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裡面知識產權狀況分析怎麼寫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初探摘要21世紀,人類進入了知識與信息主導的時代,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受到法學界的關注,已有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難以應對不斷升級的犯罪新形式、新問題,本文即對已有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狀況進行簡析,並結合現實情況,表明觀點,以期得出有益之建議。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一詞源於18世紀的德國,20世紀後成為廣泛使用的法律概念之一。在知識經濟大背景下,知識產權已然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而,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對其進行刑法保護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國際趨勢來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越來越成為不可忽視的話題。一、必要性探討知識產權作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結合,因其特殊的存在形態,極易復制或非法使用,侵權結果易達成且成本低廉①,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侵權行為呈增加趨勢;知識產權雖是一種私權,但當侵權達到一定程度時,結果可能關涉集體甚至國家的、社會的利益,刑法自始具有強烈的社會保護功能,對犯罪的懲治有不可替代的效能,為了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刑法的介入則成為必然。②二、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進程與現狀我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經歷了以下過程:1.1979年《刑法》在知識產權犯罪方面保護范圍僅限於「工商企業假冒他人注冊商標」。2.1985年4月《專利法》第36條規定了對「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3.1993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4.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規定對非法竊取重要技術秘密的行為以盜竊罪追究。5.1994年7月5日全國人大在《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的決定》中列舉了侵犯著作權的刑事責任;6.1997年新《刑法》將「侵犯知識產權罪」單列一節,規定了對「假冒專利」行為、「擅自製造注冊商標、情節嚴重」行為、「以營利為目的嚴重侵犯著作權」和「銷售侵權復製品」行為和「侵犯商業秘密」行為處以最高「七年」並可「單處或並處罰金」的刑事處罰③。7.2004年兩高聯合公布《關於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已有法律中相關詞語的具體涵義、涉及范圍作了規定,並對數罪並罰和共犯的情形進行了規定,極大增強了已有法律的可操作性,使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法律體系的完善化推進一步。三、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不利的宏觀分析總體,我國對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尚處不發達階段,其中存在一些阻礙保護力度及實現程度的問題,宏觀上講:(一)強保護與弱保護的決擇一般,發達國家為了通過「合法壟斷權」獲得最大利潤對知識產權實行「強保護」,發展中國家為了促進民族產業的發展,擺脫國際貿易中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普遍主張「弱保護」④。而我國政府至今沒有一以貫之的態度來支撐知識產權刑法保護法律體系的構建,直接影響了相關制度建設與執行力度的穩定性。(二)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的行政權立場知識產權保護呼籲良好的法治環境,行政權力的正確行使為題中之義,應起到推進作用,而不可基於利益或所謂「效率」,動輒以罰款或強制調解解決,使案件根本無法進入司法程序,這種行政態度直接導致地方保護主義等束縛。(三)「入罪」標准過高刑法典中對於知識產權犯罪定罪標准過高,並且存在大量「應知」「明知」「嚴重」等模糊性規定,實踐中難以操作和舉證,這樣規定符合刑法自身的謙抑性要求,卻忽視了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迫切性與全面性。四、微觀探究與建議以下我們將從微觀方面,對我國相關法律具體規定加以分析,並適時提出相關建議:(一)在侵犯知識產權罪的構成中新《刑法》218條規定侵犯著作權罪須「以營利為目的」,但現實中很多侵權行為僅僅為了增加知名度或進行職務評級等,且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並不直接關涉其社會危害性,我國對此要件限定的必要性值得商榷。(二)法律法規建設方面:著作權方面:我國對於數字化的新的著作權形式尚無具體法律法規予以保護,有必要加速對此的立法研究;此外,對於著作人身權,我國僅有第217條「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簡單規定,顯然應在今後加強規定和保護。專利權方面:新《刑法》僅在216條規定對「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給以處罰,兩高《解釋》中雖列舉了四項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這種列舉有必要在以後的立法中加以擴充。商業秘密方面:新《刑法》219條中「明知」「應知」概念過於模糊,直接導致商業秘密權利人舉證困難,勝訴率低,甚至由於無法取證而被拒之於刑法保護之外。(三)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網路訊息的新時代,互聯網極大豐富和促進了交流與溝通,但是由於其無形性與虛擬性⑤,盜版、走私知識產權成果等犯罪形式,使人們防不勝防,單純的民事、行政手段已不適宜,網路時代知產權呼籲刑法的保護。(四)刑罰方式改革方面我國現行刑法典對於知識產權犯罪規定了自由刑與罰金制,並以自由刑為主。從世界范圍來看,以罰金刑為代表的財產類刑罰作為應對知識產權犯罪已被普遍應用,而且施之以資格的剝奪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我國不僅需要強化刑罰關於財產刑的適用力度,且不妨引入資格刑,徹底剝奪其再犯的機會,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五、結語隨著知識產權犯罪手法的日益升級、影響日益加劇,民事、行政的手段固然不可或缺,但一如某德國學者的觀點:刑法的防線作用日益顯現出其強有力性,我國經濟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大背景下正在進行跨階式發展,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已經成為焦點,兩者需要相互推進,共同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⑵ 知識產權分析怎麼寫
