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識管理與能力構建的關系是什麼啊
摘要:當今世界經濟已從工業經濟時代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知識資源成為最為核心的資源,它具有增值能力高、模仿難度大、動態性強的特性,所以知識管理已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有效的戰略途徑。企業組織和個人,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知識的創造、儲存、分享、應用、更新,不斷的為企業創造獨特的價值,使得企業能夠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知識管理 核心競爭力 競爭優勢 學習型企業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促使知識成為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與保障。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知識已日益成為企業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利用、整合和創新知識是培育企業核心能力的關鍵。企業只有通過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促進企業內部知識的流通,增加企業內部知識的存量與價值,不斷提升企業個體成員與整個組織的能力,才能達到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能力的目的。
一、知識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核心競爭力理論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和米歇爾·哈默於1990年提出,他們在當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論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稱,核心競爭力是組織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關鍵、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強弱,決定了一個組織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命運。他們指出:「核心能力是組織的積累性的學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集成的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無論是「生產技能」、「技術流派」、還是「積累性學識」,都是「知識」的一種。核心能力的本質是組織的知識及知識管理。這是因為組織的知識存量和不斷學習的能力決定了組織開發產品、創造市場和為顧客服務的能力,也決定了對組織資源的利用程度和對未來的洞察力。核心能力源於組織獨特的知識和知識體系,從而形成稀缺的、難以模仿的、不易被替代的差別優勢,也因知識具有較強的新陳代謝功能,保證了核心能力的先進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1.知識管理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企業知識的運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知識管理活動的重點就是通過研究知識的這個動態過程,以及系統中的知識運動的輔助環境,來加快知識的轉移與共享,從而幫助企業更快地創造新知識,實現知識創新,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核心競爭力又是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知識管理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手段,由於知識具有難以模仿性和路徑依賴性,知識積累可以延續與擴展企業的競爭優勢。
2.知識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知識創新能力 知識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任何創新活動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都要以已有的知識水平為起點和前提,吸收與借鑒前人和他人的知識。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知識資源和形成的知識結構可以促進企業開展一系列基礎性研究、前沿性應用研究。知識管理對企業創新承擔著關鍵作用,是獲取創新能力的源泉和保持競爭優勢的利器。知識管理為知識創新活動提供保障,使組織內部的知識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員工所擁有的重要隱性知識能夠獲得快速轉化和共享。
3.知識管理有助於企業獨特文化的形成 知識管理倡導共享性的企業文化,每個員工都認為貢獻知識和分享知識是創新發展的需要,這種文化要求企業把個體創新與團隊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思想可以自由飛翔的寬松環境;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有許多要素構成的,其中企業文化是核心,塑造良好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手段之一。美國學者巴尼早在1986年就倡導應以組織文化為增強競爭優勢的工具,只有組織文化是不易被別人模仿的,也不可能輕易的移植,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因而可以令企業組織的競爭優勢得以延續。
4.知識管理有助於企業形成持續的學習能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要求企業應該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型組織,在不斷修煉中增加企業的專用性資產、隱性不可模仿的知識等。由於知識是知識型組織內部流動著的最為關鍵、最主要的資源,是其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礎,所以知識型組織可以通過獲取知識整合的優勢而獲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創建學習型組織成為企業做好知識管理工作、提高競爭能力的必要條件。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學習是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源泉。未來最成功的企業將是一種學習型組織,它以組織作為學習的主體,使企業所有員工作為一個群體持續不斷的學習,學習有利於開發和培養群體創造力,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換言之,企業未來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快速的整體學習和創新能力。
二、以知識管理為中心,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
1.實施以企業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知識管理戰略 實施知識管理並將之納入企業戰略管理,企業需要系統的、有機的知識觀,其中實施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知識管理戰略,將為知識管理戰略的實施提供可靠的保障。技術創新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基礎,而企業的技術創新及其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許許多多因素對企業創新的過程、機制、模式、政策和績效有影響。因此,在技術和市場劇烈動盪的環境下,企業只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著力發展基於核心能力的全面創新管理,才能快速穩健地提升核心能力。
