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證券化風險控制

知識產權證券化風險控制

發布時間:2022-05-11 19:16:06

❶ 我國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發展趨勢如何

1,前景不錯,畢竟是新產業,但是國內基本沒有實踐案例,國外的也不多,前年一年的收入在5億美元左右;
2,相關制度還不完善,現在基本出於理論研究階段;
3,提前布局也許可以獲得很好的效益,畢竟風險不是很大,更需要的是各個行業工種的配合,審計,財務,會計,證券等

❷ 知識產權資本化有哪些類型

知識產權資本化的兩種主要類型:出資與證券化。 (一)知識產權出資 我國《公司法》第27 條第1 款規定「: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此外,公司章程應當載明股東或發起人的出資方式、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公司法》第 25,82條)。「通過對該法律條文的解析不難看出,目前我國立法所要求的現物出資的構成要件有:確定性;價值物的現存性;價值的可評估性;可獨立轉讓性。另外,我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27,28 條,《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27,28 條對用於出資的現物作了有益性的構成要件的規定。」 (2)知識產權價值的現存性,這是從出資的目的而要求的條件,如果知識產權已經消滅或者將來才有的話,那麼出資的目的就無法達到,所以知識產權必須現實存在,我國公司法原則上要求交付日期到來前由出資人所有即可,不要求在擬出資時就有出資人所有,靈活而符合實際。 (3)知識產權價值的可評估性,這在知識產權的評估方法中有所闡述。「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或定價只能是一種預測性的判斷。最終由市場決定和反映出的價值才應當是真正的知識產權價值,這也是對評估值一個檢驗。」 (4)知識產權價值的可轉讓性,如果知識產權不是屬於自己所有,或者與他人共享,或者是被許可使用人,自然不能轉讓,否則對真正權利人不公。「從本質上看,知識產權轉移的應是獲利能力及相應的權利,而並不是必須讓公司像擁有物質資本那樣來掌握和形成公司的獨占財產權。」 (5)知識產權價值的有益性,是指作為「出資的知識產權可能為公司帶來利益,即作為出資的知識產權能為公司所用。知識產權是否能為公司所用取決於它與公司經營范圍之間的關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27、28 條規定,作為外國合營者出資的機器設備或其他物料必須為合營企業生產所必不可少,且中國不能生產,或雖能生產,但價格過高或在技術性能和供應時間上不能保證需要之物。作為外國合營者出資的工業產權或專有技術必須能生產中國急需的新產品或出口適銷產品,或者能顯著改進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或者能顯著節約原材料、燃料、動力。 以上的構成要件實為現物出資的要件,不過知識產權出資屬於現物出資,所以可借鑒,另外這些要件是大陸法繫上,從前引的美國法的相關規定來看是不存在的。「在現物出資方面,兩大法系均注意到保護債權人利益和交易安全,但採取的路徑卻完全不同,英美法系採用了實用主義的效果規制模式,而大陸法系採用的是理性建構主義的事前規制方式。不難看出,英美法系的做法賦予了各種生產要素進入公司資本構成的充分自由,而大陸法系嚴重限制了生產要素資本化的自由度,分析大陸法系現物出資適格理論及立法的潛在理論邏輯可發現,這種理論和立法有兩個基本的理論支撐,即公司的有限責任和物質資本本位觀。現代公司是以自身獨立的資產為限對外承擔民事責任,故要求現物出資須符合『價值性』和『可轉讓性』,在物質資本與非物質資本的關繫上,單向地用物質資本尤其是貨幣資本來衡量和要求非物質資本,認為公司中必須擁有相當的物質資本才能保障交易安全,故而用『價值評估可能性』來排斥某些無法用貨幣估價的非物質性的生產要素。因此可以看出,現物出資的適格理論及相應立法仍然固守著傳統的公司資本的價值目標及其陳舊內涵。」 (二)知識產權證券化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指發起人(Originator)將其具有可預期現金收入流量的知識產權(稱為基礎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基礎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轉移給一個特設載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後者發行一種基於該基礎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的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權利憑證,據以融資的過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主要功能在於知識產權的融資和再融資。知識產權證券化使抽象物得以有體化。」知識產權具有無形性的特徵,不同於有體物,但是通過證券將知識產權評估後的價值記載於紙面上,變無形為有形。 基於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的迅速發展,美國投資銀行界與知識產權界將其作為未來重大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就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將其作為未來的一個「新趨勢」。

❸ 知識產權最新的趨勢是什麼

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是近年來興起於發達國家的一種新型的資產證券化類別,其發展之快,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知識產權制度的確立,知識產權已成為現代企業重要的生產經營要素,企業經營形態也從強調傳統的土地、廠房、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轉而強調專利、品牌、顧客關系、服務等無形資產。在這種背景之下,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作為知識產權開發與知識產權融資的創新模式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所謂「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是指發起人將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知識產權(稱為「基礎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基礎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流通證券在國際上,有的理論家提出以"淡化"、"弱化"知識產權的專有性,來緩解專有性 與公開、公用的矛盾。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法學家中山信弘。 而更多學者,乃至國際公約,則主張以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專有性來解決這一矛盾。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1996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主持締結的兩個新的版權條約。其中增加了一大批受保護的客體,增列了一大批過去不屬於專有權的受保護權利。而 美國、歐盟國家均已准備在1998年到1999年,即進入21世紀之前,修訂知識產權法,使之符合新條約的要求。此外,在商標保護方面,強化專有性的趨勢則表現為 將馳名商標脫離商品以及服務而加以保護。

