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審判意見

著作權審判意見

發布時間:2022-06-15 12:42:49

Ⅰ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有哪些,著作權訴訟程序是什麼

您好!
一、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有以下內容:
1、未經著作權人同意而發表其作品。這是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發表權。作品完成以後,何時何地以何種形式發表是著作權人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的同意,擅自將作品發表,或未按著作權人要求的時間、地點、方式發表,都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這種行為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發表權和署名權。合作作品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者共同創作的,它是合作作者創造性勞動的共同成果。《著作權法》第十三條規定,合作作品可以的分割的,合作作者只能就可以分割的自己創造的那部分作品行使發表權和署名權。對於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應當由合作作者共同決定是否將作品發表。合作作者意見不一致時,無正當理由的作者不得阻止其他作者發表作品。但是發表作品時應該署上所有作者的姓名。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這種行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權。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只有創作作品的作者,才有署名的權利。其他沒有參加創作的人,未經作者同意,無權在作品上署名。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如果僅僅是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其他輔助活動,不能視為創作,無權在作品上署名。當然,作者為擴大作品的影響或其他原因,主動要求沒有參加創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一般不視為侵權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這是侵犯了作者對作品享有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歪曲主要是指在修改他人作品時,故意或過失曲解了作者的原意。使用人修改他人作品,存在兩種情況:第一,未經作者授權而擅自修改他人作品,這無疑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修改權;第二,雖經著作權人授權,但修改超過了授權范圍,以致於違背了作者的原意,歪曲了作品內容,因而也是侵權行為。篡改,則是在未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就對他人作品的名稱、內容進行改動。目是,如果僅僅是因為在對作品的理解上發生了偏差,為此而引起的有損於作品內容的正確、完整或表現形式的完美,一般不應認為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為。
5、未經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翻譯、注釋、改編、編輯等方式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但《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是侵犯了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如果著作權人未聲禁止使用其作品的,那麼只有在符合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不經過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已發表的作品。除此以外,對作品進行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翻譯、注釋、改編、編輯等,都必須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否則就構成侵權行為。
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規定付酬。這是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因他人使用作品有獲得報酬的權利。除非有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情況,他人以法定許可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而不按規定支付報酬,就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獲得報酬權。在法定許可使用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使用者願意支付報酬,但是不知著作權人是誰或著作權人地址在何處而無法將報酬送達著作權人的情況。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應在一個月內將報酬寄送國家版權局指定的機構,由該機構轉交著作權人,否則就是一種侵權行為。
7、剽竊、抄襲他人作品。在《著作權法》中剽竊與抄襲是同義語,都是指將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的行為,剽竊、抄襲被視為最典型的侵權行為。最容易辨認的抄襲行為是逐字照抄他的作品,而在實踐中常見的是部分抄襲他人的作品或將他人作品經過改動後的抄襲。
8、未經著作權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行為。這是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報。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多份的行為。使用以上方式復製作品,往往數量很大,發行范圍很廣,直接影響到著作權人的經濟利益,所以這是一種既嚴重而又常見的侵權行為。應當注意的是,以營利為目的,並不要求侵權行為人實際上獲得了經濟利益,只要侵權入實施侵權行為的動機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即可認定。
9、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的行為,許可廣播電台、電視台現場直播表演者的表演,是表演者的權利。廣播電台要現場直播表演者的表演,除應取得作品著作權人的同意,還應獲得表演者的許可,否則將侵犯表演者權利。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製作錄音、錄像出版的行為。《著作權法》第六條第四款規定,表演者有許可他人為營利目的錄音、錄像,並獲得報酬的取利。因此,未經表演者許可,擅自對其表演進行錄音、錄像出版的行為,侵犯了表演者的權利。
11、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圖書出版者與著作權人訂立的合同是專有出版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內,任何其他出版者都不能再出版同一作品,否則就侵犯了出版者的專有出版權。
12、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音像作品。由於錄音、錄像的首次錄制過程復雜,投資、風險較大,而翻錄則較為容易。為了對錄音、錄像製作者在經濟上有所補償,《著作權法》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作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任何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而復制發行其音像作品的行為,都是侵權行為。
13、未經廣播電台、電視台的許可,轉播、復制發行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的行為。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對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播放、許可他人播放並獲得報酬的權利和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因此,未經廣播電台、電視台許可轉播、復制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的行為都是侵權行為。
1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嚴格地說,這種行為侵犯的應當是他人的姓名權,而不涉及到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因為他只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別人的名字,並沒有直接涉及到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是,由於這種行為必然會給作者和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著作權法》也將其規定為侵權行為。
二、著作權訴訟程序是:
1、起訴: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著作權民事糾紛的第一審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立案:法院經立案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
3、受理後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
4、證據交換。
5、開庭審理。
6、專業鑒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理案件的實際需要,決定是否進行專業鑒定。如果沒有法定鑒定部門,可以由當事人自行協商選擇鑒定部門進行鑒定;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指定有一定權威的專業組織為鑒定部門,也可以委託國家科學技術部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進行鑒定,但不應委託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國家版權局進行專業鑒定。鑒定部門和鑒定人應當鑒定專業技術問題,對所提交鑒定的事實問題發表意見。鑒定部門和鑒定人應當將鑒定結論以及作出結論的事實依據和理由、意見以書面形式提交給人民法院。鑒定結論應當經過當事人質證後決定是否採信;當事人有權要求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
7、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不服裁定的,自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不服判決的,自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Ⅱ 關於著作權訴訟案件,法院一般會怎麼判決

