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圖書館的企業圖書館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圖書館應用分析
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企業發展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甚至有人認為沒有現代化的企業文化,就沒有現代化的企業。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企業內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建立起全方位的文化格局,以增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果,企業圖書館作為企業內重要的文化陣地,是企業的文獻情報中心,也是為企業的生產和科研服務的學術部門,又是職工進行文化學習和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無疑將成為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 眾所周知,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其中收藏著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包括古代的、近代的和現代的優秀文化傳統,都可用來滿足建設企業文化的需求。在企業內,圖書館又往往是那些好學愛讀的職工相對密集、經常活動的場所,他們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離不開圖書館,他們培養情操,提高思想覺悟離不開圖書館,他們工作之餘的文化娛樂生活同樣離不開圖書館,企業組織和開展的各種群眾性企業文化活動也都需要圖書館在軟體和硬體上的支持。由此足以說明企業圖書館本身就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一、企業圖書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獨特優勢
企業員工既是企業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又是企業圖書館的教育對象,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團隊精神的塑造都與企業圖書館工作息息相關,可以說,企業圖書館在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員工素質的培育上有著獨特的優勢。
(一)企業圖書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具有主動性和靈活性優勢
與說教式的精神灌輸相比,圖書館對員工進行素質培育的形式更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廣泛性和選擇性的優勢,更有利於職工文化素養和技能的提高。企業圖書館可以憑借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有目的、有規律地組織開展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各種宣傳、教育、研討和娛樂活動,寓教於樂、寓教於學,體現文化氣韻,以形成良好的圖書館活動文化氛圍。圖書館的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生動活潑,主要有:
1.宣傳教育。企業圖書館內藏有豐富多樣的文獻資料,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面向企業廣大員工的讀書教育活動,引導員工多讀書、讀好書;
2.學術研討。有關科技進步、企業管理、經營戰略方面的書籍報刊是企業圖書館館藏的重要內容,企業圖書館可以憑借這一優勢,及時向員工宣傳、介紹最新學術發展動態和科研成果,以活躍企業的學術氣氛;
3.文化娛樂。企業圖書館可以利用各種文字和音像資料開展各種增進員工之間情感交流的娛樂活動,以充分展示企業員工的才華,活躍其業余文化生活。
通過這些活動的廣泛開展,既可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各種職能,活躍企業內的學術、文化氣氛,為企業文化注入生動活潑、多彩多姿的內容,又可以拓展廣大員工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多種能力,還可陶冶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企業圖書館具有育人的環境和氛圍優勢
圖書館具有物質和人文審美環境,其豐富的、高品位的館藏,整潔雅靜的閱讀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無疑會成為企業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環境內容主要包括館容、館貌和館員的精神風貌;其閱讀環境具有知識、道德、情感教化三位一體的感化教育功能,在企業文化塑造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其造型美觀典雅的外形建築,與知識殿堂和社會文明趨勢相吻合的環境布局,具有幽雅和諧的館外環境、高大寬敞的樓層空間結構;富有科學文化韻味的室內設施——現代化設備和功能齊全的微機檢索廳、多媒體檢索室;寧靜明亮、整齊有序的閱覽室、書刊架、出納台,等等,這些硬體組成了美的知識宮殿,為企業增添了藝術、科學和現代美感。使企業員工不僅在圖書館求知學習,而且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受到影響和教育,這種教育環境蘊涵著文化精神和有形無聲的教育功能,使員工在潛移默化、礪磨熏陶中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達到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企業圖書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當前,企業圖書館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發揮自身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推薦好書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真善美的嚮往」。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它可以統一職工的信念,增強職工對企業的信賴、依靠和愛護,從而使職工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維護企業的信譽。用好書對企業職工進行企業精神方面的教育,夯實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是企業圖書館的光榮使命。首先,企業圖書館必須大力宣傳、推薦、報道、介紹關於理想追求、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價值觀念等內容的書籍,並且要為職工創造借閱條件。其次,企業圖書館要配合企業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職工的思想實際,採用新書陳列、圖書評價、報刊剪輯、櫥窗展覽、牆報宣傳等形式進行企業精神塑造方面的宣傳和教育,使職工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再次,企業圖書館要將思想健康、文化價值高的優秀作品及時地推薦給職工,使其閱讀之後,不僅得到精神上的陶冶,而且還可以培養其良好的價值取向,使職工對企業有認同感。
(二)閱讀指導
閱讀教育是職工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它通過職工的自我閱讀來實現。企業職工隊伍畢竟不同於知識分子群體,尤其是青年職工,涉世未深,知識面不廣,鑒賞力有限,容易產生片面性,其在讀書的過程中既能吸吮文明的甘露,也可能誤食精神毒品,因此,企業圖書館對員工進行閱讀指導是十分必要的。企業圖書館在開發利用館藏的同時,要大力開展導讀工作,可以採取編寫導讀書目、推薦書目、導讀專欄等多種形式,向職工宣傳格調高尚、質量上乘、知識容量大、可讀性強的好書、好作品,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員工進行有的放矢的閱讀指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職工的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顯示出企業圖書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三)服務育人,管理育人
企業圖書館的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是圍繞以書育人進行的,企業圖書館工作人員應首先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談吐文明得體,服務熱情周到,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前來借閱的職工讀者;同時,應在館內創造出優雅的、充滿文化氣息的閱覽環境,營造知書達禮的育人氛圍,使企業員工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文明的熏陶和高雅情趣的感染。
(四)信息素養培育中心
身處信息時代的現代企業中,員工要不斷地尋求創新,而要實現創新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企業圖書館的一個核心職能就是企業的信息中心,現代企業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方式是以企業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為企業和員工提供優質服務。企業圖書館聘請信息專家為企業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舉辦信息技術及其服務的系列講座、學術報告等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信息素養教育途徑。
(五)員工終身教育的課堂
