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識產權訴訟的知識產權訴訟的四個挑戰
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知識產權逐漸成為知識轉化為資產的工具。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產庭日前經過調研分析認為,知識經濟發展將對知識產權訴訟產生四個挑戰:
挑戰一:導致訴訟動機多樣。傳統知識產權案件,當事人訴訟的主要目的在於維護合法權益。受知識商業化影響,當事人開始將知識產權訴訟作為排擠競爭對手的策略,以獲取市場競爭有利地位。在案由選擇上除傳統的著作權、商標權糾紛外,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糾紛等亦為當事人常訴案由。
挑戰二:導致批量案件增加。為增加競爭對手賠償壓力,部分當事人選擇在特定時期內集中訴訟批量案件。一旦原告賠償請求獲得支持,競爭對手將面臨巨大的賠償壓力,直接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批量案件增加亦導致法院審判壓力的增加,人案矛盾進一步突出。
挑戰三:導致調解難度加大。部分原被告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無合作動力,在訴訟中缺乏調解的誠意,明確拒絕調解;即使表示願意接受調解或者已初步達成和解協議,在最後簽字或履行階段亦往往擱淺。調解反成當事人拖延訴訟的手段,增加了法院調解難度。
挑戰四:行業發展對訴訟影響較大。行業發展直接影響當事人的訴訟行為。當前核心區內涉及知識產權的行業仍處於發展調整期,利益分配不均衡,利益爭斗加劇,如視頻網站、數字圖書館等案件集中反映了相關行業的特點。因此,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當注重引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面對知識經濟對知識產權訴訟的挑戰,海淀法院知產庭提出了「三個規范」:
規范一:以調研規范審理。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法律明文禁止的行為有所減少,但挑戰法律邊界的競爭行為屢見不鮮;大量案件類型新、法律關系復雜,需要加強調研,做到既准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又明確理清各種法律問題。
規范二:以訴訟規范市場。海淀法院民五庭積極倡導訴訟對行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對影視作品、音樂作品、文字作品等案件試行「類案速裁」,減少訴訟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並通過規范化的賠償標准有效引導企業間的合作。
規范三:以調解規范行業。海淀法院民五庭積極探索與中國互聯網協會等主要行業協會在委託調解和協助調解中的合作,發揮行業協會的專業優勢,促進當事人雙方對話,並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
㈡ 什麼是知識產權競爭性布局如何運營
知識產權分配也有多種類型,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保護策略。如果創新不易披露,則使用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如果創新是產品、方法或外觀發明,則使用專利保護;如果創新是標志,則使用商標進行保護;如果創新是一般作品或軟體程序,請使用版權保護。
㈢ 知識產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作用
1、知識產權是一種競爭性資源。有利於佔領市場並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產權有利於鼓勵創新、有利於國家搶占制高點,先行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是擴大。
2、中國加入」世貿」後帶給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影響正日益被國人認識。我國經濟要順利實行與國際接軌必定離不開相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這種形勢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及對策將對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幫助。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利弊
3、當今社會,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商標、技術、著作權、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法律保護權利對企業,市場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
4、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必須將經濟建設的各方面的納入法律的范疇。知識產權就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次類問題
5、認識到我國技術突破雖多但專利成果卻少,外國專利在我國跑馬圈地的現實情況
6、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
7、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建立
8、在佔領市場方面,專利權人能夠起訴侵權者,他既能尋求金錢賠償,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權者停止製造、使用、銷售侵權產品的強制令。例如一家資深公司可以利用專利對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權行為發起攻擊,因為後者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應付專利侵權的官司。專利侵權的訴訟風險會阻礙新公司進入專利權人的市場。從防禦的角度上看,專利權人可利用專利證書對他人提起的專利訴訟提起反訴。這種反訴戰術能迫使糾紛因為有了專利證書能更快地得到解決。因為訴訟雙方都有專利證書,這類糾紛常見於交叉許可中,因為雙方互相許可使用對方的專利技術。專利還對風險投資家提供保障,因為投資者一般不情願進入技術領域,以免由於一項革新技術造成的人為屏障而減少了金融投資的回報。專利證書還可以憑借潛在的專利許可收益,導致金融家資產的價值評估錯失。具有遠見卓識的公司意識到專利成為確保競爭優勢和擊敗競爭對手的雙刃之劍。
9、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
成 誠
近期,又有一批中國企業遭遇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各方深切關注。
據中國知識產權報報道,索尼已經向中國彩電企業致函,要求繳納有關視頻技術方面的專利使用費,目前相關企業已經委託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進行談判。此外,17家中國木地板生產企業被3家美國企業投訴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對這些中國企業展開「337調查",並採取相應措施。