這種強化知識產權專有性的趨勢,應當說對發展中國家未必有利。但目前尚沒有發展中國家表示出"堅決抵制"。主要原因是:在知識經濟中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趨勢是抵制不了的,發展中國家應及早研究它們的對策。上述第二對矛盾,引出了知識產權保護中最新的程序法問題,亦即在涉外知識產權 糾紛中,如何選擇訴訟地及適用法律的問題。過去,絕大多數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均以被告所在地或侵權行為發生地為訴訟地,並適用訴訟地(法院所在地)法律。但網路上的侵權人,往往難以確認其在何處;在實踐中,侵權復製品只要一上了網,全世界任何地點,都可能成為侵權行為發生地。這種狀況,主要是由網路的 無國界性決定的。曾有人提議採取技術措施,限制網路傳輸的無國界性,以解決上述矛盾。但在實踐中困難極大,或根本做不到。於是更多的學者,更多的國家及 地區,實際上正通過加速各國知識產權法律"一體化"的進程,即通過弱化知識產權的地域性,來解決這一矛盾。

國際知識產權法律"一體化",就要有個共同的標准。多少年來,已確認的專有權,一般不可能再被撤銷。於是,保護面廣,強度高的發達國 家法律,在大多數國際談判場合,實際被當成了"一體化"的標准。發展中國家雖然並不情願,卻又阻止不住。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時,訂立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 權協議》,就是違背發展中國家意願,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又不得不被廣大發展中國家接受的典型一例的過程