中國加入WTO後,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瞬息萬變,新知識新信息迅速擴散和傳播;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各行業人員的素質、管理水平、思想觀念等各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迫使人們必須不斷地更新和補充知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終身學習」,作為現代企業內的員工更要接受這種嚴峻的現實。那麼員工將選擇怎樣的學習場所來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呢?企業圖書館應該是一個最佳選擇。因為它具備了進行「終身學習」的教育優勢。企業圖書館可以說是員工所能觸及的「終身學習」體系中唯一對所有人開放、綜合所有學科、永遠不畢業的教育設施,它向每位讀者(員工)提供均等公開的教育機會;對員工來說,企業圖書館是最便捷、最省錢、最省時和最有力的一種多目標暢通的學習渠道;所以,企業圖書館將成為企業員工進行終身學習、接受終身教育的首選理想場所。
三、引進文化理念,探討企業圖書館文化建設辦法
企業圖書館建設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圖書館自身也必須進行符合企業文化建設要求的圖書館文化建設,在管理上引進文化理念。
科學管理誠然是圖書館發展的必需,但人文精神也至關重要。科學管理主要通過外在手段促進員工和組織加快運轉來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它以工作為中心,過多地注重數字資料和定量分析,把管理作為純粹的科學,而忽視了一個更為主要的因素——館員是有思想、有感情,並為思想、感情所支配的人,把館員僅僅看成是執行任務的工具,缺乏對館員積極性、創造性的挖掘。圖書館文化建設則重視館員在圖書館實踐工作中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重視人的非理性因素——理念和理智的作用,通過對館員共同價值觀體系的倡導和館員行為模式的影響及誘導,達成全體館員的理念共識和行為一致;通過對館員責任感、進取欲、成就感的激勵,促進館員接受圖書館有形或無形的規范和約束,自覺地調整自身與圖書館的關系,自發地將個人目標納入圖書館共同的目標之中,與圖書館的整體目標取得一致,自願地與圖書館理念相溝通,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圖書館特有的文化氛圍保持融合與協調。以此促進館員的能動性,超常值地輸出知識、智能和體能,超水平地發揮創造力,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提升圖書館服務的美譽度。此外,通過導入圖書館文化,在企業圖書館建設中引入文化競爭,可以加快圖書館進步的步伐,使之追趕和超越企業內的其他部門成為可能。
當前,企業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徵優勢,面對自身建設和企業發展的現實,有針對性地開展圖書館文化建設。
(一)樹立企業圖書館的公共形象
企業把商譽看作是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對圖書館而言,其良好的形象和聲譽也就如同企業的商譽,企業圖書館要想求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注重自身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在企業員工中樹立起有口皆碑的形象,因而,公共宣傳必不可少。企業圖書館可以有效利用企業的自辦報紙、廣播乃至電視以及企業內部各種信息媒體去宣傳自己的形象,向管理層和員工推銷自己的信息產品,讓企業內的方方面面都能更多地了解圖書館,關心圖書館。同時針對各方面的需求,建立健全自身服務功能,把注意力適當集中在社會信息的開發和利用上,向員工提供諸如保健信息、消遣性信息、指導性信息、教育信息以及住房信息、證券信息、家庭問題信息等等,這些都屬於社會「大文化」概念的范疇,企業圖書館不妨參與其中,作為自身文化建設和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以提高本館在企業內的可信度,從而增強知名度。
(二)把人作為圖書館管理之本
正如企業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和價值創造的主體,館員也是企業圖書館事業永不衰竭的活力,圖書館只有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把全體館員作為管理的主體,才能強化科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產生更大的效益。人本管理的關鍵是調動人的積極性,加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圖書館的凝聚力是維護館內各個成員之間相互關系的綜合作用力,在實行人本管理的圖書館中,每位館員不是只做「該做」的事,而以「應做」的事為行動指向。企業圖書館必須充分利用和開發本館的人力資源,不斷加大對館員的智力投資,給予其進修、深造等各種再學習的機會;管理層應通過各種渠道、方式增強與館員的情感聯系,關心其工作、學習和生活,認真聽取其意見和建議,並對工作突出者予以表彰,使之心情舒暢,工作有力。
(三)建章立制
規章合理、紀律嚴明,才能實現圖書館管理的科學化,使圖書館工作得以穩定有序地進行。和諧統一、科學合理的企業圖書館制度一經形成,對每個館員乃至前來借閱的企業員工的行為都具有規范約束作用,使個人的行為符合群體利益、集體利益和企業圖書館乃至企業的整體利益。
(四)「以德治館」
對企業圖書館而言,無論是諸如發展規劃這樣的宏觀行為,還是微觀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由人來操作,就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而,要講道德,講誠信,在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的同時,重視道德建設,以在館內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企業圖書館必須注重服務上的道德信譽,以誠信待員工和企業,全心全意為之服務,從而被員工和企業所接受。正如企業領導者的品格往往決定著企業前進的方向,圖書館領導也必須注重道德修養,以德服人。一個好的館長,不僅要靠工作能力建設圖書館,更重要的是靠人格感召力調動館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培養團隊精神,鼓勵員工成才,以形成良好的館風,形成精神力量,從而發揮出巨大的潛能。提高圖書館整體素質的關鍵還在於培養館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平等競爭、樂於奉獻的職業道德意識,增強館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服務管理素質,實現圖書館自身價值和館員自我價值,從而形成圖書館的親和力,最終促成企業圖書館整體目標的實現。
B. 圖書館數字版權現狀
數字圖書館一般通過購買或自建數字資源、網路採集等途徑對讀者提供網站服務、數字版資源在線權服務、虛擬參考、文獻傳遞、網路資源導航、在線展覽等多種服務。
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履行公共文化傳播職責的公益性圖書館享有廣播台、電視台、報刊社等機構所不享有的復制權、發表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豁免權」,能夠在特定情形下未經授權地使用著作權而不被追究責任。因此在模擬技術環境下,公益性圖書館很少陷入著作權糾紛,但是,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以及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開展,很多的公益性圖書館開始面臨著例如數字圖書館建設、文獻共享、文獻傳遞的著作權危機。
版權不僅是對於作者個人基於作品權利的保護,與此同時,還要考慮社會公眾對於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需求。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滿足著作權人與社會大眾利益平衡、推動數字化建設的需要。
C. 如何規避圖書館數字資源使用版權問題
現在我也在處理這方面的問題。實際當中只能把數字圖書館資源在物理內網中使用,這樣版權方查不到。但這個問題從法律上無法規避。
D. 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前,對版權保護對象:圖書、音像製品等傳統作品的保護基本上通過相關法律和一定的機構來實行。新的環境下,傳統的版權保護方式已難以解決上述問題,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應運而生。
1.數字版權管理
DRM是指採用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在內的系統解決方案,在保證合法的、具有許可權的用戶對數字媒體內容(如數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正常使用的同時,保護數字媒體創作者和擁有者的版權,並根據版權信息獲得合法收益,而且在版權受到侵害時能夠鑒別數字信息的版權歸屬及版權信息的真偽。
目前,市場上存在眾多的DRM系統。根據保護的對象,可以分為針對軟體的DRM系統和針對電子書、流媒體等一般數字內容的DRM系統;根據有無特殊的硬體,可以分為基於硬體的DRM系統和純軟體的DRM系統;根據採用的安全技術,可以分為基於密碼技術的DRM系統、基於數字水印技術的DRM系統以及兩者結合的DRM系統。
2.數字版權管理技術
(1)密碼技術。
密碼技術旨在實現對數字內容的訪問控制。具體做法是對需要進行版權保護的數字內容進行一定強度演算法的加密,擁有密鑰或許可權的用戶才能使用。
密碼技術主要用於數字內容的保密性和可認證性的應用,主要為數字內容秘密性服務、身份認證、不可否認性認證、數據完整性認證等。
1)加密技術:加密技術應用於對數字內容進行保密。
2)數字摘要技術:內容提供者使用一定演算法(如單向散列函數)對需要保護的內容生成一段數字摘要,並將這段內容安全存放。使用者在獲取內容時首先使用相同的演算法生成一段摘要,然後將其與獲取的原摘要進行對比以驗證數字內容是否完整准確。
如果兩段數字摘要相同則證明內容完整准確,如果不同則證明內容被篡改。
數字摘要技術應用於驗證數字內容的准確完整性,用於驗證購買的內容是否完整准確。
3)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技術主要採用公鑰密碼體制,簽名者利用自己的私鑰對信息進行簽名,驗證者利用簽名者的公鑰進行驗證。
採用數字簽名的技術可以保護簽名者對數字內容的版權,也可以保證簽名者無法抵賴簽署過的信息,同時也保證驗證者也無法偽造他人的簽名。
(2)數字水印。