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
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
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
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著作權侵權行為應採用過錯原則
(一)過錯原則的定義
過錯原則包含一般過錯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
一般過錯原則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一般過錯原則的要求,在一般侵權行為中,只要行為人盡到了應有的合理、謹慎的注意義務,即使發生了損害後果,也不能要求其承擔責任。其目的在於引導人們行為的合理性。在一般過錯原則下,侵權行為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受害人有義務舉出相應證據表明加害入主觀上有過錯,以保障其主張得到支持。
過錯推定原則,是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其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過錯推定原則仍以侵害人存在主觀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基礎,它不是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只是過錯原則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之處在於過錯原則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在過錯推定責任的情況下,對過錯問題的認定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受害人只需證明加害人實施了加害行為,造成了損害後果,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間存在因果關系,無需對加害人的主觀過錯情況進行證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加害人為了免除其責任,應由其自己證明主觀上無過錯。
(二)著作權侵權領域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的可行性
1、著作權的固有屬性,決定其應適用過錯歸責原則
如上文所述,著作權的保護客體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雙重屬性,它不僅關繫到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也關繫到一般公眾及社會整體利益。著作權法在保護著作權人合法壟斷權的同時,極其注重並積極尋求著作權人的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這構成了著作權法的基本立法目的。為了實現該立法目的,在具構建著作權侵權制裁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到著作權合法壟斷權與一般公眾及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無過錯責任原則傾斜保護受害方的歸責理念,註定無法完成權益平衡的使命,而過錯責任原則通過舉證責任分擔、侵權過錯認定等方式,充分平衡了侵權人利益與著作權人利益的利益,有利於實現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
2、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符合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標准
Trips協議作為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也是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標准。該協議第45條涉及到了知識產權侵權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法律救濟問題,其中第1款明確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司法當局應有權責令侵權者向權利人支付適當的損害賠償費,以補償由於侵害知識產權而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害,其條件是侵權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該歸責原則作為一般性原則,為成員國普遍接受和適用。(雖然有部分學者指出該條約第45條第2款承認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司法部門應有權責令侵權者向權利人支付費用,其中可以包括合理的律師費。在適當的情況下,即使侵權者不知道或者沒有正當理由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成員也可以授權司法部門,責令其返還所得利潤或支付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費。」並據此提出知識產權歸責原則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主張,然而該主張有失片面。首先,從文義表述上來看第2款的適用范圍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其次作為選擇性適用條款,它對成員國不具備約束力,由此其不能作為確立侵權歸責的依據。)
就我國來說,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不是一個單獨的體系,它需要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基本國情相適應。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利益分配中與發達國家相比不是處於優勢而是處於劣勢,採取無過錯責任原則無疑會「贏得」發達國家的「喝彩」,但這種對於知識產權保護採取嚴格標準的做法,將會妨礙我國知識的運用和傳播。為此在我國知識產權侵權歸責上實行過錯責任原則不違反Trips協議的規定的情況下,在著作權歸責制度中採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是適當的。
損害賠償問題

根據《著作權法》第48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根據民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的需要,應當確立以下四個原則:全部賠償原則;法定標准賠償原則;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當限制原則。筆者認為,全部賠償的損失計算問題,法官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正確適用法定賠償標准以及精神損害賠償全部賠償原則是指知識產權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應當以加害人侵權行為所造成損害的財產損失范圍為標准,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應當全部賠償,賠償應以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限。全部賠償原則是現代民法的最基本的賠償原則,是各國侵權行為立法和司法實踐的通例。

