,不應該一個人躲到角落裡暗暗哭泣,而應該笑著面對它們。它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沒有那種坦然以對的心態。相信只要充滿自信,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運動員桑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次,她在參加跳馬的比賽中,為了避開前面的人,不小心撞到了木箱,造成了骨折。更可怕的是,她的下半生將在輪椅上度過。普通人面對老天對自己的不公,只會埋怨命運,而桑蘭卻靠著頑強的意志挺了過來,還面帶微笑地詢問隊員們的比賽情況,微笑著配合醫生的治療。桑蘭是個女強人,她知道自己將在輪椅上度過餘生的事實,沒有哭泣退縮,而是微笑著面對這一切!
試想,假如美麗的世界沒有微笑,世界將變得很冷漠;假如幸福的人們沒有微笑,其他的人就感受不到你的快樂;假如痛苦的人們沒有微笑,痛苦也將會永遠延續……人生苦短,韶華易逝,何必讓那一件件愁事、瑣事、難事侵擾自己,讓這些無形的刀來傷害自己呢?
能夠笑對困難,需要一份勇氣;能夠笑對失敗,需要一份銳氣;能夠笑對成功,需要一份淡泊;能夠笑對人生,則需要一份智慧。能夠笑對人生,就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我佩服霍金,他用一個常人不能想像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戰勝病魔。他不斷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這位生活強者、科學巨匠,永遠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奮斗的目標

『貳』 你知道連明星都贊嘆的「世界五大時尚雜志」嗎

各大時尚雜志一直以來都是整個時尚圈的風向標,甚至明星也得時不時的拍一拍雜志的馬屁,可見地位之高。那麼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被稱為『五大刊』世界五大時尚雜志。

的赫斯特出版集團。在1929年的11月刊中,雜志正式更名為薩爾,並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很迷的是關於這次革命官方一直沒有做過解釋,坊間的說法很多,但我認為比較靠譜的解釋認為這么做還是為了和最初薄利那本雜志做出區別。2001年,芭莎被正式引進中國,由中國中紡集團主管主辦,由時尚傳媒集團協辦,並與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進行版權合作,雜志創開始叫中國時裝,然後再有褐色版權合作,之後於2005年正式更名為時尚芭莎。時尚芭莎在明星時尚和慈善事業資產快上可以說做最優秀的那一位。曾經破天荒的在時尚女刊的封面上採用霍建華和胡歌這對純男士的組合,轟動一時。

2003年,在時任主編蘇芒主持下,時尚芭莎舉辦了首屆芭莎明星慈善夜,並提出了利用媒體力量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資助以及讓慈善成為時尚的口號。雖然我沒有查到這些年來的具體數據,但如今已經成功舉辦了近20年的芭莎明星慈善夜已然成為了國內每年最重要的時尚盛事之一。

『叄』 為什麼管色情的東西叫做」黃色」

我們今天經常用「黃色」來指稱帶有明顯色情意味的的東西,對此大家已經約定俗成。一樣事物只要被冠以「黃色」二字,往往就是「掃」和「打」的對象。而在中國古代,黃色卻是極其高貴的色彩,是皇家御用的,平民百姓還不準用呢。這中間的變化轉換,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響。

1894年,英國創刊了一家雜志,名字就叫《黃雜志》,一批有世紀末文藝傾向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畫家等,圍繞該雜志形成一個被稱為「頹廢派」的文藝集團。他們的作品,有時帶有一點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穢。

然而第二年4月3日,當時極負盛名的英國劇作家王爾德(O.Wilde),因同性戀的罪名遭到逮捕。而逮捕他時的一個小插曲,使得《黃雜志》名聲大受損害。當時報紙上說,王爾德在被捕時脅下還夾了一本《黃雜志》,於是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這雜志和王爾德同樣是不名譽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黃雜志》的出版商門前示威,用石頭將櫥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實王爾德被捕那天,脅下夾的書是法國作家比爾·路易的小說《愛神》,碰巧這本小說和當時法國的許多廉價小說一樣,也是黃封面的。這種小說稱為「yellow book」,也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黃雜志》也好,「yellow book」也好,都使得「黃色」與性、色情、惡俗等等概念發生了聯系。但就在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報業,則另有一番「黃色」景象。

當時紐約的《世界報》和《日報》,為了發行量而展開瘋狂競爭。先是J.普利策買下了《世界報》,用繪聲繪色、聳人聽聞的報道和對政治腐敗的攻擊,贏得了全美報紙的最大發行量。1895年礦業巨頭之子W.R.赫斯特買下了《世界報》的對手《日報》,他所採用的手段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把專為《星期日世界報》畫極受讀者歡迎的連環漫畫《黃色小子》的畫家也挖了過來。當時兩報廣泛採用通欄大字標題、彩色連環畫、大量圖片等等手法,竭力迎合讀者。這段時期被稱為「黃色新聞」時期。

