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軟體企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軟體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並充分了解法律適用。
❷ 軟體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
軟體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
1、著作品版權:將研發成果中的文檔、程回序或其他媒質視為答作品,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
2、設計專利權:應用端的工程技術、技巧性設計方案,可以申請專利保護;
3、形式表現商標權:產品名稱、軟體界面等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可以申請商標保護。
軟體知識產權的內容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與商標權。
1、著作權指軟體的表達(如程序代碼、文檔等)方面的權利。
2、專利權包括軟體的技術設計,如程序設計方案、處理問題的方法、各項有關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權利。
3、商標權則是指軟體的名稱標識方面的權利。
❸ 軟體企業認定中知識產權情況具體指哪些
你好,主要是指企業開發及經營的軟體產品列表(包括本企業開發和代內理銷售的軟體產品),以及近容三年企業主營業務中擁有的軟體著作權或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效證明材料。
雙軟認定,軟體企業認證、軟體產品認證,您還可以詢問我們:
❹ 軟體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
網路中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已經泛濫,尤其是對計算機軟體的盜版已經十分嚴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軟體企業不清楚該如何來保護自己的軟體知識產權。為了抵制網路盜版,加強對軟體知識產權的保護,小編今天要告訴軟體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有哪些?軟體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途徑有哪些目前,我國的軟體企業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仍然與國外同類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兩個方面問題上比較突出:一是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法制意識比較薄弱;二是知識產權歸屬關系不清。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尚未將保護軟體知識產權的內容納入企業管理制度之中。一、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產權,是企業的重要財富,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應當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企業可以進行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1.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一個軟體企業,往往會面臨軟體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軟體人才的管理、軟體技術的保密以及軟體成果的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僅僅依靠企業的某些領導的行政干預,依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才是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從目前我國軟體企業的情況看,因軟體的權利歸屬不清、人才外流、管理不善面導致軟體知識產權泄密和流失的問題比較嚴重,軟體的研發及經營活動中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外的實踐證明,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僅應當形成激勵機制,還應當建立明確的約束機制,並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防患於未然。通過制度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業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資料,掌握主動權,以確保企業在技術發展處於不敗的地位。2.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考察外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機構時,不難發現許多企業特別設置了知識產權部門,參與到軟體立項、開發、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每一環節,並為對外事務提供法律保障;企業不由一名主要負責人專門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事務,以杜絕在管理中出現的缺陷或者將缺陷降到最低的限度。相反,我國有的企業往往是遇到法律糾紛人員參與問題的解決。由於專業知識上的差距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問題涉及范圍大、問題的積累較多,增加了解決問題的復雜性,進而給企業帶來麻煩。二、軟體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並充分了解法律適用不可否認,計算機技術和軟體技術的發展所引發的法律問題是傳統產業從未遇到過的,並向現行法律體系提出了挑戰。目前國際社會已形成以《知識產權保護法》保護為主,《著作權法》(包括《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實施交叉和重疊保護(如:源程序及設計文檔作為軟體的表現形式用著作權法保護,同時作為技術秘密又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為輔的趨勢。由於軟體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使得對軟體法律保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保護,對於我國企業來說,切忌對僅依靠某項法律或法規解決軟體的所有知識產權問題抱有幻想。