Ⅲ 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已經趨於完善,我國刑法雖已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罪,但在實踐中行政執法人員更多的是以罰代刑,即對犯罪行為只追究行政罰款等行政責任,而極少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那麼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有哪些呢?網路著作權糾紛在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一):刑事救濟我國刑法雖已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罪,但在實踐中行政執法人員更多的是以罰代刑,即對犯罪行為只追究行政罰款等行政責任,而極少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加大網路著作權的刑事保護力度,給予罪犯足夠威懾力的監禁或罰金,是今後著作權刑事審判的方向,也是最強有力的司法保護措施。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二):訴前禁令訴前禁令指提起訴訟前責令侵權人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法院有權依照一方當事人請求,採取及時有效的臨時措施,以防止遲誤可能給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或者證據被銷毀的危險。著作權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後果,著作權人可在提起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但申請錯誤或法院採取的措施不當,將會造成被申請人較大的損失,故應在執行訴前禁令時要注意:1、訴前禁令的適用具有嚴格的條件,只有在其它救濟手段不足以保護著作權人利益的情況才能考慮適用。2、必須要求申請人提供足夠的擔保,更要防止惡意利用禁令排擠、打擊他人的正常商業競爭行為。3、嚴格審查制度。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三):訴前證據保全由於計算機軟體極易復制、轉移,刪除和銷毀,如不立即採取保全措施,很有可能會造成證據滅失,使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訴前證據保全措施對審理網路著作權案件意義重大。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著作權人可以在訴訟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法院接受申請後,經審查,應當及時裁定是否准予採取保全措施。採取訴前證據保全措施後著作權人應當在15日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應當立即解除保全措施。採取訴前證據保全應當注意:1、主要適用於涉嫌侵權證據基本被對方控制,申請人舉證客觀上存在困難。2、保護市場主體正常的工作秩序,並不得損害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如涉及他人秘密信息的,出示的對象應當僅限於法官。3、有義務披露證據的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有關證據的,視為被申請人認可申請人的證據和主張,法院應根據申請人的證據作出對被申請人不利的事實認定。司法審判中的保護措施(四):全面賠償原則對侵犯軟體著作權的損害賠償應實行全面賠償原則,即侵權人不僅應賠償權利人因侵權損失的利潤或侵權人的侵權所得,而且還應補償權利人為制止侵權直接支出的費用,包括交通費、公證費及其他實際支出費用。人民法院在審理侵權案件時,要准確掌握實際損失賠償原則、違法所得賠償原則和法定賠償原則,即侵犯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金額。