這就是西方的「黃色」——色情也好,媚俗也好,都被認為是低級的東西

『肆』 時尚芭莎雜志一本多少錢

時尚芭莎雜志一個月是20元一本,港幣30元。

主辦單位: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

《時尚芭莎》雜志封面出版社:中國時裝雜志社

雜志重量:約1220 G

訂閱全年:240元/年

《時尚芭莎》(英語:Harper's Bazaar)是本美國時尚雜志,最早於1867年出版。

其定位為「第一次采買時裝的女人,從休閑到時尚」的風格首選雜志,目標客群為上層階級與上中層階級成員。《時尚芭莎》中國版在2002年3月正式發行,由美國赫斯特國際集團授權中國時尚集團(Trends Group)出版。

讀者一般是25歲以上,高收入,高品位,閱歷豐富,熱愛時尚,追求完美的成功女性。

時尚芭莎雜志封面人物:

2019年時尚芭莎雜志封面人物:

女刊: VOGUE,ELLE,嘉人,時尚芭莎,時尚cosmo,時裝,費加羅,T,大都市。

男刊: 智族GQ,時尚先生,睿士ELLEMEN,芭莎男士,時裝男士。

2020年時尚芭莎雜志封面人物:

《時尚芭莎》2020年8月刊

封面人物:王雯琴、張麗娜、趙佳麗,三位國際時裝周上不同時期的國模、時代超模。

『伍』 時尚cosmo雜志是哪個國家的

《時尚COSMOPOLITAN》創刊於1998年,是中國內地雜志《時尚》和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COSMOPOLITAN》版權合作的時尚類雜志,在中國內地出版發行。

1993年8月8日,《時尚》雜志在中國內地創刊,設置兩個大板塊共100頁,彩印部分36頁,黑白64頁。

1994年6月,《時尚》雜志改為全彩,成為中國第一本全彩印雜志 。

1995年,《時尚》雜志社尋求國際版權合作,並先後與瑞士、日本、法國、義大利、美國等國際出版集團開始接觸。

1998年,《時尚》雜志和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COSMOPOLITAN》版權合作,推出《時尚COSMOPOLITAN》。

版塊設置:

