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歐貿易關系
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隨著中美貿易的迅速發展在不斷地擴大,並已引起了美國高層的廣泛關注。本文就美中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統計方法、轉口貿易、產業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進行了分析,並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美雙方應理性看待,相互理解,共同推動雙邊貿易發展。2005年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中美紡織品貿易硝煙剛剛散盡,經歷了短暫的平靜之後,由於美國商務部於2006年2月10日對外貿易統計報告的出爐,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剛剛平靜的中美貿易關系,泛起新的波瀾。按美方統計,2005年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總額為7258億美元,其中,對華貿易赤字達到了創紀錄的2016億美元。僅就一個中國與其構成的貿易赤字就達到了逆差總額度的將近1/3。這一結果的推出,使得雙方剛剛舒展的神經重新緊綳了起來。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盡管美國對華出口連續3年保持了增長,但就目前來看,雙邊貿易關系為兩國提供的機會仍然『不公平』,造成這種差異的部分原因是:中國未能信守某些承諾,包括知識產權執法不力,對國內某些產業政府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和扶持,以及不履行某些開放市場的承諾等」。並進一步聲稱:「中國在與世界的接觸中獲得了收益,但是,為了保持經濟和政治上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必須為解決過去4年來,全球迅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全球不平衡承擔自己的責任」。雖然波特曼的這一番話未必完全正確,但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高層對美中貿易逆差過大的極度焦慮。面對中美經貿快速發展,貿易摩擦有可能再度升溫的緊張局勢,進入2006年2月以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並就一些影響中美經貿關系的重大貿易問題基本上達成了共識:中美同意在商貿聯委會框架下成立中美高科技與戰略貿易工作組;啟動並加強了知識產權合作機制;簽署了《食品安全和動植物衛生諒解備忘錄》……。2006年4月11日隨訪的中國企業代表團就美國13個州、14個城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簽署采購合同或協議108項,總金額超過了162億美元。這一切都能顯示出中國政府為扭轉中美貿易失衡所表示的誠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在自然資源、市場資金、技術以及市場等各方面都有著很強的互補性,致使20多年來中美貿易持續增長。目前,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2006年以來,中美貿易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據我海關資料顯示,僅1-5月份,中美貿易額已達到了973.7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其中中國對美出口738.2億美元,同比增長26.6%,進口235.5億美元,同比增長21.8%。中美順差達到了5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O%。截至2006年5月底,美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到了50289個,合同內資金額共計l163.2億美元。同時,中國在美國興辦的貿易型和非貿易型公司也呈增長趨勢,截至2006年3月底中國在美直接投資達7.92億美元。隨著兩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入,雙邊經貿關系中出現一些暫時的不和諧和摩擦也是難免的,甚至可以說是正常的。為開創中美經貿合作的新局面,雙方首先應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就當前雙方貿易不平衡產生的原因,客觀、公正地進行分析,以求共同推動中美經貿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兩國統計方法上的差異,也有雙方貿易方式、貿易結構、貿易政策等方面的差異,此外還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導致新的國際分工出現等多種原因。一、雙方統計標准不一致造成統計結果不一致(一)進出口產品統計數字對美貿易逆差的影響自20世紀90年代美國對華貿易出現逆差以來,中美就雙邊對外貿易不平衡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且爭論至今。按中國海關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中美貿易總額達到了2116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1629億美元,從美國進口487億美元。但是按照美方的統計數字卻顯示,2005年中美貿易總額為285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為2434億美元,自美國的進口為418億美元。再如中國海關統計,美國於1993年首次出現對華貿易逆差,金額為62.76億美元,到2005年達到了1142億美元,是1993年首次出現貿易逆差的18倍。而美方統計,美國從1983年就開始出現了3億美元的逆差,到2004年猛增至1620億美元,到2005年又突破了2000億美元,達到了創紀錄的2016億美元。並且認為是首次出現貿易逆差的1983年的672倍。 http://www.ddcei.gov.cn/html/2007060515554715415.html還有
Ⅱ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簽署釋放了哪些信號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向世界釋放出三重信號:協定的簽署是推動中歐經貿關系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協定的簽署表明中歐在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以及協定的簽署還將推動整個世界范圍內對地理標志的認可和重視。
一、協定的簽署是推動中歐經貿關系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這很直觀地反映了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歐經貿方面的合作也在持續推進,而非陷入停滯階段。協定對於雙方有關產品進入對方市場、提升知名度等方面將提供有力保障,使之更有利於獲得對方消費者的認可。
此外,地理標志還被證明對生產者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即獲得更高、更穩定的出口收入。根據歐盟委員會此前發布的一項研究,具有受保護名稱的產品售價平均是未認證同類產品的2倍,即受保護產品享有更高的銷售溢價。比如說,葡萄酒溢價率為2.85,烈酒溢價率為2.52,農產品和食品的溢價率為1.5。
二、協定的簽署表明中歐在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地理標志,又稱原產地標志,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於知識產權的一種,其特定質量、信譽等主要由當地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
協定將有助於保護中歐雙方產品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對涉及地理和人文價值等方面形成有力保護。與此同時,這充分彰顯了中國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堅定決心。