Ⅳ 關於著作權官司

1)可能構成侵權,理由;
a)這種情況不屬於合理使用或法定許可(兩個概念自己去網上查),在你(著作權人)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並且沒有支付你合理報酬的情況下使用你的作品;
b)但要看這個網站是不是首次刊登載你作品的網站,網站對已經公開發表的作品轉載屬於法定許可的情況(但要給你報酬);就是說你只能跟第一個侵犯你著作權的人要求賠償;
2)如果你覺得起訴的成本過高的話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3)你在外國出版的作品不能適用國內法;根據我國加入的國際公約;
4)取證是很專業的法律活動,不過網站的話你可以保存頁面;還可以發動網友作證,我想你認為的取證僅僅是證明此網站曾經或持續的登載你的作品的話難度不大。但小心對方的反制措施(如訴前刪掉你的文章,並反訴你誣告等等),最好拿去公正或申請訴前保全(訴前保全的情況下你必須提供相應擔保並15天內起訴);
5)如果你的出版協議(與出版商)沒有其他限制性條款,我建議你按照法定許可訴求報酬,補一個授權聲明並約定報酬就可以了,這樣也免得對簿公堂;不是不能告他侵權而是這樣你的作品無形中會得到宣傳,中國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沒有被盜版的就不值得去看」,如果對方不答應就告得他... ...(這個建議不是處於法律角度);
6)最後一個問題很難回答;一是不知道你的訴訟標底額究竟多少、二是不知道你所在當地律師行業狀況;你可以到當地司法局網站查詢;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內容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6次會議通過)
2002年10月12日 法釋〔2002〕31號
為了正確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就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一)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二)申請訴前停止侵犯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行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
(三)其他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糾紛案件。
第二條 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第三條 對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處的侵犯著作權行為,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該行為人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已經過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當對案件事實進行全面審查。
第四條 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第五條 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管轄;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第六條 依法成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根據著作權人的書面授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七條 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證據。
在作品或者製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
第八條 當事人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以定購、現場交易等方式購買侵權復製品而了取得的實物、發票等,可以作為證據。
公證人員在未向涉嫌侵權的一方當事人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如實對另一方當事人按照前款規定的方式取得的證據和取證過程出具的公證書,應當作為證據使用,但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第九條 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的「公之於眾」,是指著作權人自行或者經著作權人許可將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但不以公眾知曉為構成條件。
第十條 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二款所指的作品,著作權人是自然人的,其保護期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著作權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其保護期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十一條 因作品署名順序發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按照下列原則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確定署名順序;沒有約定的,可以按照創作作品付出的勞動、作品排列、作者姓氏筆劃等確定署名順序。
第十二條 按照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委託作品著作權屬於受託人的情形,委託人在約定的使用范圍內享有使用作品的權利;雙方沒有約定使用作品范圍的,委託人可以在委託創作的特定目的范圍內免費使用該作品。
第十三條 除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外,由他人執筆,本人審閱定稿並以本人名義發表的報告、講話等作品,著作權歸報告人或者講話人享有。著作權人可以支付執筆人適當的報酬。
第十四條 當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完成的自傳體作品,當事人對著作權權屬有約定的,依其約定;沒有約定的,著作權歸該特定人物享有,執筆人或整理人對作品完成付出勞動的,著作權人可以向其支付適當的報酬。
第十五條 由不同作者就同一題材創作的作品,作品的表達系獨立完成並且有創作性的,應當認定作者各自享有獨立著作權。
第十六條 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單純事實消息屬於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的時事新聞。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
第十七條 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轉載,是指報紙、期刊登載其他報刊已發表作品的行為。轉載未註明被轉載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載的報刊出處的,應當承擔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第十八條 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十)項規定的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是指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社會公眾活動處所的雕塑、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
對前款規定藝術作品的臨摹、繪畫、攝影、錄像人,可以對其成果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圍再行使用,不構成侵權。
第十九條 出版者、製作者應當對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承擔舉證責任,發行者、出租者應當對其發行或者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能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相應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十條 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出版者應當根據其過錯、侵權程度及損害後果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出版者對其出版行為的授權、稿件來源和署名、所編輯出版物的內容等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出版者盡了合理注意義務,著作權人也無證據證明出版者應當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權的,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出版者承擔停止侵權、返還其侵權所得利潤的民事責任。
出版者所盡合理注意義務情況,由出版者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十一條 計算機軟體用戶未經許可或者超過許可范圍商業使用計算機軟體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一)項、《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著作權轉讓合同未採取書面形式的,人民法院依據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審查合同是否成立。
第二十三條 出版者將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丟失、毀損致使出版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以及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追究出版者的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復製品發行減少量或者侵權復製品銷售量與權利人發行該復製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發行減少量難以確定的,按照侵權復製品市場銷售量確定。
第二十五條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適用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人民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當考慮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侵權行為性質、後果等情節綜合確定。
當事人按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應當准許。
第二十六條 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
第二十七條 在著作權法修改決定施行前發生的侵犯著作權行為起訴的案件,人民法院於該決定施行後作出判決的,可以參照適用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 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兩年,自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兩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兩年計算。
第二十九條 對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侵權行為,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除追究行為人民事責任外,還可以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給予民事制裁,罰款數額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確定。
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相同的侵權行為已經給予行政處罰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第三十條 對2001年10月27日前發生的侵犯著作權行為,當事人於2001年10月27日後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採取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或者證據保全措施的,適用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的規定。
人民法院採取訴前措施,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 除本解釋另行規定外,2001年10月27日以後人民法院受理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涉及2001年10月27日前發生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前著作權法的規定;涉及該日期以後發生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後著作權法的規定;涉及該日期前發生,持續到該日期後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後著作權法的規定。
第三十二條 以前的有關規定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Ⅵ 著作權侵權民事審判程序