可以咨詢工信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中心,他們做的各類知識產權分析比較多。種類也很多,如侵權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無效分析、專利風險評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專利海外預警等都屬於專利分析業務。
⑶ 求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報告!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最近幾年才變得常見。
簡介
英文為「intellectual property」,德文為「Gestiges Eigentum」,其原意均為「知識(財產)所有權」或者「智慧(財產)所有權」,也稱為智力成果權。在中國台灣,則稱之為智慧財產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皮卡第將之定義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概念
知識產權是指對智力勞動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佔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編輯本段由來
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皮卡第將之定義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編輯本段類型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版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 版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其文學作品享有的署名、發表、使用以及許可他人使用和獲得報酬等的權利; 工業產權則是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的獨占權利。 按照內容組成, 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有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兩類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特點
一是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即只有權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經權利人許可不得行使其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權利主體獨占智力成果為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二是知識產權的對象是人的智力的創造,屬於「智力成果權」,它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其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這種智力成果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 三是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四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力、多邊協定外,依一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後則權利自動終止。
編輯本段意義
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
有人稱為精神的(智慧的)產出物。這種產出物(智力成果)也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
權利主體獨占智力成果為
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利益性質不同
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其利益主要是非經濟的)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
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和工業產權。版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其文學作品享有的署名、發表、使用以及許可他人使用和獲得報酬等的 知識產權
權利;工業產權則是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的獨占權利。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世界知識產權制度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特別是近些年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或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和運用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專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現。
內容