三、協定的簽署還將推動整個世界范圍內對地理標志的認可和重視。
崔洪建表示,美歐此前在自貿談判中就在地理標志問題談判上遇到了很大障礙。而在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過程中,美國也施加了干擾和影響。
但最終中歐雙方就此達成一致,表明中歐合作有不受第三方擾動的定力。基於雙方在該協定談判中積累的諸多經驗,將為中歐在接下來合作推進WTO改革、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鑒和信心。
(2)中歐知識產權第三期招聘擴展閱讀: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簽署
9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
其中,中歐雙方宣布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下稱「協定」)引發廣泛關注。這個談判歷時8年的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也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該協定包括十四條和七個附錄,主要規定了地理標志保護規則和地理標志互認清單等內容,具有保護數量多、保護種類豐富、保護待遇高等亮點。
協定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志(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比如說中國的紹興酒、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歐洲的香檳、巴伐利亞啤酒、帕爾瑪火腿、馬吉那山脈橄欖油等。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宣紙、蜀錦等中國特色地理標志也被首次納入協定。
Ⅲ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有多重要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也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9月14日,中歐領導人共同舉行了視頻會晤。會上宣布,將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該協定於2011年啟動談判,歷時8年。2019年底,雙方宣布結束談判。
人民網評論指出,該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也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將向世界釋放出三重信號。
第一,中歐經貿關系將繼續高質發展。
第二,協定的簽署還表明中歐在知識產權合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第三,協定的簽署還將推動整個世界范圍內對地理標志的重視。
(3)中歐知識產權第三期招聘擴展閱讀
500餘個地標榜上有名
此次達成的協定將確保來自中歐的各100個地理標志在對方市場上得到保護。其中包括:中國的郫縣豆瓣醬、安吉白茶、盤錦大米、安丘大姜等,也包括歐洲的卡瓦酒、香檳、費塔乳酪,愛爾蘭威士忌,慕尼黑啤酒,義大利熏火腿、普羅旺斯酒等。
該協定將於2021年初生效。生效4年後,范圍還將擴大,屆時將新增雙方各175個地理標志。
協定包括十四條和七個附錄,主要規定了地理標志保護規則和地理標志互認清單等內容。協定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志(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
Ⅳ 知識產權演講稿
知識產權演講稿
各位朋友:
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通報我國法院2005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情況;二是通報我國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措施。
一、我國法院2005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情況。
2005年,在最高法院監督指導下,全國地方各級法院普遍加強了對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工作,充分發揮了法院的刑事、民事和行政審判的職能作用,依法及時受理涉及知識產權的訴求,努力提高案件的審判質量和辦案的效率,依法及時嚴懲了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依法加重了侵權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從而全面加強了我國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促進了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推動了我國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全社會自覺尊重和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保護知識產權的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一)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刑事司法保護
2005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及時受理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案件,依法嚴厲懲打擊了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犯罪活動,切實加大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的力度。
去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受理和審結的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犯罪的案件大幅度上升。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受理一審案件3567件,同比上升28.36%。其中,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524件,上升35.40%;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1117件,上升16.48%;非法經營犯罪案件1926件,上升34.40%。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審結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犯罪案件3529件,同比上升28.28%。
去年,在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審結的涉及知識產權犯罪的案件中,作出有罪判決和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都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全國地方各級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共判處5336人,上升30.66%。其中,有罪判決5319人,佔99.68%;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2963人,佔55.53%,上升23.90%。在已經審結的案件中,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505件,生效判決人數741人;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1121件,生效判決人數1942人;非法經營犯罪案件1903件,生效判決人數2653人。
(二)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民事司法保護