知識產權的本質是利益保護,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利用收取「專利使用費"或展開「337調查"頻頻對中國企業設置障礙,其目的是利用知識產權獲取高額財富,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僅在過去兩年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所發動的18起「337調查"中,就有9件是針對中國大陸企業的。這種訴求迫使中方企業付出大量財力、人力,制約中國企業的發展,以期達到阻止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而據專家分析,今後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企業成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這表明原來技術比較落後、價格比較低廉的中國產品已經縮小了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升級,開始向中高端產品發展,與跨國公司的競爭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質提升意味著將面臨激烈的知識產權競爭,中國企業要著手實現戰略性轉變,就要以自主知識產權來提高國際競爭力。國內外專家紛紛建議,中國企業應該盡可能多地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也可以結成專利聯盟,或通過交叉許可的方式與對方達成互不起訴的協議,以防範自身遭受相應的追訴。企業要在知識產權問題上贏得主動,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發明創造的能力和水平,爭取逐步在較多的領域中,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調查"的浙江雙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國電池企業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應訴,就是滅頂之災。"在ITC初步裁定侵權成立的艱難境況下,這7家企業「抱團"申訴,終於在3個月後迎來了美國原告企業專利無效、中國企業沒有侵權的終審裁定。為此,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是,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面對「337調查"等招數,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應訴,而不是消極退避。(中國知識產權報)
10、呼喚涉外知識產權人才
知識產權戰略正在成為我國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然而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特別是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卻十分匱乏。近年來,涉外知識產權人才變得越來越搶手,有實踐經驗的涉外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難求。例如,上海一家專利事務所開出3~4萬的月薪卻仍難覓一名英語口語流利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入世之後,在國外跨國公司打進來和國內企業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國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層出不窮,然而國內能夠應對這些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人才卻屈指可數,往往不得不求諸「外腦"。在涉外知識產權管理方面,能夠熟練運作知識產權國際轉讓、許可以及國際技術標准等事務的專業人才也是鳳毛麟角。
隨著知識產權重要性的不斷凸顯,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雖然比以前壯大了不少,但卻仍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涉外知識產權事務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外語能力特別是口語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和國際規則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實戰經驗,實務技能不足。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過於偏重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的學習,在實務操作訓練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對外實踐交流有限,涉外知識產權實務經驗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彌補涉外知識產權人才的缺口,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應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師夷長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美國教育基金會簽訂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書,計劃從2004年到2010年,雙方合作培養50名高層次人才。又如飛利浦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合作培養本土知識產權人才。當然,吸引海外人才歸國服務也不失為一條捷徑。其次,大學在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上應當注意區分研究型人才和實務型人才,對社會需求更為廣泛的實務型人才要加強實務環節的訓練。最後,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有關國家機關應當注重在實際工作中發掘和培養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因為實踐往往是最好的老師。(中國知識產權報 詹 映)。
㈣ 為什麼說 世界未來的競爭 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企業通過專利取得市場獨占權和領先地位,通過專利分析能洞察行業技術發展最新情報,監視對手動向,跟蹤行業技術動態,制定技術發展戰略;有效利用專利信息,提高研發創新起點;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業對於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㈤ 如何監控和促進企業知識產權運用
企業的發展規劃以及促進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知識:
一、企業的發展規劃