時裝:以資訊傳遞時裝領域的潮流趨勢,注重給中國女性指導,為她們追求時尚生活提供服務。同時發掘流行背後的東西,對時尚發出自己的聲音。

美容·健康:把品牌推出的美容、健康產品推薦給讀者,同時配以圖片和生動有趣的文字,使讀者在閱讀中獲得身心的放鬆和切實的指導。

人物·社會:關注女性的成長,關注社會中女性遇到的問題,傳遞時尚、健康的潮流、生活觀念和方式。

職場·情感:關注女性的事業和感情發展,推出欄目「職場」「愛」「心靈捕手」「心理試劑」,讓現代女性在職業發展和兩性關系中尋求支點,獲得成功。

生活方式:設置文化、娛樂、旅遊、美食、派對欄目,提供城市娛樂文化大餐,反映城市、人類、女性的生活。



『陸』 威廉·倫道夫·赫斯特

威廉·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年4月29日-1951年8月14日)為赫斯特國際集團(Hearst Corporation)的創始人。報業大王,新聞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被稱為新聞界的「希特勒」,「黃色新聞大王」。20世紀初掀起黃色新聞浪潮,對後來新聞傳媒都產生深遠影響。
早年
1863年4月29日赫斯特出生。赫斯特的父親喬治�6�1赫斯特,是一名成功的拓荒者,曾成功投資多個礦區,後在美國和墨西哥的牧場積累了眾多財富,威廉是他和菲比�6�1赫斯特的獨子。喬治在西海岸舊金山發財後,購買了《舊金山考察家報》(The Examiner),把它辦成了民主黨機關報。赫斯特從小就對報紙發生了濃厚興趣。然而其父不願讓其重走老路,同時也對赫斯特寄予了更高的希望,1883年便將其送入哈佛。
赫斯特在哈佛的經歷談不上成功,也是令人側目的,他是個揮霍無度的西部佬,沉湎於縱情酒樂。曾擔任幽默雜志《諷刺文》(Lampoon)的經理,卻乾的很出色。大學二年級,因在慶祝格羅弗�6�1克里夫蘭當選總統時大放煙火被哈佛勒令休學。復學幾個月之後,由於同教授們惡作劇(將威廉·詹姆斯和喬賽亞�6�1羅伊斯(Josiah Royce)的畫像裝飾便壺),被逐出校門。
在哈佛時,潛心鑽研過報紙的煽情手法,還前往普利策的《紐約世界報》當過一個假期的見習記者。
被學校開除後,未放棄辦報的想法,依然在紐約考察了一段時間的報業市場,然後打道回府。
舊金山考察家報
1887年,其父當選為美國參議員,24歲的赫斯特成為《考察家報》的主編。挑選薩姆�6�1S�6�1錢柏林(Sam S.Chamberlain)擔任編1900年赫斯特在賓館中輯主任,聘請安布羅斯�6�1比爾斯(Ambrose Bierce)開辟「閑談」專欄(Prattle)。愛德華�6�1H�6�1漢密爾頓(Edward H.Hamilton)和社論撰稿人阿瑟�6�1麥克尤恩等明星記者也都紛紛簽約為赫斯特效力。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員工宣布要讓世界「發驚、發愕、發呆」。當時《考》正陷入困境,赫斯特用從《紐約世界報》學來的煽情手法很快使其成為了舊金山有名的煽情報紙。在改革後第一年發行量就增加了一倍,達到3萬多份。到1891年老赫斯特去世時,小赫斯特已經把這家原本虧損的報紙辦成平均每年獲利35-50萬美元的報紙。
進軍紐約
1895年,赫斯特說服母親,以750萬美元賣掉了阿納康達銅礦的家產,並攜帶之前考察家所獲得的利潤,前往紐約。同年秋天,赫斯特從麥克萊恩手中買下了由普利策哥哥創辦的《晨報》,並改名為《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按照赫斯特的一貫做法,《紐約日報》開始大量刊登聳人聽聞的新聞和引人入勝的內幕,尤其致力於兇殺暴力方面的報道。
黃色新聞大戰
赫斯特為了與普利策《紐約世界報》拼出高下,把矛頭對准《星期日世界報》,他利用《考察家報》在《紐約世界報》大廈赫斯特的妻子Millicent Hearst租用的辦公室,私下出高價收買了《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員工,包括連環畫黃孩子的作者奧特考爾特。結果一天之內,《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員工全員倒戈,投入赫斯特門下。普利策忙用赫斯特所出高價將他們重新請回。不料赫斯特又出更高的價錢,終於把這批普利策精心挑選的骨幹全部挖走。除了向普利策的編輯部門發動突然襲擊外,赫斯特還請來了在舊金山的舊部,包括錢柏林、麥克尤恩、達文波特、安妮�6�1勞里。他還用金錢收買了達納《太陽報》的名記者朱利安�6�1拉爾夫、理查德�6�1哈定�6�1戴維斯和愛德華�6�1湯森。作家斯蒂芬�6�1克蘭等也都成了赫斯特的雇員。
普利策沒有善罷甘休,他先將赫斯特及其部屬趕出《紐約世界報》大廈,收回租給他們的辦公室。接著在法院控告《紐約日報》侵犯《紐約世界報》版權。最後,為了與赫斯特較量,普利策又僱用一名畫家喬治·.B盧克斯(George B.Luks),繼續主持《星期日世界報》的黃孩子專欄。於是,紐約就上演了一出黃孩子的「雙包案」。為了爭奪讀者,兩家報紙都以黃孩子為旗號,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競賽:兩家競相刊登黃孩子大幅廣告,兩報推銷員到處張貼黃孩子的招貼畫,戲院里上演了黃孩子的歌劇。一時間黃孩子鋪天蓋地,籠罩在紐約上空。「黃色新聞」也由此得名,黃孩子這個漫畫主角也成為一種象徵,象徵著普利策《紐約世界報》和赫斯特《紐約日報》競相追求的那種高度聳人聽聞的煽情作風。

