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吳冠中放棄畫作版權

吳冠中放棄畫作版權

發布時間:2022-06-14 14:50:01

A. 253萬買了吳冠中的假畫,吳冠中也說是假的,為什麼專家說這也不算數

吳冠中,是我國當代聲名顯赫的大畫家。在我國收藏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但凡是名家,偽作那是自然不會少。以范曾為例,他在巔峰時期,單單市場上流通的偽作就以百萬幅計。吳冠中也不例外,其畫作也是多有偽作在市場上流通。現在的作偽手段高超,上到拍賣會上經鑒定同樣可以賣出高價。有這么一位蘇女士,在拍賣會上就買了吳冠中的假畫。剛開始沒留意,後來也是讓吳冠中本人鑒定,人家都說了這是假的。可是,這位女士幾經輾轉,打官司輸了兩次。後來,專家指出,畫家本人說了也不算數。此事為何?



蘇女士253萬買了吳冠中的假畫,吳冠中也說是假的。盡管蘇女士作為受害方擁有吳冠中的鑒定結果,可是專家認定這也不算數。收藏有風險啊!馬未都也建議,不鼓勵民間大規模湧入收藏市場,當一個愛好可以。馬未都的真知灼見,也在告訴我們在收藏這個行當里,還是不要過於天真,要不然受傷的是自己啊!

B. 橋之美的從藝歷程

從無錫師范初中部畢業後,吳冠中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6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1942年畢業,任國立重慶大學助教。1946年考取公費赴法國留學。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J.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修油畫;同時在A.洛特工作室學習,並在盧佛爾美術史學校學習美術史,各項成績優異。
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

吳冠中作品圖冊(21張)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
作為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育。作為善思考的藝術家,他又勤於著述,立論獨特,而且文字生動流暢。其中關於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生活與藝術要如風箏不斷線等觀點,曾引起美術界的爭論。 年近90歲,眼見自己作品在拍賣市場行情越來越高,吳冠中卻一反常態將作品捐贈給了各大美術館。他自己清醒地感覺到: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盡可能地留下來,留在美術館,讓後面人有所參考。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以強大的精神力行了自己對魯迅精神的繼續,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因為在他看來,走上藝術的路,就是要殉道。他還說,要做好藝術,還需要痛苦,而他的心永遠被苦纏繞著。
生前吳冠中一直不斷地提起,自己的藝術生涯的發端是因為朱德群的一句話。1936年之前他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未來會成為一位畫家,在之前他就讀於浙江大學代辦的省立工業職業學校,他希望以實業干就一番大事。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新生校際聯合軍訓改變了他的命運。
當時就讀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的朱德群因為個子大,排在隊伍的前頭,排隊尾的小個子吳冠中與他聊天,知道朱德群是學畫的,吳冠中說,「我也喜歡畫畫。」朱德群就建議他放棄電機專業,並帶他去參觀「杭州藝專」。吳冠中在自傳《我負丹青》中這樣形容那次參觀給他帶來的人生巨變「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圖畫和雕塑,強烈遭到異樣世界的沖擊。我開始面對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輕易就擊中了一顆年輕的心,她捕獲許多童貞的俘虜,心甘情願為她奴役的俘虜。十七歲的我拜倒在她的腳下,一頭撲向這神異的美之宇宙。」
在北京已經居住了60年,但是吳冠中鄉音未改。采訪中,吳冠中還會停下來問一句:「我說的話能聽懂嗎?」事實上,這種執著還表現在其敢說話、敢於對抗上,或許這與其崇拜魯迅有關。
在2009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耕耘與奉獻——吳冠中捐贈作品」中,就有其精神父親魯迅的形象與野草共生出現在作品《野草》中。吳冠中告訴記者,「魯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講過一句很荒唐的話:300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那時受到很多攻擊,說齊白石和魯迅怎麼比較。我講的是社會功能。要是沒有魯迅,中國人的骨頭要軟得多。」
記者前往吳冠中家中采訪時,他家中也擺著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從中不難看出吳冠中對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推崇。而對魯迅硬漢精神的繼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不斷地對一些藝術現象開火。197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的吳冠中,在當年的文代會上當選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在第一次理事會上,吳冠中對「政治第一、藝術第二」開火,整個會場沒有人敢接他的話茬兒。
之後吳冠中把自己多年對美術的思考寫成了《繪畫的形式美》、《造型藝術離不開人體美》、《關於抽象美》等文章,系統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要打一場「創造新風格的美術解放戰爭」。1992年,吳冠中所寫的《筆墨等於零》在明報周刊上發表以後,在美術界引起廣泛關注,藝術評論家賈方舟告訴記者,80年代中國美術界還比較禁錮,但吳冠中敢言,毫不顧慮地說出自己的革新之言,「他是中國現代藝術的啟蒙者。」 據新華網北京2010年6月26日電,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於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遵照吳冠中生前遺願,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
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為中國繪畫的傳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巨大貢獻。 吳冠中在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與新加坡有深厚淵源。2008年9月,高齡89歲的吳冠中將個人113幅,當時價值約6600萬新元的畫作捐給新加坡美術館,在中國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響。
就在2008年6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中國當代畫家吳冠中再贈5幅水墨作品給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作品將於2008年7月23日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中亮相。
據介紹,這次香港藝術館獲贈的5幅畫作均為水墨作品,其中4幅為2008年的作品,包括《休閑》、《幻影》、《夢醒》和《巢》,另一幅為2001年創作的《朱顏未改》。 1919年8月29日(陰歷閏七月初五)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閘口鄉一個農民家庭。
1926年,就讀吳氏小學。
1930年,入宜興縣縣立鵝山小學學習。
1931年,小學畢業,考入無錫師范學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師范初中,入讀浙江大學代辦的工業學校電機科。
1935年,投考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1936年,入國立杭州藝專習西畫,兼學中國畫及水彩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校長林風眠率領全校師生,與人民一起撤離杭州。
1938年,藝專附中結業,升入本科學油畫,師事常書鴻及關良。同時亦學習中國畫。
1940年,轉學中國畫,成了潘天壽的學生,臨摹了不少歷代繪畫精品。
1941年,仍迷戀油畫色彩,轉回油畫系。
1942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1943年,於四川重慶沙坪壩青年宮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
1947年,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
1948年,作品參加巴黎春季沙龍展和秋季沙龍展。
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學院。
1964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
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
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
1979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
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
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
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勛章」
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
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
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吳冠中教授「榮譽文學博士」銜。
2007年8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全集》。
2010年6月25日晚23時57分於北京醫院病逝,享年91歲。。 吳冠中先生的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中國畫代表作有《春雪》及《獅子林》、《長城》等;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吳冠中畫選》、《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輯》(1~4)及《東尋西找集》、《風箏不斷線》、《天南地北》、《誰家粉本》《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吳冠中散文選》等 。