❹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目錄

緒 論
第一篇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基本原理
第一章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概論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和特徵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特徵
(一)規范性
(二)法律性
(三)市場性
(四)戰略性
(五)專業性
(六)動態性
(七)系統性與協同性
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性質與目的、意義與作用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性質與目的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當代我,國企業管理變革的重要趨勢l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作用
第三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類型、內容、任務與方針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類型與內容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任務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方針
第二章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宏觀構架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管理層次維度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動態管理維度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價值管理維度
四、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法制管理維度
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微觀構架
一、企業知識產權的產權管理
二、企業知識產權的經營管理
三、企業知識產權的組織管理
(一)組織保障
(二)管理職能保障
第二篇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實施策略
第三章 企業知識產權的權屬管理與運營管理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的權屬管理
一、企業知識產權權屬管理概述
二、企業職務發明創造的權屬管理
三、由政府財政資助開發的企業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管理
(一)國外立法經驗及其借鑒
(二)我國關於由政府資助完成的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的歸屬的規定與完善
四、合作創新及產學研環境下企業知識產權的權屬管理
(一)合作創新條件下企業知識產權的權屬管理
(二)產學研環境下企業知識產權的權屬管理
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
一、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概述
二、企業知識產權許可
三、企業知識產權轉讓
四、企業知識產權資本運營
(一)企業知識產權資本運營概述
(二)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三)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
(四)企業知識產權投資入股
五、企業知識產權信託、託管與評估
(一)企業知識產權信託
(二)企業知識產權託管
(三)企業知識產權評估
六、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的機制創新:國家知識產權經營管理公司創建探討
第四章 企業知識產權分類管理
第一節 企業專利管理
一、企業專利管理的概念與意義
二、企業專利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企業專利管理規章制度建設
(二)企業專利產權管理
(三)企業專利信息管理
(四)企業專利利益分配與獎勵的管理
(五)企業專利實施管理
三、一種實用的企業專利管理模式——專利組合管理
第二節 企業商標管理
一、商標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通過商標管理確立商標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通過商標管理,培育商標的價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通過商標管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
二、企業商標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全方位商標管理模式
(二)品牌經理制
(三)品牌管家制
三、企業商標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企業商標管理規章制度建設
(二)企業商標注冊與流程管理
(三)企業商標使用、許可與轉讓管理
(四)企業商標印製管理
(五)企業商標檔案管理
(六)企業商標廣告管理
(七)企業商標信息管理
(八)企業商標專用權維護管理
(九)企業商標(品牌)危機管理
(十)企業商標資產管理
(十一)企業商標國際化經營管理
第三節企業著作權管理
一、企業著作權意識的培育
二、企業著作權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三、企業作品利益關系的調整
四、企業著作權的利用
五、企業著作權的保護
六、企業著作權登記等其他內容
第四節 企業商業秘密管理
一、企業商業秘密意識培養
二、制定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規章制度和方案
(一)明確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人員,實施專人負責管理
(二)建立、完善保護商業秘密的各項規章制度,使企業商業秘密保密管理規范化、具體化
三、企業員工商業秘密管理
(一)員工招聘時對商業間諜的防範
(二)與員工簽訂商業秘密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協議
(三)防範企業員工在技術成果發表、對外交流與宣傳等方面泄露商業秘密
(四)嚴格限制接觸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明確企業商業秘密接觸、披露、使用許可權
(五)對調離員工、跳槽員工的商業秘密管理
四、企業外部人員商業秘密管理
五、企業商業秘密文件管理
六、網路環境下的商業秘密管理
第三篇 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
第五章 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概論
第一節技術創新的概念與特徵
一、技術創新的概念及與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
(一)技術創新的概念
(二)技術創新與自主創新的關系
(三)技術創新與技術的創新的關系
(四)技術創新與知識創新的關系
二、技術創新的特點
(一)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二)技術創新具有過程性
(三)商業化與應用成為技術創新的基本目的和內容
第二節 技術創新在創新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國家創新系統中的技術創新
二、區域創新系統中的技術創新
三、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作用的重要政策規范研究
(一)《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總體實施方案》
(二)《關於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
(三)《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四)《國家產業技術政策》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的關系
一、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之間的關系
二、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之間的關系
三、技術創新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 技術創新中的企業研究開發研究
一、研究開發的基本原理
(一)研究開發的基本概念
(二)研究開發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三)研究開發與企業專利申請、專利保護及專利戰略的關系
(四)研究開發對技術轉移、國家創新模式、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影響
(五)企業研究開發的評價指標
(六)中小企業研究開發的扶持政策
二、我國企業研究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我國企業研究開發現狀
(二)強化企業研究開發管理,提高研究開發能力的對策
第六章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策略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策略概述
一、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原則
二、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選擇的策略及其與知識產權管理的關系
(一)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選擇的策略
(二)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選擇與知識產權管理的關系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管理的具體內容
一、研究開發立項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
(一)市場開發與選題的調查與確立階段
(二)可行性論證階段
(三)制定技術方案、正式立項階段
二、研究開發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
三、研究開發階段完成後的知識產權管理
四、研究開發成果產品化和市場化階段知識產權管理
五、技術創新各階段中知識產權管理共同涉及的兩個重要問題
(一)以專利信息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知識產權信息管理
(二)知識產權確權管理
第七章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
第一節 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管理。
一、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概述
二、企業技術創新中研究開發的法律風險管理
(一)制度建構
(二)技術檔案管理
(三)保密控制
(四)預防機制
三、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權屬管理
(一)知識產權歸屬的約定和執行
(二)知識產權保密約束
(三)知識產權侵權與被侵權的預防
四、合作創新環境下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管理
(一)合作創新: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形式
(二)企業合作創新中知識產權風險管理
五、企業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預警與應急機制的建構
(一)我國企業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預警與應急機制建構現狀
(二)企業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預警與應急機制建構策略
第二節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標准化管理
一、標准與技術標準的含義
二、企業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標准化管理
三、企業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標准化管理中的特殊問題:專利池管理
第三節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績效管理
一、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績效管理概述