1、制定及適時調整企業人員配置,特別是研發中心的人員。未來三年內研發中心計劃引進2名高級工程師。同時還將引進企業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等中高級人才。為企業科技發展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保障,使科技創新朝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解決最近幾年來,公司加快發展、生產能力提高,人才供應不足等問題。公司目前還與廣東順德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廣東輕工業高級技工學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並聘請相關行業專家作為企業的長期顧問,以加強企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2、企業未來三年內計劃每年申請10項以上專利,同時對制定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要嚴格的遵守。對企業的知識產權指定專門人員建立和監管檔案管理。
3、推行企業創新文化:通過以人為中心,激勵全體員工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建立有利於創新的企業文化,樹立危機意識,提倡職工創新突破,鼓勵創新精神,使每一個員工對技術創新有高度的認同感,形成創新的文化氛圍,從而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4、在企業目前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高水平的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為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創新人才的培養、對外科技合作和為社會服務提供良好的服務支持和發展環境。
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情況豐裕公司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納入企業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全過程,推動豐裕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一)制定「知識產權規劃」1、企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並由企業的總經理和相關人員共同制定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規劃,並根據發展形勢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2、企業知識產權中長期戰略規劃如下:
(1)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了產業的主導技術和名牌產品,市場佔有率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2)能較好地利用專利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加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發揮專利技術在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和技術升級中的優化作用;(3)知識產權經費投入逐年增加,不斷開發形成更多自主專利技術,專利技術的實施轉化能力較強;
(4)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納入經營管理全過程,使用專利技術的產品在企業全部產品中佔主導地位;(5)建立健全了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和運用知識產權戰略促進了企業的自身發展。
(二)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與運用
1、公司設立知識產權部,專門負責日常的知識產權工作,監督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情況;
2、2011年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2541萬元。在此基礎上,將逐年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使專利產品、專利技術的銷售收入占企業銷售總收入的比例達75%以上;
3、要求各相關部門制定具體的年度知識產權工作計劃和項目的知識產權計劃。並且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公司將按照知識產權獎勵制度規定,對有貢獻的員工進行獎勵;4、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2011年企業知識產權投入達150萬元,並且每年增加經費投入20%以上,主要用於專利等知識產權的申請、維護及保護,專利信息的應用、實施及推廣,以及知識產權工作的宣傳與培訓等。
5、運用知識產權的相關策略促進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的實現。
(三)知識產權管理
1、企業知識產權機構由10人組成,隸屬於總經辦,由公司總經理直接主管知識產權工作。
2、企業的研發人員達89人,並設置基層部門(如技術、經營等)知識產權聯絡員;
3、建立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如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專利管理制度;——商標管理制度;——科研檔案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獎勵制度;——與員工簽署保密協議。
4、知識產權信息工作——對知識產權的檢索、分析;——知識產權信息在企業經營各環節的應用;——知識產權資料庫的應用。
5、知識產權培訓與宣傳
(1)企業定期對企業的管理層、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知識產權的相關培訓,讓其掌握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了解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並使相關人員能夠順利實施、執行企業的知識產權策略,最終實現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思想。
(2)不定期在企業內部舉辦知識產權宣傳教育講座,加強企業全體員工的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3)積極參加政府或相關機構舉辦的關於知識產權的講座,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了解,掌握最新的知識產權動態。
㈥ 申請專利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競爭力的意義
申請專利可以保護自己發明成果,防止科研成果流失,自己有專利的話至少保證不會被別人告侵權,假如別人沒有專利就可以禁止別人生產、銷售與公司相同的產品。
申請專利可以有效的保護科研成果,防止競爭對手的抄襲,同時利用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技術壟斷,保障市場地位,獲取更大的利潤。
1、取得壟斷權:專利權人可以直接防止商業對手相應的競爭,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潤回報。
2、賺取特許費:一項專利,即使市場沒有即時需要,那麼日後很可能人會察覺到該專利的用途,並願意支付專利使用費。
3、作為防衛盾:如發明人未能在第一時間申請專利,公司。競爭對手使會捷足先登,屆時,發明人研發的一切努力將會付諸東流,且發明人本人將不可運用本身的科研成果。