C. 飛向天堂的鐵骨風箏,作者說吳冠中是孤獨的另類,文章是從哪些方面表

①當許多學子留在法國巴黎「呼吸濃郁的藝術氣息」時,吳冠中選擇了回國。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等幾篇言辭激烈的藝術文筆引發強烈紛議。③吳冠中大量焚毀自己不中意的畫作。④吳冠中的逆耳言論由美術創作延伸到教育、文化等領域。(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3)①90年代後的文藝界貌似繁榮,實則內憂外困。②內憂:藝術觀念上崇洋媚外,拋棄傳統,藝術創作上求新求異或固步自封。③外患:藝術不再是純凈聖潔的伊甸園,而成為市場(金錢、名利)的奴隸。(每點2分)
(4)魯迅精神中,既包含著愛國情懷,也蘊含著批判陋習弊病的勇氣。(2分)①吳冠中早年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像魯迅棄醫從文一樣選擇回歸祖國。②吳冠中在藝術觀念乃至對其他領域的看法總是不合時宜,敢於揭短,言語犀利。③現實生活中,雖然不乏敢於直言、敢說真話的人,卻也有很多缺乏主見、唯唯諾諾的人,文藝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前者。(每條2分)

D. 關於吳冠中的資料是什麼

關於吳冠中的資料: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品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等十餘種。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2016年4月4日,吳冠中油畫《周庄》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油畫拍賣紀錄。2019年6月2日,吳冠中水墨畫《獅子林》以逾1.4億元價格成交。

人物經歷: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

1919年8月29日(陰歷閏七月初五)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閘口鄉一個農民家庭。