二、企業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管理績效評估體系與指標研究成果介評
(一)國外關於知識產權評估體系與指標的研究成果
(二)國內關於知識產權管理績效評估體系與指標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
第八章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概論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相關概念
一、企業戰略
(一)企業戰略的概念
(二)企業戰略的內容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概念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特點
三、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
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貫徹實施國家和區域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和核心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是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一)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幾種戰略模式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實現企業競爭戰略的機制
三、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贏得知識產權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一)通過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贏得知識產權優勢
(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突破國外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壁壘
五、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調整產業結構、改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
六、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實現企業資源與能力有效組合的保障:以資源與能力學說為考察視角
第三節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類型及其內涵
一、按照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質內容劃分
(一)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戰略
(二)企業知識產權運營戰略
(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四)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戰略
二、按照知識產權的類型分類
三、按照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運作的關鍵要素或運作過程劃分
四、按照企業的規模、性質劃分
五、按照企業成長階段劃分
六、其他分類
第四節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構成要素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構成要素概論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指導思想
三、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環境
四、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原則
五、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定位
六、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目標
七、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重點l
八、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策略
九、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動態調節機制
第五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制定的環境分析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的制定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方案的擬定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要領
第九章 企業專利戰略
第一節 企業專利戰略概論
一、企業專利戰略的概念
二、企業專利戰略的目標與工作重點
三、企業專利戰略對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
第二節 企業專利戰略的類型
一、企業進攻型專利戰略、防禦性專利戰略和攻守兼備型專利戰略
(一)企業進攻型專利戰略
(二)企業防禦型專利戰略
(三)企業攻守兼備型專利戰略
二、其他形式的分類
第三節 企業專利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企業專利戰略的一般作用
二、我國企業專利戰略的重要意義
第四節 企業專利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一、企業制定專利戰略的SWOT分析
(一)企業外部環境提供的機會和威脅
(二)企業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三)SWOT分析框架下企業專利戰略的不同模式
(四)基於SWOT分析框架的我國企業專利戰略模式
二、企業制定專利戰略需要明確的內容
三、企業制定專利戰略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
四、企業專利戰略的實施
(一)從企業所處產業生命周期及企業技術所處生命周期確定具體的專利實施策略
(二)企業專利戰略實施的新形式——專利組合的理論與實踐
(三)實施試點——推進我國企業專利戰略的一種有益嘗試
第十章 企業商標與品牌戰略
第一節 企業商標戰略的概念與意義
一、企業商標戰略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二、企業商標戰略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企業商標戰略的實施策略
一、企業商標戰略不同環節的實施策略
二、企業實施商標戰略的經驗介紹
第三節 企業品牌戰略
一、企業品牌戰略的概念與意義
(一) 品牌戰略及其與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
(二)品牌戰略的重要意義
二、企業品牌戰略的實施策略
(一)強化企業品牌意識,特別是品牌的價值和戰略意識
(二)堅持不懈,樹立追求卓越品牌的信心和創名牌的信念
(三)健全企業品牌管理機構和制度,為企業品牌管理和戰略運作提供基礎保障
(四)探索企業品牌培育的規律和模式,建立企業個性化的品牌成長機制
(五)以自主品牌培育為核心,將品牌戰略置於技術創新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運行環境中
(六)建立和完善品牌的激勵機制,促使創名牌成為企業的導向
(七)加強對品牌管理專業人員的培養,提高品牌管理水平
(八)適應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發展的需要,實施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
(九)珍惜企業來之不易的品牌,嚴防品牌被貶值、賤賣、收買
第十一章 企業著作權戰略與商業秘密戰略
第一節 企業著作權戰略
一、企業著作權戰略的概念與意義
二、企業著作權戰略的目標與實施策略
(一)企業著作權戰略的目標
(二)企業著作權戰略的實施策略
第二節 企業商業秘密戰略
一、企業商業秘密戰略的概念與意義
二、企業商業秘密戰略的實施策略
第十二章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動態適應能力與實施績效評估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動態適應能力
一、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動態適應能力理論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動態適應能力的實證分析
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績效評估
一、國內外現有成果介紹與評述
二、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績效評估指標的確立
第五篇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保障體系
第十三章 企業內部知識產權管理保障體系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的沿革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的方式
三、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的現狀與完善對策
(一)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現狀
(二)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的完善對策
第二節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保障與激勵機制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保障
(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保障的意義與內容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則
(三)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經驗、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
二、激勵機制
(一)激勵機制的理論基礎
(二)我國企業鼓勵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構建的現狀與對策
第三節 企業知識產權人才隊伍
一、我國知識產權人才計劃與企業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隊伍的要求
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配置
第四節 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管理與網路平台建設
一、知識產權信息的內涵及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管理的內容
(一)知識產權信息的內涵
(二)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管理涉及的內容
二、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管理實現的重要形式: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三、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網路平台建設的內容
第五節 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營造
一、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基本定位
二、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意義
三、企業知識產權文化構建的策略
第十四章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外部保障體系
第一節 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一、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現狀分析
二、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的完善
第二節 政府建構企業知識產權產業化轉化平台、交易平台及信息網路平台
一、知識產權產業化轉化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設
二、知識產權信息網路平台建設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❺ 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國內實施

