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

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

發布時間:2022-06-06 18:36:02

1. 抵押權的存續期間是怎樣規定的呢

目前是按《物權法》的規定,抵押權應在主債權訴訟時效內行使

2. 為何當事人及登記機關不得約定、規定擔保物權存續期間

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相對於保證和債權來說是在物上的法定擔保權,即只要有抵押、質押和留置的事實存在,債權人便可享有並可依法行使,即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對擔保物進行處分和優先受償。所以,以其內容和法定性,擔保權屬物的支配權的范疇,是物權的重要方面而非債的請求權。依民法原理,擔保物權作為主體對物的可自主、主動支配的權利,不存在請求人民法院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問題。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擔保物權是永續存在的。我國擔保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經過一定期間不行使擔保物權而致使其權利消滅的後果。物權法定,它的設立、變更和消滅均須由法律規定之,任何人包括當事人不得任意為之。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後的2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這是用司法解釋間接規定了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反言之,其2年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即擔保物權消滅。不過,該條款所說的擔保物權邏輯上包括質權和留置權,而為質權和留置權之物權規定存續期間的很罕見。

正確理解和適用上述有關理論和規定,需說明以下幾點:
一、擔保物權存續期間與擔保之債權訴訟時效期間掛鉤只是計算方法問題,並不意味著擔保物權存續期間是訴訟時效期間。那種認為擔保物權存續期間是訴訟時效期間的觀點是不當的。擔保物權存續期間作為物權之除斥期間,不存在中斷、中止和延長的問題,也不存在存續期間行使擔保物權導致存續期間終止而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問題,這一點又不同於保證期間。
二、所擔保的債權訴訟時效超過後,債權人作為擔保權人仍然可以對擔保物依法行使擔保物權。
三、在擔保物權可行使的存續期間,不論擔保權人是否行使其權利,擔保人均可對擔保物清償之餘額依法主張權利。
四、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依物權法定原則,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3. 為何當事人及登記機關不得約定規定擔保物權存續期間

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同一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時,其中有一個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房產享有抵押權,並在房管部門辦理了抵押登記,並約定了抵押期限,而在房產部門登記的抵押期限屆滿後,其他債權人申請法院對債務人的同一房產進行了查封。那麼,遇到這樣的問題,抵押期限屆滿後抵押權人對債務人的房產是否享有優先受償權?有觀點認為抵押期限也就是抵押權的行使期間,期滿則視為抵押權滅失,也即喪失拍賣房屋後的優先受償權。筆者認為,該期限不能影響抵押權的存續。《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對於約定抵押權期限或房產部門登記的抵押權期限是否影響抵押權的存續未作明文規定。原因在於:第一,抵押權屬於擔保物權,依據物權法定原則,抵押權的設立、變更和消滅均須由法律規定,任何人包括當事人不得任意為之。因《物權法》並未規定抵押權可以因當事人約定或登記部門強制登記的抵押期間而消滅,故應當認為對抵押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二,在擔保實踐中,擔保期間的設立不利於債權的保護,而且加大了擔保成本。如果承認擔保期間,尤其是登記機關登記的擔保期間,將致使債權得不到有效的擔保。由於有登記機關的強制性登記的擔保期間,債權人、擔保人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辦理續登。續登又需要交納登記費用,甚至需要重新進行抵押財產的評估,支付評估費,擔保成本顯著加大,長此以往,將不利於擔保市場的發展,也進一步導致債權風險的增加。基於上述理由和依據,《擔保法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而該條規定與《物權法》的規定並不沖突,因此,房管部門約定的抵押期限在主債權的訴訟時效內並不影響債權人抵押權的實現。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4. 關於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問題