1926年,就讀吳氏小學。

1930年,入宜興縣縣立鵝山小學學習。

1931年,小學畢業,考入無錫師范學校。

E. 吳冠中為什麼對自己如此殘酷

解讀吳冠中專注於該專注的羅列吳冠中畫作介的變化或拍賣成交率無疑會令讀者厭煩。概言之,他是中國在世畫家中畫介最高的。毋庸諱言,大多數人是因為他畫介的驚人而引起對他畫作的興趣。具有反諷意味的是,大眾所關心的畫介變化,恰恰是他最不關心的。畫介介值連城,他本人卻生活簡朴,不尚虛華。在吳冠中先生眼裡,藝術市場受到人際關系、利益包裝、經濟沉浮等人們無法迴避的因素影響。市場介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樣,介低了,也沒必要沮喪。藝術品的優劣,能否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後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確。莊子曾謂「凡外重者內拙」。吳冠中則如是說:藝術是自然形成的,時代一定會有真誠的挽留和無情的淘汰。藝術市場是一面鏡子。但上帝只會關照一心去創作的畫家,而不是光照鏡子的人。智者所見略同。一以貫之的認真早就聽說吳冠中先生是較真兒的人:11年月,吳冠中整理家中藏畫時,將不滿意的幾百幅作品全部毀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稱為「燒豪華房子」的毀畫行動,目的只有一個:保留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畫!不久,筆者便親身領略了吳冠中的認真勁兒。1年初,人民日海外版、解放軍與香港東方藝術中心聯合舉辦「東方杯」國際水墨畫大賽,邀請吳冠中,張仃、劉迅、劉勃舒、朱乃正、鄧林、袁運甫、王明明、李松為評委。評獎的當天上午,七十多歲的吳先生准時來到人民日社,穿一身休閑的西服,腳著運動鞋。第一輪,淘汰不佳的作品。禮堂四壁掛滿畫作,有的只能放在地上。粗劣不堪的作品自然遭淘汰,但形式不錯的也會有同樣的命運。每每見到模仿評委畫風的作品,評委們都會會心一笑:拿下!所有模仿作品一概落選。模仿妨礙藝術家的真情流露。擔任評委會主任的吳冠中給大賽的題詞是:「自家真情,勿效東施。」第二輪,評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吳先生認真地審視每一幅作品,遠看近觀,有時屈膝下蹲審視作品,不時在小本子上認真記錄,整整忙碌了一整天。再後來,我們和公眾一起領略了這位藝術家的認真勁兒。對簿公堂恐怕是吳冠中抗爭最激烈的方式了。1年11月,歲的吳冠中狀告兩家拍賣公司拍賣假冒他名義的偽作《毛澤東炮打司令部》侵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同時賠償經濟損失。最終,吳冠中勝訴。為何眼裡揉不進沙子?藝術家應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騙得了今天的人,騙不了明天的人,」吳冠中告誡人們說。出入與拖鞋中國書畫之道,深不可測。歷代名家非常注重處理好入與出的關系。入,方能領略前人用心處之妙;出,則能運用得透脫。吳先生曾經形象地概括了處理出入關系的訣竅。他曾這樣為青年畫家指點迷津:「你一定要穿著大師的拖鞋走一走,然後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脫的過程中,你就會找到自己。我就是這么走過來的。」哪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方有自我,信然!喝茶與喝酒吳冠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講中談到,如果清朝畫家虛谷活到現在的話,他很想請他喝茶。而若張大千、任伯年請他喝酒,他卻不願意去,因為跟他們沒什麼話好說。以筆者的粗淺理解,虛谷的靈魂在略顯生拙的畫作中顯現了;而張大千、任伯年們卻因技術的純熟而泯滅了自我太多的東西。變則通,通則久解讀吳冠中無疑是一種徒勞。畫家像是一個喜歡玩捉迷藏的頑童,當所有的藝術評論家拿著繩子要把他捆個結實,卻發現難以措手:他總在不斷地變、動!因為結論往往產生於終點,而吳冠中的藝術追求卻沒有終點。所有的標簽都不適用。如果勉強要下一個結論,只能說,變,不斷尋覓表達內心情感的最佳手段,就是他的主網。吳冠中對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挑戰,當他的藝術觀點被斷章取義為「筆墨等於」時,有的人期待吳冠中挑起全盤西化的大纛,出乎意料的是,吳冠中強調起當代水墨畫與傳統文化必要的聯系,甚至對西方油畫也產生了懷疑,他說,今天他對西洋現代美術的愛好與崇拜之心念全動搖了……這種變是真誠的,不是投機,是鄭板橋所謂的靈苗自探的漫長過程。最終他得出結論: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師們的畫室;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的心底……吳先生曾經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力量把作品創作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至於是否把不跟外國人走,實行民族化,建立中國自己的面貌等作為中國人創作的標准,都不是重要的。太多的選擇會帶來太多的負擔,無所適從才會最痛苦。他是不管用什麼工具,也不會有意搞中西結合,藝術就是不擇手段,百無禁忌,一切自有後人評介。真可謂大象無形,大藝無疆!去年,吳冠中曾在文章中寫道:「從藝以來,如獵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彎弓射大雕。不獲獵物則如喪家之犬,心魂失盡依託。在獵取中,亦即創造中,耗盡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雖瘦,心胸是肥碩壯實的。」自評新作道:「反芻之草,滄桑味苦,卻更接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處眉眼,畫面隨之而呈現簡約,強調創痛,呈現無奈——人生之曲,不憑音色悅耳,當亦有未老、將老或老之知音。」吳先生曾說過「一切藝術不止於音樂,而進於詩,詩更蘊人情」。觀其近作,令人不禁想起晚年的八大山人,可謂異代同心、一脈相通!吳冠中,11年出生,中國現代畫家。11年月日生於江蘇省宜興縣一個鄉村教師家庭。從無錫師范初中部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1年畢業,任國立重慶大學助教。1年考取公赴法國留學。1~10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J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修油畫;同時在A洛特工作室學習,並在盧佛爾美術史學校學習美術史,各項成績優異。吳冠中1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吳冠中在0~0年代,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牆,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從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於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網、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徵,令觀者耳目一新。作為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育。作為善思考的藝術家,他又勤於著述,立論獨特,而且文字生動流暢。其中關於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生活與藝術要如風箏不斷網等觀點,曾引起美術界的爭論。他的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等。中國畫代表作有《春雪》及《獅子林》、《長城》等。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吳冠中畫選》、《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輯》(1~)及《東尋西找集》、《風箏不斷網》、《天南地北》、《誰家粉本》等。