中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實施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可行性,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資本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外,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適宜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已初具規模
從國外的實踐來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主要是專利、商標權和版權。國內這幾種知識產權發展迅速,數量已有相當積累,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中國專利申請總量已經突破200萬件,2001年以來三種專利受理量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百分之二十,發明專利受理量年均增長率超過百分之二十五。截至2005年上半年,中國累計商標注冊申請已近387萬件。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和商標的年申請量已居世界第一,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為國內申請。中國還擁有許多優秀的電影、音樂、圖書作品,市場認知度較高,適宜進行證券化的操作。而且隨著中國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強,保護范圍的加大,保護技術的成熟,知識產權交易日益活躍,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得以形成和體現,中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能得到持續的、充足的供給。
有利條件
中國已有的資產證券化實踐為實施知識產權證券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多年的討論和呼籲,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終於從理論探索走向了實踐操作。從2005年開始,中國已有多隻資產證券化產品成功上市,如「中國聯通CDMA、網路租賃費收益計劃」、「開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建元」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莞深高速公路收費收益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中國網通應收款資產支持受益憑證」、「遠東租賃資產支持收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等。這些已有的資產證券化實踐既有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又有非金融類企業的資產證券化。它們為中國將來大規模、有序地開展資產證券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還能推動與資產證券化有關的稅制、監管和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育市場和投資者,提高參與者、投資者和監管者對資產證券化的認識和理解。這就為在中國實施知識產權證券化掃除了一定的障礙,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❻ 什麼是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在國外的發展

知識產權證券化就是以知識產權的未來許可使用費(包括預期的知識產權許可使用費和已簽署的許可合同保證支付的使用費)為支撐,發行資產證券進行融資的方式。
世界范圍內最早的一例知識產權證券化實踐是音樂版權證券化。在Pullman Group的策劃下,英國著名的搖滾歌星David Bowie將其在1990年以前錄制的25張唱片的預期版權(包括300首歌曲的錄制權和版權)許可使用費證券化,於1997年發行了Bowie Bonds,為其籌集到5500萬美元。Bowie Bonds的成功發行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極大地拓寬了資產證券化的操作視野。從國外的實踐來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已經非常廣泛,從最初的音樂版權證券化開始,現已拓展到電子游戲、電影、休閑娛樂、演藝、主題公園等與文化產業關聯的知識產權,以及時裝的品牌、醫葯產品的專利、半導體晶元,甚至專利訴訟的勝訴金。盡管從目前來看,知識產權證券化在整個資產證券化市場中所佔的份額還很小,但是它已經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態勢。1997年當年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的交易總額為3.8億美元,2000年已達到11.37億美元的好成績。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價值中的比重在近20年中大約從20%上升到70%左右,知識資產逐漸取代傳統的實物資產而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這就要求企業應該將融資的重點從實物資產轉向知識資產。知識產權證券化正是順應了這種歷史潮流,為知識產權的所有者提供了以知識產權為依託的全新的融資途徑,將知識資產與金融資本有效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在自主創新過程中資金需求與供給的良性循環。根據Pullman Group的估計,全球知識產權價值高達1萬億美元。隨著知識產權相關產業在世界各國的經濟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以及知識產權商業化運作的加強,全球知識產權的價值還將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這就為知識產權證券化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資產。可以預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在未來肯定會成為資產證券化領域的主力軍。

