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試論物權的無因性

試論物權的無因性

發布時間:2022-05-03 04:41:20

物權行為無因性的理論淵源

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在19世紀前期通過對羅馬法交付規則的無因化解釋,尤其是通過對羅馬法非債清償規則的擴張詮釋,逐漸創設了現代意義上的物權行為理論。在1840年出版的《當代羅馬法體系》一書中,他寫道:私法上契約……首先是基於債之關系而成立之債權契約,其次是物權契約,並有廣泛適用。交付(Tradition)具有一切契約之特徵,是一個真正的契約,一方麵包括佔有之現實交付,他方麵包括移轉所有權之意思表示。此項物權契約常被忽視,例如在買賣契約,一般人只想到債權契約,但卻忘記Tradition之中亦含有一項與買賣契約完全分離,以移轉所有權為目的之物權契約。
薩維尼提出此項理論後,受到了德國法學界的重視,並為1900年德國民法典所採納。後世從薩維尼思想中發展出一系列對德國民法物權體系具有決定意義的原則,這些原則成為物權行為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1)分離原則。指對應物權和債權的區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作為各自獨立的法律行為,在法律體繫上也必須區分。(2)抽象原則。抽象原則又分所謂內在抽象和外在抽象。內在抽象指物權行為內容不以債權行為為組成部分,其確定也無須依賴於債權行為內容的確定。外在抽象指物權行為在其效力和結果上不依賴其原因行為而獨立成立,即原因行為的無效或者撤銷不能導致物的履行行為的當然無效和被撤銷。至於所謂物權變更的形式主義原則或公示要件主義原則,並非物權行為理論的內容,某些國內學者在這個問題上的論述是不正確的。
相比其他法律模式,物權無因性對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最為優厚,而對出讓人的利益保護十分薄弱。例如,出賣人在交付標的物後,買賣契約因意思表示有瑕疵而致無效或者被撤消,而物權行為效力不受影響,買受人對標的物仍保有所有權,喪失所有權的出賣人只能以不當得利請求返還所有權。如果第三人在返還所有權之前有償受讓標的物,則無論其是否對先手買賣的瑕疵知情,都能合法取得標的物所有權,出賣人只能向買受人尋求救濟。
除德國外,物權行為理論的追隨者尚有中國台灣省等。

② 物權的無因性是什麼意思

所謂物權行為無因性原則,又稱物權抽象原則,指物權行為在其效專力和結果上不依賴其屬原因行為而獨立成立,即原因行為的無效或者被撤銷不能導致物的履行行為的當然無效和撤銷。根據無因性原則,當原因行為被撤銷或者無效時(比如買賣合同被宣告無效),依此原因行為所為的物的履行行為(比如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並移轉所有權的行為)卻不會當然無效。因為當事人物的合意並未失效,物的取得人因此而取得之物權不能因之而被撤銷。此時,已為物的交付的當事人可以向物的取得人提起不當得利返還之訴,但不能行使物上請求權,更不能向第三人行使物上追及權(如果買受人已將標的物再次轉讓給第三人的話)。