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因創造、使用智力成果而產生的,以及在確認、保護與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識產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之總稱。 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法律制度; 著作權(版權)法律制度; 專利權法律制度; 商標權法律制度; 商號權法律制度; 產地標記權法律制度; 商業秘密權法律制度;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等。 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一共兩部分。
編輯本段工業產權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 主要類型:
商標權
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 商標是產業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於維護產業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作用主要在於促進產業的發展不同。
專利權與專利保護
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根據我國專利法,發明創造有三種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被授予專利權後,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當然,也存在不侵權的例外,比如先使用權和科研目的的使用等。專利保護採取司法和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平行運作、司法保障」的保護模式。本地區行政保護採取巡迴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專利執法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反復侵權等嚴重擾亂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
商號權
即廠商名稱權,是對自己已登記的商號(廠商名稱、企業名稱)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種使用權。企業的商標權不能等同於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一種)。 此外,如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也規定在巴黎公約中,但原產地名稱不是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不正當競爭只能由反不當競爭法保護,一般不列入知識產權的范圍。
編輯本段著作權(版權)
概述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版權。版權是法律上規定的某一單位或個人對某項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實質是把人類的智力成果作為財產來看待。 著作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 在我國,著作權用在廣義時,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鄰接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等,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范圍。這是著作權人對著作物(作品)獨占利用的排他的權利。狹義的著作權又分為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第10條)。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有時有交叉情形,這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
主要內容
1: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 2:又叫版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 3:有以下幾條權利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因為在保障著作財產權此類專屬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尚須兼顧人類文明之累積與知識及資訊之傳播,從而演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對象。
編輯本段特徵
主要特點
(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
專有性
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徵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無體物,所以既不能屬於人格權也不屬於財產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具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也不能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例如說著作權是著作人身權(或著作人格權、或精神權利)與著作財產權的結合,是不對的。知識產權是一種內容較為復雜(多種權能),具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兩方面性質的權利。因而,知識產權應該與人格權、財產權並立而自成一類。
地域性
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國際性。
時間性
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 ,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
屬於絕對權
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例如是對客體為直接支配的權利,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但不發生佔有問題);具有排他性;具有移轉性(包括繼承)等。