❼ 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性質特徵

發展知識產權證券化對融資者、投資人和發展都帶來新的機遇。對融資者而言,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最大特點,是其能夠在取得融資的同時,保留對知識產權的自主性。在證券化過程中,被轉移到特設載體進行證券化的資產,通常是知識產權的權利人授權他人實施知識產權所取得的現有回報或將來的提成(應收賬款),而非知識產權本身。在證券化交易後,發起人仍可保有、並且管理知識產權。這種特點對創新型企業別具意義,因其在取得資金融通的同時,發起人還能對知識產權進行進一步改良或應用,持續提升其價值。此外,證券化融資還可以提供融資者較高的融資杠桿,取得相對便宜的資金。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產品具有較佳的流動性。而其風險與報酬在股票和債券之間,因此可作為豐富資產組合的良好投資標的。而證券化所產生的破產隔離效果,可以使投資人直接投資看好的技術或著作,而不必過於擔心發起人的經營狀況。對於宏觀經濟的發展而言,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存在,可使不同風險偏好者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從而提升整體經濟的效用水平。從經濟學分工理論的視角來看,創新型企業可以將風險資產透過證券化轉移出去,更專注於知識創新與管理的工作;而專業投資人則通過資產組合來分散所承接到的風險。

❽ 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風險及其防範

資產證券化的應用范圍不斷在擴大,經歷了貸款類資產、應收款類資產、收費類資產等。在這些演變觸及知識產權領域前,交易的概念或原理有較大相似性,因為所涉及的資產大都是經濟活動中自然產生的財產或權利,比較容易被觀察和掌握。然而,知識產權在很多方面不同於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財產或權利。知識產權是國家主權透過法律手段平衡各種沖突目的而製造出來的一種無形權利,其特性與普通資產相比殊有不同。當傳統的證券化操作應用於知識產權這種無形的權利時,將引起一些特殊的風險。
將來債權的實現存在待履行性
知識產權證券化中的參與者主要是知識產權的授權方、被授權方、特設載體和投資人共四方。授權方通常是證券化的發起人,他把將來某一時段中可向被授權方收取的權利金(將來債權)一次性地轉讓給特設載體,然後由特設載體透過證券化操作,向投資人發行證券。特設載體將來在陸續收到權利金時,便根據約定扣除相關行政開支,余額以證券本息的形式向投資人按證券所記載的條件支付。追本溯源,在知識產權證券化中,支付證券本息的來源,通常就是知識產權授權合同。然而,知識產權授權合同的高度待履行性(executoryc ontract)卻成為風險的來源。也就是說,授權方(證券化的發起人)往往必須承擔若干合同項下的實質義務,而如果他沒有按合同履行,被授權方可以拒絕支付部分授權金,如此一來,特設載體便無法取得原先預期的現金流,也就無法依照約定向證券投資人發放本息。對照來看,以企業貸款或住房按揭為基礎的將來債權,其債權的實現通常只是時間因素,並無實質的合同義務等待發起人履行。兩者相較之下,突顯出了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獨特風險。
由於知識產權證券化存在這種風險,因而對於產生現金流的基礎交易內容必然需要有高於其它資產證券化的揭露要求。以住房按揭證券化為例作比較,其中涉及的基礎交易是銀行與業主間的貸款協議。在證券化進行時,銀行方已經發放貸款,因此即使不揭露貸款協議的內容,投資人也夠理解銀行所享有請求權的本質。然而,由於知識產權授權合同的待履行性,如果不充分揭露發起人(授權方)在合同項下的義務和履行的能力,投資人將無法真實評斷證券所蘊含的風險。基於此原因,發起人應該被要求對授權合同的待履行性做出說明,包括發起人所需履行的義務、履行計劃和手段以及用於履行的資源配置等。此外,發起人應對其履行的狀況進行持續披露,而具體的披露程度可以按比例原則,視發起人所被期待的履行程度大小而定。
基礎資產的可重復利用性
知識產權的可重復授權性是異於其它被證券化資產的重要特性。知識產權在每次授權中,都可以產生新的合同債權。這種可無限重復利用的性質,一方面是知識產權的潛力所在;但另一方面,卻也產生了其它資產證券化所沒有的風險。假如發起人在證券化交易後對新的被授權方進行授權,雖然發起人可因此得到新的收益,但卻可能因被授權人總數的增加而使原被授權方面臨競爭,甚至收益下降。由於授權金的計算一般都與被授權方的收益掛鉤,因此原被授權方的收益下降,將導致流人特設載體收取的現金流減少,最終影響對投資人的本息收益。注意到這種可重復授權性,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能為證券化的參與者帶來利益。以信貸資產證券化為例作比較,如果信用貸款的某一個債務人發生違約,則這筆應收賬款可能無法回收,因而將使證券化的現金流減少。但在知識產權證券化中,如果出現類似的違約事件,由於無形資產不存在被消耗或用盡的情況,所以知識產權可為新的被授權方利用,從而能產生新收益來補充現金流。例如,在美國知名運動服裝品牌Athlete'sFoot的商標權證券化案例中,發起人以商標授權合同和加盟合同產生的權利金進行證券化。證券發行後,一家主要的加盟商(被授權方)意外破產,但這個意外卻未影響到投資人利益。其原因,就是該破產加盟商所經營的門市店,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新經營者接手,而根據證券化交易各方的約定,新經營者很快就得到加盟授權,因而有新的現金流產生,彌補了因該主要加盟商破產所造成的收入短少。
此外,知識產權在不同權利人間具有可分割性。這種性質與前述的重復利用性有所相似,都是源於知識產權的無體性本質。但也有所不同,因為分割的結果可以使一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對同一知識產品分享利益,而同時各主體間的地位彼此獨立,權利互不幹涉。例如,著作權的發行權、復制權或表演權可以分屬於不同人,或者分屬於國內外的兩方。這種對權利范圍的劃分,可以簡單地由授權合同決定,合同如何描述,就可能產生出什麼樣的權利來。在證券化交易案例中,常見到這種切割操作。例如,在知名的Chrysalis音樂著作證券化案例中,發行人只取得著作權中的發行權,但其可以將這項權利將來產生的收益進行證券化。另外,在DreamWorks電影著作權證券化的案例中,發行人將其國內戲院與電視頻道的收益權保留,而將其它的著作財產權切割出去進行證券化。這種可分割性固然為證券化交易帶來彈性,卻同時也帶來風險。正是因為這種權利的分割可以由合同簡單地達成,因此不容易被非合同方所察覺。如此一來,一旦分割出來的權利彼此重疊、矛盾或混亂,甚至導致必須由訴訟解決,那麼盡管證券化中的投資人最終取得勝利,證券價格的波動已足以使投資人的權益受損,並且危害了經濟穩定。這種風險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授權合同的存在不為合同外的第三方察覺,這可能是因為非合同方不夠謹慎,受到故意欺瞞,也可能是未進行合理的調查而造成的。考慮這些原因在權利主張上的有效性,其實就是進入了權利登記公示制度的運作范圍。如果有一套清晰有效率的登記制度,可以明確地依照登記的先後范圍來決定權利沖突人在對抗過程中的優先性,而這種對抗的過程對經濟穩定產生的不利影響便能夠得到控制。
解決這些風險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必須使知識產權的權利變化相對容易地為人所知,而這就牽涉到登記公示制度的設計。美國在知識產證券化的實踐中,發現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因而開始探索知識產權一元化登記制度。也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將涉及知識產權權利轉讓、擔保、授權的各種交易登記公示信息整合起來,成為供大眾網上查詢的登記系統。由於信息技術的進步,構建這種高效率的登記查詢系統變得切實可行。從前為了取得一項信息,必須跋山涉水,到達信息材料的保存處,在實體的文件中搜尋,登記或搜尋需要很大的經濟成本,因而使得這種解決路徑缺乏可行性。而現在信息科技的進步已能實現在彈指之間穿越空間,去讀取大量的數據信息,因而成本的問題得到合理控制。固然,這種登記有可能對知識產權的權利行使產生某種程度的不便,但這種登記揭露要求可以選擇性適用,例如僅對擬進行證券化或已被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實施。