『柒』 ELLE雜志封面很厲害嗎

那是非常厲害了
《ELLE》是1945年創刊的法國時尚雜志,是一本專注於時尚、美容、生活品Helen Lazareff女士在法國成功創刊了第一本《ELLE》雜志。截至2003年,《ELLE》雜志在6大洲已發展為35個版本。除此之外,ELLE還擁有幾個分支品牌,如ELLE Décor雜志(18個版本),ELLE Girl雜志(5個版本),ELLE Cuisine雜志(5個版本)。1987年,法國的樺榭菲力柏契在香港創辦中文版《ELLE》。1988年,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團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版權合作,出版了《世界時裝之苑ELLE》,第一次把「時裝」和「時尚」的概念帶給中國讀者。1991年在台灣創辦《ELLE她》。截至2011年,《ELLE》在世界各地共有43個版本[法國樺榭集團隸屬的拉加代爾集團與赫斯特集團達成協議,向其轉讓《ELLE》雜志的國際出版權,所有權仍然歸拉加代爾公司所有[5]。拉加代爾媒體集團授權赫斯特在14個國家發行《ELLE》雜志(對應15個版本)[6]。發行地區拉加代爾媒體集團授權赫斯特在14個國家發行《Elle》雜志(對應15個版本),並在27個國家擁有21個合作夥伴(對應27個版本)。包括:阿根廷、比利時(法蘭徳斯和法國版本)、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荷蘭、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中東地區、挪威、波蘭、葡萄牙、魁北克、羅馬、俄羅斯、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維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典、泰國、土耳其、英國、烏克蘭、美國和越南
ELLE雜志封面《ELLE》是一本專注於時尚、美容、生活品味的女性雜志。 法國1945年創刊,國際版本達70份的驚人擴充能力,代表著法國樺榭集團的最強實力。相對於VOGUE與Bazaar的較年輕作風,以及貼近時下年輕女性的時尚需求,加上「女性都向年輕看齊」的心理暗合自然法則,《ELLE》全球開花的經濟效益策略正日見其影響力。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ELLE》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時尚品牌。《ELLE》雜志在世界各地月銷量為5百萬本,並且早在1985年就超過法國的界限成為領導世界時尚的雜志。Helene Lazareff的最初目標是創造一個主要是時裝、美容和生活的女性周刊,提供一個時代,前瞻性的、可供選擇的潮流出版物,讓《ELLE》雜志成為新的、有希望的、有前途的時裝產業。《ELLE》已經超出時尚雜志的范疇,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時尚品牌。全球超過150 個版權商和250產品種類。它代表女性——自信的、有活力的、有魄力的、活潑的、好奇的、有魅力的、自由的形象。通過對時尚流行趨勢的精確分析、傳播、選擇,《ELLE》不僅擁有全世界的時尚讀者,更在產品形象上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ELLE通過對時尚流行趨勢的精確分析、傳播、選擇,擁有全世界的時尚讀者,在產品形象上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

『捌』 我想了解一下有關普利策獎的情況

列印
不受制約的新聞界

普利策其人其獎

Seymour Topping

創立美國新聞界最負盛名並以其名字命名的獎賞,是美國歷史上最光燦奪目的新聞界人物之一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他對美國新聞界的影響大大早於其遺囑中所設立的普利策獎(The Pulitzer Prize),然而該獎賞意味著,他對美國新聞報道的影響至今仍可感受到。

十九世紀後期,約瑟夫·普利策作為美國新聞界的典範脫潁而出。他出生於匈牙利,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是最有能耐的報紙出版商;還是個反對不誠實政府的熱情洋溢的鬥士;一個勇猛如鷹的競爭對手;在發行領域的競爭中,決不放棄製造轟動新聞的手法;他同時還是個具有遠見卓識的人,這極大地豐富了他從事的職業的內涵。他在《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 和《聖路易斯郵報》(St. Louis Post-Dispatch)的創新精神重塑了報紙媒體的面貌。普利策是第一個號召在大學里設立新聞學院培養記者的人。當然,普利策獎對新聞學、文學、音樂和戲劇的持久影響力,也應歸功於他富有預見的敏銳。

普利策於184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的馬科。他是一個出身於馬扎爾 -猶太人(Magyar-Jewish) 的富有糧食商人和篤信羅馬天主教的德國母親的兒子。老普利策在布達佩斯退休。約瑟夫在該地私立學校和私人教師的教育下長大成人。17歲的普利策桀傲不馴,這個身高兩米的瘦長年輕人決定 參軍,試圖分別應征加入奧地利陸軍 、拿破崙駐扎在墨西哥的外國軍團,和駐扎在印度的英國陸軍,結果卻因視力不佳和身體虛弱而遭到拒絕。這種狀況一直困擾了他的一生。然而他在德國的漢堡卻遇到了一位為了得到賞金而為美國聯邦政府陸軍徵兵的人,並被招募為一個應征入伍者的替補,這在內戰時期徵兵制度所允許的。他在波士頓開了小差,據說他游到了岸邊,決心要把入伍的賞金歸自己所有,而不是留給那個代理人。普利策取到賞金,在林肯騎兵隊(Lincoln Cavalry) 幹了一年,這對他很合適,因為在這個部隊里有許多德國人。他講一口流利的德語和法語,卻不太懂英語。後來他一路打工來到了聖路易斯,在干一些諸如趕騾子、行李員、侍者等零工的同時,他一頭扎進聖路易斯的商業圖書館 (Mercantile Library),學習英語和法律。他事業的最大轉機很獨特地發生在圖書館的棋藝室里。在觀看兩位常客弈棋的時候,他對一步棋的精闢論斷使弈棋者大為震驚,並和他聊了起來。這兩位弈者是一家德語大報《西方郵報》(Westliche Post)的編輯,他們給了他一份工作。4年之後的1872年,被稱譽為一個不知疲倦、有前途的記者,年輕的普利策自瀕於倒閉的報社老闆獲得報社控股權。 25歲時,普利策成為一個出版商,此後一系列精明的商務決策,使他在1878年時成為《聖路易斯郵報》的老闆,以一個前途輝煌的人物出現在新聞界。