2.注重稀有性知識的獲取與存儲 企業稀有性的知識可以被視為企業獨特的、特有的知識,這些獨特的知識能夠為企業創造特殊的價值和持續競爭優勢。因此,如何最有效的獲得和存儲這些稀有性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包括需要分析知識資源的類型和它的存在形式,獲取的方法及存儲的形式。由於知識的快速增長和知識的不斷細化,組織可能開發它們需要的所有知識。因此,組織必須在知識市場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得到重要的專家和實用技能。
3.建立難以模仿的知識共享與整合型企業文化 成功的知識管理需要企業塑造一個知識共享與整合型的文化。知識分享通過分享機制將知識經驗進行最大范圍地傳播,使知識、經驗的價值在最大程度上得到體現。知識整合則將分散於組織每個人、每個組織的知識進行挖掘,並將之整合到組織的知識系統中。有價值的、特有的知識在短期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但如果其它企業可以模仿這些知識,那麼這些稀有的知識不再能夠為企業創造獨特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必須發展和培育出難以模仿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是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積累形成的,獨特的經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正因為如此才難以被競爭對手模仿,才可以為企業提供持續競爭優勢。西門子醫療解決方案公司(MEO)為了幫助創造、獲取、分享、傳播和應用與公司使命相關的知識,建立了「MED知識分享」計劃。通過這個計劃西門子MED已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並能快速做出變更,他們在內部分享最佳實踐經驗。並定期與最強的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學習其創意和做法,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多元化的醫療保健行業供應商。
4.重視知識型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知識型團隊有兩個最主要的特徵:突出的高生產率和高協同性。高生產率特徵表現為知識型團隊具有不俗的生產能力和工作效率。產出具有高增加值,能夠為產品和服務帶來較強的競爭優勢和利益,是知識型團隊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基礎。高協同性表現為團隊個體人力資本之間的替代、互補和互動作用。由於知識型團隊的個體人力資本擁有更為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共同的知識基礎,在工作過程中更容易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激發創造性思維,是知識型團隊持續發展的保障。
5.注重保護員工的知識產權 在知識共享過程中,學習型企業要鼓勵有用知識的應用,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員工和他人的知識產權,鼓勵員工進行創造。目前,對於多數企業來說,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比較弱,它們擁有大量寶貴的客戶資料信息,卻只將它們存放在現有系統中而沒有將其應用於生產決策,同時還忙於收集更多的資料,以致最終陷入信息海洋而無法自拔。更嚴重的是,在知識的傳播和應用過程中,國內許多企業都忽略了自主知識產權問題,既沒有對員工的知識產權予以認可,也沒有對他人的知識產權予以保護,這都導致員工傳播知識和共享知識的積極性不高。
② 如何尋找合作夥伴
你尋找企抄業合作,不知是做渠道銷售還是終端客戶銷售,2種做法不同
「渠道銷售」是通過合作企業推廣你公司的軟體產品和服務,側重點在於渠道建設和渠道維護,對最終用戶可以很少關注,大部分業務是通過合作夥伴(代理商)完成的,特點是上手快、機會多、銷售額大、利潤薄、合作不穩定,適合有自主知識產權或總代理產品銷售。
渠道銷售之「渠道建立」:首先要把你們企業介紹資料准備好,包括企業概況、主營產品、核心競爭力(與同行不同的地方)、你會給合作方帶來的利益、合作協議等,定向發送給潛在的合作對象,通過談判篩選確定合適的商家。
渠道銷售之「渠道管理」:包括代理支持、執行督導、代理商間沖突管理等。
渠道銷售是個系統工程,對你的謀略和管理能力是個考驗。
最終用戶銷售比較簡單,如何做好,可參考的資料很多,具體細節這里不講了,但有個成功秘訣提示一下:「精、誠、勤」
精-一定要把好的精品賣給客戶
誠-如果你們公司的產品算不上精品,那麼要對客戶以誠相待,在價格優惠和服務上給客戶帶來增值
勤-多努力工作,積少成多
③ 為什麼說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舉例說明下嗎
不妨看看這些文章,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世界盃「中國製造」為何商業失利 http://shunmi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429153201061412749715/
2、阿里巴巴在台灣注冊商標遭遇「三連敗」http://shunmi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429153200911751445159/
3、美國啟動「專利屠宰」 中國企業成重點打擊對象http://shunmi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42915320098131193246/
4、風景名勝商標屢被搶注http://shunmi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429153200981241626856/
5、姚明商標之爭始末!http://shunmi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429153200981241525532/
6、麥當勞在商標侵權訴訟案中敗訴http://shunmi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429153200981294534456/
東莞市科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④ 請問4S店買車和綜合店買車有什麼不同
車行就是二級經銷商的俗稱了。通常車行可以給到你更低的價格。
車行與回4S不同的地答方是:4S是汽車品牌直屬的服務單位,無論售後還是保養、維修都比較正規化,消費者相對更放心。
而車行其實與「團購批發」類似,他們大量問4S拿車,他們的拿貨價格自然要遠低於個人消費者直接從4S拿車的價格。因此車行中轉之後還是能保證利潤的。
從拿貨價格來說,當然就是車行拿車更便宜了。但售後的正規程度自然是無法與4S相提並論的。因此我個人的觀點是:保有量大,維修保養非常方便的車可以從車行買,因為相對更廉價。而一般其他車輛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對汽車維修技術的了解程度來考慮。
⑤ 地接社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個旅行社,組織一個旅遊團,到某個地方,那麼,就要和目的地的一家旅行社發生業系,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購娛都由目的地的這家旅行社來負責(地接社,簡稱地接)。
地接派出導游叫做陪,組織這個團隊的旅行社(組團社)派出的導游叫全陪(全程陪同),如果出國,組社派出的導游叫領隊,負責在這個國家全程接待陪同的導游叫全陪。
(5)知識產權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擴展閱讀:
地接社在報價時,速度要快,因為一般組團社在尋價時,都是有客人在尋價,組團社也想在第一時間報給客人。我們在選擇地接社的時候,在同等標准下,是不會選擇報價最低的,因為車、房、餐肯定都是有所不同的(羊毛畢竟是出在羊身上的,這個道理我們都懂的)。