提起著作權侵權訴訟的步驟是:
()搜集和整理相關證據材料 
包括證明爭議的著作權存在並能受到我國法律保護的證據、原告與爭議著作權相互關系的證據、侵權行為存在和實施侵權行為的具體方式的證據、被告與侵權行為關系的證據、侵權獲利與侵權程度的證據等。
(2)證明涉嫌被侵犯的著作權本身成立 
第一,證明原告有訴訟主體資格,著作權歸屬於原告。即原告作為自然人或法人或外國人,都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享有著作權的資格。並且原告與著作權直接存在法定的關系,著作權歸於原告和被許可使用。
第二,證明爭議作品的存在。即原告應提供具體的作品,如書籍、錄音等。
第三,證明作品在我國享有著作權。即證明作品是原告創作的作品,並提交作品底稿,說明創作的完成時間,以排除他人抄襲的可能性。並且原告作品內容合法,屬於著作權的保護對象。且作品仍在著作權法的保護期限內。
(3)證明侵權行為存在以及具體的侵權方式 
對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或鄰接權客體的情況,原告要證明侵權行為是由被告實施並且在被告使用後的相關證據。 例如擅自復制和出版發行原告作品的侵權行為,原告需要到市場上購買侵權物品。為了讓證據更加准確並且更具有說服力,原告可以聘請公證處的公正人員一起去購買侵權物品,請公正員對整個購買過程進行公正,製作公證書。
一般情況下,只要原告證明了具體侵權行為方式的存在,也就同時證明了侵權行為的存在。
(4)選擇管轄法院 
作為原告,選擇法院的基本原則是:方便原告原則、原理被告原則、選擇較大城市的原則。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不同的法院對同一案件的審判結果可能會存在差異,甚至是比較大的差異,而侵權訴訟案件一般都有幾個法院可供選擇,因此採用上述三個原則有利於原告。
(5)起訴前的措施 
作為原告應考慮申請訴前禁令、證據保全、財產保全等。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被告繼續實施侵權行為,將一些重要的證據固定下來,為勝訴後能夠獲得實際的經濟賠償做保障等。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訴訟中對原告主張的支持以及勝訴後對原告財產的保護。
(6)立案、准備開庭 
(7)要求被告承擔法律責任 
原告應當提交自己因侵權所受經濟損失的證據;或被告獲得非法利潤的證據;或許可他人使用時獲得許可使用費的證據。以及提交原告維權合理開支和原告聲譽受到損失的證據。以此來請求法院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被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修正)

第一條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
(一)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二)申請訴前停止侵害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行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
(三)其他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糾紛案件。第二條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可以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第三條對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處的侵害著作權行為,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該行為人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已經過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侵害著作權行為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當對案件事實進行全面審查。第四條因侵害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第五條對涉及不同侵權行為實施地的多個被告提起的共同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向其中一個被告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僅對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訴訟,該被告侵權行為實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第六條依法成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根據著作權人的書面授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第七條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證據。
在作品或者製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第八條當事人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以定購、現場交易等方式購買侵權復製品而取得的實物、發票等,可以作為證據。
公證人員在未向涉嫌侵權的一方當事人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如實對另一方當事人按照前款規定的方式取得的證據和取證過程出具的公證書,應當作為證據使用,但有相反證據的除外。第九條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的「公之於眾」,是指著作權人自行或者經著作權人許可將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但不以公眾知曉為構成條件。第十條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二款所指的作品,著作權人是自然人的,其保護期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著作權人是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的,其保護期適用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第十一條因作品署名順序發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按照下列原則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確定署名順序;沒有約定的,可以按照創作作品付出的勞動、作品排列、作者姓氏筆劃等確定署名順序。第十二條按照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委託作品著作權屬於受託人的情形,委託人在約定的使用范圍內享有使用作品的權利;雙方沒有約定使用作品范圍的,委託人可以在委託創作的特定目的范圍內免費使用該作品。第十三條除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外,由他人執筆,本人審閱定稿並以本人名義發表的報告、講話等作品,著作權歸報告人或者講話人享有。著作權人可以支付執筆人適當的報酬。第十四條當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完成的自傳體作品,當事人對著作權權屬有約定的,依其約定;沒有約定的,著作權歸該特定人物享有,執筆人或整理人對作品完成付出勞動的,著作權人可以向其支付適當的報酬。第十五條由不同作者就同一題材創作的作品,作品的表達系獨立完成並且有創作性的,應當認定作者各自享有獨立著作權。第十六條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單純事實消息屬於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的時事新聞。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第十七條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轉載,是指報紙、期刊登載其他報刊已發表作品的行為。轉載未註明被轉載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載的報刊出處的,應當承擔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第十八條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十)項規定的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是指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社會公眾活動處所的雕塑、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
對前款規定藝術作品的臨摹、繪畫、攝影、錄像人,可以對其成果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圍再行使用,不構成侵權。