基於密碼技術的版權保護,許可權、簽名與受保護的數字內容通常相互分離,無法抵抗不良用戶對數字內容版權的破壞,往往需要在用戶端添加安全模塊,如智能卡、DRM代理等,提高了用戶成本,使得其實際安全性依賴於終端的安全性。而在基於數字水印技術的版權保護中,版權信息、許可權、簽名等都被作為水印嵌入到了數字內容中,與內容融為一體,如果要破壞他們的聯系,就必須破壞內容的可用性,從而有效防止了不良用戶對版權的破壞。
3.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技術應用
(1)訪問控制。
資源的知識產權問題是構成數字圖書館中對內容和服務進行訪問控制的主要原因。訪問控制服務提供了一種將多個系統進行統一管理的機制。訪問控制主要包括授權、認證、實施訪問許可權。認證的主要手段包括Password/ID,restricted IP和CA(Certifying Authority)三種。當主體對課題訪問時必須考慮:訪問是有限的,不宜在任何場合下永遠保留主題對課題的訪問權;遵循最小授權原則,不能進行額外的訪問;訪問方式應該予以檢查,也就是說不僅要檢查是否可以訪問,還要檢查允許何種訪問。
(2)版權管理和計費。
第一代數字版權管理(DRM)主要通過安全和加密方法來解決未授權的非法拷貝,即鎖定內容並限定它的發布許可權於付過費用的用戶。第二代DRM已經貫串了描述、識別、交易、保護、監測和跟蹤的數字版權全部過程。在知識產權管理的三個重要模塊中:產權創建、管理和使用,DRM定義了協作和交互操作模塊的角色和行為規范,理想情況下這些模塊將全部構件化。
參考文獻
呂淑萍.2013.圖書館數字資源版權管理實踐與案例[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馬海群.2011.面向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制度[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秦珂,豆敏,李姝娟.2011.圖書館著作權管理問題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任寧寧.2013.數字圖書館版權利益平衡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王玉林,馮晶.2011.數字媒體的版權管理與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茹,楊榆,張嘯.2008.數字版權管理[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張志勇,范科峰.2013.數字版權管理與安全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E. 圖書館工作中涉及到哪些知道產權問題如何規范運作
圖書館是從事文獻信息搜集、加工、存貯、傳播、研究等活動的場所,其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與知識產權保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在圖書館角色已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圖書館除了承擔傳統的信息收藏、傳播任務外,還承擔了部分信息出版商整理出版各種形式的信息產品的任務,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也不再局限在如何「合理利用」他人的信息資源,還包括如何利用法律手段,合法地保護自身的權益,因而知識產權問題更加受到圖書情報界的密切關注。基於此點,本文將就圖書館可能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信息搜集整理與知識產權保護
信息搜集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工作的基礎,在此方面圖書館主要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是所收集的信息產品是否為合法的信息產品。我國在199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2年加入《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兩個國際公約,在1992年又頒布了《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因此在法律上,不論是國內作品還是國外作品在我國境內都將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有關法律條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或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行為都是侵權行為,其製作作品也就是非法出版物。
二、信息服務與知識產權保護
1、借閱:書刊借閱是圖書館為用戶提供的一項主要服務方式。對於著作權人的圖書外借,圖書館界歷來有「公共借閱權」之爭。這里的「公共借閱權」是指著者因圖書館將其所著圖書借給讀者而獲得報酬的一種權利,它在西方國家發展很快,目前英美等國已開始在公共圖書館中推行該制度。但在我國,由於我國的經濟、文化還不夠發達,若採用「公共借閱權」制度將不利於知識的傳播,對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著作權法》作了明確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這種作法是否合適,目前仍有爭議。
2、復制:復制是使信息得到廣泛傳播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它在《著作權法》中被定義為「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但現代技術的發展,似乎為復制的內涵又賦予了新的意義,光碟刻錄、電子掃描,網上信息下載等新型方式都已被看作是復制的重要方式。雖然,在〖著作權法〗中明確規定,為學校課堂教學或科研,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或圖書館、檔案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皆屬於復制合理利用的范疇,但是由於新的復制方式及其復制對象的特殊性,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一些問題。
首先,將原有的印刷品形式的作品數字化提供給用戶使用是否為合法行為,是否產生了新的作品,此點業界目前已基本有了結論即並未產生新作品,在「合理利用」范圍內的復制是合法的,但不得出版發行;其次,用戶通過INTERNET或區域網下載圖書館放在網上的信息,需徵得著作權人的許可還是可任意復制,這個問題與數字化作品的傳播方式的認定有密切關系,現在仍是一個爭論的焦點;第三,若用戶閱覽圖書館放在網上的信息,其暫存於隨機存儲器中的信息是否已構成復制行為,讀者是否有權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處理。因此,圖書館在開展復制服務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極易造成侵權,對此我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數字化作品的網路傳播:近幾年來,計算機網路的迅速發展和全面普及也帶來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網路傳播。網路傳播這種方式,不但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文字信息,而且可以傳遞給用戶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形式的信息,這使得圖書館利用網路來進行信息的傳播變得越來越普遍。將數字化作品進行網路傳播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常見的有電子資料庫的檢索、視頻點播、網路遠程教學等。
1)電子資料庫具有存貯量大、檢索方便、快捷,可以包含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的特點,從其問世以來就備受信息工作者的青睞,特別是WWW檢索方式的出現,普通用戶不需經過培訓也可便利地查到所需信息,因此大多數圖書館都引進或自建了各種各樣的資料庫並通過區域網或INTERNET網向用戶提供服務。
2)視頻點播是一種新興技術,通過視頻點播,用戶可以在遠端利用計算機或電視機的遠程遙控器,通過網路隨心所欲地從圖書館所收藏的大量視頻資料中獲取自己需要的視頻節目。此種方式是圖書館向用戶傳播視頻信息的重要方式。
3)網路遠程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人們可以在計算機網路的環境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的互動式」教學活動。圖書館是開展網路遠程教育的重要基地,大量的教學軟體和信息資源需要經過圖書館在網上傳播給讀者,以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
對於網路傳播這種方式,不論其表現形式如何,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的都是將數字化作品通過計算機網路向公眾傳播是一種怎樣性質的行為,其次需確定的是這種行為是屬於一種合理使用作品的行為還是屬於著作權人的一項專有權利。對於第一個問題目前有兩種觀點。有些學者認為是「發行」行為,其理由是發行是指為滿足公眾的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製件。而用戶從網路中下載一件作品時,只要數字化信息進入到用戶的RAM中,就可以穩定地在一定時間內或者永久地被再現原作品,也就構成了「復制」行為,從而構成了「發行」行為。另外有些學者則認為是類似「廣播」行為,理由是播放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有線電視手段傳播作品,而網路傳播作品和同有線電視傳輸作品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且將網路傳播看作公共傳播行為還可避免發行權窮竭原則的矛盾,無需擴張「發行」的定義。對於第二個問題,大多數人認為除了合理復制外,為讀者提供作品的持久性拷貝需經過版權人的授權,這類授權可以通過簽署許可協議的方式來明確,比如:限制允許訪問的范圍即只有在特定的地點或特定的域名范圍內才能訪問,訪問作品時按次收費,通過數字水印、電子簽名、密碼、CA(CertificationAuthority)認證技術等技術方式限制讀者對該作品的拷貝和傳播等。