F. 請簡要分析為什麼稱吳冠中為畫壇魯迅

老人乾瘦、晚年走路還顫顫巍巍的。然而,就是這么一位學貫中西的老者,有著蓬勃飽滿的藝術生命,有著認真狂熱的藝術激情,擔當起了中國美術從僵化的創作模式轉向現代繪畫藝術的開路先鋒,扛起了中國美術進入開放時代的旗幟。其實,放懷無忌的他「骨頭很硬」,一直視魯迅為「精神之父」。
老人一生都生活在激情之中,孱弱瘦削的身骨深裹著一個傲然不屈的靈魂,如火如荼的激情是他靈魂行走的動力。他用藝術創作點燃的激情之火將自己血肉之軀一點點熾熱燃燒,鑄就了藝術的輝煌。日常生活中的他更像鄰居那普普通通的老人,有喜也有憂,而更多的是藝術帶來的快樂。
老人一雙黝黑的骨節突出的大手,盡管不能造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間天堂,卻用自己的筆造出了一個虛幻的、視覺的、水中的、墨中的、色中的人間天堂。他把創作比作懷孕,把捐獻作品比作嫁女,盡管自己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寸紙寸金,但是他一邊不斷地「嫁女」,一邊不斷地銷毀自己的「病兒」。
老人走了,走到那個遙遠的天堂去了,雖漸遠漸小,但作為藝術界特立獨行的畫家之背影尤為清晰。背影的關鍵詞就是「尊嚴」!
「畫壇魯迅」探尋在藝術的「獨木橋」上
吳冠中走了,說真話的人又少一個。吳冠中曾告訴記者,「魯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講過一句很荒唐的話:300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那時受到很多攻擊,說齊白石和魯迅怎麼比較——我講的是社會功能。齊白石畫得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魯迅。齊白石可以沒有,多一個少一個也無所謂,但是魯迅不一樣——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樑要軟得多。」
魯迅是吳冠中追隨的「精神之父」,血管里融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說真話、講真話是魯迅給我的影響,我用幾十年的人生去實踐這一點。」從初中起,吳冠中就喜歡魯迅,他一輩子都想說真話,但直到改革開放以後,他才有了說真話的機會。
說真話是有代價的。1951年,吳冠中剛從法國回來時,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在弘揚現實主義的央美課堂上,他大講繪畫多樣性,還把自己從法國帶回來的3鐵箱畫冊拎到課堂上,大講波提切利、尤特利羅、莫迪里安尼等西方美術經典。
在隨後進行的整風運動中,有學生打報告,揭發吳冠中在社會主義的課堂上宣揚資產階級文藝觀,背叛現實主義搞形式主義。不久,美院的人事科就通知吳冠中,讓他辦理調職手續,去清華大學建築系工作。
後來,他輾轉於中央美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和中央工藝美院幾個院校間,卻始終處於藝術界的邊緣,這使吳冠中一度感到無比失落。他一次次被打入美術界「另冊」,被斥為「資產階級形式主義的堡壘」。赤子被母親視為逆子,有什麼比這更痛苦?
課堂上不能說真話,畫畫也不自由。吳冠中畫了一個農村勞動模範戴著大紅花的作品,卻被美院的同事認為是形式主義手法創作出來的,醜化了工農兵形象。改來改去,怎麼改都不行。吳冠中只能放棄人物畫,改畫風景,探尋自己在藝術上的「獨木橋」。畫風景也有麻煩,有人批評他不為政治服務,不務正業,後來幸虧當時文藝界的領導人周揚說,風景畫有益無害,吳冠中才得以倖免。
吳冠中有鮮明的個性,豁達開朗、心直口快,對人對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敢講真話,從不敷衍塞責、隱諱觀點。他說,這些是事關一個人的尊嚴。改革開放讓壓抑了半輩子的吳冠中敢說話了。197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的吳冠中,在當年的文代會上當選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在第一次理事會上,吳冠中對「政治第一、藝術第二」開火:「政治第一,藝術第二,這樣的第二,永遠是第二,藝術永遠上不去。我說,這個看法有問題,應該辯論。」整個會場竟沒有人敢接他的話茬兒。
會議結束不到兩周,吳冠中看到報紙上出現了批判自己的文章。「從藝術觀點到人身攻擊,什麼都有。」他回憶道,「幸虧作協開會,作家們也提了同樣問題,否則我肯定有苦頭吃。」不服氣的吳冠中把自己多年對美術的思考寫成了《繪畫的形式美》、《內容決定形式?》、《關於抽象美》等文章,在《美術》雜志發表,在美術界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1992年,他在《明報周刊》上發表《筆墨等於零》的文章,意在說明繪畫效果依憑全局筆墨構成,而不能孤立、局部地看待筆墨,提出了筆墨當隨時代的觀點,結果被一些人斷章取義,橫加指責。