法律限制
知識產權雖然是私權,雖然法律也承認其具有排他的獨占性,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與社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不宜為任何人長期獨占,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很多限制: 第一,從權利的發生說,法律為之規定了各種積極的和消極的條件以及公示的辦法。例如專利權的發生須經申請、審查和批准,對授與專利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規定有各種條件(專利法第22條、第23條),對某些事項不授予專利權(專利法第25條)。著作權雖沒有申請、審查、注冊這些限制,但也有著作權法第3條、第5條的限制。 第二,在權利的存續期上,法律都有特別規定。這一點是知識產權與所有權大不同的。 第三,權利人負有一定的使用或實施的義務。法律規定有強制許可或強制實施許可制度。對著作權,法律並規定了合理使用制度。
法律特徵
從法律上講,知識產權具有三種最明顯的法律特徵: 一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力、多邊協定外,依一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 二是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即只有權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經權利人許可不得行使其權利; 三是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後則權利自動終止。 專注於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蘭台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的負責人表示,「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
編輯本段作用
(1)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調動了人們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為智力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法律機制,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為國際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則,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 (4)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作為現代民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建設法治國傢具有重大意義。
編輯本段歷史
從前,特別在大陸法國家,把知識產權稱為無體財產權,列入財產權之中(與物權、債權並列)。從「知識產權」一詞在國際上流行,特別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之後,「知識產權」就完全取代了「無體財產權」一詞。至於把知識產權從財產權中劃分出來,則是因為知識產權有它的特點,與財產權大大不同。 知識產權包括哪些權利,也就是說知識產權再如何分類,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涉及現在各國法律和國際公約的規定。《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1967年)第2條第8項規定:「知識產權」包括下列有關的產權:文學、藝術和科學著作或作品;表演藝術家的演出、唱片或錄音片或廣播;人類經過努力在各個領域的發明;科學發現;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服務標志和商號名稱及標識;以及所有其他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中的智能活動產生的產權。
編輯本段分類
根據這種規定,可以將知識產權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保護人在文化、產業各方面的智力創作活動為內容的,包括著作權和發明權;第二類是以保護產業活動中的識別標志為內容的,包括商標權、商號權等。前一類又可分為以保護和促進精神文化為主的著作權與以保護和促進物質文化為主的專利權。 但是在實際上,在上述公約之前,1883年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已經有了關於「工業產權」的規定,說:工業產權保護的對象有專利、實用新型、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產地標志或原產地名稱和制止不正當競爭。所以一般又把知識產權分為著作權與工業產權兩大類,在工業產權之下又分專利權、商標權、商號權等。這種分法也有道理。工業產權是涉及「產業」的,著作權則否。 現在,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智能產物應受法律保護的日益增多,知識產權的范圍也逐漸擴大。例如受保護對象又增加了版面設計、計算機軟體、專有技術、集成電路等等,而且還在增加。所以知識產權現在是一個尚在擴大中的、一類權利的總稱。
編輯本段網路侵權
網路侵權行為按主體可分為網站侵權(法人)和網民(自然人)侵權,按侵權的主觀過錯可分為主動侵權(惡意侵權)和被動侵權,按侵權的內容可分為侵犯人身權和侵犯財產權(也有同時侵犯的情況) 網站侵權多為主動性侵權,即網站轉載別的網站或他人的作品既不註明出處和作者,也不向相關的網站和作者支付報酬,這就同時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因為大多數網站都是贏利性質的經濟組織,利用別人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牟利而又不支付報酬,其非法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情況大量存在著,很多網站把屬於別人的軟體、文章、圖片、音樂、動畫拿過來放在自己網站上供用戶瀏覽、下載,以此向用戶收費或者吸引廣告主的資金投入。當然,侵權人是否以贏利為目的並不影響侵權的構成。 網站的被動侵權主要是指在網站所不能控制的領域內本網站的用戶有侵權行為的發生,經著作權人向網站提出警告後網站仍不將侵權作品移除的情況。由於網站信息的海量和自由度較大的特徵,決定了網站不可能審查所有上傳信息的合法性,當網路用戶有侵犯著作權行為的發生時,網站往往不能及時發現。此時,權利人不能追究網站的侵權責任。