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會展咨詢業的發展狀況
會展行業主要公司: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展覽總公司、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有限公司、天津振威展覽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米奧蘭特商務會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佰銳博雅展覽展示股份有限公司、中青博聯整合營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北方國際展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名洋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卡司通展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昆侖億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本文核心數據:線上展覽數量、線上展覽分布結構
數字線上展急速發展
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面爆發,全球展覽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疫情爆發、線下展覽停擺後,線上展覽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無法組織實體辦展的困境。調研顯示,44%的受調研參展企業舉辦或參加了網路對接或網上展覽活動。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會展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不好意思,讓您久等啦
在展會開始前,知產所有人應搜集展會相關信息,包括展會主辦方、承辦方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展會中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人員,明確展會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救濟渠道,以便在發現侵權行為時能及時有效地啟動維權程序。
目前,許多展會主辦方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因此,知產所有人如果在信息搜集過程中發現展會主辦方或承辦方並未對知識產權侵權提供任何救濟渠道,就應該告知主辦方根據法律所負有的知識產權保護責任,引起主辦方的重視,並建議主辦方在與參展方的展出合同中增加知識產權保護條款。如果展會持續時間在三天以上,知產所有人還可以建議主辦方設立展會知識產權投訴機構。
知產所有人還應對參加展會的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展會前的培訓,制定應對展會侵權行為的行動手冊,以協助現場工作人員准確判斷某一行為是否侵犯了其知識產權,並有效應對侵權行為。
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知產所有人可針對展會現場發現的侵權行為迅速採取以下現場措施:
及時投訴。知產所有人如果在展會現場發現侵權行為,應迅速向負責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的機構、展會主辦方或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提供上述機構和部門要求的維權材料。如上述機構和部門拒絕接收維權材料,知產所有人可以採用當日快遞的方式送達維權材料,並保留送達證明。
證據留存。從發現侵權行為,到投訴並要求主辦方對侵權參展方進行撤展的整個過程中,知產所有人都應注意通過拍照、錄音錄像等記錄手段對侵權行為和自身的維權行為進行證據留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知產所有人還可以通過公證人員進行現場錄像等對現場情況進行公證。【回答】
什麼樣的要約具有法律效益【提問】
稍等下【回答】
③ 國際貿易中關於知識產權糾紛
有些公司已經獲得知識產權,比如在某一個產品下擁有自己的專利,首先你要看你的專利是在哪兒生效、哪兒申請?如果只是一個中國的專利,這個專利從法律來講只是受到中國范圍的保護。你這個專利上所依附的技術,在境外會不會得到保護,要取決於境外的法律是不是能夠得到認可。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對於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第一步、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遇到知識產權的問題。因為對於跨國的大企業來講,已經把知識產權的這種訴訟,已經是作為整個國際市場戰略非常重要、非常基礎的一部分,它們可以說是在中國這個本土以價格的方式打你打不過的時候,它對你出國的企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制裁。因為他們手中握有的專利可能更多,他們對運用專利戰略、運用專利訴訟的辦法可能更加嫻熟。所以,對於我們中國企業來講,必須要充分對這個東西有一個心裡上的准備,還有一個時間上的准備。時間上的准備無非是出國之前,我們有一個所謂的防禦性的戰略。第一能夠給的建議是目標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專利侵權性分析。如果我知道我這個產品在目標市場的競爭對手可能有同樣的技術,我首先要根據目標國家的專利法,對你的競爭對手相同或者是相似產品的專利技術做一下分析,看你的產品是不是會落入它的專利權利保護的范圍之內。如果是,就要做相應的應對,或者你要做一些比較規避性的設計,這是最主要的。但是在做這個事情的同時,很多公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老是用自己的工程師來做這種判斷,因為現在資訊比較發達,各個企業的工程師第一專利是他寫的。第二,他可以在網上收取一些資料做分析,但是這只是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絕不能代替法律的分析,尤其是中國的一個工程師利用你可能對中國專利法和你自己知道的技術數據進行分析的結論,在國外目標市場可能是不適用的。我自己所經歷類似的情況就是工程師一分析,工程師說我們這個產品沒有問題,工程師判斷的結果可能是兩種,一種是沒事,這可能誤導企業。你說沒事,要出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事。說有事也可能誤導這個企業,主要是你不分析你的產品在目標市場的國家到底有沒有侵權。