2005 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充分發揮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及時受理各類涉及知識產權的訴求,並且努力提高案件的審判質量和辦案效率,通過嚴格依法判令侵權人和違約方承擔賠償等民事責任、依法對侵權人予以民事制裁、依法採取訴前禁令等訴訟措施,加強了對權利人和非違約方的司法救濟,進一步加大了對知識產權民事司法保護的力度。
去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受理和審結的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共受理包括不正當競爭在內的一審、二審和再審的知識產權案件16583件,同比上升20.66%;審結16453件,同比上升29.60%。新收一審案件13424件,上升26%。其中,著作權案件6096件,上升42.96%;專利權案件2947件,上升15.61%;商標權案件1782件,上升34.49%;不正當競爭案件1303件,下降2.10%;技術合同案件636件,上升0.95%;植物新品種權案件156件,下降10.26%;其他知識產權案件504件,上升31.59%。審結一審案件13393件,上升38.04%,結案訴訟標的總金額26.12億元,案均19.5萬元。新收二審案件3114件,上升2.40%;審結3016件,上升3.04%。新收再審案件45件,審結44件。
去年受理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在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侵權和權屬案件比例較高,佔2005年新收一審案件的89.02%。二是此類案件地區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經濟文化發達地區。2005年,這六省市受理的此類一審案件佔全國的65.38%。三是調解結案率較高,各級法院在審理涉及知識產權的民事糾紛案件中,普遍注重並加強了訴訟調解工作,經過調解達成協議或者作撤訴處理的一審案件7247件,佔一審結案總數的54.%。四是法院裁判確定的賠償數額有所提高,適用賠償辦法確定賠償額的案件明顯增加,並在一些案件中依法適用了最高法定賠償額,加重了知識產權侵權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二、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措施
2005年以來,最高法院和地方各級法院認真履行審判職責,採取各種可行的措施,切實加強了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全面提升了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水平。這些措施主要有:
(一)配合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建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大要案督辦制度。2005年5月,最高法院發出《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參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將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作為重點,堅決、及時地依法從嚴懲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同時,要充分發揮法院民商事審判的職能作用,嚴格侵權人的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制裁侵犯知識產權的民事違法行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發現涉嫌經濟犯罪的,要及時將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最近,最高法院又發出《關於加強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各級法院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建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大要案督辦制度,對破獲的大要案逐件進行登記、跟蹤、督促,以使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受到應得的懲罰和制裁,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活動。
(二)加強司法解釋工作,不斷完善我國知識產權的訴訟制度。最高法院根據知識產權審判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加強了對涉及知識產權審判相關法律適用的司法解釋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知識產權的訴訟制度,全面提升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水平。2005年10月,最高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了《關於辦理侵犯著作權刑事案件中涉及錄音錄像製品有關問題的批復》,進一步明確了涉及錄音錄像製品的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定罪量刑標准,加強了對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的力度。另外,最高法院針對知識產權民事審判中存在的一些較為突出的法律適用問題,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草擬了涉及不正當競爭、植物新品種侵權、知識產權權利沖突、音樂電視等問題的4個司法解釋稿,並於2005年11月上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徵求意見的工作已經結束,最高法院正在組織力量對有關修改意見進行匯總和整理,並根據這些意見和建議對上述司法解釋稿進行修改完善,爭取盡快公布實施。
(三)依法採取訴訟措施,防止權利人損失的擴大。全國地方各級法院高度重視並依法適用訴前臨時措施和訴中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等訴訟措施,及時制止侵權行為,以有效防止權利人損失的擴大。據統計,自三部主要知識產權法律修訂以來至2005年10月,全國地方法院共受理訴前禁令案件301件,審結299件,在申請人堅持申請的案件中,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88.06%;共受理訴前證據保全案件470件,審結445件,在申請人堅持申請的案件中,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95.02%;共受理訴前財產保全案件147件,審結142件,在申請人堅持申請的案件中,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96.64%。
(四)認真履行司法復審職能,依法加強對知識產權行政行為的監督。全國地方各級法院認真履行對涉及專利、商標等授權案件和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件的司法復審職能,依法保護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2005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575件,同比上升9.32%;審結576件,同比上升4.92%。其中,新收專利案件335件,下降11.14%;商標案件209件,上升48.23%;著作權案件31件,上升287.50%。在專利和商標行政案件中,主要是以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評審委員會為被告的案件。
(五)依法認定馳名商標,加強對馳名商標的司法保護。全國地方各級法院依法加強了對馳名商標的司法保護,切實保護了中外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按照個案認定、被動認定和根據案件需要認定的原則,至2005年10月,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認定了72件馳名商標。其中,2005年1-10月認定的42件中,9件馳名商標的權利人是外國人。這次新聞發布會,我們已經將這72件馳名商標的案件情況提供給了各位記者朋友。