但網站負有配合著作權人查明侵權人信息(一般的網站都實行注冊用戶管理)的義務,並在著作權人提出證據證明侵權行為確實發生並向網站提出警告後及時將該作品移除,否則即構成共同侵權。 網民的侵權多為被動性侵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論壇或者博客等網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文章)的領域,大多數網民並不知道自己使用別人的作品(圖片、文章、音樂、動畫等)還要註明出處和作者,甚至還要向作者支付報酬,雖然大多數網民主觀上是沒有惡意的,但確實已經構成了侵權行為。當然,如果是復制了別人的作品以自己的名義發表那就是主動的和惡意的侵權了,我們通常把這種情況叫做抄襲。我國著作權法同時規定了一些例外的情況,比如為了個人學習和欣賞而使用別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了介紹或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自己的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既不需要徵得權利人的同意,也不需要支付報酬,這些情況都不看做是侵權。但在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權利人明確聲明未經同意不得使用(轉載、復制)的,須事先徵得權利人的同意,二是權利人未明確聲明的情況下可以不用徵求權利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但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作品的出處和作者,否則一樣構成侵權。
編輯本段問題
關於知識產權,有不少問題有待研究。1893年,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立的國際局與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成立的國際局聯合起來,組成了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局。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成立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74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它的宗旨是通過國際合作與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協作,以促進在全世界范圍內保護知識產權,以及保證各知識產權同盟間的行政合作。中國已在1980年3月3日參加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同年6月3日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規定了6種知識產權類型,即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並規定了知識產權的民法保護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也在第七節,以八條的篇幅,確定了知識產權犯罪的有關內容,從而確定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制度。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發明獎勵條例》等單行法和行政法規也都對相關的知識產權作了規定。
編輯本段發展
不斷擴張的開放體系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僅使知識產權傳統權利類型的內涵不斷豐富,而且使知識產權的外延不斷拓展。根據TRIPs協定、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等國際公約和我國民法通則、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國內立法。
主要范圍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對於科技成果獎勵權、地理標志權、域名權、反不正當競爭權、資料庫特別權利、商品化權等能否成為獨立的知識產權,在理論界存在較大分歧。
編輯本段戰略
⑷ 專利分析報告怎麼寫
針對不復同的查看人群,為了不同制的目的,會以不同的視角去特定專利領域進行分析,專利分析報告可以分為重大專項知識產權風險分析、行業專利現狀分析、技術標准方案專利分析、公司專利布局分析及特定技術領域專利分析等。
因此當你被要求去撰寫一份專利分析報告時,首先你需要了解項目的類型和背景,確定項目的客體和目的,以及明確項目的檢索范圍等。而在了解分析報告項目真正的需求過程中,除了你主動去了解該項目類型和背景,必要時還可能需要你主動去跟項目需求方的聯系人溝通,甚至還要跟該項目相關的技術研發人員直接溝通確認才能真正把握要點。
希望可以幫到你,學戒知識產權
⑸ 做知識產權報告需要提供什麼東西
知識產權報告一般為事務性報告,針對某一特定對象的全方位或重大知識產權問題進行檢索分析、判斷,以出具最終的傾向性報告,不同類型的報告對象,可能會影響你的報告內容
⑹ 請大家撰寫一份關於國內外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現狀比較分析報告
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現階段存在哪些問題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的智能和計算機的高速運行能力匯集和融合起來,創造了新的社會生產力,豐富著電子商務等大量的活動,滿足了人們的社會交往、購物、學習、消費、醫療等各種需要。電子商務活動中涉及最多的是知識產權問題,電子商務活動就是在網路環境下使一部分商品流通「隱形化」。
在計算機網路上進行談判、簽合同、訂購商品,乃至最終取得商品的這種商務活動,已經使知識產權保護產生了新的問題。主要包括電子商務中的版權問題、電子商務中的專利問題、電子商務中的域名和商標問題等方面。在網路傳輸的電子商務中,已涉及版權產品的無形銷售,產生了版權保護的新問題。特別是已經產生了,在網上的商標及其商業標識保護、商譽保護、商品化形象保護等與傳統保護根本不同的新問題。電子商務在網路環境下,已對我國著作權法和商標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與傳統的商務活動一樣, 電子商務活動中也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然而, 我國現有的關於電子信息方面的法規和商務貿易方面的法規都未涉及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全部。立法的不完備對商務貿易造成了障礙, 人們既無法准確地把握以非傳統的書面形式提供信息的法律性質和有效性, 也無法完全相信電子商務的安全性。