4、信息咨詢服務:咨詢服務主要是代用戶詳盡地查找專題情報以及編制各種二次文獻及三次文獻的工作,是圖書館開展的一項深層次的服務工作。由於這些工作的開展都是建立在研究、加工、整理他人作品的基礎上,而其研究成果即所研究作品的也將部分或全部提供給用戶,因此,在這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都會涉及到知識產權。無論是手檢還是機檢方式,如果少量復制相關資料供用戶作教學、科研之用,應該屬於「合理使用」范圍,但若大量復制相關資料,特別是大量套錄資料庫內容供用戶作其它用途使用,則屬於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一般,圖書館在購買資料庫時,與出版商所簽定的合約中,對於合理使用資料庫的范圍都會作出一些明確規定,如用戶的性質、復制的方式、復制內容的范圍等,工作人員應留心這些規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5、資源共享:近年來書刊價格的飛速上漲和信息的急驟膨脹,使越來越多的信息工作者認識到只有通過資源共享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同時技術的發展也為圖書館間進行資源共享提供了可能,於是在圖書館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聯盟,希望通過聯合訂購、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活動來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些做法雖然有利於信息的傳播,但也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了一個問題即多個用戶可以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網路和數字技術使用同一份拷貝,這種做法將打破以往版權人及出版商獲取的利益與公眾獲得信息之間的平衡,有些出版商們開始擔心圖書館所購買的第一份拷貝是否將成為眾多用戶的最後一份拷貝。如何在現代技術環境下重新建立二者之間的平衡,既保護著作者的權益又兼顧公眾的利益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三、信息產品的生產
1、編輯作品:按特定目的搜集信息並對其進行加工整理重新編排,形成新的作品一直是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傳統的圖書館主要進行的是題錄、索引等檢索工具以及綜述等三次文獻的編制、專題材料的匯編等以紙質為載體的工作,而現在計算機的普及、資料庫技術的成熟以及信息數字化工作的簡化,促使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涉足資料庫、多媒體作品的生產,譬如,建立館藏書目資料庫、聯合目錄資料庫、各種類型的導航庫、多媒體形式的專題資料庫等。
在這方面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編輯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權,如何保護自建資料庫、多媒體作品的著作權,另一類是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他人的作品作為素材,是否需要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是否會構成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由於傳統的印刷型匯編作品受著作權保護基本已得到公認,因此這兩類問題的焦點實際上是集中在資料庫和多媒體這兩種作品上。
對於資料庫能否作為編輯作品加以著作權保護目前仍有爭議。資料庫是一種以系統、有序的方式對數據或其它材料進行編排,並通過電子方式表現的獨立作品或信息的集合,按照我國的〖著作權法〗和有關的國際公約條例,可以當作匯編作品看待。但由於資料庫的內容極易被其它人復制,並可根據需要再進行摘取、重新編排,形成新的資料庫,人們很難辨別它是否通過內容選擇或編排而構成智力創作,由此引發了是否受著作權保護的爭議也就在所難免。
多媒體作品是一種通過採用數字技術,將文字、數據、聲音、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同時或交替表達的信息的集合,它通常表現為二類或多類作品的集合。關於這類作品的性質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當作匯編作品看待,因為多媒體作品雖然創造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但它並沒有改變匯輯作品的屬性。一種認為不能簡單地當作匯編作品看待,而應當象電影作品一樣,單獨規定為一類作品加以保護,理由是多媒體作品的製作是可以說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經過選材、構思、用多媒體製作軟體按總體設計方案進行腳本、繪畫、聲音的創作、合成、調試最後形成可播放的產品,與電影作品的製作相似,既然電影作品可以單獨作為一種作品,多媒體作品也可以單獨作為一種作品。不論多媒體作品的性質如何,多媒體作品應受到著作權保護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各國現行的〖著作權法〗規定人們在使用他人作品時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因此不論是資料庫還是多媒體作品,都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採用他的作品作為素材進行製作。資料庫、多媒體作品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採用了大量的具有著作權的原始作品,如果要先找到這些著作權人並徵得他們的許可,然後逐一償付其使用費,對任何一個製作單位而言,都是一個需耗費大量時間、人力、物力的事情,在現實中是也難以行得通的。這種情況下有些國家就提出了成立專門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處理資料庫、多媒體作品製作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原始素材問題,但這只能解決能夠付費的問題,如果著作權人要求付高額使用費,如何協調好權利人和製作者之間的關系,這類機構恐怕還無能為力。
2、計算機軟體的生產:信息管理的自動化離不開計算機軟體,圖書館作為計算機軟體使用者的同時常常也是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者。在傳統的〖版權法〗中,計算機軟體是作為作品來加以保護,但由於計算機軟體本身的特殊性,我國在1991年6月又特別頒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因此在我國,計算機軟體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將涉及《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著作權法》和《商標法》,另外,有些學者認為計算機軟體還應受到〖專利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
目前計算機軟體保護適應法律的主流仍是〖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按照〖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這兩部法規目前還只能保護軟體作品的表達,即計算機程序的源代碼、目標代碼、固化在只讀存儲器中的程序都受二者的保護,而開發軟體所用的思想、概念、發現、原理、演算法、處理過程和運行方法則不在保護范圍之列。這就給製作者們帶來一些問題,計算機軟體雖是以程序和文檔的形式表達並通過它們來實現某種功能,但整個作品的核心是製作者的創造性構思,他們通過合理組織數據結構,優化處理流程和演算法等手段來實現軟體的高價值,而一但有人利用著作者的構思,再獨立開發出與其作品極其相似的軟體,或者採用特殊的方法,修改一下軟體中變數名、函數名或過程名,調整無關緊要的流程運算順序,則會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因而可以冠冕堂皇地受到法律的合法保護。另外,計算軟體極易復制且復製成本非常低廉也容易導致非法盜版的現象嚴重。對於這些問題,現在製作者們還只能通過採用一些特殊的加密措施對產品加以保護,從法律的角度如何有效的保護製作者們的權益目前還是一個難題,尚需進一步研究。
四、組織管理與知識產權保護
這方面主要涉及的職務作品與非職務作品的劃分以及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問題。現行《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職務作品在下列兩種情況下,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它權利如發表權、修改權、使用和獲得報酬權等權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地圖等職務作品;(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否則著作權由作者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只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由於在我國,除職工個人發表的文章外,圖書館的信息產品生產一般是信息工作人員作為本職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時間,利用單位的設備去完成的,因此這類作品應屬職務作品,作者可以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它權利則應由圖書館或委託圖書館生產產品的個人或單位所有。現在有很多單位為了避免在產權上發生糾紛,保護其所屬單位的知識產權,協調職工及其所屬單位的利益關系,已採取了一些措施,如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本單位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定,或在簽定用人合同時,作為合同的一部分,明確規定職工與單位的責、權、利關系。
五、結束語
1、實際上圖書館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遠遠不只上面所探討的那些問題,像商標、網站域名等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由此也可看出,今後圖書館所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將會越來越紛繁復雜。這就要求我們信息工作者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同時,要密切關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的立法動向,遵循合理使用原則,正確處理產權人和用戶之間的關系,注意教育和引導用戶合理使用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資料,減少或避免侵權行為的發生。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權益。