(六)及時調整受訴法院,合理配置保護知識產權的司法資源。為及時依法受理權利人的訴訟請求,提高對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效率,最高法院根據各地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實際情況,去年以來又指定了福建泉州、浙江金華、江蘇南通和湖南株洲4個中級法院作為專利糾紛案件的一審法院;指定甘肅酒泉、武威、張掖3個中級法院作為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的一審法院。截至目前,全國具有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一審案件管轄權的中級法院分別達到52個、37個和43個。最高法院還批准了一些大城市的部分基層法院受理除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以外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15個基層法院取得了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最高法院對受理知識產權法院所做出的這些調整,優化了我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資源的配置,對提高案件的質量和辦案效率,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都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強化專業培訓,努力提高整體業務水平。2005年,最高法院在國家法官學院舉辦了兩期知識產權審判培訓班,共有250名地方法院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法官接受了培訓;許多高級法院也舉辦了類似的培訓班或專題研討班,到目前為止全國的知識產權法官普遍受到了一次輪訓。通過培訓,全國各級法院知識產權法官的法律水平和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2006年,最高法院還將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法官的培訓力度。今年3月21日,最高法院刑事第二審判庭將在廈門與歐盟合作舉辦—「中歐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研討會暨高層論壇」。這些培訓和研討,對提高知識產權法官的業務素質,促進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八)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推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的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根本出路在於改革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體制和工作機制。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改善國家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的問題。最高法院也正在開展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的完善」為題的專項調研。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以實現方便當事人訴訟和法院審理、優化審判資源配置、簡化救濟程序、保證執法統一為目標,提出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組織基礎和理順程序運作機制的科學對策,並將努力推動調研成果的轉化和實施。
(九)積極採取各種可行措施,進一步增強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透明度。最近,最高法院下發了《關於做好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上網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條件的高級法院逐步實現轄區內知識產權案件的生效裁判文書上網公開,進一步增加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透明度;同時,也向社會進行知識產權法制的宣傳,以提高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自覺性。今天,我在這里向我們各位記者朋友宣布: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法院網知識產權裁判文書專欄今天正式開通,歡迎我們各位記者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登陸訪問。去年,最高法院公布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十個典型案例,近期還將再公布十個有關保護產權的典型案例,以向社會全面反映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基本情況。同時,我們還將利用多種渠道積極引導輿論,營造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最高法院還決定,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審判庭和地方相關法院專門負責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審判庭,可以同時使用「知識產權審判庭」的稱謂。
藉此機會,我還要向大家通報一個重要的消息,最高法院和地方高級法院將建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最高法院新聞發言人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社會發布最高法院工作的重大部署,並回答社會關注的一些重要問題,進一步體現我國的司法透明度。
各位記者朋友:我國法院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切實履行我國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義務,全面提升我國法院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水平,以促進我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促進我國統一開放、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謝謝大家。
Ⅳ 求中歐貿易摩擦及其政治影響論文提綱和資料鏈接
給你一個參考提綱
中歐貿易摩擦研究及其政治影響分析
[中文摘要]
盡管加入WTO已有好幾年,但中國外貿卻屢屢陷入國際貿易糾紛的困境。以貿易保護主義為基本原則、以貿易抵制為實質的中歐貿易摩擦使得中歐經貿關系乃至政治關系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當今全球化的大趨勢和經濟中心力量多極化之間的矛盾,即各極內部經濟一體化的壓力客觀上促成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張力。在政治經濟競爭空間日益縮小的情況下中歐政治地理位置上的相關性日益增強。傳統的政治經濟潛在發展空間已經不能滿足世界各國的需求了。傳統意義上的地緣政治已經失去了其意義,即原來意義上的不具有地理相關性的各個大國在即將來臨的戰略競爭中,已經在政治經濟軍事的各個領域展開了深層次的接觸,即相互之間具備了非傳統意義上的地緣政治關系,中歐之間也不例外。競爭空間的日益縮小使得在世界政治經濟多極化趨勢下中歐之間的「共贏合作」局面逐漸走向一種近似「零和博弈」的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正確分析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適時把握國際貿易形勢,充分運用我國在市場、勞動力資源等生產要素上的競爭優勢,保持中歐貿易發展的強勁勢頭,促進中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穩固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中歐貿易摩擦的幾種主要形式,以中歐戰略合...