3.1.1 網際網路上版權保護問題
版權保護的核心內容是保障版權人擁有控製作品傳播和使用的權利。在傳統的傳播技術條件下,復制權、發行權、廣播權等權利上基本保證了版權人對版權作品的控制。然而,在網路環境下,版權人面臨作品「失控」的嚴重威脅。
網路上的版權侵權問題主要表現在:
(1)直接侵權,未經作者或者其他版權人許可而以任何方式復制、出版、發行、改編、翻譯、廣播、表演、展出、攝制影片等等,均構成對版權的直接侵犯。此外,關於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由於其服務者的侵權行為,和其計算機系統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的自動復制而被牽涉的侵權責任問題,尚屬於爭論的范疇,還需要在法律規定上進一步明確。
(2) 間接侵權,主要指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 和網主因用戶的侵權行為承擔的侵權責任。在網路上的間接侵權責任問題上,服務提供者應當承擔責任的大小,也在研究當中。
3.1.2 網際網路上專利保護問題
網路技術對專利領域也提出了大量問題。例如,計算機軟體能否成為專利制度保護的客體;網際網路的廣泛性和開放性對專利的「新穎性」特點提出了挑戰;此外,專利的電子申請方式中涉及的法律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在網路環境中需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1)計算機軟體的專利保護
很多國家的法律在用版權法對計算機程序進行保護時都採取了一些變通的做法,吸收了專利保護的一些內容。但是,能否直接對計算機程序申請專利,不同國家在此問題上所持的態度不一樣。依據在《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附錄中對授予專利的事物這樣描述:「任何一項發明創造,無論是產品還是程序,無論在任何技術領域,只要它們是新穎的,具有創造性的和具有工業實用性的,都可以被授予專利。」可見,專利制度成為保護計算機軟體的一種法律手段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目前,在知識產權理論界不少人都認為要把專利和版權兩種法結合起來,實現對軟體真正的保護。
(2)Intemet對專利法的影響
在專利法中一般都規定,授予專利的發明創造必須具有新穎性,新穎性是授予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實質要件之一。傳統的專利法並沒有規定在Interact上公開發明創造應採取什麼樣的原則,因此,在廣泛的、開放的Intemet上公布的發明是否還具有新穎性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專利的電子申請問題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起草的<專利法案條約》(草案)和<專利合作條約》細則的修改中,已確認了電子申請的合法性。日本專利局已於1990年12月開始接受專利的電子申請。韓國已經著手進行通過Internet申請專利的實驗。美國、日本、歐洲三個專利局正在進行通過Internet聯機申請專利的准備,並把實現專利文獻無紙化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
3.1.3 網際網路上的域名
域名是連接到網際網路上的計算機的地址,設計域名的初衷是便於計算機聯網和網上通訊聯系,然而,因其易記便用,已經被廣泛用作一種商業標志符號了。商業組織已經意識到網站作為發展電子商務基本手段的巨大潛力,為此,商家盡量使用商標、商號和其他公司標志性詞語作為其網站的域名,以吸引原有消費者,擴大網上市場的知名度。
域名雖然越來越具有商業價值,但是它與商標、商號等知識產權制度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因此,最緊迫的議題當是建立域名與知識產權制度之間的聯系,減少兩者之間的沖突。但是,更根本的解決方法還在於給域名「正名」,如果域名真的具有了知識產權的價值,就應當考慮給予它知識產權的地位和法律保護。這樣不僅解決了域名與知識產權的沖突,而且豐富了知識產權的內容。
3.2 這些問題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以電子數據交換方式的交易逐漸成為21世紀的主要經濟貿易方式。盡管我國的電子商務貿易額迄今不足美國的萬分之一,但是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是相當快的。在這虛擬的世界之中,和現實的世界一樣,也存在著違法犯罪和投機取巧行為,這些行為同時也成了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也影響著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
3.2.1 域名知識產權保護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域名是連接到互聯網上的計算機的地址,設計域名的初衷是便於計算機互聯網和網上通訊聯系,然而,因其易記方便,被廣泛用作一種商業標示符號。商業組織已經意識到網站作為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手段的巨大潛力,盡量使用商標、商號和其他公司標志性詞語作為其網站的域名,以吸引原有消費者,擴大網上市場的知名度。商業組織的域名也被普遍用在廣告宣傳中,作為該商業組織已經在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標志。
因此,單個廠商參與全球電子商務的前提是在互聯網上注冊域名。域名系統的技術特徵決定了域名的惟一性,因此,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想出了將他人的知名商標、商號或其他標志注冊為域名,在以高價將這些域名賣給其知識產權的所有人的壞主意。
而在有些情況下,域名注冊人並不存在搶注之故意,而是出於自身原因使用了某一域名,偶然與他人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示的注冊商標或使用商標相同或相似,即域名與同刑事犯罪者一樣,對網路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非常有害。這種行為已經在美國、英國等國受到了法律制裁,那些注冊了幾十、上百個他人的知名商標或企業名稱的搶注者都被迫將搶注的域名還給知識產權的所有人。