2、在印刷媒體環境中,圖書館基本上可依據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及其所保障的合理使用原則來滿足用戶的各種信息需求。然而,隨著信息資料由印刷媒體向數字化媒體的轉化,隨著加工、儲存、傳播和利用信息手段的更新和發展,原有的法律、法規已不能完全適應技術發展的需要,因此調整和完善傳統的知識產權體系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很多國家在修改原有法律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信息工作人員也應與法律工作者一起密切關注國際知識產權立法及實踐的動向,為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並逐步實現與國際貫例接軌,實現高水平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出謀劃策。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TXU200705010.htm
F. 圖書館數字版權風險規避
1.使用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和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和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著作權法不再保護。
世界范圍內,針對個人作品,國際公約規定的保護期一般是作者終生及其死後五十年;而以美國和歐盟成員國為代表的國家目前其對文學藝術作品等的版權保護期是作者終生及其死後七十年,特殊情形作品的版權保護期甚至更長。按照目前通行的著作權保護制度,在作者去世滿一定期間後,公眾就可以自由獲得其智力作品成果,作者的版權至少是其財產權利就到期了。當一件作品不再受版權保護時,就稱為進入了公共領域。公共領域也稱為公有領域,從廣義上講,凡法律未確立財產地位的作品,即使具有創造性,亦屬於共有領域,公眾可以自由使用,包括已過版權保護期的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作者放棄權利的作品等。
2.利用版權的限制例外
為了有效平衡版權保護和作品利用之間的關系,版權在重視保護的同時還需要設立一些權利的限制和例外,這對於構建一個合理的法律制度意義重大。版權的限制與例外主要體現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方面。
合理使用,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合理使用是現代國家版權法中普遍採用的一項法律制度。版權公約中判斷合理使用的規則是「三步檢驗法」,最初採用的是《伯爾尼公約》中關於復制權例外的監測標准。
法定許可,是指著作權法給予作品使用者的一種特別許可,即可以不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同意而使用其已發表的作品。依據法定許可而使用他人作品時,應當按照規定,向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支付報酬,並應當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和出處。
3.對終端用戶盡到提醒義務
圖書館對外提供服務的數字資源,需要提供版權申明,即需要在網頁中醒目的位置做出標志,讓讀者了解具體的使用方法與使用范圍,並且嚴禁越權使用。
4.遵循合同中的「通知-刪除」原則
根據我國《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處理侵權糾紛的「通知與刪除」簡便程序,圖書館如果存在侵權作品,接到版權人的通知後,應立即刪除涉嫌侵權的作品,否則將構成侵權。
G. 急,求較詳細的手工運作圖書館管理法
【原文出處】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206
【原刊頁號】4~6
【分 類 號】G9
【分 類 名】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
【復印期號】200301
【 標 題】基於UML的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
【英文標題】The Application of UML in Digital Library
Jin Yi Yang Zongyi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China)
【 作 者】金毅/楊宗英
【作者簡介】金毅,楊宗英,上海交通大學情報科學技術研究所 上海 200030
【內容提要】數字圖書館的研究方興未艾,目前正處於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過渡的階段,轉變過程中需要應用和集成最新的信息技術,以達到對網路信息資源最有效的利用和共享。傳統的系統分析設計的方法難以保證開發的效率和質量,將UML應用於數字圖書館建設,可以加速開發進程,提高代碼質量,支持動態的業務需求,並方便地集成已有的傳統圖書館信息資源。這是UML一個有著很好前景的應用方向。
【摘 要 題】實踐研究
【英文摘要】The study of digital library is booming. Now traditional library is converting to digital library,this needs the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lat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maximum usage and share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Traditiona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can't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and quality. Using UML in developing digital library can quicken the process, improve the code quality, supportthe dynamic needs and easily integrate the traditional resources. This is a hopeful application field for UML.
【關 鍵 詞】UML/數字圖書館
UML/Digital library
【 正 文】
【分類號】G250.76
1 引言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及基於Internet網路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傳統圖書館正在向自動化、網路化、電子化的數字化方向發展,這是目前網路信息資源開發和研究的熱點。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涉及到信息資源數字化、多媒體資料庫、分布式網路、信息管理系統結構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有效地集成和應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如何在宏觀上有效地把握和組織,並運用到數字圖書館的開發建設上,是數字圖書館研究的重點。UML(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即統一建模語言)是一種編制系統藍圖的標准化語言,可以對復雜的系統建立可視化的系統模型,目前已經被工業標准化組織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接受,一經推出便得到許多著名的計算機廠商如Microsoft、HP、IBM、Oracle等的支持,在國際上的應用日益廣泛。數字圖書館的開發建設是一個復雜的軟體工程,需要集成不同的操作系統、資料庫和應用軟體,有眾多不同級別的用戶、管理員,滿足圖書館從書目查詢、普通和電子書刊借閱到提供網上信息服務、資源共享等各種需求。用傳統的系統開發和集成的分析設計方法難以保證效率和質量,UML的特點及數字圖書館的要求,決定UML在數字圖書館中應該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1.1 數字圖書館的基本特徵和模式
數字圖書館組織了一系列與平台無關、面向對象、分布式的數字化信息資源並且提供相關的服務,它應該具有以下一些特徵〔2〕〔4〕:
(1)數字圖書館擁有海量的數字化資源, 其信息度量單位不再是KB、MB,而是GB、TB甚至PB。數字化的資源又是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音頻、視頻、虛擬空間等)的,具有多種存儲和壓縮格式。
(2)數字化資源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動態的。 數字圖書館是數字化資源的統一,可以通過一定的相關關系,由特定的協議和存取方法來查找和訪問這些數字化資源。
(3)數字圖書館必須為用戶提供統一的訪問手段, 能夠讓用戶透明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而不必關心這些信息的具體位置。對數字資源的檢索應該是智能化、互動式的,對全文、多媒體信息、多語言信息的檢索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4)數字圖書館建立在異構平台上,具有分布、 開放的信息結構,高速、可靠的網路環境是其運行的基礎。它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此基礎上提供的導航式和個性化的服務,使服務內容更多樣、服務模式更廣泛,這是對傳統圖書館服務功能的突破。
數字圖書館的模式,可以用圖1簡單說明, 用戶通過網路和通信系統,連接到數字圖書館的咨詢系統,通過這個統一的訪問界面,用戶可以透明地獲取各種信息資源。
附圖
圖1 數字圖書館模式
1.2 UML概述及特點