2007年3月,身為全國政協常委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88歲高齡的吳冠中懷著對藝術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國政協文藝小組會上就文化體制改革問題當著分管文化的中央領導的面,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的「美協、畫院就是一個衙門,養了好多官僚,是一群不下蛋的雞」,呼籲取消美協、畫院,建議對畫家實行「以獎代養」。這一下,又刺中了少數人的痛處,他們不是正面地去理解一位老藝術家的真情善意,而是無情地攻擊……意猶未盡的吳冠中,後來寫成了《獎與養》,延續了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改革美協、畫院」、對畫家實行「以獎代養」的思考,話題還涉及美協、畫院民間化、美院擴招、公正評獎等。
此後不久,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老調重彈」,重提自己的不滿:「美協和作協一樣,是從蘇聯借鑒來的。改革開放以前,美協是畫家的絕對法官,甚至可以決定畫家的命運。現在美協機構很龐大,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系,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很多畫家千方百計地與美協官員拉關系,進入美協後努力獲得一個頭銜,把畫價炒上去,這種事我見多了。」「『以獎代養』只是一個想法,具體實施起來還有很多問題,但是這個原則是對的,至少比現在的情況要好。好作品出來太不容易了,一個美術家一輩子能出幾個好作品?因此我說要大獎,出作品就是國寶。一張好畫的獎金,可以養畫家半輩子。但現在國家給的獎不夠,像科學方面的獎勵有500萬元。文化部給藝術的獎只有3萬,還是日本人捐的錢,我覺得很恥辱。」
吳冠中就是吳冠中,為了藝術,他全然不顧,秉性難移。他把魯迅看作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沒有魯迅的影響,就沒有藝術家吳冠中。每當我困難的時候、無路可走的時候,都會想到魯迅。我覺得他是一個榜樣,他是我生活的依靠」。吳冠中書房的書架上,有一格擺的都是不同版本的魯迅作品。「魯迅是紹興人,他筆下的風土人情跟我的故鄉是一樣的,他的不妥協和堅持,讓我非常敬仰。我一直想做個說真話的人,我用幾十年的人生實踐去做到這一點。現在我經常想,如果魯迅還活著,在今天這個環境里,他會怎麼樣呢?」他把不失尊嚴的魯迅看作是「民族魂」。
在藝術上求新,在思想上求真,這就是吳冠中。他說:「人到晚年不講真話,將來一輩子遺憾,永遠遺憾。歷史上講了假話的人,一輩子遺憾,到晚年再不講真話,就沒有改正餘地了。」他在很多方面和魯迅一樣,對中國藝術現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別人不敢說的問題他頗有不說不快的勁頭。他獨立的思考、自我的反思,以及對藝術和制度的獨到見地,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實在可貴。
悲壯毀畫與慷慨「嫁女」背後的情與愛
吳冠中曾有「中國最貴畫家」之說。2010年,他的油畫長卷《長江萬里圖》在北京翰海舉行的春拍會上拍出了5712萬元的最高價,刷新了他個人作品的最高價,也創下了內地中國油畫作品拍賣最高價。即使冒名頂替的贗品,也動輒以百萬成交。曾有人統計,吳冠中作品的總成交額達到17.8億元。盡管他的作品拍賣價居高不下,但是他對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從不肯輕易出手,而是忍痛銷毀,令人驚異的是他恰恰在作品走紅時銷毀行動更強勁。吳冠中繪畫的一生上演了無數的燒畫事件。20世紀50年代,吳冠中創作了一組井岡山風景畫,後來他翻看手頭原作,感到不滿意,便連續燒毀。此後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國後畫的幾百張作品全部毀壞後燒掉。1991年9月,吳冠中整理家中藏畫時,將不滿意的幾百幅作品也全部毀掉,此舉被海外人士稱為「燒豪華房子」的毀畫行動。吳冠中對這一豪舉給出的解釋是保留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畫。「作品表達不好一定要毀,古有『毀畫三千』的說法,我認為那還是少的。」
吳冠中晚年著意表現人生之惑或不惑了,「懷孕生子」已不易,但他對以往的作品更加苛求,在家裡常常抽空做這樣的功課,他一次次把不滿意的作品張掛起來,一次次用挑剔的眼光審判著,一次次定案,一批批忍痛毀滅。誰不珍愛自己的作品?誰不憐惜自己的「病兒」?好幾百幅浸染著自己血汗的畫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化為灰燼。
這都是血汗之作啊!他曾在《毀畫》一文中寫道:「兒媳和小孫陪我整理,他們幫我展開6尺以上的巨幅一同撕裂時,也滿懷惋惜之情,但惋惜不得啊!我往往叫媳替我撕,我確乎也有不忍下手的隱痛。」畫到老,「毀」到老——這就是現實中的吳冠中。他在尊嚴地生活著,尊嚴地從事自己的藝術。