同年早些時候,他和一位名叫凱特·戴維斯(Kate Davis)的華盛頓社會名流女士在新教聖公會教堂 (Protestant Episcopal Church) 結了婚。曾經是聖路易斯貧民區大街上的流浪漢,並被奚落為「猶太小子喬依」(Joey the Jew)的匈牙利移民小夥子,完全脫胎換骨了。如今他成了美國公民,作為一個演說家、作家和編輯,出乎尋常地精通英語。他衣著考究,留著漂亮的紅褐色鬍子,帶著夾鼻眼鏡,很快就融入聖路易斯的上流社會,享受著華麗聚會上翩翩舞姿和園林中騎馬的樂趣。這種生活方式在他執掌《聖路易斯郵報》後便嘎然中止了。詹姆斯·懷曼·巴雷特(James Wyman Barrett),《紐約世界報》的最後一任城市版編輯在他撰寫的傳記《約瑟夫·普利策和他的世界》(Joseph Pulitzer and His World) 一書中,這樣描述了普利策在執掌《郵報》時的情景,「從清晨伏案直到午夜甚至更晚,對報社的一切均事必躬親」。為了能讓公眾接受他的報紙是他們最好的捍衛者這樣一個理念,普利策大肆刊發調查性文章和社論,攻擊政府腐敗行為、富人偷漏稅和賭徒。這種平民主義的訴求頗為奏效,發行量攀升,報紙興旺。如果普利策知道在他此後設立的普利策獎體系中,新聞獎里的獎項更多的是給予那些揭露腐敗的文章,而不是其他主題,他會感到欣慰。

普利策對報社的拚命三郎式的工作方法使他付出了代價,他的健康受到損害。隨著視力下降,普利策和妻子於1883年去紐約,按照醫生的要求准備乘船赴歐休假。然而他沒有在紐約上船,而固執己見會見了金融家傑伊·古爾德1(Jay Gould),與他談判收購正面臨財政困境的《紐約世界報》事宜。普利策不顧嚴重的健康狀況,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尋找報紙的出路上,最終為《世界報》社論方針、內容和版面帶來了巴雷特稱之為「單槍匹馬的革命」的變化。他採用了一些曾提高《郵報》發行量的技巧,反對政府和商界的腐敗行為,新聞專欄充滿著大量的聳人聽聞的特寫,並首次採用大量插圖,刊登新聞噱頭。在其中一次極為成功的推銷中,《世界報》自其訂閱者募集捐款,為在紐約港入口處搭建一個台基,以使困在法國等待裝船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有個安放之處。

這一措施效果甚佳。在此後的10年裡,《世界報》所有版本的發行量攀升至 60多萬份,成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一家報紙。但出乎意料,普利策本人卻在發行量的大戰中成了犧牲品。《太陽報》 (The Sun) 的出版人查爾斯·安德森·達納 (Charles Anderson Dana)由於《世界報》的獲勝而大受挫折,便開始對他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說他是「一個不承認自己種族和信仰的猶太人」。這一持續的攻擊就是要讓紐約的猶太人疏遠《世界報》。普利策的健康在這一災難中愈加衰弱。1890年43歲時,他退出了《世界報》的編輯崗位,從此再未回到過編輯部。他幾乎完全失明,在極度的消沉中又患上了一種痛苦的對噪音極為敏感的病。他出國苦苦尋求良醫,卻一無所獲。在此後的20年裡,他基本上把自己關在他稱之為隔音的「地窖」 里,在他的「自由號」(Liberty) 遊艇上,在位於緬因州巴港(Bar Harbor, Maine)他的度假聖地「靜塔「(Tower of Silence) 中,以及他的紐約私邸里。