Ⅷ 中國關於知識產權和打擊盜版的法律有哪些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指導意見

京高法發[2005]12號 2005年1月11日

為切實維護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效制裁侵權行為,規範文化市場秩序,統一執法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結合北京市法院著作權審判工作實際,現就如何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提出如下意見: 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 第一條 被告因過錯侵犯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且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原告應當提交被告侵權的相關證據。被告主張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否則須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第二條 被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其具有過錯: (一)經權利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被告沒有合理理由仍未停止其行為的; (二)未盡到法律法規、行政規章規定的審查義務的; (三)未盡到與公民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社會經驗和法人經營范圍、行業要求等相適應的合理注意義務的; (四)合同履行過程中或合同終止後侵犯合同相對人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 (五)其他可以認定具有過錯的情形。 第三條 被告雖無過錯但侵犯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且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可判令其返還侵權所得利潤。如果被告因其行為獲利較大,或者給原告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依據公平原則,酌情判令被告給予原告適當補償。 第四條 共同被告構成共同侵權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明知或者應知他人實施侵權行為,而仍為其提供經營場所或其他幫助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商標許可人、特許經營的特許人,明知或者應知被許可人實施侵權行為,並有義務也有能力予以制止,卻未採取有效措施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個以上被告均構成侵權,但不具有共同過錯的,應當分別承擔賠償責任。
損害賠償的原則及方法 第五條 確定的侵權賠償數額應當能夠全面而充分地彌補原告因被侵權而受到的損失。
在原告訴訟請求數額的范圍內,如有證據表明被告侵權所得高於原告實際損失的,可以將被告侵權所得作為賠償數額。 第六條 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主要方法有:
(一)權利人的實際損失;
(二)侵權人的違法所得;
(三)法定賠償。
適用上述計算方法時,應將原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列入賠償范圍,並與其他損失一並作為賠償數額在判決主文中表述。 對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可以基本查清,或者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據充分證據,運用市場規律,可以對賠償數額予以確定的,不應直接適用法定賠償方法。 第七條 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依據以下方法計算:
(一)被告侵權使原告利潤減少的數額;
(二)被告以報刊、圖書出版或類似方式侵權的,可參照國家有關稿酬的規定;
(三)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
(四)原告復製品銷量減少的數量乘以該復製品每件利潤之積;
(五)被告侵權復製品數量乘以原告每件復製品利潤之積;
(六)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
(七)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
(八)其他確定權利人實際損失的方法。
第八條 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一)產品銷售利潤;
(二)營業利潤;
(三)凈利潤。
一般情況下,應當以被告營業利潤作為賠償數額。
被告侵權情節或者後果嚴重的,可以產品銷售利潤作為賠償數額。
侵權情節輕微,且訴訟期間已經主動停止侵權的,可以凈利潤作為賠償數額。
適用上述方法,應當由原告初步舉證證明被告侵權所得,或者闡述合理理由後,由被告舉證反駁;被告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可以支持原告的主張。 第九條 適用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法定賠償」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綜合確定賠償數額:
(一)通常情況下,原告可能的損失或被告可能的獲利;
(二)作品的類型,合理許可使用費,作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價值,權利人的知名度,作品的獨創性程度等;
(三)侵權人的主觀過錯、侵權方式、時間、范圍、後果等。
第十條 適用法定賠償方法應當以每件作品作為計算單位。 第十一條 原告提出象徵性索賠的,在認定侵權成立,並查明原告存在實際損失基本事實的情況下,應當予以支持。 第十二條 被控侵權行為在訴訟期間仍在持續,原告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增加賠償的請求並提供相應證據,應當將訴訟期間原告擴大的損失一並列入賠償范圍。
二審訴訟期間原告損失擴大需要列入賠償范圍的,二審法院應當就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就賠償數額重新作出判決,並在判決書中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本規定第六條第二款所稱「合理開支」包括:
(一)律師費;
(二)公證費及其他調查取證費;
(三)審計費;
(四)交通食宿費;
(五)訴訟材料印製費;
(六)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或訴訟支付的其他合理開支。
對上述開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應當進行審查。
第十四條 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律師費」是指當事人與其代理律師依法協議確定的律師費。可以按照以下原則確定予以支持的賠償數額:
(一)根據案件的專業性或復雜程度,確實有必要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
(二)被告侵權行為基本成立,且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按照判決確定的賠償數額與訴訟請求數額比例確定支持的律師費;同時判決支持其他訴訟請求的,應當適當提高賠償數額;
(三)被告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被判令承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按照原告訴訟請求被支持情況酌情確定支持的律師費,但一般不高於律師費的三分之一。
第十五條 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公證費」符合以下條件的由被告承擔:
(一)侵權基本成立;
(二)公證證明被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第十六條 本規定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審計費」按照判決確定的賠償數額占訴訟請求數額比例予以支持。 第十七條 被告因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刑事、行政或民事責任的,應當在依據本規定確定的賠償數額的限度內,從重確定賠償數額。 第十八條 判決書中針對賠償數額所作論述的詳略程度,應當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當事人的爭議大小等具體情況分別確定。 第十九條 被告實施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侵權行為,情節嚴重,並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給予以下民事制裁:
(一)罰款。其數額不高於判決確定的賠償數額的3倍;
(二)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
(三)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
第二十條 原告基於不正當目的,以提起訴訟為手段,虛構事實,被駁回起訴或訴訟請求的,可以判令原告支付被告為訴訟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
(一)律師費;
(二)交通食宿費;
(三)調查取證費;
(四)誤工費;
(五)其他為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