所以,在企業把自己的產品推向某一個目標市場的時候,一定要請在那個目標市場的專業法律人才對你這個產品,比照當地的專利法或者是當地你競爭對手的專利技術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幫助你企業做一個正確的分析。
④ 如何保護世博會知識產權
世博會又稱世界博覽會,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迄今為止已經歷了150餘年的光輝歷史。 負責協調管理世界博覽會的國際組織—國際展覽局BIE成立於1939年,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其宗旨就是通過協調和舉辦世界博覽會,促進世界各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交流和發展。世博會的運作主要依據簽署於1928年的展覽會章程—《國際展覽公約》。該公約當時由31個國家和政府代表在巴黎簽署,分別於1948年、1966年及1972年作過修正,1982年和1988年又通過了相應的《修正案》,從而成為目前約束各國舉辦世博會的國際性規則。 《國際展覽公約》第一條明確指出:「展覽會的宗旨在於教育大眾,展示人類所掌握的滿足文明需要的手段,展現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經過奮斗所取得的進步,或展望發展前景。」 在該公約的第六條第1款同時規定:計劃在其境內舉辦本公約所述展覽會的締約國政府(以下稱「邀請國政府」),應向國際展覽局遞交注冊或認可申請,闡明為該展覽會擬定的法律、法規或財政措施。注冊展會的申請應於展覽會開幕日期前至少5年遞交BIE,注冊申請必須註明相關的法律和財政措施以及組織者的法律地位,此內容構成世博會總則。邀請國政府還應向BIE遞交所有特別規章草案以獲批准,這些規章應特別包括「專利、版權和知識產權」特別條款。
一.歷屆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概況
通過對歷屆世博會申請注冊文件的疏理,不難發現,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內容從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開始呈現越來越專門化的趨勢。在此之前,包括1 851年世界上首屆世博會—倫敦世界博覽會,其中的知識產權保護都是基於當時國內既存的法律和一定的知識產權專 門法律而提供的。1873年在維也納舉辦國際發明展覽會(世博會的前身)的時候,奧地利制定了一項特殊法律,以對展覽會展出的外國人的發明、商標和外觀設計提供特殊的臨時保護。之後,專利改革會議提出了國際專利制度的基本原則,並呼籲各國盡快就專利保護問題達成國際諒解。在此基礎上1883年正式誕生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公約確立了國民待遇、優先權等共同原則以及對專利、商標、外觀設計等工業產權給予知識產權保護的最低標准。 德國為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構築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保護模式。其中在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舉辦之前,舉辦國就提交了《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關於工業和知識產權的)特別規章》[《EXPO 2000Hannover Special Regulation(concerning Instri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在該文件的相關條款中,舉辦國承諾將對世博會期間所展示、使用或銷售的一切產品中所包含的知識產權不遺餘力地提供一切可能需要的保護措施。並通過其中三章14個條款的具體規定,對世博會期間所涉及的包括專利、版權、商標及人名、企業名稱、生物多樣性品種等在內的很多知識產權的保護。甚至提供了對微電子半導體產品及相關的外觀設計、專為展覽設計的產品的模型提供展會期間的類似於專利水平的臨時性保護。日本為舉辦2005年愛知世博會已經提交至國際展覽局的相同文件中也承諾:日本將依據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為涉及世博會期間的版權、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並結合該世博會的特點專門對版權音樂作品提供保護,對尚未取得專利、商標專有權的發明、方法、商標標識提供相當於專有權的臨時性保護。 由此看來,就知識產權的保護而言,世博會舉辦國在正式舉辦前兩年向國際展覽局提交的相關文件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已經構成世博會的運作機制,同時也成為各舉辦國必須承擔的國際性義務。深人研究德國漢諾威和日本愛知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對我國將於2008年提交的知識產權保護專門性文件應當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二.審視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現狀與司法實踐之現狀
參照BIE提供的「工業產權和知識產權」特別條款範本、參考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工業產權和知識產權」特別條款、2005年愛知世博會「工業產權和知識產權」特別條款的框架,我國在提交2010年世博會關於「工業產權與知識產權」的特別文件之前,全面審視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尤其是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是必要的基礎性工作。筆者認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司法和執法的整體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作為參展主體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甚至整個國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比較淡薄,知識產權保護機製作為推動整個社會文明與科技進步的優勢還遠遠未能體現出來:
