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法律是如何保護的
1、立法保護,即指國家通過立法賦予民事主體對其知識財產和相關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識產權,並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種保護。
2、行政保護,即指國家行政機關對當事人某些比較嚴重違反知識產權法律的行為予以行政處罰,以及對某些知識產權向權利人予以授權等的行政行為。
3、司法保護,指對知識產權通過司法途徑進行保護。
4、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保護,即較弱小的知識產權人為維護自身利益與勢力通過形成某種組織,由該組織代為處理知識產權保護相關事宜。
5、知識產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自我救濟。知識產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通過設立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法律或管理事務的部門,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確定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和避免對他人侵權的一系列具體措施與手段。
6、輿論導向保護,通過正確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
知識產權保護的概念
知識產權保護狹義上通常被理解為通過司法和行政執法來保護知識產權的行為。但這種局限於司法和行政執法雙軌制的保護體系既不能完全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也不能構成知識產權保護所涵蓋的全部內容,因此就有必要將知識產權保護的概念擴展到更廣的意義層面。廣義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指依照現行法律,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制止和打擊的所有活動總和。這樣更廣層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定義才能更系統、全面的反映知識產權保護的所有內容。
B. 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現代社會是文明的社會,很多東西都是通過知識來進行傳播,知識產權就是在這樣一種社會局勢下應運而生的,知識產權的涵蓋面積比較廣泛,不僅包括學術創作,還包括個人的研究,發明,或者是比較獨特的見解等等很多方面。但是現代高科技的傳播方法和速度都是比較先進的,很多知識產權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無論是個人的還是企業的知識產權都應該得到合理合法的保護和認可。
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遵守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法規,遵循國際貿易通行規則,信守企業間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合同、承諾。既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也注重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與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贏得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榮譽與尊嚴。
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
積極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只有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擁有企業所在領域的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弱者地位,才能有經濟競爭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國際影響力。為此,我們必須加快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在學習別人的同時立足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的能力。
嚴格依法辦事
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依法辦事。不侵害他人的知識產權;不盜用他人的專利技術;不製造、不使用、不銷售、不傳播假冒產品;不盜用和仿造他人的商標、產品標識和外觀設計。
抵制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堅決與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不法行為作斗爭,積極舉報涉及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主動配合政府做好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遏制、查處和打擊工作。
參與保護知識產權的活動
積極參與宣傳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活動,與社會各界共同致力於知識產權事業的健康發展。認真履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社會責任,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切實推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一項意義非常深遠的措施,目前已經有了很多的法律法規保護合法的知識產權,而且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但是也還有很多情況沒有得倒很好的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有很多,上面介紹的只是一些相關的知識介紹,僅靠這些也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企業和個人都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共同的維護知識產權。
C. 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1、公司可指派專人負責知識產權的管理,列出明細,建立檔案。
2、對知識產權按其實際可創造價值、對公司發展的重要程度、維護成本等進行分級。
3、建立知識產權數據平台,如中外專利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外標准資料庫等。
D. 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
法律分析: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有以下幾種方式:1、專利保護。專利權人所享有的專利權,其主要內容有製造權、使用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轉讓權和許可使用權。2、商標保護。商品商標、服務商標、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可在中國申請注冊,取得商標專用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E.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有哪些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有:建立管理部門、制訂管理制度、完善專利動態、積極保護申請等,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相關情況和措施來進行處理,避免出現違法的情況造成需要追究法律責任。同時也可以吸收專利管理人才,建立專利管理部門。制訂專利管理制度,規范專利管理行為。完善專利檔案,跟蹤專利動態。組織專利申報,引進保護措施。提出專利保護訴訟,進行專利訴訟抗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第一條
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F. 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哪些措施