UML是一種編制系統藍圖的標准化語言, 可以對大型復雜的系統的各種成分可視化、說明並構造系統模型,以及建立各種所需的文檔。UML通過三類圖形建立系統模型:Use Case圖、靜態結構圖(對象類圖、對象圖、組件圖、配置圖)和動態行為圖(順序圖、協同圖、狀態圖、活動圖),這些圖可以從不同的抽象角度使系統可視化。UML 具有以下特點〔1〕:
(1)面向對象。UML支持面向對象技術的主要概念,提供了一批基本的模型元素的表示圖形和方法,能簡潔明了地表達面向對象的各種概念。
(2)可視化,表示能力強。通過UML的模型圖能清晰地表示系統的邏輯模型和實現模型,可用於各種復雜系統的建模。
(3)獨立與過程。UML是系統建模語言,獨立與開發過程。
(4)獨立於程序設計語言。用UML建立的軟體系統模型可以用Java、VC++、Smalltalk等任何一種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來實現。
(5)易於掌握使用。UML圖形結構清晰,建模簡潔明了,容易掌握使用。
使用UML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可以加速開發的進程,提高代碼的質量,支持動態的業務需求。UML適用於各種規模的系統開發,能促進軟體復用,方便地集成已有的系統並有效處理開發中的各種風險。
2 UML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
UML是一種建模語言,是系統開發的一個組成部分,本身並沒有關於開發過程概念的定義和表示符號。UML的創始者Booch、Jacobson和Rumbaugh在Rational公司的支持下綜合了多種系統開發過程的長處,提出新的面向對象的開發過程,稱為Rational 統一過程(RationalUnified Process, RUP)。RUP過程的核心工作流包括:業務建模、需求分析、系統分析與設計、實現、測試和系統配置。下面通過UML來分析並構造數字圖書館模型,並結合Rational統一過程加以描述,圖形用Rational Rose工具軟體繪制。
2.1 數字圖書館的業務建模和需求分析
業務建模和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對數字圖書館進行評估,採集和分析系統的需求,理解系統要解決的問題,重點是充分考慮系統的實用性。結果可以用一個Use Case模型表達(圖2), 模型中的活動者代表外部與系統交互的單元,包括用戶、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外部信息源;UseCase是對系統需求的描述,表達了系統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采購子系統、編目子系統和流通子系統。對於數字圖書館而言,流通子系統還應該考慮到普通書刊流通和電子書刊流通的區別。電子書刊是指內容為數字格式、發行為電子方式、用計算機閱讀和存儲的電子讀物,可以實現普通書刊所沒有的全文檢索、頁面批註、摘要、字體縮放等功能。用戶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在線借還,這是數字圖書館服務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傳統圖書館服務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其中的關鍵是流通子系統在實現時必須能對電子書刊的版權、以及可以同時借閱的用戶數進行保護和控制。
附圖
圖2 數字圖書館Use Case模型
圖2中模型元素之間的實線表示二者存在關聯關系, 帶空心箭頭的實箭線說明存在泛化關系,這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如「流通子系統」與「普通書刊流通」、「電子書刊流通」的關系;另一種是使用關聯,表示一個模型元素需要使用另一個模型元素,在箭線上標有<<Use>>, 如「流通子系統」需要使用「編目子系統」生成的書目數據,圖2是數字圖書館系統層的Use Case模型, 只包含了最基本的Use Case模型,是系統的高層抽象。在開發過程中,隨著對系統的認識不斷加深,Use Case模型可以從頂向下不斷精化,演化出更為詳細的Use Case模型。
2.2 數字圖書館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統分析與設計是研究欲採用的實現環境和系統結構,結果是產生一個對象模型,即設計模型,設計模型包含了Use Case的實現,可以表現對象是如何相互通信和運作來實現Use Case流的。對於系統的靜態結構,可以通過對象類圖、對象圖、組件圖和配置圖來描述;對於系統的動態行為,可以通過順序圖、協同圖、狀態圖、活動圖描繪。這些圖再加上支持說明文檔就構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模型。
(1)靜態結構的分析與設計
數字圖書館擁有大量數字化信息資源,這些資源是多種媒體、多種格式的,而且還是相互關聯的。其數據量大,信息長度不定,非結構化信息與結構化信息並存。傳統的資料庫和信息管理系統在數據模型、系統結構、用戶介面等方面都難以實現對這些數字化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操作,這就決定了數字圖書館必須採用面向對象的方法來建立數據模型和管理模型,建立面向對象的資料庫,實現面向對象的信息管理系統。使用UML 對數字圖書館系統進行基於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可以從開發的第一步開始,從系統的底層就把握住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特徵,為下一步的具體實現打好基礎。在為數字圖書館系統建立模型時要涉及到處理大量的模型元素,如對象類、介面、組件、節點、圖等,可以將語義上相近的模型元素組織在一起,這就是UML的包, 包從較高的層次來組織管理數字圖書館的系統模型。
在詳細設計階段可以對包圖中的所有類、對象從實現角度再進一步進行細化,繪制具體的對象類圖、對象圖等。圖3 是數字圖書館系統的包圖,虛箭線說明包之間的依賴關系,如「流通」包依賴於「資料庫」包,要使用「資料庫」包中的類及數據。帶空心箭頭的實箭線說明包之間的泛化關系,這里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如「編目」包與「本館編目」包、「聯合編目」包之間存在泛化關系。
附圖
圖3 數字圖書館系統包圖
(2)動態結構的分析與設計
數字圖書館提供的各種服務都是建立在分布、開放的信息結構之上,依託高速、可靠的網路環境來完成。每項服務都可以看成一個事件流,由若干相關的對象交互合作來完成。對於這種系統內部的協作關系和過程行為,可以通過繪制順序圖和協同圖來幫助觀察和理解。
一個對象在其生存期間所經歷的狀態序列,對於把握對象的行為和狀態的遷移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狀態圖來了解一個對象的歷史,引起一個狀態向另一個狀態轉移的事件,以及由於狀態的轉移而引發的動作。
此外,描述工作流和並發處理行為還可以用活動圖,表達從一個活動到另一個活動的控制流。
順序圖和協同圖適合描述多個對象的協同行為,而狀態圖適合描述一個對象穿越多個Use Case的行為。狀態圖與活動圖的區別是,狀態圖描述的是對象類響應事件的外部行為,活動圖描述的是響應內部處理的對象類的行為。
附圖
圖4 數字圖書館電子書刊流通服務順序圖
圖4是一個電子書刊流通服務的順序圖例子, 用以說明數字圖書館電子書刊基本流通服務。用戶向流通子系統的用戶介面登錄,經用戶合法性驗證後,向流通子系統的電子書刊流通模塊提交服務請求,電子書刊需要經過版權和復本的驗證,以保證電子書刊的每一個復本在同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用戶借閱或閱讀。比如購買了一本電子書的五個復本,那麼就可以有五個用戶同時借閱或閱讀這本書,而且必須能夠控制用戶對電子書刊的任意復制和列印,以保護電子書刊出版者的合法權益。然後就可以完成電子書刊的借、還、預約、續借等流通服務,最後退出。
通過順序圖可以清晰地看出用戶、流通子系統的用戶介面和電子書刊流通模塊之間按時間順序的消息交換,這對於把握系統的控制流、順序行為和交互行為是非常有益的。建立在分布、網路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其事件流和控制流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從層頂到底層進行一步步的分解,用多幅能反映動態結構的圖來分析與說明。
2.3 數字圖書館的實現、測試和系統配置
經過系統分析與設計後,就可以根據設計模型在具體的環境中實現系統,生成系統的源代碼、可執行程序和相應的軟體文檔,建立一個可執行的系統。然後需要對系統進行測試和排錯,保證系統符合預定的要求,獲得一個無錯的系統實現。測試的結果將確認所完成的系統可以真正使用。最後系統配置的任務是在真實的使用運行環境中配置、調試系統、解決系統正式使用前可能存在的任何問題。
3 小結
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方興未艾,目前正處於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過渡的階段,轉變過程中需要應用和集成最新的信息技術,以達到對網路信息資源最有效的利用和共享。傳統的系統分析設計的方法難以保證效率和質量,將UML應用於數字圖書館建設,可以加速開發進程, 提高代碼質量,支持動態的業務需求,並方便地集成已有的傳統圖書館信息資源。這是UML一個有著很好前景的應用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龍詳.UML與系統分析設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2〕鄭巧英.楊宗英.圖書館自動化新論:信息管理自動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
〔3〕鄭巧英.數字圖書館的一種模式——網路圖書館.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0,(2)
〔4〕陳英.UML多視點建模機制應用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1,(2)
〔5〕於升峰.數字圖書館的關鍵技術研究.情報學報,1999,(12)
H. 數字版權的相關案例
2007年「七位知名作家狀告書生」和的「400位學者狀告超星盜版」等事件一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專點,數字版權問題也成屬為業界的談論的焦點話題。因此我國應盡快更新相關的法律法規,讓作者和發行單位建立起授權的暢通平台,讓數字出版業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促使市場能得到有效的運作。
隨著數字出版市場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己在數字版權以及互聯網版權方面的權益。如何妥善處理這個問題成為數字出版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點。