在那些年月里,普利策雖然出訪頻繁,但他卻成功地密切控制著他的報紙編輯與業務的發展方向。在1896年至1898年期間,普利策捲入了一場與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領導的《日報》(Journal)的激烈發行大戰。兩報幾乎無節制地刊登聳人聽聞或是胡編亂造的新聞報道。在古巴人反對西班牙人的統治中,普利策與赫斯特均想在煽動反西班牙人的憤怒情緒方面一爭高低。1898年2月16日,美國軍艦「緬因號」(Maine)神秘爆炸並沉沒在哈瓦那港後,雙方均呼籲對西班牙宣戰。國會面對強烈呼聲,通過了戰爭決議。4個月的戰爭之後,普利策不再採取被稱為「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 的策略。《世界報》變得較為克制,在許多問題上它的有影響力的社論代表了民主黨的聲音。歷史學家認為,普利策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成就要強於他滑入「黃色新聞」的過錯。他開展了對政府和商業腐敗行為勇敢和經常成功的聲討。他在很大程度上為反壟斷法的通過和保險行業的規范管理起了重要作用。1909年,《世界報》揭露了一起美國對法國巴拿馬運河公司 (French Panama Canal Company)支付四千萬美元的舞弊案。聯邦政府向《世界報》發動了嚴厲反擊,控告普利策惡毒誹謗西奧多·羅斯福總統2 (Theodore Roosevelt) 和包括銀行家J·P·摩根3 (J.P. Morgan) 在內的一些人。

普利策沒有退縮,《世界報》繼續進行調查。當法庭撤銷起訴後,普利策為新聞自由而取得的這場關鍵性勝利贏得了廣泛贊譽。1904年5月,普利策在為《北美評論》(North American Review)撰寫的一篇建議成立一所新聞學院的文章中總結了他的信條,「我們的共和國將與媒體共存亡。擁有訓練有素、是非分明、有勇氣為正義獻身的智能型報人的有能力、公正、具有民眾精神的媒體,就能夠維護那種公眾品德,而缺乏它,人民大眾的政府既虛偽又令人嘲笑。一個憤世嫉俗、唯利是圖、蠱惑民心的媒體,最終會製造出一個像自己一樣卑劣的民眾。塑造共和國未來的力量掌握在未來的新聞記者手中。」

1912年,即普利策在他的遊艇上去世後的一年,哥倫比亞新聞學院 (Columbia School of Journal- ism) 成立了。1917年在普利策授權委託管理的顧問委員會的監督下,頒發了第一批普利策獎。對委員會成員和評審團的挑選,主要看專業才能和依屬,及其他方面的多樣性,諸如性別、民族、地域分配,還有記者挑選和報紙規模。
普利策獎項的歷史

普利策1904年的遺囑規定了普利策獎的設立是對傑出成就的激勵。他具體規定有四項專門是新聞獎,四項是文學戲劇獎和一項教育獎,還有四項旅行獎學金。在文學獎中,應有一本美國小說、在紐約上演的一部美國獨創戲劇、一本有關美國歷史的圖書、一位美國人的傳記和由媒體所作的公共服務歷史的書籍。然而,普利策對社會的迅速進步極為敏感,這促使他做好了對獎勵體製做大范圍變動的准備。自1917年開始頒獎後,顧問委員會-後更名為普利策獎委員會-將獎項擴大到21個,增設了詩歌、音樂和攝影獎,同時仍一如既往地恪守設獎人遺囑和意願的精神。

在過去的歲月里,普利策獎委員會有時因給誰頒獎或不給誰頒獎而成為評論家的眾矢之的。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也因與評審團的建議相左而引發爭議。由於評獎過程本質上是主觀的,這種現象就不可避免。委員會始終未成為觀眾喜好的俘虜。許多獲獎作品-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話-都不是名列暢銷榜上的,許多獲獎劇目是在百老匯4(Broadway) 之外或是在地方劇院上演的。在新聞界,主要報紙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都曾獲過許多次獎,但是委員會也常常接受那些小規模、不知名的報紙的作品。因揭露該地區猖獗的犯罪率與當地刑事司法體制腐敗之間的關系,聖托馬斯 (St.Thomas) 的《維爾京群島日報》(The Virgin Islands Daily News)獲得1995年的公共服務獎。委員會從一開始就始終堅定奉行對其評議保密的策略,並拒絕公開辯論或為自己的決定作出任何辯護。作為全國最有威望的獎賞和新聞、文學和音樂領域眾所追求的榮譽,這樣的挑戰並未降低普利策獎的聲譽。普利策獎被認為是產生高質量新聞的一個主要動力,它將全球的注意力都聚焦到美國在文學和音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普利策在他的遺囑中將兩百萬美元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用以建立-所新聞學院。其中1/4「設立鼓勵公共服務、公共道德、美國文學、促進教育的獎項或獎學金」。之所以這樣做,他說:「我對新聞業的進步與提高深感興趣,因為我一生從事這個行業,把它看作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一個因其對人民心靈和道德產生影響的具有無與倫比重要性的職業。我希望能夠協助吸引正直和能乾的年輕人加入這個行列,同時也幫助那些業已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們能夠獲得最高水準的道德和智力培訓。」普利策自己在攀登美國新聞業頂峰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得到或者說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以一個自我奮鬥成功的人而自豪。或許正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年輕記者所經歷的艱辛,才使他產生了扶植專業培訓的願望。
普利策獎的管理