產權范圍的不穩定性
知識產權權利的本質是基於國家權力的作用,賦予個體在某種知識產品上的獨占權利。換言之,知識產權的存在是法律運作下的人為行政結果,而不是在經濟活動中自然出現的。知識產權原始權利的取得以及權利范圍的界定,勢必有人為行政的參與。然而,人為的行政不可避免地受到知識、經驗與資源的限制,可能出現疏失。所以,不論是審查程序還是審查程序外的司法程序,隨時都可能造成知識產權權利范圍的變化或消滅。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由其產生的現金流便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消失,證券投資人便無法獲得預期的本息償付。
在其它資產證券化交易中,對於這類的權利瑕疵風險,一般是透過律師和會計師的盡職調查來掌握。然而,這種做法在知識產權證券化中有所局限。就知識產權而言,侵權或無效案件的判斷具有高度專業性,也常有模糊地帶,因此在技術上很難通過一般法律的盡職調查和有效辨明。即使有相關領域的專家協助,有時也未必能絕對確定權利的范圍。
如在專利申請案中,權利要求書(claims)的字句通常是申請人與審查人斟酌、協商的結果。基於人類智慧的限制,這種協商不可能窮盡古往今來,因而即使專利權證書已經頒發,權利人也無法排除其被授予的權利與其它專利有所重疊,以及因此而受到挑戰的可能。在商標注冊制度的實踐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這說明了知識產權權利范圍的界定,在很多情況下屬於知識產權制度下的不可能,必須藉助司法制度來完成。
在訴訟還沒有真正來到前,沒有人能夠保證知識產權是否完整無暇。然而,不論這種風險大小如何,只要證券化的當事人能將風險情境進行歸類,就有可能透過協議來進行風險分擔。例如,交易當事人可以規定在權利出現瑕疵時,各方所應擔負的責任和享有的權利,如:請求損害賠償權、降低價金、解除合同、請求繼續履行、請求違約金、中止支付價款,或是以各種形態對於責任或權利加重或免除責任等。而這種協議約定,必須以清晰的民商法框架為基礎,如此交易各方才能確知對於風險分配的約定,具有法律效果的可預見性。其實這種風險的本質是屬於知識產權制度的內涵風險,它伴隨著制度而存在,因而難以透過制度內的調整或合同安排完全消除。然而,以消除的風險卻可以轉嫁給合同外的第三方。這就如同搭乘交通工具,人們總想得到出行的便利,但交通意外卻不可能根本地消除,因此人們購買保險,將意外發生時的經濟風險轉嫁給肇事人和受害人以外的第三方。循著這種思路,歐美在實踐中已經逐步探索出知識產權保險這種險種。
市場價值的不確定性
知識產權及其衍生權利的價值,受到消費者、市場條件和替代品等因素的影響極大,因此市場的價值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變化。例如,當大眾口味發生改變,受人歡迎的著作可能逐漸變得乏人問津;某一項技術在較佳的替代性技術出現後,可能會很快地從市場上消失。這種市場價值的不確定性,其實是以上幾種特質在經濟活動中透過市場機制而表現出來的外在現象。例如,知識產權的權利產生是基於政府行政的結果,所以其存在和范圍有不確定性,而一旦出現挑戰,則價格就會滑落。又如,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來自於不同主體間透過授權或權利切割進行分工而形成的產業鏈條,在此鏈條中,一旦某個主體發生變化,供需的變化將會影響鏈條上各類產品的價值。這種市場價值的不確定性,自然局限了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發展。然而在實踐中,人們也摸索出了針對個別知識產權所適用的回應措施。例如,在電影著作權證券化中,銀行家從過去的經驗觀察到,電影上映第一周的票房收入,與電影最終所能產生的總創收具有高度相關性,因而可以藉此相對准確地預測將其證券化的估值。可以說,這種解決方案是個案式的,並沒有適用於所有知識產權的標准方案。然而對個別的標的而言,只要合理的方案被找到,則證券化成功的機會便大大地增加。
價值難以確定的原因除了市場因素,還可能來自於知識產權權利人(一般就是證券化中的發起人)本身。被授權人向發起人取得授權的原因,除了知識產權本身外,通常還因為考慮到發起人本身的市場規模、經營團隊組成以及其所能掌控的相關資源。縱然某一項知識產權可以從授權中產生龐大的現金流,但該知識產權與發起人隔離拍賣時,其將脫離發起人所掌握的資源,因而能夠變現的價值可能相當有限。根據國外學者的統計,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知識產權在破產清算程序中的價值將急速下降,每月降幅可達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遠遠高於土地或其它實體資產。面對這種風險,有效率的破產程序可以減少知識產權在程序中的價值減損,這有賴於破產法框架的合理構建,也包括了考慮透過特別法的方式,來規范破產程序中適用於知識產權處置的例外規則。至於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的發現,則有賴於專業團隊與暢旺的交易市集來達成。以美國為例,由於上述知識產權在拍賣時快速貶值的特性,實務界體認到速度是知識產權變現的關鍵,致力於打造一套以各種專業人員緊密合作為基礎的作業流程,藉以縮短知識產權變現的時間。檢視我國在這方面的現狀,可以發現我國在交易市集的構建已經初具成效。然而,現有的產權交易市集仍側重技術交易,對著作權和其它類別的知識產權仍處在探索階段。相較於交易市集的建設,我國在中介機構和專業人員方面則較為缺乏。特別是市場上還較少有跨領域、跨學科的人才與團隊來提供財務、技術與法律的整合性服務,這是有待努力的方向。
知識產權的公共財產性質
具有高度應用性的知識產權,可能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能夠產生巨大產值。從社會整體的利益而言,某些知識產權消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核心的工業技術、維持民生健康的葯品專利,或是源遠流長的民族品牌等。由於知識產權具有這種公共財產的特性,因此知識產權證券化必須要考慮到交易的外部性。
此外,從融資的效果來看,其它資產證券化影響到相對少數的市場參與者;而知識產權證券化卻能影響不特定的社會多數。知識產權證券化可以比喻為一種制度機器,因為杠桿效果的存在,制度使用者的影響力得到擴大。不同於其它證券化中的有形資產,知識產權可以不斷被重復使用,這種特質或可比喻為智能之火,只要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資金作為燃料,就可以不斷地燃燒擴大。正面可以推動生產、造福人群,反面卻也能毀滅財產、造成損失。如果發起人將這種融資方式用於有害社會安定、秩序或是存有爭議的知識產品,則知識產權證券化便成為一種擴大道德風險的制度。前述的杠桿效果,將使在知識產權制度下利害沖突的平衡點被改變。也就是說,知識產權制度規定的審查、權利授予或權利行使的合法界限固然是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但是一項受到法律承認的知識產品,經過證券化制度的放大效果後,造成的社會成本卻可能變得不可忽視。以網路游戲為例,日本已經將證券化應用在游戲軟體的開發上。一款游戲的製作成本往往需要上億元資金,製作過程中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的效應也極其明顯。當網路游戲完成後,內涵的故事情節、人物造型以及程序編寫受到著作權法或計算機軟體保護法的保護毋庸置疑。當這款游戲席捲上千萬網民的注意,甚至使眾多的在學青年過渡沉迷時,這便成了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對此有人主張,在學青年過分沉迷於計算機游戲是一種社會問題,應該控制;相對地有人主張開發此類游戲能夠提升信息產業技術水準,應該予以鼓勵。無論如何,這正是知識產權證券化一個具有爭議的應用。從發起人乃至參與證券化交易各方來看,作為一個「經濟人」,並不需要去考慮為此類應用所可能付出的社會成本,而事實上這種成本也很難納人財務的測算中。這種風險由於具有外部性,因此必須有公權力的介人來調節。相應的監管機構應該在證券化交易前,對於相關知識產權的本要有一定程度的揭露,如此則便能以有限的行政資源,發揮調節風險的作用。當然,這種自律團體監管在理論上存有正反兩種觀點的爭議,不過在實務上作為政府監管的補充,則是一種務實而折中的做法。