I. 幫我找幾篇關於圖書版權現狀的調查報告:採納後加至少20分!!
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現狀分析
2004-10-02 《出版廣角》
作者:王艷
版權引進「星星之火已經燎原」
十多年前,「版權貿易」在中國絕對是個陌生的概念。國外的作品拿來就譯之並出之,似乎天經地義。因為中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才正式頒布《著作權法》並加入兩個國際性的版權公約。之後,隨著中國加強對著作權的保護,中國出版社和國外出版公司之間的圖書版權貿易從無到有,逐漸升溫。1995年之前,可統計的圖書版權貿易項目還寥寥可數。1995-1998年,根據國家版權局的統計,全國出版社四年的引進版圖書累計為14500種。而到了2002年,該年全年的圖書引進數量已達到了10235種;2003年,盡管受到SARS影響,全國引進版圖書數量也達到了近萬種。從開展版權貿易的省市來看,除了內蒙、西藏和青海,全國各省市出版社均有開展版權貿易的記錄。版權貿易這把火已經是越燒越旺。它的迅猛發展同時帶來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遵守版權貿易規則,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當今的世界,歐美文化仍是主流文化。中國的出版社為了優化自身的出版結構,積極投入版權貿易,採取「拿來主義」,這本身也無可厚非。可是,出版社萬萬不能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採取短期行為。比如沒有得到合法授權而出版,或者抱著僥幸心理出版匯編作品,又或者欺瞞印數不結版稅。孰不知,這些行為能得一時之利卻是砸了自己的牌子。國內外出版圈子其實並不大,國外出版商或其代理人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你以往不尊重版權的態度也許早就被他們耳聞而被列入了他們的「黑名單」。去年,筆者碰到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家地方出版社和英國培生出版集團幾年來陸續簽約出版了二十多本經濟管理方面的書。去年該社突然決定調整出版方向,提出終止所有和英國培生已簽約的合同的執行。英國培生憤怒地宣稱:這是他們從未遇到過的最嚴重的毀約行為。他們會把這事情轉告英國同行,今後再沒有人會願意和這家中國出版社進行版權貿易。所以中國出版社在版權引進過程中應該以優良的圖書品質和自身誠信的形象使本社的版權貿易邁上長期良性循環的軌道。所謂「口碑在外」,版權貿易尤其要靠品牌和長期信譽的積累。國外有信譽的出版商和版權代理商大都很重視老客戶,版稅率高低不是惟一的標准,必須注重維護與合作夥伴的長久合作關系。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都屬於違約行為。國外對合同非常重視,大公司有自己的格式文本,小公司會採納代理人提供的合同文本。筆者曾經代理的一位美國作者,她在我方提供的常規版權授權合同的基礎上又讓本國律師把合同增加到厚厚的十幾頁。一旦出版社簽字認可了,就必須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的各項義務。例如:遵守支付預付版稅的時間、出版時間、提交銷售報告的時間、寄送樣書時間等等。哪怕是很小的義務,只要是合同中約定的條款,就必須履行,否則不但造成違約,還影響出版社的信譽和對外形象。
在合同執行過程中,除了常規問題,還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例舉如下:
1.原版作品的封面裝幀設計不可以隨便拿來就用,應該先徵求國外權利人的意見。
2.現有少數國外出版公司提供的是無固定期限合同,也就是以授權作品的國外版本的市場壽命為授權期限。這種情況下,一旦國外同本書有了最新的修訂本,他們就可以重新授權。原被授權方(國內出版社)雖然對新版本有優先購買權,但如果你放棄了,新版本的版權由其他國內出版社購得。你的舊版本在中國市場上就自然歸於失效。
3.關於分授權的約定。如果合同約定著作權人授予出版社為期若干年(不超過合同有效期)的「分許可」權,以及收益的具體分成比例,出版社就有權向其他出版社發放分許可並獲得「分授權」可能帶來的利益。如早期台灣出版社或代理人對大陸分授權海外的翻譯作品,是因為大陸的版權貿易起步晚,他們搶先購得了全球中文版權。現在大多西方國家已知道中文有簡體字和繁體字版本的區分,授權也已分開。但對於和中國版權貿易不熟悉的國家及出版社,我們大陸的出版社仍可爭取全球中文版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4.關於出版前提供外方樣稿審譯。少數國外的出版公司或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翻譯版本要求特別嚴格,會要求中方在正式出版前,提供譯稿給他們審核。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出版社可不要對此「視同兒戲」或採取「先斬後奏」或抱著僥幸心理,蒙騙「老外」。否則的話,你就等著對方的律師函吧。
在我們的出版社沒有對外版權貿易經驗、沒有專業人員從事版權貿易業務時,委託國內權威的版權代理機構運作不失為開展版權貿易的一條捷徑。
避免惡性競爭,以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由於引進圖書的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中國出版社在版權貿易的購買條件(預付金和版稅率)方面都呈水漲船高之勢。其實,除了已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外國大型出版公司,大多國外出版商對中國圖書市場不甚了解。國外版權所有人(尤其是初次和中國做版權貿易的)常常簡單地將中國人口數量和圖書市場購買力結合起來,對中國市場給予樂觀的預期,而忽略了中國圖書定價和西方圖書價格水平的巨大差距。通常情形下,如果中國出版社對國外出版商客觀分析一下中國真實的圖書市場情況,爭取到一個合理的版稅價格是可能的。問題是,現在部分國內出版社對引進外國圖書採取的是盲目的一哄而上的態度,「拿到籃子里都是菜」。尤其是在一些比較緊俏的圖書的版權競爭中,一些出版社不顧自身承受能力而哄抬版稅,導致版稅率被人為抬高到了非正常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花高價買到版權的同時實際上也買到了高風險。更嚴重的結果是,國外出版商會認為,你們中國出版社既然有人能出到這個價錢,我抬高價格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前不久就有一家美國出版公司對筆者說,以前他們賣給中國的書都只要1000—1200美金的預付,但他們聽說出版同類書籍的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賣給中國的書每本預付金都是在1500美金以上,於是大感吃虧,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圖書的質量和澳大利亞公司出版的圖書位於同一檔次。現在這家美國公司已明確表示,今後他們的圖書版權賣給中國也要抬高價格。這活生生的事例真應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中國老話,吃虧的最終是中國出版社。惡性的版權貿易競爭不僅有損於中國出版界的整體形象,同時也助長了部分海外權利人漫天要價、趁火打劫的氣焰。
版權輸出「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一方面中國版權引進如火如荼的同時,版權輸出的明顯逆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綜觀這兩年的數據,比如2002年全國版權輸出1297項,2003年1317項。其中絕大多數的是輸出到港台和亞洲國家的,如果再詳細統計輸出到歐美國家的數字,恐怕就佔一二個百分點而已。這樣的話,中國每年版權引進和輸出的比例是9:1,而事實上引進和輸出到歐美國家的比例約為400:11
版權輸出真的那麼困難嗎?盡管各級領導早就重視這個問題,也再三強調要重點落實版權輸出工作。可是由於中文目前在世界上所處的文化地位的弱勢,翻譯語言的障礙和不完善的輸出渠道,做好版權輸出工作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
首先就文化隔閡來說,筆者每每在國際書展上和國外出版商談及在他們國家讀者所能看到的或者感興趣的中國圖書題材,多是一些多年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作家為了迎合西方讀者口味所寫的小說,而且讀者的主體也還是華人華裔。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了解世界很多,但世界了解中國太少!這固然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綜合國力有關。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熱土,「中國元素」在西方國家也逐漸升溫,現在已有一些西方作家跑到中國來尋找寫作素材。我們的國內的代理機構也可以考慮組織國際上對中國感興趣的作家或出版人,邀請他們到中國來親身體驗,與中國的作家面對面溝通,以此創造機會,讓中國本土的作家和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逐漸為世人所熟悉。