[英文摘要]
Since
it's
enter
into
WTO
in
2001,
China
has
always
been
trapped
in
troubles
of
foreign
trade
disputes.
With
the
foreign-trade
boycott
as
its
substance,
Sino-EU
trade
friction
rooted
in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already
played
a
ba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EU
relations
both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reas.
To
a
certain
extent,
Sino-EU
trade
friction
reflect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wo
trends:
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multi-polarization
trend
in
those
big
economic
blocs.
That
mea...
中歐貿易摩擦研究及其政治影響分析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0
第一章
緒論
11-15
一、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
11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1-14
(一)
貿易摩擦的界定
11-12
(二)
貿易摩擦研究角度
12-13
(三)
中歐貿易摩擦研究現狀
13-14
三、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14-15
第二章
中歐貿易摩擦的主要內容
15-26
一、中歐貿易現狀
15-18
(一)
中歐貿易關系發展過程回顧
15-17
(二)
中歐現階段貿易總體情況
17
(三)
中歐貿易摩擦總體情況
17-18
二、中歐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18-26
(一)
中歐反傾銷貿易摩擦
18-21
(二)
中歐技術性貿易摩擦
21-22
(三)
中歐知識產權貿易摩擦
22-24
(四)
中歐保障措施貿易摩擦
24-26
第三章
中歐貿易摩擦的政治分析
26-38
一、中歐貿易關系的成因
26-28
(一)
政治經濟學理論依據
26-27
(二)
中歐貿易關系形成的現實依據
27-28
二、中歐貿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28-32
(一)
理念淵源——貿易保護主義
28-30
(二)
中歐貿易摩擦成因中的貿易保護主義因素
30-32
三、中歐貿易摩擦的政治實質
32-34
(一)
現代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中歐地緣政治關系的形成
32-33
(二)
制度磨合——國家間認同
33-34
四、正常的經貿關系對中歐雙方的意義和影響
34-38
(一)
正常的經貿關系對雙方政治意義
34-36
(二)
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問題
36
(三)
對華軍售解禁問題
36-38
第四章
中國應對中歐貿易摩擦的政治性建議
38-44
一、積極參與貿易談判規則的制定
38-39
二、維持中歐貿易規模,保持競爭優勢
39-40
三、制定戰略貿易政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40-41
四、把握中歐經貿合作大局,建立高度的政治互信關系
41-44
致謝
44-45
參考文獻
45-47
Ⅵ 管衛東被告啦,有誰知道詳情
2009年11月23日,博森與美國研究生入學管理委員會(Gra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mmittee,以下簡稱GMAC)就「GMAT試題侵權」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調解下,雙方已達成和解。
另據主審法官表示,這是自1992年中國加入《伯爾尼公約》以來,中美之間眾多知識產權糾紛中原被告雙方未進入正式訴訟程序即達成和解的首個案例。
相關專題:博森大講堂走進校園系列活動專題
一方是美國享譽全球的考試主管機構,另一方是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培訓機構,按常理來說,本應站在「你考試、我培訓」這一利益鏈條上下游的雙方因何而起知識產權官司,最終卻又因何而和?此事還得從當事人雙方說起。
和解雙方