目前,我國「走出去」的旅遊企業業務不斷拓展包括旅行社、飯店、餐飲及景區等且多元化經營趨勢明顯,經營地區不斷擴大涵蓋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我國部分旅遊企業已有一定的規模和資本實力,但相對發達國家,甚至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旅遊企業的國際化程度還很低,核心競爭力不強。
我國旅遊業國際化程度低,具體表現在國內不僅缺乏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品牌、國際領先的專有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能力,也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和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產品開發等創新能力皆顯不足。
國際市場知識和國際化人才儲備不足的瓶頸,尤其是旅遊企業跨國並購方面的人才非常匱乏;對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比較模糊,海外投資的需求往往並不明確;我國旅遊企業在核心產品開發和分銷系統建設方面也與國際旅遊集團存在較大差距等方面。
在給組團社做行程報價的時候,盡可能把行程做得詳細(車程,門票價格等,含餐數量),規整(表格形式,讓人一目瞭然),如有可能,再把返程大交通的航班或車次例出,並註明時間。這樣給組團社提供了很完整的行程報價,方便組團社盡快整理報給客人,為組團社贏得時間。
參考資料:地接社-網路
⑥ 請簡述為什麼說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抄下,企業的核心競襲爭力是圍繞消費者的需求而構建的。而在核心競爭力的這幾大構成要素中,最容易為消費者所感知的就是技術和品牌。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不是某個公司的組織結構、經營戰略,而是其生產的產品,更確切的說的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的品牌。不管你的組織結構有多合理、戰略有多科學、企業文化有多好,如果你的產品技術太落後或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消費者依然不會購買。所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要落實到技術創新和品牌上來。活動推薦:2015中國(深圳)知識產權商業運營峰會
⑦ 為什麼企業國際化
1、擴大出口,開拓海外市場。過去20多年來,開拓國際市場始終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首要動機。近年來,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各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加工貿易大發展的有利條件,通過海外投資辦廠,帶動我們的技術、設備、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改變了我們以往主要依賴產品貿易出口的模式。我國已有不少企業在東歐、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設廠生產紡織品和服裝。隨著對外投資的增加,特別是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產能轉移規模更大。
2、促進產能轉移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近年來,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當地需要的成熟技術,轉移部分產能,既解決了國外市場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國和東道國產業結構,實現雙贏。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按照「立足國內,發展海外,實施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標,積極參與海外石油資源的開發,初步形成了中東及北非、中亞及俄羅斯、南美三大戰略區,這其中我國的技術和設備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加強境外資源能源開發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取得新進展。我已與30多個國家建立資源能源長期合作關系,與俄羅斯、哈薩克、沙特、蘇丹、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大項目和中長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歐、北非、南美、東南亞、中亞-俄羅斯等海外戰略區域建立了年產百萬噸以上的原油生產基地;鐵、銅、鋁、鉻、鋅等礦種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另外,我企業在境外開展森林資源合作開發、漁業合作也取得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國的跨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近年來通過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顯現,全球競爭、銷售網路正在構建。中海油成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者之一,海爾、聯想、華為、中興、TCL、海信、萬向等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端產業領域的製造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逐步形成了國際品牌,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5、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6、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巴基斯坦海爾家電經貿合作區及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兩個合作區已經揭牌運行,泰國羅勇經貿合作區等其他合作區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7、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我企業在周邊、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國家的拓展,已成為新形勢下我鞏固和發展同這些地區國家的關系、尋求雙方利益交匯點的重要途徑。我與有關國家在重大項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為雙邊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解決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大企業國際化力度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能源、資源、環境和土地等方面的嚴重製約。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靠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需要加大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力度,更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參與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程度。