1、與世博會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之立法 我國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所包含的內容以及所體現的立法精神均是順應21世紀以來新的科學技術水平的要求而做出的反映,而且我國在相關法律體系下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實施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性規章以及相對於近幾年在我國蓬勃興起的各類展覽會的專門的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從而共同構成適合我國國情,反映我國特點的展覽業的比較有系統的立法體系。但是,現代經濟、技術、文化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最新科學技術成果展示的窗口——2010年的世博會舉辦之際,屆時的科技水平、文明高度都將會出現更大甚至更實質性的突變,與科技水平、文明程度一脈相承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必然要做出適時的反映。因此,基於現有的立法水平,關注發達國家以及國際科技和文化的進步,與時俱進地研究相關知識產權的立法動態,從而推動我國更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的修訂,應當成為我們學界從現在開始的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
2、與世博會知識產權相關的司法與執法的環境與水平 如果說我國具有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立法體系,那麼我們就可以同時說,我國為知識產權提供保護和促進其實現的司法與執法現狀卻是極其令人擔憂的,所以,我們的法制建設問題不出在立法,而是出現在司法與執法的環節中。就世博會所需要的相關司法保護而言,德國的訴訟體系所提供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快速禁令程序是相當完善的。其基木作法是:在展覽會期間,只要原告有證據向法院證明事關緊急,通過正常的訴訟程序和持續時間將對原告造成大於被告權益的損害,法院原則上有可能不經任何口頭程序,也就是不事先通知被告而簽發臨時性禁令,以致被告是在原告將法院命令送交時才知道由此禁令程序。當然這種訴訟機制同時提供給被告對禁令作出抗訴的機會。就訴訟禁令的制度而言,我國目前在涉及博覽會、展覽會的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就表現出對該制度的執行不力。2000年專利法修訂後明確訴前禁令的具體制度後,上海市某中院受理的一起展覽會案件中,原告提起「訴前禁令」請求,經法院審查後裁定適用,沒想到當法院的法官依禁令到展覽區涉嫌侵權的展位執行禁令時遭到暴力抗法,被執行企業認為法院的行為對其在展覽期間的影響巨大,考慮到具有交易性質的展覽對參展企業不僅是商機的匯聚,同時也是商業形象的展示,這樣的禁令執行在事實尚未查清之前,有可能對參展企業造成滅頂之災,後經法院調解,原告撤回「訴前禁今」的請求。 就行政執法而言,這種通過行政執法保護知識產權的工作機制可以說是我國現有法律條件所特有的,但是在涉及各類展覽會中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查處和處罰中,行政管理機關同樣遇到了相當的困難和困惑。一方面,進駐各展覽會現場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不具有行政執法的職能,而只能作為主辦方邀請參與的專業服務部門,行政管理機關在展覽會中的法律地位受到質疑;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博覽、展覽會中行政管理部門被賦予一定的執法權力,但現有的專利法中規定的相對原則,甚至一些具體規定的缺失,給展覽會中處理常見的涉嫌侵權行為造成了障礙,嚴重影響了對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利的保護與實現。國外完善的訴訟機制和司法水平為相關的權利保護提供了較為完備的保障,我國行政執法的運作機制和執法力度在2010年世博會舉辦期間是強化還是弱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3、參展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之現狀 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尚在起步階段,還有相當多的不完善之處:
——國內參展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維權以及相關的法律意識相當淡薄,大多數糾紛均有家醜不可外揚之意,力求通過私自協商,交易團之間交涉,大會辦出面協調等方式將糾紛加以消除,當事各方均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意,當事各方沒有哪一方能夠比較清楚地界定侵權所造成的影響和帶來的損失。
——根據初步的資料對比,我們認為,我國的立法體例、司法環境,與國外特別是會展業比較發達的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有很多的差異,所以,就會展業中出現的各類侵權案例,多以我國企業涉嫌侵權為主。
——深人研究國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現狀,我們發現國內企業普遍存在以下共同的問題:
企業整體知識產權意識薄弱;
缺乏知識產權運用和管理的實踐經驗;
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和經驗;
缺乏專業化、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
涉嫌侵權的起訴與應訴中缺乏預警及相應策略。
4、我國的法治環境與國民的法律意識之狀況 世博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古人雲:倉虞實而知禮節。作為因智力成果而產生的權利,在司法實踐中的維護與實現,需要作為當事人的企業或權利人投人相對比較多的智力、財力。換句話說,知識產權作為一種訴訟中的權利,它的實現往往需要通過比較專業化、比較技術化的訴訟活動才能得到最終的維護。 而我國當前法治環境與國民的法律意識,訴訟能力均比較令人擔憂。一方面,執法不力、司法不嚴的狀況仍然存在,訴訟成本與訴訟效率而產生的司法公信力還不夠高;國民通過訴訟外途徑和解、調解以及仲裁的方式解決各類糾紛的居多;怕打官司,被動應訴、迴避、放棄的居多;主動維權,積極應訴,有知識產權預警處理機制的居少。由此可見,欲在2010年世博會舉辦期間取得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積極成效,從現在開始推動法治建設,完善法治環境,提高國民的法律意識等工作,必須成為我們國家2010世博會必備的一項法治建設工程。
三.2010年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思考和建議
