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村委會有無條件的把我們的土地使用權轉給他人嗎
只要你抄是承包方就不行。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轉、流轉的對象和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其承包土地。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第二章流轉當事人
第六條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轉、流轉的對象和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其承包土地。
第七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截留、扣繳。
Ⅱ 村委會和村民之間是否存在土地使用權爭議
按憲法和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由村民委員會按村民大會的決議代管土地。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對徵用農業用地補償也有相關規定。
村民如對補償有異議可以起訴到法院,如認為村委會成員在補償安置中有違法行為可以向司法機關舉報。但村民與村集體之間不存在除土地承包糾紛之外的土地權屬爭議。
Ⅲ 我可以向村委會申請土地使用權不
如果符合建住宅條件,可以向村委會申請宅基地。向村委會提出申請,經村委會同意、鄉鎮政府審核、國土資源所實地勘測,完善資料後報國土資源局審核,由縣政府批准。
Ⅳ 村委會出讓集體土地使用權需要報國土資源局審批嗎
如果是征來收土地應該與村民自小組簽,因為集體土地所以權證是發到小組的,小組才是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人 ,至於你提到的出讓集體所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我還沒弄明白,只有國家才可以出讓土地,其餘的應該是轉讓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
Ⅳ 村委會是否有徵收個人所有(使用權)土地的權利
有權利,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5)村委會土地使用權出資擴展閱讀:
農村土地使用要求規定:
1、開墾未利用的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可開墾的區域內,經依法批准後進行。禁止毀壞森林、草原開墾耕地,禁止圍湖造田和侵佔江河灘地。
2、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3、經批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國有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文件,向有批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Ⅵ 村委會有權收回企業土地使用權嗎
村委會無權收回企業土地使用權;
國土資源局有權收回企業的土地使用權。
Ⅶ 村委會的開具的證明能證明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嗎
村委會開具的土復地使用證明必制須有相應的原始依據等印證材料,如「土地使用」的合同、會議記錄、證人證言、行政審批文件等材料才有證明力,否則,單憑村委會出具一個「土地使用」證明,其可信度極低或根本沒有可信而言。如果在法院打官司,單憑村委會出具一個「土地使用」證明,沒有其他印證材料的,法庭是不會採信該「證據」的,嚴格來說還不算是一份證據。
Ⅷ 村委會租賃土地,這樣做他們合法嗎
按照國土資源部組織編寫的《土地管理法釋義》一書的學理解釋,所謂集體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人或者本法規定的經營管理人將集體土地的使用權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支付集體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所謂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通過交易方式將集體土地使用權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所謂集體土地使用權出租,是指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人或者本法規定的經營管理人及依法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權人將集體土地交由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
對照上述概念,我們不難發現,來信提到的情況無論從內容要件還是從形式要件分析,均符合出租集體土地使用權構成條件,因此村委會的行為是出租而不是出讓,也不是轉讓。
其次,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村委會出租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行為是否違法。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單純考慮這條規定,村委會的行為構成違法。但按照2006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第六項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符合規劃並嚴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范圍內」。也就是說,國務院的文件對現狀集體建設流轉在政策上已經放寬,因此,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村委會的行為並不違法。
再其次,是否給予行政處罰的問題。 由於村委會出租的是現狀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第六項的規定,其行為並不構成違法,因此,對村委會並不能進行處罰。但由於該村四戶村民以承包名義進行住房建設,未經過主管部門的批准(無供地批准手續),屬於非法建住宅行為,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給行政處罰。
至於村民因村委會在協議中規定本不屬其職責范圍內的允許建房的內容,由此給村民造成損失,可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