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十一條 侵犯原告著作人身權或者表演者人身權情節嚴重,適用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仍不足以撫慰原告所受精神損害的,應當判令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著作人身權或者表演者人身權受到侵害為由,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二條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判令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
(一)未經原告許可,嚴重違背其意願發表其作品,並給原告的信譽、社會評價帶來負面影響的;
(二)抄襲原告作品數量大、影響廣,並使被告因此獲得較大名譽的;
(三)嚴重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四)未經許可,將原告主要參加創作的合作作品以個人名義發表,並使被告獲得較大名譽的;
(五)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原告作品上署名的;
(六)嚴重歪曲表演形象,給原告的社會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的;
(七)製作、出售假冒原告署名的作品,影響較大的;
(八)其他應當支付權利人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情形。 第二十三條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數額應當根據被告的過錯程度、侵權方式、侵權情節、影響范圍、侵權獲利情況、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一般不低於2000元,不高於5萬元。 第二十四條 著作權人或者表演者權人死亡後,其近親屬以被告侵犯著作人身權或表演者人身權使自己遭受精神痛苦為由,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應當受理。 常見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
第二十五條 依據本規定第七條第一款第(二)項所述方法確定原告損失的,可以參考以下因素,在國家有關稿酬規定的2至5倍內確定賠償數額:
(一)作品的知名度及侵權期間的市場影響力;
(二)作者的知名度;
(三)被告的過錯程度;
(四)作品創作難度及投入的創作成本。
文字作品字數不足千字的以千字計算。
原告如證明類似情況下收取的合理稿酬標准,應予考慮。
第二十六條 在網路上傳播文字、美術、攝影等作品的,可以參照國家有關稿酬規定確定賠償數額。 第二十七條 以廣告方式使用文字、美術、攝影等作品,包括用於報刊廣告、戶外廣告、網路廣告、店面廣告、產品說明書等,可以根據廣告主的廣告投入、廣告製作者收取的製作費、廣告發布者收取的廣告費,以及作品的知名度、在廣告中的作用、被告的經營規模、侵權方式和范圍等因素綜合確定賠償數額。
原告如證明類似情況下的合理許可使用費,應予考慮。
第二十八條 商業用途使用文字、美術、攝影等作品,如用於商品包裝裝璜、商品圖案、有價票證、郵品等,可以根據作品的知名度、在產品中的顯著性、被告的經營規模、侵權方式、范圍、獲利等因素綜合確定賠償數額,所確定的賠償數額一般應高於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第一款第(二)項及第二十五條確定的賠償數額。 第二十九條 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音像製品權利人權利的,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賠償數額:
(一)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
(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提起訴訟的,按其許可費標准;
(三)商業用途使用的,可以參考本規定第二十八條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
第三十條 提供圖片、音樂等下載服務的,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賠償數額:
(一)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
(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提起訴訟的,按其許可費標准;
(三)被告提供侵權服務獲得的利潤。 第三十一條 軟體最終用戶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賠償數額:
(一)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
(二)正版軟體市場價格。
第三十二條 依據本規定第二十六條至第三十一條的方法確定賠償數額的,可以同時根據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因素,在上述數額的2至5倍內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
第三十三條 被告在被控侵權出版物或者廣告宣傳中表明的侵權復製品的數量高於其在訴訟中的陳述,除其提供證據或者合理理由予以否認,應以出版物或廣告宣傳中表明的數量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 第三十四條 圖書、音像製品的出版商、復制商、發行商等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其應當能夠提供有關侵權復製品的具體數量卻拒不舉證,或所提證據不能採信的,可以按照以下數量確定侵權復製品數量:
(一)圖書不低於3000冊;
(二)音像製品不低於2萬盤。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1次會議、2004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法釋〔
2004〕
1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4年11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31次會議、2004年11月11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為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活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二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三條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二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一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十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五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四條假冒他人專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專利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假冒兩項以上他人專利,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五條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應當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一千張(份)以上的;
(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應當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復製品數量合計在五千張(份)以上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
第六條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的行為,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七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八條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相同的商標」,是指與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完全相同,或者與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在視覺上基本無差別、足以對公眾產生誤導的商標。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使用」,是指將注冊商標或者假冒的注冊商標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產品說明書、商品交易文書,或者將注冊商標或者假冒的注冊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等行為。
第九條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明知」:
(一)知道自己銷售的商品上的注冊商標被塗改、調換或者覆蓋的;
(二)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受到過行政處罰或者承擔過民事責任、又銷售同一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三)偽造、塗改商標注冊人授權文件或者知道該文件被偽造、塗改的;
(四)其他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情形。
第十條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一)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
(二)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三)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四)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第十一條以刊登收費廣告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收取費用的情形,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以營利為目的」。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是指沒有得到著作權人授權或者偽造、塗改著作權人授權許可文件或者超出授權許可范圍的情形。
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他人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應當視為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復制發行」。
第十二條本解釋所稱「非法經營數額」,是指行為人在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過程中,製造、儲存、運輸、銷售侵權產品的價值。已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實際銷售的價格計算。製造、儲存、運輸和未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標價或者已經查清的侵權產品的實際銷售平均價格計算。侵權產品沒有標價或者無法查清其實際銷售價格的,按照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
多次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未經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罰的,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或者銷售金額累計計算。
本解釋第三條所規定的「件」,是指標有完整商標圖樣的一份標識。
第十三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又銷售該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定罪處罰。
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又銷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第十四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犯罪,又銷售該侵權復製品,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以侵犯著作權罪定罪處罰。
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犯罪,又銷售明知是他人的侵權復製品,構成犯罪的,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第十五條單位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按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的三倍定罪量刑。
第十六條明知他人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儲存、代理進出口等便利條件、幫助的,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共犯論處。
第十七條以前發布的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自本解釋施行後不再適用。