第一,緩解國內能源資源約束需要更加大開發海外資源的力度。我國是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如我國人均擁有石油、天然氣不到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種主要有色金屬資源中,我國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以來,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資源供給矛盾加劇,對國際市場依賴加深。未來,伴隨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特別是相當一段時間內重化工業的擴張,能源資源矛盾可能還將持續或加劇。需要推動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強海外資源的合作開始與利用。
第二,是緩解國內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升級的需要。我國新一輪經濟周期中,投資擴張加大了產能過剩,據估計目前製造業產能閑置率已經較高,需要加大參與全球產業重組和對外產業轉移的力度。同時,我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部分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在不斷加強,具有多元化的比較優勢,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是產業升級的需要。
第三,是緩解國際貿易摩擦的需要。我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未來,在我國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較長時間持續條件下,國內市場競爭還將不斷加劇,我國製造業特別是消費品對國外最終需求的依賴也將持續,企業迫切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但卻遭到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束縛。而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加大對外投資合作力度,有利於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出積極貢獻,有利於緩解與有關國家的貿易不平衡,是化解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
第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進入新世紀以來,芬蘭、瑞典等新經濟典範其自主創新也都是建立在企業國際化經營基礎上,如芬蘭只有500萬人口卻擁有一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我國也必須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通過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設立產品設計和研發中心、開展海外並購等,提供利用外部智力和研發資源的水平,招攬國外高端人才,鍛煉培育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第五,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工廠,但總體上仍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非價格競爭力不強。要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關鍵是提高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一是可以學習借鑒國外企業的現代經營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礎上優選培育有競爭優勢的主導業務環節,走上基於創新的差異化競爭之路;二是學習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在國內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三是通過對外投資合作與並購,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路,既改變目前單純依賴國外中間商的局面,更為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設計和研發體系創造條件。
第六,穩步開展服務業國際化經營,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特別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今年出台的國務院7號文件對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做了全面部署,並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發展服務業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世界服務業信息化現代化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在著力推動服務業引進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走出去」。要逐步創造條件支持有實力的服務業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引入國外服務供應商先進的管理系統、經營理念、軟硬體技術以及新的業態,提升服務業創新能力,加快服務業現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在國際貿易、投資、研發、技術交流以及國際生產要素重組與產業轉移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國際知名品牌則是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加快從經貿大國向強國的轉變,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全面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須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相應的戰略和政策,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在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過程中提高跨國經營企業的實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國近年來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過1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我國目前已經進入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減少的階段,已有能力和條件逐步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以企業為主體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投資,達到緩解國際收支失衡、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效果。
⑧ 怎麼利用知識產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圍繞消費者的需求而構建的。而在核心內競爭力的這幾大構成要容素中,最容易為消費者所感知的就是技術和品牌。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不是某個公司的組織結構、經營戰略,而是其生產的產品,更確切的說的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的品牌。不管你的組織結構有多合理、戰略有多科學、企業文化有多好,如果你的產品技術太落後或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消費者依然不會購買。所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要落實到技術創新和品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