根據多年來我對計算機軟體法律保護問題的研究,在保護企業軟體成果知識產權方面提出以下幾點簡單、實用的途徑供大家參考:1.首先應當明確軟體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是歸企業還是製作、設計、開發人員所有;2.軟體技術秘密的認定、保密措施問題。企業對自己的軟體產品或成果中的技術秘密,就當主動採取保密措施,否則無法認定為技術秘密,一旦發生企業技術秘密被泄露的情況,很難依法追究泄密行為人的法律責任;3.專利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科技或者產品構成專利法律要件的,應當盡早辦理申請專利權登記事宜,千萬不要因企業自身的延誤,造成企業軟體成果新穎性的喪失,而失去申請專利的時機;4.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的商標權和商業信息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產品已經冠以商品專用標識或者服務標識,要盡快完成商標或者服務標識的登記注冊,保護軟體產品的商標專用權;5.最重要的一點是企業的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就進行申請軟體。要防範被人搶先登記,給自己權益保護帶來麻煩。在申請軟體著作登記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靈活運用三種交存鑒別材料的手段;二是將企業自有信息(僅自己掌握的信息)加入到鑒別材料中;三是在軟體鑒別材料中加入版權標識,即:Copyright,首次發表日期,權利人,如(c),1994.9,王三,以起到公示的作用;四是切莫等到軟體達到某種技術水平後再進行登記,軟體著作權登記只要求軟體的獨創性,並不以軟體的技術水平作為著作權是否有效的條件。
❺ 請問企業的知識產權該怎麼管理,有什麼好的軟體
會博通知識產權及證照管理系統:
會博通規范化知識產權及證照管理是組織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
申辦流程
會博通可設置標准化的知識產權及證照申辦流程,完成從申辦到成果歸檔的流程化處理,記錄管理痕跡。
變更流程
會博通功能性的變更流程,在變更未審定之前,知識產權及證照將會標識變更狀態,並配置使用限制。
借用審批與辦理
會博通支持實體或電子知識產權及證照的批量借閱申請,可根據證照密級自動匹配對應流程,審批過程自動登記借用與歸還,應用情況全記錄。
借閱與歸還登記
提供類似於圖書館的借閱與歸還登記功能,全面把控知識產權及證照入管理。
綜合統計
圖表形式實時統計知識產權及證照存情況,各類統計報表全面展示知識產權及證照利用情況。
安全控制
系統全面記錄知識產權及證照應用痕跡,支持SSL證書、加密傳輸、錯密鎖定、機器指紋等安全機制。
❻ 軟體企業要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一、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產權,是企業的重要財富,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應當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
1.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一個軟體企業,往往會面臨軟體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軟體人才的管理、軟體技術的保密以及軟體成果的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僅僅依靠企業的某些領導的行政干預,依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才是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從目前我國軟體企業的情況看,因軟體的權利歸屬不清、人才外流、管理不善面導致軟體知識產權泄密和流失的問題比較嚴重,軟體的研發及經營活動中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外的實踐證明,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僅應當形成激勵機制,還應當建立明確的約束機制,並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防患於未然。通過制度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業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資料,掌握主動權,以確保企業在技術發展處於不敗的地位。
2.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考察外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機構時,不難發現許多企業特別設置了知識產權部門,參與到軟體立項、開發、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每一環節,並為對外事務提供法律保障;企業不由一名主要負責人專門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事務,以杜絕在管理中出現的缺陷或者將缺陷降到最低的限度。相反,我國有的企業往往是遇到法律糾紛人員參與問題的解決。由於專業知識上的差距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問題涉及范圍大、問題的積累較多,增加了解決問題的復雜性,進而給企業帶來麻煩。
二、軟體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並充分了解法律適用
不可否認,計算機技術和軟體技術的發展所引發的法律問題是傳統產業從未遇到過的,並向現行法律體系提出了挑戰。目前國際社會已形成以《著作權法》保護為主,《著作權法》(包括《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實施交叉和重疊保護(如:源程序及設計文檔作為軟體的表現形式用著作權法保護,同時作為技術秘密又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為輔的趨勢。由於軟體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使得對軟體法律保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保護,對於我國企業來說,切忌對僅依靠某項法律或法規解決軟體的所有知識產權問題抱有幻想。根據多年來我對計算機軟體法律保護問題的研究,在保護企業軟體成果知識產權方面提出以下幾點簡單、實用的途徑供大家參考:
1.首先應當明確軟體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是歸企業還是製作、設計、開發人員所有;
