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與佔有的聯系

物權與佔有的聯系

發布時間:2022-06-03 07:23:45

⑴ 所有權與佔有的關系

佔有,是指對物的佔領、控制,是一種狀態或行為。佔有並不都是合法的。例如,小偷對偷得的贓物的持有狀態就是一種非法的佔有,此時的小偷對贓物是沒有所有權的。

所有權是指在合法佔有的前提下,所有權人對其所有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但也並不必然的必須合法佔有,例如房屋買賣,合同成立並實際履行、進行登記後,即使你不住進去,你也享有該房屋的所有權。因為買賣行為已經使房屋的所有權轉移到你身上。

物權法中「佔有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什麼

佔有首先是經驗性的實證概念,表達了對物事實上的控制支配狀態。而構成佔有,需要有特定的具有權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的主體、有作為有體物的客體以及體素和心素要件。
佔有權是指對財產實際掌握、掌控的權利。佔有權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財產所有權的一種方式。佔有權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離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佔有的法律特徵
1、佔有是一種法律保護的事實狀態。佔有不是一種權利,只是一種事實狀態。這種事實狀態就是一種對物的實際控制。物權法對其規定,並對這種事實狀態予以法律保護,使其具有準物權的性質。
2、佔有的對象僅限於物。按照《物權法》的規定,佔有的對象僅限於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須注意的是這里的物並非必須是獨立的物,對某一獨力物的某一部分亦可成立佔有。
3、佔有是對物具有事實上的管領力。這種管領力,就是對物具有實際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空間、時間和法律上的結合是判斷事實上管領力的標准。空間上的結合表明特定物在特定人的控制下,時間上的結合要求這種控制有一定的連續性,法律上的結合強調控制的效力而非直接控制。
佔有權的分類
佔有權就是指事實上的控制權。
控制有事實控制和名義控制。事實控制就是指實際控制方,分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權控制和無權控制。
名義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圍內,其通過一定行為就能行使所有權中的全部四項權能。
比如租賃物,承租方就是事實上的合法,有權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義控制,可以通過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權。

⑶ 物權法佔有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物權法佔有,是指對物的實際控制,是指人對於物具有事實上的管領力的一種狀態,包括直接佔有和間接佔有,也包括自主佔有和他主佔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五十八條 基於合同關系等產生的佔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

第四百五十九條 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百六十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是,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四百六十一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佔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佔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第四百六十二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依法請求損害賠償。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⑷ 佔有權和所有權的異同

所有權包含佔有權,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

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

所有權是對物的獨占的支配權,而佔有隻是對物進行控制的事實狀態。即使是合法佔有,佔有人只享有佔有權,而不能享有所有權。因為一物之上不能並存兩個所有權,佔有權並不能成為所有權。

(4)物權與佔有的聯系擴展閱讀:

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一種最充分的權利,是一種絕對的權利。

所有權(ownership)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制度。一個民族如果不知所有權為何物,或在其制度安排中僅給予所有權以次要地位,而且如果它認為,「我的和你的」(meumandtuum)只不過意味著「當下你我所持有的」,這個民族生活就生活在一個與的世界不同的世界裡。

但是為了弄明白他們的世界為什麼會不一樣,為了評價以「公共管理」取代「所有權」的這一模糊設想或所有權在20世紀重要性已下降、特徵已發生變化這一的模糊要求的可能合理性,首先要對「所有權是什麼」有一個清晰的理概念。

所有權所內涵的標準的附屬於財產的要件權利義務(incidents),即:通常情況下,適用於特定成熟法律制度所承認的、對某物具有成熟的法律制度所承認的最大利益之人所享有的法律權利、義務,以及或其他附屬於財產的權利義務要件。

這樣做也就是要分析所有權的概念;指的是「完全的」個人所有權這一的「自由主義」的概念,而不是其它他受到更多限制的觀概念,盡管,在某些場合下,它們亦可叫做所有權。

其次,法律制度為決定「誰擁有某物」所採用的規則的種類以及,在多個主體都對主張對某物享有均有要求權利的情況下,誰享有優先權的問題。

再次,分割所有權(splitownership)的情形,在這里,標準的附屬於財產的權利義務要件由兩個或多個主體分割所有。

最後,分析社會利益對所有權所作的限制,以及所有權與公共管理之間的關系。這種論述順序具有如下優點:只要描述了完全所有權的標准情形,它的變體和或可能的替換形式,就會通過對比,顯得更為清晰,也更易於理解和評價。

參考資料:網路_所有權

⑸ 物權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概念: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特徵:

1、物權是支配權: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的權利,即物權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標的物直接行使權。

2、物權的構成體系:利,無須他人的意思或義務人的行為的介入。

3、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物權的權利主體只有一個,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所以物權是一種絕對權。

4、物權是財產權: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與人身權相對。

5、物權的客體是物:物權的客體是物,且主要是有體物。

6、物權具有排他性:首先,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

(5)物權與佔有的聯系擴展閱讀:

依物權的這種性質,它當然具有優先的效力和物上請求權。除此之外還有追及權,即認為物權的標的物不論輾轉歸於何人之手,都不能妨礙物權的行使,物權人可以向任何佔有其物的人主張其權利。