在燒畫的同時,吳冠中對偽作的出現更是毫不含糊,為了心中至高無上的藝術不受污染而直至對簿公堂。1993年11月,74歲的吳冠中狀告兩家拍賣公司拍賣假冒他名義的偽作《毛澤東炮打司令部》侵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公開賠禮道歉。最終,吳冠中勝訴,此後吳冠中不停地與偽作做斗爭。生活中,他是一個感情非常豐富也非常脆弱的人,多年假畫官司浪費了他寶貴的光陰,不能畫畫使他萬分痛苦。他視畫如命,假如不能為藝術而生,那就為藝術而死。
吳冠中的偽作之多,實屬罕見,仿造吳冠中作品已成時疫,這真讓畫家欲哭無淚。他常常看見署吳冠中名字的假畫出現在畫廊、報刊、廣告中,甚至在藝術博覽會、拍賣行里也公開露面。常有國內外人士寄來「他」的作品照片,懇求他本人最後斷定真偽,以明是非。
2005年12月11日,一幅署名吳冠中的油畫《池塘》在北京某拍賣公司拍賣,2008年7月1日,經過吳冠中本人的親自辨認,該畫被認定為偽作,他在畫作中簽上「此畫非我所作,系偽作」。2009年,香港佳士得所拍的一幅署名為吳冠中《松樹》的作品也被吳冠中本人證實為偽作,吳冠中當時告訴記者,「現在拍賣行所拍的假畫都編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聽的,但假畫就是假畫。」
為何眼裡揉不進沙子?藝術家應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騙得了今天的人,騙不了明天的人,」吳冠中這樣告誡人們。
在吳冠中眼裡,藝術市場受到人際關系、利益包裝、經濟沉浮等人們無法迴避的因素影響。市場價格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樣,價格低了,也沒必要沮喪。藝術品的優劣,能否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後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確。
眼見自己作品在拍賣市場行情越來越高,吳冠中卻一反常態將作品捐贈給了各大美術館。「藝術是無價的。天價與我無關,都是藏家轉來轉去。好的作品要經得住歷史的考驗。我要把好的作品留給國家。」在吳冠中看來,最好的歸宿就是讓作品回歸人民。「我的作品是屬於人民的。而藝術也只能在純潔無私的心靈中誕生。」他自己清醒地感覺到: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盡可能地留下來,留在美術館,讓後面人有所參考。
吳冠中在晚年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女兒」嫁出去,給自己的作品找個歸宿。朴實的一家人沒有更多的話語,他們用理解和行動支持吳冠中的捐贈決定。吳冠中幽默地說:「現在我的女兒已經嫁得差不多了,還有幾個有點丑。」他表示,不會把作品當作遺產給子女,而是要給博物館。
面對市場經濟無孔不入的時代,他痛心地看到,拜金主義毀了不少有才華的青年畫家。他說:「藝術品市場冷下來了,畫賣不出去了——好!」藝術品市場降溫後,大家可以不要這么浮躁了,畫家也可以安心回去畫畫了。寂寞的時候往往畫得出好的作品來。只要你創作出好的作品來,不要怕市場的冷熱。真金不怕火煉,真的好東西是跑不掉的。
那些尚未功成名就的年輕藝術家,如何度過藝術市場的冬天?吳冠中說,困難是免不了的。如果真的愛藝術,就不會放棄。苦難和坎坷是孕育藝術的土壤。感情壓抑到一定程度才會爆發。平淡的人生,平淡的情感,不能出藝術。
掩上人生畫卷後留下耐人回味的剪影
「我絕不能侮辱過去的作品,一定要超過過去,給後人新的啟發。」對於藝術,吳冠中覺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
面對業界對自己的一片贊譽聲,吳冠中說自己很想聽到批評聲,「但是不大容易聽到。我現在活動也不大多,學生都是講好話的多,我說你一定要把真正的聲音告訴我。清華搞50周年老教師展覽,要搞研討會,我說不要搞研討會,我說研討會都是個形式。請那些教師來給講些好話,我說堅決不搞。我說就叫學生來提問題,我答問題,他們盡管提最尖銳的問題」。
晚年的他病纏身,但「生命、生活的激情仍然燃燒……」探索、創新的精神仍不停止。特別的藝術激情與永不停歇的藝術創新,使這位具有深厚造詣和深邃思想的畫壇巨匠本該進入老年的生命呈現出向上躍跳的青春姿態。他曾說:「我雖已到老年,但這只是體軀的老,我性格不變,性格不老,還是想搞新東西。」
在作品進入市場後,他完全有條件改善現有的「生活質量」,可他依舊是勞動者樸素的習慣,在用錢方面像對待時間一樣節儉。被他稱作「下蛋的窩兒」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園小區的一處老居民樓內,是20世紀90年代初搬進來的。那套小四居幾乎沒什麼裝修,傢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與平常人家無異,訪客常常會驚訝於沙發上補洞的透明膠。他的住房連同被友人戲稱為「蝸居」的畫室從來沒有刻意裝潢過,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換水表,一進門就大驚小怪直呼:「喲!現在很難見到水泥地的人家了!」