2.軟體技術秘密的認定、保密措施問題。企業對自己的軟體產品或成果中的技術秘密,就當主動採取保密措施,否則無法認定為技術秘密,一旦發生企業「技術秘密」被泄露的情況,很難依法追究泄密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3.專利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科技或者產品構成專利法律要件的,應當盡早辦理申請專利權登記事宜,千萬不要因企業自身的延誤,造成企業軟體成果?quot;新穎性「的喪失,而失去申請專利的時機;
4.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的商標權和商業信息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產品已經冠以商品專用標識或者服務標識,要盡快完成商標或者服務標識的登記注冊,保護軟體產品的商標專用權;
5.最重要的一點是企業的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就進行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要防範被人搶先登記,給自己權益保護帶來麻煩。在申請軟體著作登記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靈活運用三種交存鑒別材料的手段;二是將企業?quot;自有信息(僅自己掌握的信息)「加入到鑒別材料中;三是在軟體鑒別材料中加入版權標識,即:Copyright,首次發表日期,權利人,如」(c),1994.9,王三「,以起到公示的作用;四是切莫等到軟體達到某種技術水平後再進行登記,軟體著作權登記只要求軟體的獨創性,並不以軟體的技術水平作為著作權是否有效的條件。
三、軟體企業應當學會按照經濟合同規范調整各種關系
軟體企業需要按照經濟合同規范各種經濟活動,明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建立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外部的各種經濟約束機制屬當務之急。從目前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來看,軟體企業應重點建立以下各項合同規范:
1.勞動關系合同。軟體企業與企業職工、外聘人員之間應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以及應就企業的商業秘密(技術秘密和經營秘密)的保密事宜進行約定,建立勞動利益關系合同以及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協議。一些目前不宜馬上實行勞動合同的單位,也通過建立或者健全本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的方式進行過渡,以鼓勵企業員工的創造性勞動,明確企業開發過程中產生的軟體技術成果歸屬關系,以預防企業技術人員流動時造成的技術流失和技術泄密等軟體企業非常「苦惱」的問題。
2.軟體開發合同。軟體企業與外單位合作開發、委託外單位開發軟體時,應建立軟體權利歸屬關系等事宜的協議,可按照有關規定簽訂軟體開發合同,約定軟體開發各方面尚未開發的軟體享有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及軟體技術成果開發完成後的權利歸屬關系和經濟利益關系等。如果軟體開發方在合作中發現了合同的缺陷,應及早對合同進行補充。
3.軟體許可使用(或者轉讓)合同。軟體企業在經營本企業的軟體產品時,應當建立「許可證」(或是轉讓合同)制度,用軟體許可合同(授權書)或者轉讓合同的方式,來明確規定軟體使用權的許可(轉讓)方式、條件、范圍、時間等事宜,避免因合同條款的約定不清楚、不明確而導致當事人之間發?quot;扯皮「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因合同條款無法界定而引發的軟體侵權糾紛。
四、軟體企業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積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軟體企業都知道,正版的軟體既可以保證有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又能避免計算機病毒的侵擾。將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軟體復制(拷貝)並向他人提供是一種商業性的使用行為。即便從事這種活動的人並沒有獲得經濟收益,但在客觀上影響了正版軟體的銷售量,軟體權利人無法得到應有的報酬和必要的經濟利益,也構成了侵犯軟體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在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問題上,有的軟體企業往往採取「兩個極端」的態度。一是在軟體侵權糾紛事發前,不聽勸告,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任意使用他人的軟體;二是一旦他人提起侵權訴訟後,又不知所措,要麼將對方指控內容全部承受下來,對方提出的賠償要求一概承擔下來,可謂「不戰而退」。這兩種態度明顯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態度當是,一旦發生糾紛訴訟,應當正視現實,認真對待。一方面弄清對方是否有權提起訴訟,切勿打了多月的官司,才發現對方根本無權訴訟他人侵犯軟體版權;另一方面,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構成侵權,自己是否就當成為被告,應當依法承擔何種責任。
總之,在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方面,軟體企業要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法律手段,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同時,軟體企業應當自覺依法辦事,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合法使用他人的軟體。
❼ 求助:知識產權查詢軟體有哪些
不論你是審查員還是技術人員,不論你是代理所還是企業公司,只要檢索分析專利,功能內強大的incoPat資料庫都容可以滿足你的需求。超級附圖、3D沙盤對抗等等功能炫酷實用。incoPat數據全面,更新快捷。分析市場前景、創新技術、競爭對手發展方向,incoPat資料庫不容錯過。
如果你想方便簡單,首推專利大王手機app。即使奔波在路上,也可以隨時隨地檢索專利信息。
❽ 計算機軟體企業知識產權認證流程
「雙軟認定」是指軟體企業的認定和軟體產品的登記。
(1) 軟體企業的認定標准