每年有兩千多件入選作品參加普利策獎的競爭,但通常只頒發21個獎項,其中14項是新聞獎。這些獎項是長達1年過程的終結。它始於每年年初,受委派的102名傑出的評審員,分成20個評審團。

評審團的成員們要緊張工作3天,提名前認真篩選每件作品。自從設立這些獎項後,委員會擴大並多次重新核定了新聞類的項目,使其能夠和美國新聞業的演變同步。漫畫獎是1922年設立的。攝影獎設立於1942年。1968年又被分為現場報道新聞或突發新聞和特寫。隨著計算機修改照片技術的發展,委員會於1995年規「任何內容經過處理或改動的作品,除了慣常的報紙裁剪和編輯之外,將不予接受」。

以下是2001年普利策獎項的分類定義:

1. 由報紙通過利用其新聞資源如社論、漫畫和攝影以及報道而提供的值得贊許的傑出公眾服務;
2. 傑出的突發性地方新聞報道;
3. 由個人或團體以單篇或系列報道方式所做傑出調查性報道;
4. 闡明一個有意義並復雜的主題,展示了對主題的上佳把握,文筆流暢,表述清楚的傑出解釋性報道;
5. 對特定主題或活動進行持續、富有知識性的傑出專題報道;
6. 全國性事務傑出報道;
7. 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事務傑出報道;
8. 特別關注文學的高質量和獨創性的傑出特寫報道;
9. 傑出的評論文章;
10. 傑出的文藝批評文章;
11. 風格清晰,有道德目的,推理扎實,在作者認為導向無誤時,具有能夠影響公眾輿論的能力的傑出社論;
12. 本年度出版的,有獨創性和有評論效應,繪畫水平高,具有形象化效果的傑出漫畫或漫畫選輯;
13. 黑白或彩色,單張或多張,相關組照或像集組成的傑出突發性新聞攝影;
14. 黑白或彩色,單張或多張,相關組照或像集的傑出特寫攝影;

金質獎章將授予公共服務獎獲得者。其他類別的獲獎者除證書外,還有於 2001年提高至7500美元的現金獎勵,原來為5千美元。每年向新聞學院教授推薦的4個名額各提供5千美元普利策獎學金。這些獎學金可使3名優秀的畢業生旅行、寫報告並在國外學習,另一份獎學金頒給一名從事戲劇、音樂、文學、電影或電視評論的畢業生。對大多數獲獎者來說,相對普利策獎給他們和他們的作品帶來的聲望而言,現金獎勵只是次要的。有許多獎金更多的競爭,但它們在公眾的心目中都無法與普利策獎相提並論。

與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舉行的精心准備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和皇家宴會不同,每年5月在哥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Low Library)的圓型大廳里,普利策獎獲得者只是在一個中午便宴上,從該校校長手裡接過獎金和獎狀。到場的也只有家屬、專業同行、委員會成員和新聞學院的老師們。委員會拒絕了將這項活動在電視上進行大肆宣傳的請求。 ◇

1. 傑伊·古爾德(1836-1892):美國鐵路投機家和金融商,靠投機買賣控制鐵路業及西方聯合電報和紐約市高架鐵路,因陰謀壟斷黃金市場引起1869年9月24日的「黑色星期五」金融恐慌。-編注

2. 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美國第26任總統(1901-1909),因調停俄日戰爭(1904-1905)於1906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編注

3. J·P·摩根(1837-1913):美國金融家、鐵路巨頭,組建摩根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國際收割公司和國際商業海運公司,在解救1895年和1907年美國金融危機中起過重要作用。-編注

4. 百老匯:紐約市的一條大街,為戲院、夜總會等娛樂場所的集中地段。 -編注

選摘自Elizabeth A·Brennan與Elizabeth C·Clarage 著Who's Who of Pulitzer Prize Winners。版權 1999屬The Oryx Press 所有。經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Wesport, Connecticut 同意重新刊登。