就是這樣一個「落筆成金」的畫家,卻一直過著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虛華。曾經有一個房地產老闆提出,願意給吳冠中在大廈的頂層蓋一個四合院,頂層有陽光,適合作畫。但吳冠中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不需要。他對藝術創作是高追求,於物質生活沒有追求。吳冠中曾經長期失眠,學生推薦說,足底按摩對睡眠很有好處,只「體驗」了一回,他還是那句話:「不合適我。」在美術圈流傳較廣的是,吳冠中腳穿孫兒穿剩下的旅遊鞋,經常花兩元錢在樓下找個「蹲攤」的理發師傅「剃頭」。一次,熟人遇見了他,開玩笑說:這么有價值的腦袋怎就這么廉價地「處理」一下?見有人說話,吳冠中扭過頭說,剃頭師傅是「行為藝術」,我是紙上談兵,我們工作的領域不同,價值一樣。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朴的生活,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靈魂的疆域更加開闊。苦慣了的吳冠中很滿意自己的生活。藝術創造的享受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享受,並不需要過多的物質條件。
在中國散文創作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左手繪丹青,自成一派,右手做文章,文風灑脫。吳冠中就是其中的要員,其文字創作與繪畫同樣得到了讀者的喜愛,那種藝術與人文融合深厚恰切的文字值得閱讀者反復地咀嚼與體味。其實,吳冠中早年最初的想法是當作家,但畫名掩蓋了文名。如果有下輩子的話,吳冠中說「不想當畫家了,我覺得繪畫這個能量有它的局限。我開始當畫家是因為單純地愛它。開始我中學是喜歡文學的,特別是受魯迅的影響,所以想當文學家。後來是移情別戀到了美術上面,我很想在美術上面能夠做出像魯迅在文學上的一些作用。這是我一直的願望,要在美術上搞出魯迅這樣偉大的工作來。但是覺得它不可能,美術很多力量方面沒辦法跟文學比,當然它有它另外的優點」。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北京醫院,91歲。吳冠中曾說:「我妻子走在我的前面,是她的福氣。」吳冠中的夫人朱碧琴一直多病,他很為夫人擔心。但誰也沒料到,最終還是丈夫走在了妻子前面。
彌留之際,吳冠中對守在面前的兒子說:「我走後,一切從簡……」這是老人的遺願。因此,他走後,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只是在那簡朴的家裡設置了一個簡單的靈堂。
生前,吳冠中曾感喟「生命是個價值過程,在過程中完成價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麼長(不可)。魯迅先生只活了56歲,做出的成績遠遠超過長壽之人」。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原總編姚鳳林這樣由衷地感嘆過:「一個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吳先生給我們展現了無限可能。70年的藝術歲月中,吳先生筆下留住了山河舊影、時代脈搏、心靈歷史和藝術範式。」
早在全國政協第八屆四次會上,曾有政協委員寫了一個關於「建立吳冠中美術館」的提案,徵求吳冠中的意見時被否。他說:「我不修那個廟。歷史是無情的,等人死了以後所有的權力、地位、名氣等光環都沒有了,這個時候藝術作品自身的價值才真正體現出來。」他還曾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們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裡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裡」。臨終之時,長子吳可雨受父親之託去香港藝術館捐獻了最新作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副院長包林這樣評價他:「除了具備藝術天分外,對於工作十分敬業和勤奮,像一個戰士,他是中國20世紀藝術史上繞不開的一個人物。」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吳老身上表現出來的藝術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氣,以及激勵人的精神,都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遺產。」的確,吳冠中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貢獻不僅在於他獨創的風格,更在於他的精神。無論在任何條件下,他總是倡導藝術創新,大膽破除陳規,總在憤丑嫉俗,敢於吐露真言。這是一種事業為公的「吳冠中精神」。
旗幟不倒,精神永存!吳冠中帶著藝術家特有的尊嚴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畫卷,去追尋他的藝術偶像梵高和精神父親魯迅遠去了。其言其行其藝,是另類,是孤品,留下一幅耐人回味的剪影。