比較國外世博會舉辦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本身的研究以及對各國將其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納人到相關世博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措越中的剖析,我們認為,為了舉辦好2010年世博會,我國法律制度所提供的保障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包容最新知識產權的客體、反映一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甚至代表一國的科技與文明進步程度的世博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應當成為我國立法界、司法界、行政部門、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都必須關注的課題。世博會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綜合性高難度的課題研究,因此筆者以為:在這一項系統工程中:
全方位的推進法制建設,提高法治水平是基礎;
轉變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是關鍵;
建立企業知識產權的戰略與策略是核心;
承普及並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是動力。
從一定程度而言,世博會是人類文明最新發展的成果展示平台。成功舉辦一屆世博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進步帶來的繁榮和促進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有來自法學界及全社會的不懈努力和協力推進,相信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一定會對我國的法治建設、國民的法律意識的提高、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生以及整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文明進步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相信2010年的上海一定能夠「讓生活更加美好!」
對策與建議
(一)借鑒漢諾威世博會和愛知世博會有關知識產權的保護模式,結合我國的國情,給予展品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尤其是擴大各個單行法律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
1、擴大著作權的保護范圍,把在非《伯爾尼公約》參加國首次發表的作品也納入世博會期間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
2、建立傳統文化的臨時保護措施,保護參展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還可以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
3、給予專利產品最大利益的保護,擴大專利專有權的保護范圍,對微電子半導體產品及相關的外觀設計、專業展覽設計的產品的模型,提供展會期間類似於專利的臨時性保護,特別是給予動植物新品種以臨時專利權保護。
4、明確規定會展期間對於外觀設計的展品不允許攝影攝像。
5、在《特別規章》中擴大馳名商標的保護范圍,規定在世博會展會期間,馳名商標無論注冊與否,應獲得同等范圍的保護。
(二)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應普及知識產許可權制的國際通行理論,使我國企業決策者能夠熟練的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為形成產品產業化創造有利條件。
1、先使用制度。即一項技術在我國獲得專利之前,已被某企業投入生產,即使之後該技術獲得了專利,某企業仍然可以繼續製造銷售,不受影響。世博會上,我國企業已有能力生產卻沒有投入研究或申請專利的產品,無論該技術在世博會後是否會獲得專利,我國企業都可以繼續投入生產。
2、著作權中的合理使用制度。在一定情況下,法律規定了他人可以不經授權,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免費使用。根據這一慣例,我國企業可以學習外國企業在世博會上公開發表的作品,通過深化研究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力爭在國際競爭中形成一定的技術優勢。
3、權利窮竭原則。知識產權所有人或經其授權的主體製造的知識產權產品,在產品第一次投放到市場後,權利人就喪失了對它的進一步的控制權。即凡是通過購買取得該知識產權產品的人,均可以對該知識產權產品自由處置,可以再次出賣或用於研究。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對抗國際競爭中的壟斷和不公平待遇。
⑤ 參展商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法律分析:一、與展會舉辦方訂立知識產權保護條款。二、熟悉知識產權侵權投訴機制。三、通過檢索舉辦方提供的知識產權目錄查找涉嫌侵權的參展商。四、盡量不將還沒有申請專利的產品拿去參展。五、對未上市的新產品盡量不作公開展示。六、按照規定標注知識產權標記。七、發現侵權行為後及時進行證據保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⑥ 和會展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哪些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第四條,展會主辦方應當依法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展會主辦方在招商招展時,應加強對參展方有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對參展項目(包括展品、展板及相關宣傳資料等)的知識產權狀況的審查。
在展會期間,展會主辦方應當積極配合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展會主辦方可通過與參展方簽訂參展期間知識產權保護條款或合同的形式,加強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商標法》第二十六條,商標在中國政府主辦的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自該商品展出之日起六個月內,該商標的注冊申請人可以享有優先權。