對於中國普通公眾來說,GMAC可能是一個很陌生的英文字母組合,但是一說起由他所主辦的GMAT考試,卻會影響到全球所有想進全球頂尖商學院讀MBA和其他商科碩士項目的申請者。截至09年,GMAT考試已被全球1500所商學院和1800個工商管理學習項目採用為入學考試,這幾其中不僅有哈佛、沃頓、斯坦福、瑞士IMD、法國INSEAD、英國LBS、LSE、牛津、劍橋等歐美頂級商學院,也有中歐、長江、北大國際等今年來享譽盛名的國內著名商學院,甚至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這些體制內商學院也相繼宣布針對GMAT高分考生的特別獎學金項目。也就是說,對於包括哈佛、沃頓、斯坦福在內的全球超過1500多所商學院和1800個MBA和其他商科學習項目來說,GMAC更像是他們的守護人;而對於有志於申請全球頂級商學院MBA和其他商科學習項目的幾十萬考生來說,GMAT成績已成為全球各大商學院(包括中國的中歐、長江、北大國際等獨立商學院)MBA項目評估申請人是否具備在工商管理方面繼續深造學習資格的主要標准,參加GMAC所主管的GMAT考試並獲取700+的高分,就相當於拿到了全球頂級商學院的「金色敲門磚」。並且,GMAT分數的高低還直接決定著申請者獲取獎學金額度的高低。
而GMAC與博森交叉的原點正是GMAT考試。
作為一家專注於GMAT、托福、SAT、LSAT等出國語言考試培訓的後起之秀,08年之前,博森的名字幾乎沒有在具有公眾影響力的媒體上出現過,更不像他的老對手新東方那樣為公眾所熟知。即使在出國考試培訓圈內,博森的知名度也遠不如博森的創始人、原新東方GMAT/LSAT開山講師管衛東的聲名來的響亮。09年博森逐步在廣大GMAT考生中聲名鵲起的原因是05-07年經由博森培訓後獲得GMAT700+的高分考生,逐步留學到美國各大頂級商學院,據一項留美商科研究生調查顯示,每年全美前20名商學院只錄取約200多名中國MBA學生,但是按照GMAC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08年中國有11287人/次參加GMAT考試,按照博森提供的數據顯示,08年有70多名博森GMAT學員拿到美國排名前20商學院的OFFER,也就是說在美國頂級商學院就讀的每三個中國學生中就有一人出自博森。由於GMAC並沒有在中國設辦事處,也沒有代理機構,所以在中國並不知名的博森,卻因為這些在美國名校就讀的中國高分考生引起了GMAC的注意:他們將自己GMAT考試時的考題進行回憶並在網路上將所有套題以他們的老師管衛東的名字簡稱「GWD」進行分享,進而被各大門戶網路、備考論壇上的GMAT考生奉為「秘籍」、「真題」而瘋狂流傳,而GMAC正是依「GWD」這三個字母在網路上搜到了管衛東這個始作俑者,進而找到了博森這個中國GMAT培訓界的「隱形大戶」。
和解背後
因為GMAT考試的高含金量,GMAC規定全球統一的考試報名費高達250美元,摺合人民幣為2025元。由於該項考試規定考生可多次重復考試,且GMAC按照考生多次考試中的最高分數向考生申請的商學院發送成績單,但是考試報名費也按照報名次數重復收取。因此,參加GMAT考試的成本負擔絕對不小,尤其是對於為了獲取理想分數而多次重復參加考試的中國考生來說所需承擔的考試費用更為高昂。還是以2008年中國(不包括港、澳、台)共有11287人/次參加此項考試來計算,GMAC每年僅從中國獲取的考試費收入就高達上千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延遲考試申請費、考試資料費等其他收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申請商學院的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與07年相比08年的中國考生總考次增長率達到了超記錄的47%。對於GMAC來說,中國實實在在是個大市場。尤其是中國這個全球報考人數增長最快、重復參加考試考生人數最多的市場,GMAC一直予以重點關注。7年前,ETS(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曾聯手GMAC與新東方第一次過招,以新東方「未經同意,大量復制、出版和發行自己享有著作權和商標權的GMAT、TOEFL、GRE考試試題」、侵犯了其著作權和商標權為由,將新東方告上了中國的法庭。新東方最終賠償ETS和GMAC經濟損失及訴訟支出總計人民幣374萬元。作為新東方GMAT、LSAT培訓的創始人及開山講師,管衛東7年前曾見證了新東方與GMAC的恩恩怨怨。
七年之後,事過境遷。在美國,GMAT考試的出題機構由GMAC從ETS手中取回,轉交給了ACT,在中國,當年新東方GMAT的開山講師管衛東自立門戶,並將GMAT培訓模式由單一的面授課復合成FMA教學體系,培訓費遠超新東方3000元左右的定價,高達6800元/人。也正是由於GMAC允許考生多次重復考試這一策略,且GMAT是按照一個時間段採用同一種題庫的方法,成為原被告雙方訴訟過程中唯一的爭議點:GMAC據此認為正是因為「GWD」套題的流傳造就了博森培訓的高分傳奇;博森則堅持認為「GWD」流傳已經是一種網路上的群體行為,每一個考生都可以很方便地從相關網站上獲取GWD套題的內容用於自己的考前培訓,但獲取700+高分的考生比例還是只有7%左右,並沒有絕對變化。所以博森獨特的FMA教學體系才是幫助考生獲取高分的利器:GMAT作為商學院的入學考試,與其他美國通行的研究生類考試GRE不同,GMAT更確切的是一種商業思維考試,把考生放到一種接近於真實的商業決策思維情景下進行選擇的測試。