G. 吳冠中直言徐悲鴻「美盲」,一幅畫2.7億,吳冠中為什麼閉口不談了

畫家之間的互相評價就很有意思,吳冠中直言徐悲鴻「美盲」。殊不知,吳冠中也曾被范曾直言「不懂國畫」,還好吳冠中是實力使然,畫作也是被一律禁止出境。吳冠中還是比價儒雅的,鮮有耳聞其評價他人繪畫藝術,直言徐悲鴻「美盲」,有何根據?不過,徐悲鴻畢竟是國畫大師,一幅畫能賣2.7億,吳冠中便閉口不談了。二人之間的「美盲」之爭,是怎麼一回事呢?



吳冠中作品

不管怎麼說,畫家畫出來的畫都是讓人欣賞的,賞心悅目即可。徐悲鴻與吳冠中有藝術上的分歧,可以理解為畫壇的「爭鳴」,客觀上促進了畫壇的繁榮。從文化傳承上來說,文人相輕多多少少會促成爭鳴之勢。從這個角度來說,徐悲鴻最貴的一幅畫賣2.7億,說明中國繪畫藝術確實是有實力,僅從這點而言,也能夠讓吳冠中閉口不談了,這也是吳冠中的夙願,也有大環境下的爭鳴之功。畢竟,爭鳴才會前進,這也是時代的需要。

H. 吳冠中資料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

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等十餘種 。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8)吳冠中放棄畫作版權擴展閱讀:

2010年,吳冠中再贈5幅水墨作品給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據介紹,此次香港藝術館獲贈的5幅畫作均為水墨作品,其中4幅為2010年的新作,包括《休閑》《幻影》《夢醒》和《巢》;另一幅為2001年創作的《朱顏未改》。

2006年9月,他將油畫長卷《一九七四年·長江》及水墨畫《江村》《石榴》3幅作品無償捐贈國家,並永久珍藏於故宮博物院。

I. 吳冠中畫扇門賣7475萬,為何加棵樹賣到了1.1億

在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中,燕子是最有靈性的,也是思念家鄉的一種象徵。反觀那幅畫,在江南的白牆之內。一棵飽經風霜的古樹正在拼盡全力去伸展枝葉,成雙成對的燕子則在明朗天空中歡快的飛翔。這正是反映了中國國人身上那種勇於拼搏的韌勁兒,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也讓欣賞者不由得在心中產生了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藝術的驚嘆之情。此等精絕巧妙的技藝,不禁令人連連稱奇,所以被拍到上億元也就不足為奇了。

J. 吳冠中2010年就去世了,他的作品版權賣給誰了

當作遺產了

閱讀全文

與吳冠中放棄畫作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