依照前款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提出商標注冊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展出其商品的展覽會名稱、在展出商品上使用該商標的證據、展出日期等證明文件;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證明文件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專利法》第二十四條,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六個月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喪失新穎性:
(一)在中國政府主辦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首次展出的;
(二)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
(三)他人未經申請人同意而泄露其內容的。
(6)境外參展知識產權方面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作為實現「創新」關鍵環節成為今年「兩會」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關於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加快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能力。
會展業的知識產權是近些年來的一個「熱點」話題,由於我國知識產權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較弱,不能滿足國際經濟一體化形勢發展的需要;又由於利益驅動,監管不嚴等原因,知識產權侵權,假冒和盜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在我國各類展覽會中,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突出。
這種知識產權侵權、假冒和盜用行為,不僅給知識產權所有者和廣大消費者造成損害,而且還擾亂了會展行業的正常秩序。因此,規范會展知識產權行為,維護會展市場秩序,促進會展產業健康發展已成為中央主管部門和有關城市主管部門的關注。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第七條規定,展會知識產權投訴機構應由展會主辦方、展會管理部門、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的人員組成,其職責包括:
(一)接受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投訴,暫停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展品在展會期間展出;
(二)將有關投訴材料移交相關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
(三)協調和督促投訴的處理;
(四)對展會知識產權保護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
(五)其他相關事項。
⑦ 如何看待會展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從會展產業的不同層面和產業鏈條來進行分析,當前國內會展業的各個環節均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知識產權問題。如何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提高中國會展知識產權整體水平的關鍵。
1、國內展會組展商、展會項目被仿冒怎麼辦
作為一些展覽會項目,特別是一些品牌會展項目的所有者,國內展會組展商最為關心的是展會項目如何不要被仿冒和克隆,也就是關於展會的題目和內容不斷地、經常地發生重復、雷同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形成品牌的展會和已經成型的展會都應當算做擁有「展會創意」的「知識產權」而受到保護,光有對展會會標的注冊不夠,還應對展會的名稱進行保護。
2、外國展會組織者:品牌移植中國怎麼辦
國外一些名牌展會向中國國內進行移植的時候,往往需要尋找國內的合作夥伴。這樣在繼續使用原品牌展覽會名稱、標記的過程中,就有對原展會品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給予認定的問題。不能排除一旦合作破裂,會引發知識產權的糾紛。實踐經驗表明,這個問題正是雙方在合作時應當給予明確規定的一個重要的、關鍵的法律內容。
3、會展項目交易者:品牌交易缺乏標准怎麼辦
隨著會展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展行業資本運作會頻繁產生,展會項目的買賣交易必將逐漸增多。對於這種會展項目所有權的轉移和交易,必然要涉及到會展項目的品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的轉移和交易。在我國盡管已經出現了一些這樣的交易行為和具體案例。但是由於操作的程序與規范還沒有及時出台,特別是市場交易價值的標准制定其參考依據不足,而使得市場顯得比較混亂。
4、出國展覽組展商:企業被投訴怎麼辦
作為出國展覽組展商,比較注重的是在國外參加展覽會時,如何處理中國參展商被外商投訴展品侵權或軟體及著作權侵權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國內辦展也經常出新此類問題)這樣的事件已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對此,他們普遍認為,對出展企業提出一般性的關於遵守知識產權的要求並不難,真正難點在於很難保證和控制所有參展展品都不出問題。所以,他們希望劃定責任界限,一旦出現這方面的糾紛,要由有關參展商承擔責任,而不要追溯到組展商。
5、國內展會參展商:被組展商欺騙怎麼辦
作為國內展會參展商,最為害怕的是被組展商欺騙性的宣傳所誤導,從而參加了一些名不副實的冒牌展覽會,甚至被騙展,結果是白花錢、沒效果。不過,但是值得研究的是,這種展會的假冒宣傳問題,是否真正屬於知識產權保護的范疇,騙展是否侵犯了知識產權。
6、展台設計搭建商:抄襲設計方案怎麼辦
作為展台設計搭建商,他們在展台設計投標時最怕的是,參展商以種種借口不讓他們的方案中標,然後卻又轉手將扣留下來的設計圖紙或方案提交給第三方抄襲使用或略有改動使用,其目的全在於圖省錢。其實,這里確實涉及到一些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
7、展具專利持有者:新型展具被仿製怎麼辦
一些已經廣泛使用的標准展具和一些近期開發出來的新型展具確實是進行過專利注冊登記的。因此如果仿製這些展具,就會涉及侵權的問題。但是從本質看,這種侵權只是一種與會展業有著間接關系的製造業方面的知識產權的問題。
8、國家主管部門:被外商投訴怎麼辦
作為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主管部門,他們除了負責在總體上的宣傳、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外,當前似乎更為關注的是如何減少外商的指責和投訴。