③ 結合新物權法,論述物權行為無因性。

代表性的設計方案是社科院梁慧星先生、人民大學王利明教授、西南政法李開國教授以及人大法工委的物權法草案。他們對所有權體系的設計不盡相同,尤其體現在對國家所有權的態度方面。 具體而言,1、梁慧星先生物權法草案中,第二章對「所有權」進行了規定。該章共分六節,即關於所有權的一般規定、土地所有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不動產相鄰關系、動產所有權和共有。該體例的特點是按照民法基本理論,以所有權的標的為標准將所有權分為不動產所有權和動產所有權,以此為基礎再做進一步劃分。這有別於《民法通則》對所有權的分類。(《民法通則》以所有權的主體為標准,將所有權分為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公民個人所有權,反映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他認為,包括《民法通則》在內的中國現行民事法律以所有權的主體為標准,將所有權分為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公民個人所有權,這種所有權分類,更多具有政治意味而不是法學意味;民法中所有權的主體無論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其所有權的性質都相同,保護的手段並無差異,對合法財產應予一體保護。[1] 2、王利明教授建議稿第二章「所有權」分節對「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公民個人所有權」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在第二節「國家所有權」的「一般規定」里分條規定了國有土地所有權(第103條)、國有自然資源所有權(第104條)、礦產、水流資源所有權(第105條)、野生動物資源所有權(第106條)、公用財產(條107條)、文物(第108條)、國家的財政收入(第109條)、國家投資形成的財產(第110條)、罰沒的財產(第111條)、所有權不明的財產(第112條)。[2]王利明認為,物權法規定國家所有權及集體所有權十分必要。物權法作為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必須反映所有制關系的現實,因為「一定所有制關系所特有的法的觀念是從這種關系中產生出來的,」[3]在物權法中,必須對各種不同的所有制類型作出確認。如果物權法中對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制度缺乏規定,則現實中迫切需要法律作出規定的問題將在物權法中缺乏法律依據,這不僅會使一些財產權的糾紛因缺乏規則而難以解決,同時也會使一些財產關系因不能獲得法律的調整而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物權法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可以說物權法存在著明顯的漏洞。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徵求意見稿)》於2002年1月出台。第二部分規定「所有權」,包括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第四章「一般規定」。第五章專門規定「國家所有權」。第六章專門規定:「集體所有權」。第七章規定:「私人所有權」。4、西南政法大學的李開國教授等則堅持折衷說。他指出,在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公民個人所有權問題上,既不贊成梁氏建議稿所作的過分淡薄的處理,也不贊成王氏建議稿和人大徵求意見稿專章專節地分別規定,主張采俄羅斯民法典的立法例,在所有權通則部分進行簡明扼要的規定。[

④ 什麼是物權的無因性

所謂物權行為無因性原則,又稱物權抽象原則,是德國民法創立物權行為概念回。指物權答行為在其效力和結果上不依賴其原因行為而獨立成立,即原因行為的無效或者被撤銷不能導致物的履行行為的當然無效和撤銷。債權行為是物權的原因,物權行為的成立於生效不瘦債權行為的影響,即謂之無因。也就是意味著當事人一方在交付標的物之後,債權行為被宣告無效或撤銷的,物權行為的效力不受影響,如:買受人繼續保有標的物的所有權,喪失所有權的出賣人只能行使不當得利返還的請求權,而不能行使物上請求權。
舉例說明:
甲(房主)與乙(買房者)在10月1日簽訂一份買房合同,10月2日乙交付50萬首付金給甲,10月3日甲將房屋交付給乙並進行過戶登記。然而,10月4日甲以受到欺詐為由主張買房合同應被撤銷,次年2月法院終審判決撤銷該合同。
若依據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則可認定:1.買賣合同自始無效;2.乙保留房屋所有權,甲可依不當得利請求返還;3.甲保有50萬首付金的所有權,乙可依不當得利請求返還。

⑤ 物權行為無因性是什麼

所謂物權行為無因性原則,又稱物權抽象原則,是德國民法創立物權行為概專念。指屬物權行為在其效力和結果上不依賴其原因行為而獨立成立,即原因行為的無效或者被撤銷不能導致物的履行行為的當然無效和撤銷。債權行為是物權的原因,物權行為的成立於生效不瘦債權行為的影響,即謂之無因。也就是意味著當事人一方在交付標的物之後,債權行為被宣告無效或撤銷的,物權行為的效力不受影響,如:買受人繼續保有標的物的所有權,喪失所有權的出賣人只能行使不當得利返還的請求權,而不能行使物上請求權。
舉例說明:
甲(房主)與乙(買房者)在10月1日簽訂一份買房合同,10月2日乙交付50萬首付金給甲,10月3日甲將房屋交付給乙並進行過戶登記。然而,10月4日甲以受到欺詐為由主張買房合同應被撤銷,次年2月法院終審判決撤銷該合同。
若依據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則可認定:1.買賣合同自始無效;2.乙保留房屋所有權,甲可依不當得利請求返還;3.甲保有50萬首付金的所有權,乙可依不當得利請求返還。