❾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什麼

01
有人是這么定義知識產權證券化的

說白了就是將知識產權的使用收益特定化為基礎資產擔保,由特別機構發行流通的權利憑證。

02

用來幹嘛的呢

就是中小微創新企業起步或者研發過程中缺錢,用來融資的。沒錯,形式上看與其他證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因為知識產權的特性,使得這個事物很新鮮,又有點難以捉摸。

03

其特徵在於

基礎資產知識產權必須可特定化及可轉移,需要能帶來可預期持續的現金流。在確權、評估、增信、擔保及運營方面均存在著困難和風險

我們生活中有這個東西嗎?

當然有!比如2018年12月18日在上海證交所發行的「奇藝世紀知識產權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專項計劃」。

知識產權證券,需要了解關注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簡單過程。第一步,發行人確定作為基礎資產的知識產權權利范圍;然後是要將資產剝離形成資產池分離風險;然後是將其交給特別目的機構SPV運作;再進行評估和信用增級;然後就是證券發行和銷售,接著就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了。

那麼,投資者在投資買賣知識產權證券的過程中,基於知識產權的特性和證券運行規律,需要關注的問題也不少。

01

基礎資產知識產權的價值

如專利權的技術市場認可度、技術發展程度和走勢;商標權背後的生產經營者信譽、產品市場佔有程度、消費者認可程度;著作權作品許可使用的規模,受眾范圍等。

02

知識產權法律的風險

如知識產權權利是否穩定無瑕疵,權利范圍和歸屬有無爭議,有無擔保負擔,權利是否在有效期限內。另外,權利人是否有破產風險、權利人對於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程度等都需要關注。

03

知識產權證券的評估

因為知識產權的無形性特徵,其價值評估總讓人覺得很不確定。投資者需要關注知識產權證券價值評估和信用評估時是否有虛高的情況。

04

知識產權證券的擔保和增信

也就是投資的知識產權證券又何特別目的機構擔保發行,其自身的信用如何,外部擔保增信如何等。另外,該知識產權基礎資產與發行人或者權利人的其他資產剝離情況,基礎資產的委託轉移方式也需要關注。

05

知識產權證券的運行情況

比如,是否按時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以及關注所披露的信息如何。

❿ 資產證券化中金融風險管理是怎麼樣操作的

這個問題比較泛,資產證券化的金融風險管理是個大課題,首先要從資產證券化的金融風險的定義說起。
1、資產證券化的定義。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的資產或資產組合作為標的,以該資產或資產組合產生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發行可交易證券進行融資的一種融資形式。
2、資產證券化存在的風險。資產證券化中存在著很多風險,按照領域不同可以分為法律風險、金融風險、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按照狹義的定義,資產證券化的金融風險,應該指的是資產證券化中涉及到金融領域的風險,具體又可以分為基礎資產風險、資產隔離風險、虛假轉移風險等。
3、資產證券化中金融風險的管理。在對資產證券化的金融風險進行了定義和識別後,就可以具體看看如何對它進行管理和操作了。
(1)基礎資產風險的管理操作。基礎資產風險是資產證券化風險源頭。一旦基礎資產受到市場和政策因素影響質量下降,風險將沿著交易鏈條,傳播給投資者和利益性相關者。因此,在操作中,必須選定有足夠公信力的評級機構,規避評級過程中的利益沖突,及時披露基礎資產信息,保障信息公開透明,提高評級的准確性。
(2)資產隔離風險的管理操作。次貸危機的教訓是金融機構過多投資於低質量資產支持證券,危機爆發後由於損失嚴重從而喪失了融資功能;而在失去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後又喪失了間接融資通道,進而投資減少、失業增加,消費大幅下降,危機從金融領域蔓延到實體經濟。因此,應根據系統風險程度,合理確定資產證券化市場投資者范圍,實行風險有效隔離和限定,實施分賬管理。
(3)虛假轉移風險的管理操作。資產證券化可能完全轉移風險,也可能將風險部分或全部保留在金融機構,需要判斷證券化業務中風險轉移程度,對所保留的風險提出監管資本要求。如果在金融機構保留風險的情況下對其免除資本要求,會造成資本充足率高估,導致金融機構在未能轉移風險情況下,採用證券化來規避監管資本要求。資本監管應作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監管核心內容,強調根據交易經濟實質而不僅是法律形式,來判斷資產證券化是否實現了風險的有效轉移;對以不同角色參與證券化交易的機構,在所形成的風險暴露具有相同風險特徵情況下,採用同樣資本要求。
以上就是資產證券化金融風險管理的操作內容,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推薦你去看《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管理》一書。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證券化風險控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