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 專利管理戰略:
吸收專利管理人才,建立專利管理部門。
制訂專利管理制度,規范專利管理行為。
完善專利檔案,跟蹤專利動態。
組織專利申報,引進保護措施。
提出專利保護訴訟,進行專利訴訟抗辯。
二 專利申請戰略:保護自己的發明創造,佔領市場。
三 專利保護戰略:
專利未報,保密先行。
產品未銷,專利先有。
市場未明,防禦先做。
合同未簽;文獻先查。
訴訟未提,漏洞先補。
官司未應,無效先得。
銷路未衰,技改先出。
廣告未出,外觀先遞。
10.麻煩未出,律師先請。
G. 如何正確認識「入世」後給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帶來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十分重視通過立法保護知識產權,並特別強調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國際接軌,參加了一系列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在國內立法中也注意借鑒國際通行做法。但與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下簡稱《知識產權協定》)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差距,入世對我國知識產權法制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一、我國知識產權立法的不足之處
《知識產權協定》主要規定了對版權和相關權利(包括計算機程序和數據匯編)、商標、地理標識、工業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未披露的信息等的保護問題,它與保護知識產權的有關國際公約如《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羅馬公約》、《華盛頓公約》等的規定是協調一致的,並對這些公約的規定有所補充。該協定主要規定了各類知識產權的最低保護水平和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措施與力度方面的要求。
與《知識產權協定》的要求相比,我國知識產權立法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保護客體不全面。我國有關立法的保護客體是版權和相關權利、商標、專利(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計算機程序和數據匯編、未披露的信息(即商業秘密),但不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地理標識。(2)救濟措施不完備。例如,商標法、專利法規定商標評審委員會、專利評審委員會作出的復審決定是終局的;沒有規定司法當局可以採取臨時措施等。(3)保護力度不合要求。例如,著作權侵權行為人對權利人提供的民事賠償,往往不足以彌補權利人的損失。
二、為適應入世需要對知識產權立法進行的完善
為了適應入世需要,我國新制定了《半導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對半導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予以保護,並對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了修訂。依《知識產權協定》有關條款所作的修改主要包括:(一)著作權法:將計算機軟體和電影作品出租權作為一項獨立財產權予以保護,規定對資料庫等匯編作品給予保護,對「合理使用」的原則與情形重新予以界定,規定司法當局為了防止任何延誤給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或者證據滅失,可以採取臨時措施,並且加重了侵權行為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加大了對其行政懲罰力度。
(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對軟體著作權人的權利做了細化,並對各項權利的內容做了界定,將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改為自然人終生及其死後50年、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50年,並且縮小了「合理使用」作品的范圍、加大了對製作、販賣盜版軟體行為的打擊力度。
(三)商標法:將商標的構成要素由原來的文字、圖形及其組合,改為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這些要素的組合;在禁止使用的要素中,增加了官方標志、檢驗印記;明確規定對馳名商標給予保護;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復審決定向法院起訴;加重了商標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加大了對商標的司法保護力度,並規定司法當局為了防止任何延誤給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或者證據滅失,可以採取臨時措施;增加了對地理標識、證明商標以及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持有的集體商標的保護。
(四)專利法:增加規定產品的專利權人有權禁止他人許諾銷售其專利產品;加重了專利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加大了對專利的司法保護力度,並規定司法當局為了防止任何延誤給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或者證據滅失,可以採取臨時措施;規定對專利評審委員會就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的有關問題作出的復審決定,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訴。
此外,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的實施條例或者實施細則,也將作出相應修改;《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規定與《知識產權協定》第4節的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邊境措施的規定是一致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與《知識產權協定》第27條關於植物新品種保護的要求是一致的,這兩個行政法規這次無需修訂。
三、為適應入世需要清理的地方有關規定
有關知識產權的立法應由國家制定,因為知識產權保護具有嚴格的屬地性,一般以一個國家的整個領土為保護范圍。所以,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體標准如保護期限、專利申請維持費與年費的標准等,應由國家統一作出規定。
但是,過去我國許多地方制定了在各自轄區內適用的有關商標的實體保護制度,比如省一級的「著名商標」、地(市)的「知名商標」等。它們往往規定只有獲得本地(市)知名商標的,才能申請本省的著名商標;只有獲得本省著名商標的,才能申請國家的馳名商標。而且,只有在本地有生產基地的企業的產品,才能申請本地的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這類規定就限制了企業申請國家馳名商標的權利,不利於我國企業獲得「馳名商標」,從而不利於我國產品將來走向國際市場、獲得其他WTO成員的自動保護。這些規定實際上設立了知識產權的實體標准,並且是以各地方的行政管轄區域為保護范圍的。因此,在這次地方性法規等的清理中,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下簡稱「兩辦」)要求地方廢止這類規定。
為了便利專利等的申請,有些地方制定了一些申請專利手續及有關費用方面的規定。在這次地方性法規的清理中,「兩辦」要求地方按照法制統一原則,修改或者廢止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相抵觸的規定,並要求按照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對不同成員的知識產權持有人同等對待,對其他成員知識產權持有人與本國知識產權持有人同等對待。
為了便利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有些地方制定了一些行政性爭端解決程序及收費方面的規定,比如,規定了專利權人申請行政機關對侵害其專利的行為採取措施,對有關知識產權的糾紛進行調處的程序以及與此有關的收費。這些規定也要求按照法制統一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的要求進行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