而後者純屬域名引發的權利沖突,對其糾紛的解決,首先必須給予域名應有的知識產權地位和相應的法律保護,然後就域名與注冊商標之間的關系制定法律規則。這樣,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就不難解決。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國內或國際的知識產權法來保護域名。這種「無法」狀態會妨礙全球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3.2.2 著作權知識產權保護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我國著作權法中,對作品的數字化、作品的網路傳播都沒有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這種狀況,使網路環境下作品的主體和客體發生了變化,而信息網路作品、多媒體作品和由工具生成的衍生作品的存在,是作品的分類帶來苦難。這就影響了電子商務活動中主體資格的認定。
第二, 個人合理使用作品的界線很難界定。特別是在網路環境下, 經濟利益獲取與作品形式的分離, 使營利與非營利的界線很難劃清。
第三, 用戶合法權利的保護受到影響。在網路環境下, 存在著用戶對作品被動獲取的條件和環境, 極可能使用戶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所以, 為了保護各方著作權利人的利益, 同時有利於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原則和重點應當有所調整並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應用的進展, 不斷增加調整力度。
3.2.3 電子商務中技術成果保護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技術成果是創新者創造性的智力成果, 包括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電子商務 中的技術成果不僅包括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的商品本身, 還包括交易過程中的創新性貿易技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 電子商務 中的商品品種增多, 貿易技巧層出不窮, 僅靠版權法難以有效地保護這些技術成果的所有方面。因此, 有必要對此進行探討, 尋找新的保護途徑。
(1)專利權保護。
創新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 公布其技術成果, 得到專利法的保護, 這是創新者享有專利壟斷權, 提高技術信息價值的有效途徑。因為創新者一旦取得了技術成果專有權, 使用它的時間越長, 范圍越廣, 其價值就越高(在出現新的替代性技術之前, 其價值能無限期積累) , 而且權利人除了自己使用, 還可以通過權利轉讓和使用許可賺得極為豐厚的利潤。
(2) 商業秘密保護。
在我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 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時才成為商業秘密」。在電子商務中, 商業秘密包括技術秘密和經營秘密,如計算機軟體、客戶訂單、成本核算表、會計方法、市場研究報告、營銷策略及物流配送流程等。商業秘密具有很高價值, 這表現在它現在或將來的使用會為權利人贏得現實的或潛在的競爭優勢。
因此, 企業往往採取各種措施保護其商業秘密, 而一些企業為節省開支或了解對手的情況, 可能會不擇手段地竊取對方的商業秘密。為保護企業的正當權益, 許多國家規定了商業秘密權, 來救濟技術成果創新者的權利。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出現利益受損現象。
5.1 開展政府電子商務示範工程, 提高國民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從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看, 電子商務雖涉及的領域眾多,形式多樣, 但行業和區域差異較大,企業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不統一。因此,我國政府應適當開展必要的電子商務示範工程, 抓試點、重宣傳、貴引導, 在試點的基礎上取得經驗, 逐步推廣,在宣傳的基礎上普及電子商務基本常識, 提高國民電子商務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吸引更多的企業或消費者加入到電子商務的行列中來,引導他們有效地進行知識產權的積累和保護。
5.2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范電子商務的網路平台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信息服務系統是以網際網路技術為網路連接平台的。這種開放性的網路平台使得電子商務的安全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而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保護必然涉及到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問題。因此, 電子商務平台的規范化有利於促進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為了規范電子商務的網路平台,我國必須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開發出類似於IBM 公司的「密鑰容器」這類加密技術、防火牆技術以及具有信息保障功能的硬軟體技術產品來確保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3與國際知識產權界密切合作, 探尋有中國特色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域名制度
我們只有立足國情,修訂和完善我國現有相關法律,才能對域名權加以有效的保護。目前各國均沒有頒布有關域名保護的專門法律法規,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對策可以借鑒其他相關領域的立法經驗以及國際上的某些通行作法,對與域名權有關的各種知識產權法律作出相關規定,從而為域名權的保護提供法律依據。
5.4 修訂中國版權法,充分兼顧電子商務下版權國際保護的新要求
現行的中國版權法普遍存在內容陳舊的現象,即使是有關網路信息版權保護的闡述也很模糊, 易造成侵權糾紛和審理結果的隨意性, 更無法適應電子商務中版權保護的需要。現有的中國版權法中關於「復制」、「合理使用」、「版權保護期限」等規定亟需依據中國實際情況充分兼顧電子商務 中版權國際保護的新要求加以修訂或增加新內容。
我也是寫這個題目的,目前是這些,先看看你能不能用上,呵呵
⑺ 怎麼寫企業知識產權分析報告
先寫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再用相關數據證明此重要性。
通過與同行業分析,探討繼續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向力度。