其次就語言障礙來說,凡是作過嘗試的出版社或代理人都知道,輸出版權的工作,之所以港台地區容易成功是因為沒有語言的障礙。而同樣的書,如果要推薦到歐美國家,難度要大得多。因為語言問題,事先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且不論翻譯質量如何,這翻譯費由誰承擔呢?作者本人、出版社還是國外出版公司?其結果:翻譯費的投入往往是「打水漂」。周期長,投人大,見效差。久而久之,出版社或代理人對版權輸出到歐美國家的工作也就不那麼「執著」了。借鑒法國、韓國等國家輸出本國文化的機制和模式,他們通常是由政府出資組織成立官方或半官方或民間的海外出版基金會,通過贊助翻譯者,補貼版權購買者或贊助出版發行的形式幫助本國圖書在海外出版發行。
還有關於推薦渠道的問題。國外的大型出版集團在開展版權輸出業務時往往會將自己出版物交由權威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處理,從而集中精力從事出版工作。在選題的挑選和決策上,國外出版公司的編輯也往往是在專業的代理機構或代理人的推薦下考慮是否出版。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把中國的書稿推薦到國外去出版,除了要有準確的翻譯,還必須要「找對人」——就是願意推薦書稿的版權代理機構或願意出版翻譯書稿的外國出版公司。阿來的《塵埃落定》之所以版權輸出到美國能取得較大的成功,除了小說本身的西藏題材較吸引西方讀者之外,美國的一家版權代理機構對這本書的成功推薦和運作是功不可沒的。
我們國內的版權代理機構如果能夠及時准確地傳導海外市場對中國出版物的需求信息,而出版社在版權輸出上則「集中授權」,由代理機構「統一運作」,中國版權輸出工作中的橋梁就真正建立起來了。在此,也呼籲國家在稅收、資本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國內一兩家大的版權代理機構,以推動中國版權輸出事業的發展。
版權代理「朝陽還是夕陽」
在國際上,按照社會化、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版權代理人在出版界非常活躍,往往在版權貿易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版權貿易最活躍的美國有600多家版權代理公司。英國有200多家。即使在版權代理公司相對較少的德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他們的版權集體管理制度也很健全,某種程度上,那些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也在實施著版權代理人的角色。
那麼在中國版權代理行業的狀況如何呢?目前,經國家批准成立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有28家,從業人員不過百餘人。即使再加上行業協會、文化公司和熱衷於文化交流的海歸人士,版權代理人隊伍總共也就幾百人而已。從版權代理分布的領域看,上述28家機構,除了有5家專業從事電影、電視、音像產品的代理,其餘23家都限於圖書版權的代理。而其中真正能在版權貿易中發揮作用的也就屈指可數的三四家。從服務內容看,版權代理機構的主要業務可分兩大塊:一塊是國際版權貿易,例如代理引進和輸出版權;另一塊是國內版權代理,諸如聯系出版、提供版權咨詢,代理解決版權糾紛和代理訴訟等等。
從版權代理機構在國際版權貿易中的角色看,在國外,除了大型出版集團設有自己專門的版權貿易部門,大多數的中小型出版公司的版權貿易都是通過專業的版權代理機構去實現的。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出版社無論大小都分別跟不同的海外出版商或海外版權代理機構進行業務往來,效率和效益低下不說,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當然這里有個客觀情況,就是版權代理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也就短短的十來年,中國版權代理機構的競爭力與海外中介機構相比,相對較弱。這種情況下,海外中介機構利用他們多年的資源優勢,階段性地壟斷了海外的一大批優質的版權資源,並高價在中國兜售。這對中國出版社的涉外版權貿易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中國出版社對國內自己的版權代理機構「集中授權」,把版權的引進和輸出交給專業、權威的版權代理機構去做,自己則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人到出版工作。這一方面是對國內年輕的版權代理機構工作的支持,支持他們和海外版權中介機構的競爭;另一方面也是節省出版社在人力,財力方面的開支,充分利用版權代理機構已有的人才專、渠道廣、協調能力強等優勢,有效維護自身的利益,避免版權貿易中的不正當競爭。
從版權代理機構在國內版權貿易的角色看,中國的代理機構在提供版權咨詢,代理解決版權糾紛和代理訴訟等領域已有所涉及,但代理國內作者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起來。最好的概括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作家代理是國外版權代理公司活躍在出版舞台的最重要角色。國外作家大多是由其代理人與出版社簽約,並承擔一攬子與其作品相關的版權事務。這樣,作家可以更專心的投入到創作中去。但是目前在中國,作家代理這塊業務沒有能夠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從作家角度而言,出於中國傳統觀念,更多的人喜歡親力親為,認為自己的稿費本來就不多,哪裡願意再給別人提成?就知名的作家來說,他們的作品一誕生就是「香餑餑」,哪裡需要經紀人再去給出版社推薦稿子?所以很少有作家主動與國內的版權代理公司聯系版權代理事宜。從版權代理公司角度而言,處於最基本的經濟角度考慮,若以作家所應得稿費的10%作為代理傭金,大多數情況下是人不敷出,能出名的暢銷作家和暢銷書鳳毛麟角,靠常規的稿費提成哪裡能養活自己?所以積極性也不高。
出版和版權行業是公認的「朝陽行業」,版權代理盡管目前在中國困難重重,挑戰大於機遇,也沒有理由是「夕陽行業」。關鍵是中國的版權代理機構應當改變只為出版社服務的狀態,要善於向版權的深處和廣處挖掘潛力、求取效益。版權代理機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能否站穩腳跟,關鍵要看其擁有多少版權權利資源,如何去經營、盤活這些資源。沒有這些資源,代理機構就等於在為「無米之炊」,無法為文化產業界提供服務,當然也就無法生存下去,更不要說發展了。
版權代理機構,通常被稱作一座橋梁,一頭連接著著作權人,另一頭連接著著作權使用者。當前對國內的版權代理機構而言,當務之急是要開掘並抓住國內外兩頭的版權資源,積極嘗試影視作品、計算機軟體、美術攝影作品、實用藝術品和信息產業的版權市場;培養人才,找好定位,創立品牌,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具備全方位代理能力的版權代理公司。
J. 圖書館數字版權存在風險
1.外購數字資源服務
一般圖書館在購買數字資源提供商的資料庫時,資料庫商都會在簽訂使用協議時,明文規定使用范圍、許可權以及單位時間內的下載量等,如果出現讀者過量下載或圖書館超越使用權限提供服務的情況,圖書館就存在承擔侵犯作品復制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相關版權的風險。
2.自建數字資源服務
圖書館如果利用未進入公有領域或者未授權作品建設資料庫並提供發布服務,將會存在侵犯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的風險。對於明確仍處於權利保護期的作品,原著作權人仍享有完全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圖書館無論是否因公益性目的開展發布服務,都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相關授權,並不能隨意復制和傳播。《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了圖書館等信息服務機構對本館館藏有一定服務權利,但一方面限定了服務的內容範圍,另一方面嚴格限定了服務空間范圍,即僅面向館舍內對象提供服務,通過圖書館的網路提供作品,公眾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通過與網路相連接的計算機使用作品,這種傳播方式將直接影響著作權人的相關利益。對於已進入公有領域的館藏作品進行數字化的整合和加工,進而提供全文發布服務,仍然需要保護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及作品完整權。
3.網路資源導航
網站將被鏈接對象的網址「埋」在自己的網站中,網路用戶並不一定知道設鏈者網站同其他網站建立了鏈接。圖書館網站如果採用「深度鏈接」的方式導航到其他網站,以普通用戶的知識程度和閱讀習慣無法知道鏈接了其他網站,導致誤以為是圖書館網站本身的內容,那麼將可能存在侵權風險。
4數字資源遠程訪問
隨著圖書館的不斷數字化、網路化,近些年,出現了一批圖書館網上服務方式,也產生了大量的圖書館網路讀者。數字圖書館的遠程服務是指圖書館將數字化作品或數字型作品上傳至互聯網,並利用VPN、代理技術、URL地址重寫及其他專用的遠程圖書館軟體為讀者提供下載服務。如果不加限制地進行傳播,數字圖書館在開展遠程服務時將面臨侵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