我國擔保法對保證這一擔保形式規定了約定保證期間與法定保證期間兩種保證期間,盡管理論上至今仍存在爭議,在司法實務中則將保證期間理解為除斥期間。保證債權作為從債權,既受制於除斥期間,又可能罹於訴訟時效。但是,對於擔保物權而言,通說認為因其系物權,不受制於針對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至於是否受制於除斥期間,擔保法未設規定,一度存在較大爭議,實務中亦曾混亂一時。比如,抵押登記機關強制性地登記抵押期間,期滿後必須續登,否則消滅抵押權,人為地增加抵押權設定成本。而在抵押權糾紛發生後,對於超過登記期限的抵押是否予以保護或認定抵押權消滅,各地法院尺度不一。有鑒於此,《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擔保人在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2年內行使權利的,法院應予支持。應該說,該規定缺乏相應的立法依據,只是為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統一裁判尺度,借鑒國外立法例不得已而為之。但問題接踵而至: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債權人喪失勝訴權,債務人則產生訴訟時效抗辯權。而按照擔保法規定,作為從債務人的擔保人享有主債務人的一切抗辯權,當然亦包括訴訟時效抗辯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豈不是剝奪了擔保法賦予的抗辯權,與擔保法之規定相悖?事實上,確有一省法院請示最高人民法院:保證期間約定過長,在主債務訴訟時效屆滿後保證期間未屆滿,保證人是否仍承擔保證責任。在對該請示的討論中產生極大分歧,其中持肯定觀點者的一個主要理由便是參照《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條之規定。
物權法在第202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該規定似乎一目瞭然,但深入考量,仍有幾個問題必須予以注意。
其一,該條僅規定了抵押權的行使期間,質權、留置權等其它擔保物權是否適用?擔保法司法解釋關於擔保物權存續期間之規定,對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均可適用,而物權法沒有在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部分規定擔保物權存續期間,僅在抵押權一章規定了抵押權存續期間,應是有意將抵押權存續期間問題與質權、留置權相區別。參與物權法起草的人士解釋認為,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如果因質權人、留置權人未行使質權、留置權的,該物權消滅,質權人、留置權人還要向出質人或債務人返回已經實際佔有的財產,實屬不公。該解釋雖非在理論上無懈可擊,但應系對立法原意的權威詮釋,司法實務中似無另作他解之充足理由。為避免質權、留置權因權利人長期不行權利導致出質人、債務人的財產長期被限定,《物權法》第220條、237條作出了出質人、債務人可以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的規定。此條款應是對物權法沒有關於質權、留置權存續期限之規定可能帶來的消極後果,所採取的另類解決措施。
其二,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不行使抵押權,是抵押權消滅,還是喪失勝訴權?從《物權法》第202條關於「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的表述看,類似於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屆滿後的法律後果的表述。而訴訟時效屆滿的法律後果,應系債權人喪失勝訴權,並非實體權利的消滅。但是,抵押權存續期間顯然不是訴訟時效,應屬除斥期間,按除斥期間之法理,在該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導致權利消滅之後果。因此,不應因表述上的巧合而望文生義,得出抵押權期限屆滿抵押權人喪失勝訴權的結論。
六、關於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分別抵押問題
以往之爭議及基本裁判思路。在以往實踐中,存在這樣的情形:抵押人在設定房地產抵押時僅對房產或地產辦理抵押登記手續,而未將房產與地產一並抵押登記,或者抵押人將房產與地產分別抵押給不同的債權人,並分別辦理抵押登記。於此情形,是否應認定抵押有效?《擔保法》第36條規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國有土地上房屋同時抵押。」該規定究竟是表明房產與地產必須同時抵押,否則無效,還是表明只要其中之一設定抵押,就當然產生同時抵押的效果?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致可歸納為三種觀點:一是認為抵押無效,理由是《擔保法》第36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7條、第48條等規定,土地使用權與地上房屋應當同時抵押。此為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故單獨設定抵押無效;二是認為抵押有效,且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未登記的部分。理由是《擔保法》第36條規定的是法定抵押權。根據「地隨房走,房隨地走」的原則,抵押權的效力當然及於另一部分;三是認為抵押有效,但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未登記的部分。抵押權人就抵押合同約定並登記的部分享有抵押權。經過一個階段的討論,在審判實務中第三種觀點漸趨主導地位,其法理依據如下。第一,《擔保法》第36條是關於房地產抵押的行為模式的規定,即設定房地產抵押時應當如何做,而不是對法律結果的規定。不能依據該條得出房產與地產只要有一個辦理抵押登記,就效力當然及於另一個的結論。否則,因房產與地產抵押機關不統一,不同的抵押權人分別在不同的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此情形構成法定抵押權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可化解之權利沖突。第二,雖然由土地使用權與建築物所有權一體化規則決定,房產與地產不能分屬兩個民事主體,但抵押權旨在支配抵押物的交換價值,抵押權人從抵押物拍賣或者變賣的價款中優先受償即可實現其抵押權。而無論房產與地產分別抵押、單獨抵押或一並抵押,拍賣或變賣抵押物的結果均不違背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一體化的原則:如果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同時抵押給了一個債權人,形成了概括抵押或共同抵押,經拍賣或變賣抵押物,兩個權利歸屬於同一受讓人,自不待言;如果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分別抵押給了兩個債權人,房產與地產一同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由兩個抵押權人分別按房產與地產的交換價值優先受償,二者的抵押權均得實現,而房產與地產同樣歸屬於同一受讓人;如果僅將房產或地產抵押,仍可對房產與地產同時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相對應部分優先受償,另部分歸屬於其權利人,房產與地產的歸屬仍是一體化。顯然,分別抵押並不必然導致土地使用權與其附著的建築物所有權分別歸屬的結果。對不同物權客體交換價值的分別支配,與其在法律上的統一歸屬,是可以和諧並存的。此外,《擔保法》第55條規定,抵押合同簽訂後,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屬於抵押物。需要拍賣該抵押的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該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物一同拍賣,但對拍賣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這實際上表明法律所強調的是土地及其附著物的同時轉讓,而對不同物權客體的交換價值的支配,則是完全可以根據經濟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區分不同的法律事實而相互分離的。這樣,就使分別設定的房產抵押權和地產抵押權均有實際實現的可能。
物權法之明確規定。盡管審判實務中形成上述思路,但因對該問題的爭議一直未曾偃旗息鼓,最高人民法院終未下決心形成相關批復,以統一裁判尺度。而物權法正是關注到了實踐中的困惑,在《物權法》第182條第1款基本重述了《擔保法》第36條第1款的規定後,於第2款明確規定,抵押人未將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築物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可謂是開宗明義,畫龍點睛,使久受《擔保法》第36條語焉不詳之困擾的法官們豁然開朗。

閱讀全文

與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