例如,甲的所有物被乙偷走後賣給了丙,丙再轉讓給了丁,甲仍然不喪失其所有權,有權向現在佔有其物的丁請求返還。但是多數學者認為,追及權應當包括在優先效力和物上請求權之中,而不必另列。

關於物權之間依性質可否並存,就一般情形而言,以佔有為內容的物權的排他性較強,這類物權大多不可以並存。具體的各類物權依性質是否可以並存,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原則上這兩種物權可以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例外的是以佔有為要件的質權、留置權與用益物權不能並存。

(2)用益物權與用益物權:不管其種類是否相同,一般都難以並存。但是地役權有時可以與其他用益物權並存。例如消極地役權以某種不作為,如不得興建高層建築,為其內容,可附存於已經設立地上權的土地上。再如,兩個通行權可共存於同一供役地上等。

(3)擔保物權與擔保物權一般都能夠並存:例外的是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時不能並存,以佔有為要件的留置權等擔保物權之間不能並存。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等途徑解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物權的保護應當採取如下方式: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⑹ 物權的支配關系

支配關系的內容,即物權法規定了人對物的支配范圍。物權法調整著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支配關系,明確著各類支配關系的主體對物的各自的支配范圍:
(1)人對物的全面的支配關系。既包括對物的價值的支配,也包括對物的實用價值的支配,這在物權法上形成所有權制度。
(2)人對物的利用關系。雖然所有權制度也調整所有人對物的利用,但在實際生活中還存在大量的非所有人對物的利用關系,而且這在市場經濟中是一種普遍的、經常發生的現象。這在物權法上形成用益物權制度。
(3)人對物的交換價值的支配關系。物的所有人在自己的物上為他人設定擔保,由擔保權人支配物的交換價值,從而使得債務人獲取信用,這也是人們對物的利用的一種重要的方式。物權法調整非所有人基於債的擔保對物的交換價值的支配關系,這在物權法上形成擔保物權制度。
(4)人對物的佔有關系。佔有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法律現象,它既可能是基於本權的佔有,也可能不是基於本權的佔有,它既可能表現為一種權利,也可能只是一種事實狀態。物權法出於維護社會秩序和交易的安全,調整人對物純於事實上的佔領、控制關系,這在物權法上形成佔有制度。
物權與支配、佔有、使用等權能的關系
傳統理論有觀點認為,物權和支配、佔有、使用等權能是分離的,起源於農村承包經營權即是將所有權與所有權的權能相分離,讓集體享有所有權,讓農民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解決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實際上,物權上的支配、佔有、使用等權能沒有分離,而是根據一個相對之債的關系,使相對人享有了對物的合法佔有,但對之有一定內容限制,如農民不能將該土地超出適用范圍處置;物權的所有權人,集體、國家可以對物第三無權佔有人請求回復,原因在於第三無權佔有人沒有取得該物支配、佔有、使用的基礎,即物權的合法佔有,第三無權處分人無法根據相對之債原理豁免使用該物;
甲將房屋出賣給乙,交付了房屋,尚未辦理過戶登記,乙未經甲允許,將房屋出賣(或出租)給丙,並將房屋交付給丙。丙對甲屬於有權佔有。(注意這是買賣合同,雖然未登記,只能影響所有權取得上的問題,但買賣合同是有效的,甲已經把佔有、使用、收益等權能轉移給乙了,並且根據合同約定內容,甲有義務不得再參與乙對使用、佔有、支配的處置)甲根據合同內容,授予了乙佔有、使用、收益,轉佔有,轉收益,轉使用的權利,根據債的相對性,丙相對於甲是有權佔有。這就是為什麼房東在辦理過戶登記前也可以出租的原因;

⑺ 物權的所有權的定義中有「佔有」,「佔有權」又是與「所有權」並列的

所有權是基礎,對物有了所有權,你才可以對物進行佔有、使用、收益、處分。
所以,所有權是對權利的一種定性,佔有權是權利的一種,別把它並行。

⑻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與聯系

物權是從大陸法系德國法引進的概念,泛指依照法律規定對物進行管領、支配的專權利。按照目屬前中國大陸教科書的的介紹,物權包括所有權、擔保物權和用益物權,所有權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完全物權,具有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無限追及在內的等等權能。是物權制度的核心。其他物權都是所有權根據權能不同的衍生和附屬。

在現今世界范圍來看,並非所有國家的法律都存在嚴格的「物權」概念,對物進行利用的權利的地位也並非一定是所有權的附屬。

⑼ 佔有權和物權的區別

佔有復權是指佔有某物或某財產制的權利,即在事實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財產的權利。佔有權是所有權最重要的權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權的基礎,也是實現資產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前提。在通常情況下,資產一般為所有人佔有,即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一;但在特定條件下,佔有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為非所有人享有的獨立的權利。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⑽ 物權法第39條中的佔有與物權法第五編中的佔有是否定義相同為什麼

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是所有權基本內容,即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版有佔有、使用、權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而物權法第五編中的佔有是一種制度
兩者不同點是前者的佔有是一種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方式,即合法行使所有權的一種方式,後者是對佔有制度的解釋,兩者在法律使用上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只是一者用於法律法規,一種用於法律法規的解釋,後者更細致

閱讀全文

與物權與佔有的聯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