1)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2)以計算機軟體開發生產、系統集成、應用服務和其他相應技術服務為其經營業務和主要經營收入;3)具有一種以上由本企業開發或由本企業擁有知識產權的軟體產品,或者提供通過資質等級認定的計算機 信息系統集成等技術服務;4)從事軟體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的技術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50%;5)具有從事軟體開發和相應技術服務等業務所需的技術裝備和經營場所;6)具有軟體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質量保證的手段與能力;7)軟體技術及產品的研究開發經費占企業年軟體收入8%以上;8)年軟體銷售收入占企業年總收入的35%以上,其中,自產軟體收入占軟體銷售收入的50%以上;9)企業產權明晰,管理規范,遵紀守法。
(2) 軟體企業的申報程序
1)申請企業網上申報,下載企業用戶使用的「雙軟認定申報表系統」,並進行安裝;2)打開「雙軟認定申報表系統」,在「申報受理」中選擇企業申報,進行申請表填寫;3)在「資料查詢」中選擇企業信息,進入後滾動上下頁可以看到企業填寫的申報表,同時可列印出文本;4)企業向所在省市認定機構提交申報表的電子文本時,可選擇「數據申報」將企業的信息按照所在省市認定機構的提示進行數據上傳;對於沒有開通數據上傳的省市,可將企業信息的數據選定後導出保存到3.5寸盤進行提交。
(3) 企業認定應提交的材料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2)自主開發或擁有知識產權的軟體產品的證明材料(產品登記證書、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或專利證書,擁有其中一種即可申報)復印件;3)資產負債表、損益表;4)企業開發、生產、經營軟體產品列表(本企業開發和代理銷售的軟體產品);5)系統集成企業的資質等級證明材料及復印件。
(4) 軟體企業認定申請材料裝訂要求
復印件及表格全部用A4紙、分兩份裝訂,每份順序是:(1)軟體企業認定申報表;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3)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復印件;(4)擁有合法知識產權證明的材料(指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專利證書、軟體產品登記證書或軟體開發合同等)復印件;(5)發票清單、發票及相關資料復印件;(6)科研開發成本明細帳復印件;(7)大專以上人員名單。
(5) 軟體產品
是指向用戶提供的計算機軟體、信息系統或設備中嵌入的軟體或在提供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應用服務等技術服務時提供的計算機軟體。 軟體產品實行登記和備案制度。未經軟體產品登記和備案或被撤消的軟體產品,不得在我國境內經營或者銷售。軟體產品的名稱必須符合《北京軟體產品名稱規范》要求。
(6)雙軟認定通過後可享受的優惠政策:
軟體產品登記生效後可享受的優惠政策:軟體產品經登記生效後,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軟體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軟體產品登記的有效期為五年,有效期滿後可申請續延。
軟體企業通過認定後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經認定的軟體生產企業的工資和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我國境內新辦軟體生產企業經認定後,自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❾ 軟體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有哪些
新修訂的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了10種軟體侵權行為的存在形式,分別涉及對軟體著作權人人身權和財產權兩方面的侵害,概括地講,軟體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於:
1、剽竊。剽竊是指將他人依法享有著作權的軟體竊為己有並發表或者登記的行為。剽竊的主要表現是採取抄襲或部分抄襲等方式,在他人軟體上署自己的名稱(或姓名)並發表或者登記。
2、非法復制。非法復制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他人軟體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的行為。非法復制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盜版,這種侵權行為直接掠奪了正版廠商的市場份額和商業利潤,是目前最為普遍的軟體侵權行為,危害性十分明顯,也最為公眾熟知。
3、擅自使用。擅自使用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對他人軟體實施演示、修改、翻譯、注釋、應用的不合法的使用行為。比如,一個企業未經授權在其內部計算機使用系統中安裝和應用他人軟體;又如,擅自修改、翻譯、注釋他人軟體並進行市場推廣,並追求非法利益。
4、擅自許可他人使用。擅自許可他人使用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未經授權許可第三人使用他人軟體的行為。一般情況是,計算機硬體以及系統軟體生產商、分銷商或零售商為了推銷其生產、經銷的硬體或軟體,未經授權在其硬體中預裝軟體或者在銷售系統軟體中搭售、免費搭送他人軟體。
5、擅自轉讓。擅自轉讓是指未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未經授權將他人軟體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特別是,具有一定軟體開發能力和聲譽的生產商將他人軟體剽取後直接署上自己的名稱對外發表和銷售,更具有隱蔽性和侵害力。
❿ 有沒有開源、免費的針對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軟體
會博通知識產權及證照管理系統:
會博通規范化知識產權及證照管理是組織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
申辦流程
會博通可設置標准化的知識產權及證照申辦流程,完成從申辦到成果歸檔的流程化處理,記錄管理痕跡。
變更流程
會博通功能性的變更流程,在變更未審定之前,知識產權及證照將會標識變更狀態,並配置使用限制。
借用審批與辦理
會博通支持實體或電子知識產權及證照的批量借閱申請,可根據證照密級自動匹配對應流程,審批過程自動登記借用與歸還,應用情況全記錄。
借閱與歸還登記
提供類似於圖書館的借閱與歸還登記功能,全面把控知識產權及證照入管理。
綜合統計
圖表形式實時統計知識產權及證照存情況,各類統計報表全面展示知識產權及證照利用情況。
安全控制
系統全面記錄知識產權及證照應用痕跡,支持SSL證書、加密傳輸、錯密鎖定、機器指紋等安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