Ⅸ 著作權糾紛處理方法

法律分析: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幾種常見的著作權糾紛解決方法,即調解,仲裁和訴訟。

1、和解。和解由當事人自行啟動,不受司法程序、法官職權的直接約束和支配。

2、調解。著作權糾紛調解是指著作權糾紛當事人在調解人的主持下,協商解決著作權民事爭議的一種方式,一般是指訴訟外的調解。

3、仲裁。著作權糾紛仲裁是指著作權糾紛當事人按照糾紛發生前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自願將有關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機構以第三者的身份對爭議的事實和權利義務作出判斷和裁決的一種制度。

4、訴訟。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程序解決著作權糾紛的方式。在解決著作權糾紛的方式中,訴訟的適用范圍最為廣泛,也最為重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六十條 著作權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根據當事人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Ⅹ 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著作權侵權糾紛是指爭議各方就行為人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承擔什麼責任,以及由誰承擔等問題而發生爭執。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著作權侵權糾紛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著作權人和鄰接權人發現自己的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時,可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的方式解決侵權糾紛。一、調解調解,是指發生糾紛時,在調解組織的主持下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糾紛解決方式。調解組織可以是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也可以是其他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著作權侵權糾紛和合同糾紛都可以通過調解解決。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不能予以強制執行。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不同意按調解協議執行的,調解協議即失去效力,當事人可通過訴訟來解決糾紛。二、仲裁仲裁,是指仲裁機構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對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裁決的糾紛解決方式。著作權的仲裁由著作權仲裁機構進行,主要適用於對著作權合同糾紛的解決,而且在著作權合同中必須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如果沒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未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不能進行仲裁。著作權仲裁機關所作出的仲裁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三、訴訟著作權的訴訟,是指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利用訴訟程序解決著作權糾紛的一種方式。訴訟是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解決著作權糾紛的主要方式。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當事人之間調解不成以及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訴,此外,執行仲裁申請的人民法院發現仲裁裁決違法的,有權不予執行,當事人也可以就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著作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時效期間的起算日從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時開始計算。著作權侵權糾紛應該如何處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審判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