⑻ 跪求一份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找了份分析,參考著做下吧:
知識產權日益受到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將成為一項新的職業。知識產權行業就業情況怎樣?進入這個行業有哪些要求……筆者進行專項調研。筆者選擇一家著名的人才招聘網站:應屆畢業生網,從中截取一定數量的知識產權工作職位進行樣本分析。2013年9月14日將近中午時在應屆畢業生網的主頁左上搜索職位欄目選擇「職位」,再輸入關鍵詞「知識產權」進行檢索,結果顯示1292條。每頁20條,截取前10頁總共200個招聘信息(最終分析的數據只有199條,因未知原因缺失1條信息)。將每條招聘信息中的各項要求等分別作為一個參數輸入Excel表格,運用Excel的篩選功能和運算功能進行數據分析,得出以下分析結論。
備註:
1.知識產權相關工作比較多,還可以通過其他關鍵詞檢索出更多的職位。
2.每條信息招聘的人數沒有進行准確統計,有的職位招聘人數多達10人,因此199條信息實際招聘人數比199應當會多很多。
發布時間
199條信息,9月份發布的有180個,其中9月13日發布52條,9月14日發布81條,2013年8月份發布的只有11條,還有極個別信息在其他月份發布。各時間段發布職位比例如圖1:
由於只截取了前10頁材料,只有199條信息,數據有些不足。90%以上信息在9月上半個月發布,9月13日、14日兩天比較密集發布了133個知識產權工作職位,由此可以看出近期知識產權行業人才需求較為旺盛。
發布單位
199條信息分別由112家單位發布,其中獵頭公司發布15條,環球互易資訊集團各地分公司共發布19條,幾家代理公司發布較多職位,其餘大部分公司基本發布1-2條信息。
1.發布單位
112家單位其中包括代理公司26家,發布信息66條,律師事務所7家,發布信息9條,企業78家,發布信息109條,獵頭公司發布15條信息全部為企業招聘,將其發布的信息列入企業中。
企業已經取代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成為知識產權人才的主要需求方,已經超過6成。
2.企業規模
發布消息的78家企業有6家是上市公司,發布11條信息,有9家較大型的國有企業,發布了9條信息,外資企業有29家,發布31條信息。從企業規模來看,這些企業根據網站格式自行選擇規模為:1-49人,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000人以上五個檔次。1-49人的小型企業只有3家,發布8條信息;50-99人的中小型企業11家,發布12條消息;100-499人的中型企業23家,發布24條消息;500-999人的大中型企業10家,發布11條消息;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有31家,發布54條信息。
對知識產權人才需求最大的是人數超過1000人的大型企業,對知識產權人才需求的企業已經呈現多元化,無論大型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有需求,人數在49人以下的3家小型企業竟然發布了8條信息。
備註:為了方便描述,企業規模未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標准劃分。
3.所在城市
發布的招聘信息的企業全部分布在發達地區的大型城市,其中北京的有102個,在廣東的31個,江蘇省8個,浙江省8個,其他地方35個。
北京的企業佔56%,這可能與檢索數據的網站在北京有關,並不能以此推斷北京的企業對知識產權人才需求最多。
職位要求
1.工作崗位
184條(不計算獵頭15條信息,下同)招聘信息中,招聘的崗位名稱有幾十個,為了便於分析,根據發信息企業的崗位描述歸為5個大類:知識產權管理(含部門主管及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知識產權戰略(包含戰略規劃及要求較高的職位),知識產權代理(含代理公司及企業專利撰寫、查詢、分析等職位),知識產權保護(含律師、侵權調查、企業法務等職位),業務銷售(主要是代理公司的業務人員)。其中知識產權管理有57條信息,知識產權戰略13條信息,知識產權代理45條信息,知識產權保護41條信息,業務銷售28條信息。
知識產權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申請(代理)、保護三個方面。
企業對知識產權崗位要求比較雜,難以像代理公司和律師事務所那樣可以明確將崗位進行分類,因其要求的綜合性,將部分崗位歸類為知識產權管理。
2.學歷要求
從184條信息對學歷的要求並不一樣,從高中到博士都有,其中只要求高中學歷的有26條信息,要求大專學歷的49條,要求本科學歷的96條,要求碩士學歷的12條,要求具有博士學歷的1條。
企業對知識產權人才的學歷要求並不高,主要以本科為主,碩士、博士高學歷只有不到7%,而大專及大專以下的比例佔到了41%,比其他職業對學歷的要求要寬容。
備註:1.高中、中專、技校和不限學歷全部修正為高中學歷。
2.數據中對學歷的要求與具體的職位不一致的,按照具體要求進行了修正。
3.工作經驗
184條信息對工作經驗不限的有49條信息,只要求1至2年工作經驗的有72條信息,要求3-5年工作經驗的職位有57條,要求有6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位有6條。
從事知識產權工作對工作經歷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只要求有1-2年工作經驗或者不限工作經歷的佔有66%的比例,知識產權行業對工作經歷的門檻可以說是比較低的。
備註:1.將1年以下工作經驗修訂為不限,數據中與具體要求不一致處,以具體要求為准進行了修正。2.將6年及以上工作經歷合並為6年以上工作經歷。
4.專業要求
184條信息中有88條信息對應聘者專業有明確的要求,其中要求法律專業的62家,管理專業4家,經濟學專業2家,營銷專業10家,理工科25家。
招聘的職位與所學專業要求呈較明顯的對應關系,代理機構招聘業務人員基本要求營銷專業,代理機構招聘代理人、企業專利申請工作崗位一般要求有理工科背景,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范圍還明確規定了具體的專業。由於知識產權工作的復雜性,各招聘信息中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及高職位對應聘者提出了多學科背景要求。
備註:有的同時要求具備多個專業背景,或者具備不同專業中的某一個,因此數據存在重復統計的現象,
5.薪資待遇
184條信息中15條信息薪金為面議,127條信息沒有填寫,只有42個崗位明確了薪金待遇。企業填寫薪金待遇選擇的是網站設置的格式,選擇薪金為1000-1999元/月6條,2000-2999元/月的職位18條,3000-3999元/月的職位6條,4000-4999元/月的職位5條,6000-7999元/月的職位2條,8000-8999元/月的2條,薪金為10000-14999元/月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