4、協助開發外國市場: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並實行了專利制度,聽聽 兼並收購 。不少外國買家,尤其美國買家會要求當地製造商或賣家證明其擁有產品的知識產權,以保障本身不至於捲入侵權訴訟,這樣才會願意進行交易。
5、以小勝大,增強企業競爭力:專利對大、中、小型企業及新型企業都同等重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小型企業完全可以到得專利的新發明反勝大型企業用巨額廣告樹立起來的主導產品。
6、增加企業的價值:如有第三人願入股投資一公司,若該公司擁有若干有價值的專利,則公司的股價將可大幅度提高。1997年微軟公司以4.25億美元收購一家擁有不足6000用戶的小公司,收購價是按用戶數目計算的業內平均價格的40倍,微軟公司願意以該股價支付是因為該公司持有35項以互聯網傳送電視內容的重要專利。
7、有利於企業科學正確的決策:通過專利分析,企業可以了解科技動態,行業動態,市場走向,新產品超勢,進而預測,制定本企業的近、中、遠發展規劃,確定企業發展哪些產品以占據市場,保持企業的領先地位,擴大市場佔有份額。
㈦ 如何通過專利信息幫助了解競爭對手海外最新動態
首先需要將競爭對手的名稱及發明人收集完整。如果競爭對手是企業,則需要將其公司名、簡稱、原名、別名、曾用名、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公司董事長或法人代表等名稱收集完整。
由於查找的是海外專利情況,所以需將競爭對手的外文名稱的各種書寫方式收集完整。隨後,在不同國家知識產權官網的檢索系統或可以檢索多國專利數據的商業情報平台中檢索競爭對手相關專利,對檢索到的專利進行技術分析。
此外,可以通過查找同族的方式來查看競爭對手的海外專利布局情況。還可以以相關技術為檢索入口,檢索相關專利,據此可以發現同領域內的相關動態或潛在競爭對手。
㈧ 做了知識產權貫標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什麼優勢,你都知道嗎
做了貫標不重要,重要的是執行,能嚴格執行才對,能嚴格執行,才能產生效益。
㈨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會員是什麼意思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會員分為倆種:團體會員和個體會員
一團體會員
(一)高級團體會員
1.培訓服務:全年免費參加10次研究會(培訓部)舉辦的培訓班,每次培訓班每個會員單位可參加2人。
2.信息服務:獲贈《知識產權》雜志(月刊)3冊、《知識產權競爭動態》(半月刊)、《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通訊》(半月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中英文、年刊)、《國家知識產權局年度報告》(中英文)、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報(季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工作動態》(半月刊)、《中國知識產權報》(周2刊)。
3.研討交流服務:免費參加研究會(聯絡發展部)舉辦的研討交流活動。
4.鑒定咨詢服務:委託國威司法鑒定中心辦理業務享受8折優惠。
5.網站服務:與研究會網站鏈接,宣傳本單位會議活動和重要工作。
6.會議活動服務:列席研究會理事大會;與研究會聯合舉辦會議活動;請求研究會協助邀請專家學者到本單位講學或進行咨詢服務。
7.研究成果服務:獲贈研究會《各行業專利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報告》(年冊),以及有關學術研究成果匯編。
8.出訪服務:參加研究會組織的出國考察活動(費用自理)。
9.經本單位申報、研究會審批,成為研究會理事候選人。
(二)普通團體會員
1.培訓服務:全年免費參加10次研究會(培訓部)舉辦的培訓班,每次培訓班每個會員單位可參加2人。
2.信息服務:獲贈《知識產權》雜志(月刊)、《知識產權競爭動態》(半月刊)、《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通訊》(半月刊)。
3.研討交流服務:免費參加研究會(聯絡發展部)舉辦的研討交流活動。
二個人會員
1.信息服務:獲贈《知識產權》雜志(月刊)、《知識產權競爭動態》(半月刊)、《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通訊》(半月刊)。
2.免費參加研究會(聯絡發展部)舉辦的研討交流活動。
無論是團體會員還是個人會員,您還可以得到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網站的一個會員帳戶,在網上享有相應級別的資源和服務。
㈩ 作為教師談一談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隨著知識和信息日益成為財富並推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法作為保護人類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手段,討論其如何完成保護智力勞動成果重任的問題應是一個極有意義的話題。知識產權在本質上是一種特定主體所專有的財產權。在知識產權沒有作為法定權利保護之前,其自身價值及所創造的價值完全處於個體保護的狀態或者是完全公共性的狀態,這顯然不利於技術的創新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自1624年世界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利法》在英國頒布到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一次將「知識產權」確定為一個明確的法定權利經歷了將近300多年的時間,而在這三百多年裡人類社會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無不說明了知識產權在國家法律上的認可對社會的巨大正面效應,它使對知識的保護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取得國家地域范圍內的專有性、排他性的權利和價值財富上的獨占收益權。
一、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法理分析
知識產權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將有限的知識產品配置給了權利人,還可通過轉讓、許可使用等市場方式進行再分配或者再配置,維護了權利人的利益。但對於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偽造產地、侵犯商業秘密等侵犯知識產權的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知識產權法只能從保護權利人專用權角度出發禁止侵權,而對保護權利主體的競爭優勢、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則顯得力不從心。競爭法就責無旁貸地擔負起規制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重任。