而博森的FMA教學體系通過短短四天的面授幫助考生快速建立起能夠理解GMAT考試的總綱性思維體系。進而推薦考生採用大量的「遠程模考」題進行模擬機考,同時安排管衛東、英吉這兩位業內名師每周固定的時間給考生們就考試難點進行即時答疑,所以博森堅持自己勝在教育思維,勝在培訓模式。由於這一教學體系幫助考生大大縮短了備考的時間和減少了考試的次數。因此也影響到GMAC從GMAT上獲取重復考試收費的利益才是起訴博森的核心訴因。在GMAC致法院的厚達2米的起訴材料上,所有在網上流傳的GMAT考題被通稱為「GWD」的同時,參與分享GMAT考試內容和解題思路的考生同時也都被稱為「GWDers」。起訴書指向的核心內容正是「GWD」套題內容侵權和「GWDers」行為侵權。最終,這一次訴訟,作為GMAT考試的版權人GMAC不僅越過了GMAT考試代理人ACT,更沒有指向新東方,而是將矛頭直指博森,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與03年ETS起訴新東方一案當事人雙方口水大戰的一幕相比,本案更具戲劇性的一幕是,作為被告的博森高層在法院首次聆訊時就痛快承認了侵權責任,但表示侵權更是出於無奈,原因是當時即使現在在中國境內也沒有直接獲取GMAT備考資料的官方渠道,廣大考生進行考題回憶並作為課堂資料確實是出於無奈,並一再誠懇表達願意和解,這一立場幾乎引起其訴訟代理人的錯愕和嚴謹建言,更出乎原告意料,被告尊重知識產權、知錯認錯的誠意成為這起跨國知識產權糾紛達成和解的直接原因。
(本文來源:網易 )
Ⅶ 周林的個人經歷
(1958.9—)筆名鐵檣,河南永城人。擅長中國畫、藝術法研究。法學碩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出版《美術家著作權保護》、《藝術法實用手冊》等專著,翻譯出版《藝術法概要》。曾講有《版權法》等課程。
1989年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89-1994年在國家版權局工作,主持《著作權》雜志的編輯,並參與有關著作權法的立法工作。1994年周林調入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專門從事知識產權研究,曾擔任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1996-2000)、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知識產權研究室副主任(2001-2010)。其間,應邀擔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1995-1996),主審及參與審理了近30起知識產權案件。
1994年起擔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自1998年起擔任國際法學會文化遺產法律委員會委員, 2003年起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仲裁員。周林還應邀擔任同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講授知識產權法、藝術法和信息法,並曾應邀赴日本東京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德國明斯特大學和薩爾大學主持研討會及發表演講。
承擔或者參與的研究項目主要有:中國版權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97年);版權集體管理立法研究(日本江草基金會資助項目,1996年);中國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審理與裁判研究(中歐知識產權合作項目,2002年);傳統知識法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資助項目,2008年);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是「信息社會的知識財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資助項目)。
Ⅷ 地理標志的法律制度
自我國1980年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年加入《巴黎公約》後,我局積極參與國際地理標志法律的制定、交流活動,每年參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大會及「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及地理標志法律常設委員會」會議,代表我國政府發表有關地理標志注冊與保護的意見,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主張我國的權利與利益。
2000年在中美商標與版權有關問題研討會上,我局商標局與美國專利商標局就《TRIPS協議》中關於地理標志的保護標准等問題進行交流。
2001年在我國與墨西哥入世談判中,我局代表我國承諾將根據我國法律保護墨西哥龍舌蘭酒地理標志產品。