『玖』 什麼叫時尚雜志版權合作

顧名思義,雜志的版權合作就是對版權進行交易合作,具體來說一般有兩種:版1. 完全版權權合作(Copyright),買入方完全購買對方雜志的版權,包括title,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時尚伊人COSMOPOLITAN雜志,就是購買的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的的百年老刊COSMO雜志的版權,因此可以在中國版COSMO的封面上使用COSMOPOLITAN的刊名,同時可以隨意使用裡面的內容進行漢化出版。每年交一定得版權費就行了。法國華榭和美國康納仕是兩個比較有名的出版公司,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時尚類雜志都是時尚集團(例如COSMO, Bazaar, Esquire, FHM)和這兩個海外軍團的版權合作產品(例如嘉人Marie Claire, Vouge)。2. 內容零售合作,這個更容易理解,就是某一雜志看中另一個雜志的內容而非品牌和影響力的話,可以談零售的內容合作,例如用多少錢買多少版的圖片和文字。 這個很多小雜志都在做。

完全版權合作必須得到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的審批,所以會比較麻煩,而對於內容的零售合作就比較容易了。

『拾』 關於初中生對音樂版權的認識或態度的有關資料(要求有來源) 我很急,要快!!!!!!

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音樂著作權
音樂著作權是指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版權注冊 MORP數字音樂在線注冊系統,該系統可對音樂的詞、曲、編曲、翻唱等音樂作品進行在線的版權注冊。作品注冊成功後,MORP系統將自動生成國際標準的ISWC臨時碼,該代碼是全球性音樂著作權代碼。通過版權注冊號碼,各個國家的音樂著作權協會將提供相應的版權代理保護,該作品在這些國家內被使用,當地音樂著作權協會將代理收取著作權費,並通過中國音著協將費用轉給著作權人。 同時,在注冊作品出現版權糾紛的時候,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專職法律團隊可提供作品的注冊信息,注冊時間精確到秒,為版權人提供法律援助,切實的保護版權人合法權益. 在保護的同時,協會還將聘請資深音樂人對作品進行篩選,在經過著作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好的作品通過協會的在線交易平台發布,提供給協會戰略聯盟的唱片公司、演藝經濟公司、各大音樂網站進行購買推廣。協會會將購買費用轉給著作權人。
編輯本段保護時間
著作權法規定的音樂著作權的保護期指的是音樂作品的詞曲作者、改編、翻譯等創作者對其創作的音樂作品享有專有權的保護期限。保護期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過了保護期的音樂作品可以免費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權、保護作品的完整權、修改權等人身權永遠受保護。
編輯本段詞曲著作權
詞曲著作權是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編輯本段翻唱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人們所說的「翻唱」實際上是指將已經發表並由他人演唱的歌曲重新演唱,其中根據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但不改變原作品的一種行為。 如果所翻唱的音樂作品已經以錄音製品的形式出版發行過,再以CD、卡帶等錄音製品中翻唱他人作品的,屬於法定許可的范圍,不需要經著作權人事先許可,但要在兩個月內按照法定許可的付酬標准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找不到著作權人的,可以向中國著作權協會支付報酬。如果在錄像製品、電視音樂(MTV)或現場表演中翻唱他人作品的屬於非法定許可的使用方式,須經作者本人或協會的許可,音著協負責對會員的作品有權發放翻唱使用許可。如果翻唱外國歌曲一般會涉及到是否要將外文歌詞翻譯成中文的情況,我國著作權法把這項權利規定為作者享有,如果翻唱外文歌曲需要將歌詞翻譯為中文的話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合作者協商有關報酬。
編輯本段音樂抄襲
法律人士,「音樂侵權」似乎無法可依,法官綜合各方面意見得出的判斷成為決定性依據。對此律師表示,包括影視作品的侵權,很多判斷標准都是十分模糊的。對於如何杜絕類似侵權案件,律師認為在相關法律並不完善的情況下,唯有進行行業自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的作品確實是抄襲的,那麼即使法律不給你定罪,你的音樂作品也會被歌迷所唾棄,這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只有踏踏實實做自己的東西才有市場,這個世界也才能真正『清靜』。」 據了解,在音樂圈中,認定抄襲也有將「8個小節雷同」作為判斷音樂作品是否抄襲的標准。而律師對此明確表示,我國並無相關版權法,版權法律都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之下,而《著作權法》中根本沒有類似「8小節雷同即算抄襲」的相關法律,「法律中對音樂侵權並不像商標、專利,它沒有量化的標准,因此類似官司更多的是靠法官的『自由裁定』。說白了,這還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法官本人對音樂的理解。」
編輯本段相關專著
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著作權管理與訴訟》是中國大陸第一本建立在音樂產業實踐運作基礎上的法律書籍,是詞曲作者、歌手、唱片公司、新媒體公司了解音樂法律知識,處理法律糾紛不可多得的實戰手冊
網路

閱讀全文

與赫斯特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