競爭法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劃分中,屬於經濟法中市場規製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競爭法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對外貿易法》等法律及法規。競爭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給微觀市場經濟主體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公平競爭;其深層次上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整個國民經濟能夠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中也可以看出競爭法是建立在社會本位價值觀念基礎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同《知識產權法》保護個體利益的個體權利本位法的立法目的是不同的。但是這不能說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是矛盾的,而只表明二者保護的側重點不同。競爭法中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基於社會整體利益出發,處於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站在權利人的立場上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良好的競爭秩序,而競爭法中的《反壟斷法》則是站在更廣泛的市場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立場上對知識產權人濫用權利行為的規制,也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秩序,實現公平競爭。所以說無論是從知識產權的制度內保護,還是從競爭法外部保護來看都能體現了殊途同歸的效果。
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是一種單純的民事侵權行為,在構成知識產權侵權的同時,又是出於競爭目的、侵害競爭對手的行為。競爭法從競爭角度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是其任務之一。由於知識產品是有限的,屬稀缺資源,它與商業經濟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知識產權的專屬性與自由利用知識產品之間也存在矛盾,這要求立法在不同的利益之間保持一種謹慎合理的張力。既要維護權利的專有性,防止他人的無端侵害,以維護社會不斷創造知識產品的動力源泉,又必須給予社會公眾使用知識產品的合理空間。為此,大多數國家知識產權立法都在確權的同時,規定了構成侵權的具體情形。顯然,知識產權法僅從靜態的角度勾畫權利的框架和保護范圍,忽略了權利運行的諸多相關因素,未顧及權利受蝕的多樣性。比如某知名商標被非商標注冊人用於完全不同種類的產品,雖然該商標的使用者通常並不與商標注冊人競爭,但這一行為卻是與競爭相關的。一方面,不法使用人不負責任地濫用;會影響商標的信譽,出現廠商混淆和淡化,導致商標注冊人資產價值和競爭優勢的下降;另一方面,不法使用人不公正地獲得了優於未使用該知名商標的競爭對手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提高了競爭力,使對手處於不利地位。根據我國商標法,此種行為並未侵犯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商標法對其鞭長莫及。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則能以反淡化為由,禁止此種侵蝕他人知名商標的行為。競爭法就是為克服知識產權法在權利救濟上的缺陷作為一種補充性保護機制出現的,目的在於當知識產權法不能有效地提供保護的情況下,能夠構築權利維護的第二道防線,提供一種補救性救濟保護。有學者形象地形容,競爭法是對既有知識產權法管不著的地方「兜底」,知識產權法好比是海面上的「冰山」,而競爭法則是「托著冰山的海水」。正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關於反不正當競爭示範條款》第1條第2款規定的:「適用第1至6條應不依賴於,並應補充⋯⋯及其它知識產權主題的立法規定」,說明依知識產權專門法對專利、工業設計、商標等提供法律保護並不妨礙第1條的適用。
知識產權從其被確權那天起就已經和市場競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是這種聯系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這種「突出」一方面表現在對知識產權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要求被保護的地位突出了,例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僅有《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也有競爭法中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外貿易法》的保護,以及《刑法》的專章保護。這些權利保護的法律制度中有的是直接保護,有的是寬口保護,而有的是深度保護,這也無不體現了國家法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這種「突出」的另一方面表現在知識產權作為私權利的保護與整個市場經濟秩序整體的維護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在某些情況下知識產權享有者利用自己所享有的法定壟斷地位實施了排除或限制競爭的行為,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損害其他競爭對手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我們將這種行為稱作知識產權的濫用行為。這也就是說一方面,知識產權法重在保護私權,競爭法重在保護公共利益,各有側重,不能混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知識產權享有者的個人利益保護與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保護這座天平上如何找好平衡點的問題。而我們國家主要通過競爭法中的《反壟斷法》去實現對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規制和保護的利益平衡問題。
競爭法中的主要法律制度即《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2條、15條,《反壟斷法》第55條,《對外貿易法》第27條、30條,都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規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下面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法律制度來闡述被保護和規制的知識產權。