⑥ 論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

簡單的理解一下,舉個例子
去買東西,傳統的說是個債權履行行為。按照物權無因性,就把這個交易行為分為三個步驟
賣方買方訂立買賣合同的債權行為,買方轉移價款的物權轉讓行為,賣方轉移物品的物權轉讓行為
無權獨立性和無因性就是說,債權合同的效力不影響物權效力。
比如,交易發生後,發現賣方是偷來的贓款,也就是說合同存在無效的可能,那麼這個效力不影響已經發生的物權轉讓效力。賣方賠款給物品的合法主人,主人不能追究物品,因為物權獨立性,買方已經取得物品的所有權。物權無因性我國不承認。但是我國有善意保護制度,完全可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理論上理解一下
獨立性主要是指物權的轉移不依賴於其他關系的發生,尤其是指債。
這個在買賣合同中表現得很明顯
關於孳息和風險的轉移並不完全和所有權的轉移一致,特別是在簡易交付和佔有改定等擬制交易的情況下表現的更為明顯。由此可以論證物權行為的獨立性
而無因性相對好理解些。就是物權以公示方式加以證明。具體的公示又分為不動產的登記公示和動產的佔有公示兩類,但無論是哪一種,只要公示了,就可以讓第三人相信該物的所有權歸屬,在接下來發生物權轉移,就不考慮其物權取得的原因。
所謂無因,主要就是取得物權的原因不作為考量物權合法性的標准。這主要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商品買賣而制定的

⑦ 物權行為無因性的介紹

按照歐洲中世紀至19世紀的通說,物權變動需要「名義加形式」方能成就,所謂「名義(titulus)」指某種正當化物權變動的法律關系,而「形式(mos)」指交付。這種分析方法要求物權變動效果的發生需要以有效原因行為的存在為前提,這一點上與羅馬法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按照德國學者的說法,直接發生物權變動行為與作為原因的債權行為為各自獨立的兩個行為,物權行為效力並不受債權行為的影響,即物權的無因性。物權無因性是為了保護買受人和第三人的利益。例如:買賣在支付標的物後,買賣契約因意思表示有瑕疵而致無效或者被撤消,而物權行為效力不受影響,買受人對標的物仍保有所有權,喪失所有權的出賣人只能以不當得利請求賠償。如買受中沒有第三人的情況下,不當得利是標的物本身,產生返還義務;如果第三人情況下,標的物已交付第三人,第三人因此而享有所有權,買受人只返還其所得價金。

⑧ 什麼是物權無因性

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在19世紀前期通過對羅馬法交付規則的無因化解釋,尤其是通版過對羅馬法非債清償權規則的擴張詮釋,逐漸創設了現代意義上的物權行為理論。在1840年出版的《當代羅馬法體系》一書中,他寫道:"私法上契約……首先是基於債之關系而成立之債權契約,其次是物權契約,並有廣泛適用。交付(Tradition)具有一切契約之特徵,是一個真正的契約,一方麵包括佔有之現實交付,他方麵包括移轉所有權之意思表示。此項物權契約常被忽視,例如在買賣契約,一般人只想到債權契約,但卻忘記Tradition之中亦含有一項與買賣契約完全分離,以移轉所有權為目的之物權契約。"
目前,我國的物權法還未出台,而很多法學家對物權行為一些理論性問題爭議很大。其中物權行為的有因性和無因性一直是很多法學家爭議的焦點,這些爭議的焦點就是對物權行為理論態度的問題,而物權行為理論的核心就是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因此,無因性理論的存在價值是關鍵的問題。

⑨ 什麼是物權無因性行為

債權行為是物權行為的原因,物權行為的成立和生效不受債權行為的影響,即謂之無因。這意味著在交付標的物後,債權行為被宣告無效或撤銷的,物權行為的效力不受影響,
如 買受人繼續保有標的物所有權,喪失所有權的出賣人只能請求返還不當得利,就是因為物權行為的無因性,其物權效力不受影響。

⑩ 物權行為無因性到底是什麼!

債權行為是物權行為的原因,物權行為的成立和生效不受債權行為版的影響,即謂之無因。權這意味著在交付標的物後,債權行為被宣告無效或撤銷的,物權行為的效力不受影響,
如 買受人繼續保有標的物所有權,喪失所有權的出賣人只能請求返還不當得利,就是因為物權行為的無因性,其物權效力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與試論物權的無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