因此當展覽會成為發生投訴事件較多的一種場合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展覽會主辦者提出要求,必須千方百計地採取措施,防止發生類似事件。至於有關會展業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由於許多工作還有待深入地調查和研究,所以主管部門尚需要時間提出一個全面的和具體的管理辦法。
9、會展行業協會:管理依據不清楚怎麼辦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全國未成立統一的會展業協會組織。但是,一些地方性的會展業行業協會組織已經陸續建立起來,並且有的協會已經開始重視會展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問題。
⑧ 參展時該如何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展會主辦方在招商招展時,應加強對參展方有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專和對參展項目(包括屬展品、展板及相關宣傳資料等)的知識產權狀況的審查。在展會期間,展會主辦方應當積極配合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展會主辦方可通過與參展方簽訂參展期間知識產權保護條款或合同的形式,加強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⑨ 中國企業參展遇到哪些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壁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2004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又一個快速增長年,在2002年增長2118%、2003年增長3711%的基礎上,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了3517%。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10000億美元,達到11548億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進出口增量在2002年超過1000億美元、2003年超過2000億美元的基礎上,超過了300O億美元。以上數據反映了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遭遇知識產權糾紛的消息此起彼伏,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過程中無法迴避的焦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聯系日益密切。因此,各國在大力鼓勵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十分關注出口商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在一些企業看來已成為不可觸摸的禁區,而在一般民眾眼裡,則成為一種壟斷,一種現代文明下的「弱肉強食」。但是,不管怎樣,國內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而蒙受經濟、名譽雙重損失現象已經屢見不鮮,重視「知識產權」的警鍾已在我們耳邊敲響。當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卻給我們亮起了紅燈。2005年1月,中國步入WTO後保護期不久,國際巨頭英特爾起訴中國某企業生產的語音卡侵犯其專利,間隔不久日本三洋開始了與深圳比亞迪關於電池專利的糾紛。在2月,美國電子娛樂協會(ESA)向美國商務代表提交了一份來自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簡稱IIPA)的報告指出:中國與馬來西亞、俄羅斯一道成為全球游戲軟體盜版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偽正版製造地,消費國和輸出國。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專利大國的知識產權壓力已經對中國構築了一道高高的門檻。通過知識產權來打壓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使中國企業進入一種國際化的怪圈循環:生產———跨國公司專利限制———巨額專利許可費以及侵權費的支付———再生產。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影響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是因為中國企業缺乏自主擁有的知識產權而必須支付的巨額專利費用,或者因為知識產權訴訟所產生的巨額費用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各種成本,使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顯著降低,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生產也受到影響。在微觀層面,知識產權壁壘通過企業付出巨額專利使用費以及侵權費用,降低其產品市場競爭力,減少市場份額並壓縮了利潤空間,這就是知識產權的短期效應;而從長期來看,由於企業利潤降低而減少的資本積累將導致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的不足,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這在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將使企業不可避免地走上絕境。在宏觀層面,整個相關產業將會因為知識產權壁壘而在短期內減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數量。在以市場為命脈的營銷時代,該產業將無法抵制因為市場縮小而導致的產業萎縮,如果這種局面持續較長時間,產業將最終在競爭中消亡。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國際經濟主權以及未來中國科技的世界地位問題都產生重大影響。毫無疑問,在全球經濟進入產業結構重構的時代,缺乏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將無力改變自己處在產業鏈末端和價值鏈下游的不利局面,在全球化中受制於別人。參考資料:/ReadNews.asp?NewsID=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