我國的知識產權法主要是由《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三部特別法構成,其中《商標法》對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明確界定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商標法》第52條共列舉了五種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時各國法律也都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行為列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首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一款也明確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作為不正當競爭的表現形式;另外《商標法》第24條通過賦予商標權人的優先權來遏制他人的惡意搶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現代社會一個美術作品在取得著作權的同時,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取得商標專有權並最終轉化為商業產品,投入市場帶來效益。所以被侵權的可能性和利用其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可能性也就加大,所以在三部知識產權特別法對其進行保護的同時,《反不正當競爭法》也對利用侵犯著作權、專利權的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給予規制,給予權利人以保護。如果說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是以保護私權利為首要目的,從權利內部對知識產權給予保護的話,《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從公共利益、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的角度,對權利人存在的的外部空間給予保護。正如著名學者孔祥俊所說的如果三部知識產權的特別法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的話,那麼《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它們存在的海洋。這也無不說明了知識產權法的「宰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寬保護」的結合,實現最終的一致目的。
另外還要說的是對於知識產權的單行法的保護,除了《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之外,還有《刑法》的以最終追究刑事責任為責任後果的保護手段,這種保護手段更加說明了國家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嚴密性和多層次性。正如知識產權學家鄭成思所說,不管對於權利的保護寫在何種法律制度中,只要是將權利給予完善的整體的保護就達到了立法的目的。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彌補性保護
應該說三部知識產權法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單行法,已經起到了很好的權利救濟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知識產權自身所設計的社會關系的復雜性用一部法律調整也是不現實的,即使有朝一日知識產權制定法典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是法律規范性,確定性所不可避免地帶來的靈活性缺失的弊端。這就需要其他法律制度的補充,特別是在三部法律都存在規定的不善的情況下更是需要競爭法等法律去發揮保護權利人的作用。這里一方面需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自身的完善,就像Windows操作系統完成後也要需要不斷地「補丁」一樣,也需要知識產權自身沒有修正情形下其他法律制度的「補位」。這也讓《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存在使權利人的權利得到及時的救濟。具體表現在:
《商標法》只保護注冊商標的權利人的利益,而未注冊商標的權利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則無法通過該法得到救濟,此時被侵權人就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侵權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提起訴訟;《專利法》所保護的也只是經過申請通過國家專利局審核通過的專利,而對商業秘密,以及未申請專利的核心技術的由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定刑而被排除在外。對這部門權利的侵犯也只能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來實現;另外對知名商品的外包裝,裝潢未申請專利的也只能尋求《競爭法》的保護。這也充分證明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補充保護功能在發揮作用。
三、反壟斷法對知識產權的規制
知識產權作為重要的私法上的權利也可是說是法律賦予的合法的壟斷權,即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域內享有因智力成果所帶來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價值。這種壟斷權是以未來權利期限屆滿向社會無償公開使用為代價的,所以說知識產權的這種壟斷是法定的權利之內的壟斷。以世界上的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利權法又稱作《壟斷法》為例就可以說明這一問題。但同時基於重要的私法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所主張的,任何權利的行駛都是又邊界的,只有權利受到合理的必要的限制才能讓整個社會的權利的行駛和諧,有序。
知識產權法本身就對知識產權的行駛給予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說專利法上的強制許可,著作權上的合理使用,三大知識產權的權利的有期限性,有地域性都是權利內部的限制。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知識產權人還存在著其他的知識產權濫用行為,這也不是單單一部知識產權法就能解決的問題。200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出台對市場經濟中濫用知識產許可權制、排斥競爭的行為也納入了其規制的范圍,是知識產權濫用行為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這位經營者的維權提供了確切的法律依據。同時《反壟斷法》也明確規定該法具有域外效力,對跨國公司、企業利用知識產權領域的壟斷地位排除或限制競爭行為具有約束力。
因為在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特定行業中處於壟斷地位的大都是跨國公司、大企業、大集團,例如微軟、思科,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通過採用拒絕許可、搭售、價格歧視,企業並購等方式排除或限制競爭,維持其壟斷地位,攫取大量的利潤,損害我國的民族經濟,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這些在新的《反壟斷法》實施後都要得到規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就受到了國家反壟斷覺得審查,因為一旦收購成功可口可樂就會取得在果汁領域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商標使用權,就會影響到整個飲品市場的格局,影響到其他經營者的利益,以致最後消費者的利益。所以包括微軟公司一旦有人對其提起訴訟,就會受到國家商務部反壟斷局的審查,在審查中關鍵的部門就是對知識產權是否被濫用的審查。
所以界定一個企業是否利用知識產權排除或限制競爭,關鍵是要審核其是否濫用知識產權,這將是今後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訴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