2004年我局與歐盟實施了中歐知識產權合作S2項目(商標和地理標志),並舉辦了該項目下的地理標志國際研討會。
2005年5月,我局與澳大利亞聯合舉辦了「中澳地理標志研討會」項目。
2005年11月,我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舉辦了「戰略性利用商標促進經濟暨農村發展地區研討會」,交流利用農產品商品商標及地理標志促進農村發展的經驗,同時,舉辦了我國地理標志工作成果展覽。
2005年12月,我局與泰國商務部簽署了《中泰地理標志活動專項行動計劃》。
2006年5月,我局與美國專利商標局聯合舉辦了「中美地理標志保護研討會」。
2007年6月,我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世界地理標志大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特使盧比奧出席大會並致辭。會議期間,還舉辦了我國地理標志工作成果展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認為,此次會議充分顯示了我國政府致力於知識產權制度的加強和推廣,尤其是對地理標志保護的重視。
2009年11月底,我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在重慶召開了「亞太地區地理標志國際研討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幹事王彬穎出席會議並致辭。此次會議旨在加強地理標志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探討地理標志法律制度、地理標志的注冊、運用和保護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會議期間及會後,分別在重慶及北京舉辦了我國地理標志工作成果展覽。
此外,我局商標局還多次組團赴歐、美、亞國家考察,交流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工作經驗。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使我國以商標法律形式保護地理標志的法律制度與實踐為國際社會知曉和贊賞。
通過二十多年的保護工作實踐,中國已成功建立並完善了用集體商標、證明商標保護地理標志的法律體系,使地理標志成為中國各級政府幫助農民增收,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全國全面推進商標戰略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商標局全面完成商標注冊三年解決積壓任務,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初步審定數量突破千件的特殊歷史時刻,商標局全體工作人員將繼續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堅定信心,依據《商標法》堅決做好地理標志注冊保護工作,為保護注冊人合法權益、推動地理標志事業向前發展、積極服務「三農」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由對某種商品或服務具有檢測和監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務上,以證明商品或服務的產地、原料、製造方法、質量、精確度或其他特定品質的商標。
Ⅸ 知識產權行業的就業前景怎樣
知識產權日益受到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將成為一項新的職業。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一、知識產權行業就業前景廣闊,但針對個人而言,還看你自己的本事。
二、工作崗位很多,崗位名稱有幾十個:
1、知識產權管理(含部門主管及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2、知識產權戰略(包含戰略規劃及要求較高的職位);
3、知識產權代理(含代理公司及企業專利撰寫、查詢、分析等職位);
4、知識產權保護(含律師、侵權調查、企業法務等職位);
5、業務銷售(主要是代理公司的業務人員)。
知識產權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申請(代理)、保護三個方面。
三、專業要求:
招聘的職位與所學專業要求呈較明顯的對應關系,代理機構招聘業務人員基本要求營銷專業,代理機構招聘代理人、企業專利申請工作崗位一般要求有理工科背景,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范圍還明確規定了具體的專業。由於知識產權工作的復雜性,各招聘信息中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及高職位對應聘者提出了多學科背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