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知識產權方面存在的問題、原因、現狀以及對策
1.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較晚,只有20多年的歷史。通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與Trips協議要求基本一致的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並制定了其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條例。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總體狀況還存在著與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以及與面臨的國際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①知識產權意識薄弱。2008年,全國42.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申請了發明專利的約占企業總量的2.l%,獲得發明專利權的約占企業總量的0.6%。目前我國自有品牌商品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比重不足10%,國內出口企業(外資企業除外)中擁有國內注冊商標的不到20%。②我國的知識產權基本法律體系存在局部缺失,有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強,需要完善和修改。③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管理部門很多,在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下,管理部門之間缺少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政策協調性差,管理越位和缺位現象並存。④知識產權保護達到中高收人國家水平。但知識產權執法水平不高,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護。⑤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和國際規則的能力,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戰略的層次較低。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對策措施:
(1).著力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2).著力營造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氛圍。(3).切實加強國家層面知識產權宏觀戰略的對策研究。(4).加強建設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5).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6).建立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體系和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 (7).大力促進專利技術的實施。
② 我國知識產權 還存在那些不足
盡管我國知識產權事業迅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們還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總體狀況還存在著與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以及與面臨的國際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知識產權工作的政策不夠到位,與法律法規不夠配套;
——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企業掌握與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不高,缺乏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專門人才;
——擁有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偏少、質量偏低;
——各級領導對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強。
③ 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目前的情況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抄已取得長足襲進步,但仍存在侵權賠償標准低等問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與社會各界的期待相比,確實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而言,包括:
嚴保護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新領域新業態發展不斷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提出新的挑戰。
大保護的工作體系尚不健全,現有組織協調平台和機制的作用未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暢,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協同不夠。
快保護的工作鏈條尚未打通,行政確權、糾紛受理、仲裁調解、行政執法、司法審判等環節之間缺乏高效快速銜接機制。
相關部門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糾紛的協同作用還有待加強。
另外,社會公眾、權利人均對侵權現象嚴重程度、侵權救濟的及時性有效性、侵權賠償的足額性等指標還有很多不滿意的評價。
實際保護效果與社會期待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各界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依然強烈。
④ 中國加入WTO與知識產權研究現狀、水平及存在的問題
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在《充分運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全面提升我國高科技競爭能力》一文中高屋建瓴,一針見的地指出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之不足。讀後令人清醒、催人奮進。現擷部分內容如下:
新世紀之初,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步形成,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能否在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的命脈所在。幾近白熱化的科技競爭如此激烈,使得人們對「落後就要挨打」的理解有了更為切身的體會。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新時代,我國的知識產權領域也容不得絲毫樂觀。我國已經加入WTO,科技、經濟的競爭舞台也將更為廣闊、更為激烈。如何因應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增強我國科技、經濟競爭實力,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一、面臨高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和加入WTO的新形勢,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不容樂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和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健全,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專利(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版權(含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商標、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在內的完整的法律體系。這些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經過不斷修改完善,已基本上與國際保護標准相一致,符合了WTO規則的要求。在知識產權執法方面,也形成了司法保護與行政保護相結合的綜合體系。目前,我國的專利申請總量已近120萬件,商標注冊量為123萬件,到2000年,我國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批准登記量為7500件。同時,經過十幾年的廣泛宣傳和普及,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大為提高。知識產權制度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促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看到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的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緊迫壓力。這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國外企業,特別是大的跨國公司和企業集團在高新技術方面以大量的專利申請對我國的圍堵,另一方面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嚴重不足和專利申請質量的低下。
為了擴大並占據中國市場,近年來,國外企業加速到我國申請專利保護,在一些高技術領域,國外企業佔有的知識產權,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大幅度增長。據國家知識產權局1999年年報,從1985年4月1日至1999年11月30日,發明專利共有大約27.6萬件,在申請量居前20位中的移動通訊系統、半導體製造、電視零件、遺傳工程、電視系統、光學記錄、計算機應用、傳輸設備、通用計算機和無線傳輸10個組中,國外申請的比例分別為91.28%、85.34%、85.13%、75.42%、89.61%、95.18%、59.65%、88.98%、65.99%、93.39%,而國內申請占優勢的則集中在中葯、食品、非酒精飲料、輸入法、污水處理和特種陶瓷製品等領域。近5年來,國外發明專利的申請量一直高於我國國內申請量。1995年為11565件(國內為10071件),1996年為16982件(國
內為11535件),1997年為20593件(國內為12710件),1998年為22234件(國內為13726件),1999年為21098件(國內為15596件)。1999年按國際專利分類8部類中外發明申請公開量對比,國外發明申請均高出國內發明申請。
另據信息產業部電子知識產權咨詢中心《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分析》,1997-1999年信息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國內為3284件,國外為17851件,為國內申請的5倍多。在信息材料與工藝方面,國內為326件(國外為1971件);在有源器件方面,國內為146件(國外為1754件);在無源元件方面,國內為271件(國外為1712件);在通信技術方面,國內為422件(國外為4360件);在家用電器方面,國內為349件(國外為1969件);在計算機與自動化方面,國內為1107件(國外為4138件);在基本電路與通用設備方面,國內為376件(國外為1615件);在電子測量與雷達導航方面,國內為288件(國外為780件);在廣播與電視方面,國內為265件(國外為2169件)。
在信息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近3年排名前10位的國家中,日本以8488件專利申請居於首位,其專利申請量幾乎佔到國外申請總量的一半,排名第二、三、四位的美國、韓國和德國的專利申請量也都在千件以上。韓國三星電子公司以1486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一位,下面依次為日本電氣(1260件)、松下電器(1253件)、索尼公司(910件)、西門子(631件)、飛利浦公司(486件)。
在看到國外發明專利申請的高增長態勢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國內專利申請在質量上的嚴重不足。近年來,我國國內的專利申請數量確為持續增長。從1984年4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國內專利申請量累計受理968053件,占申請總量的82.99%。然而,國內專利申請大部分為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因此,國內專利申請在數量上的優勢,並非是真正的技術優勢。專利制度實施16年來,真正代表發明創造技術水平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始終沒有能夠在我國國內專利申請中佔主導地位,並從1985年專利制度實施第一年的43.2%持續下降到1999年的14.2%,2000年略有回升,佔18%。
二、知識產權宏觀政策和戰略研究不足,科技、經濟管理與知識產權保護脫節,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不強,技術市場管理力度較低等是制約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有效實施的主要原因。
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經過20年的建設,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對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這些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本身,包括有關立法、法律實施和執法等問題;二是知識產權制度的外圍環境問題,特別是結合「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針的貫徹落實,從科技創新的角度考慮與知識產權制度的關系。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知識產權保護的觀念和意識有待進一步全面提高;(二)技術政策、科技規劃與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存在脫節現象;(三)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水平較低;(四)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作為職務發明主要來源的潛力在機制和管理上尚待發掘。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深刻認識和充分運用專利制度提高我國技術創新的能力,研究今後應採取的主要對策和措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的任務。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帶來的影響
中國「入世」後,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識產權領域中承擔的權利與義務,這對於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的發展必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在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管轄的范圍內,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和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一起,構成了約束所有締約方的主要內容之一。按照協議要求,我們必須完善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我國專利法經過1992年修改,在保護范圍與保護水平上,已經基本上符合了協議的要求。
我們擁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當我國與其他締約方在知識產權方面發生爭端時,可以適用世貿組織統一的爭端解決機制。這個爭端解決機制一方面有助於減少或在一定程度上扼制過去極少數發達國家動輒使用的肆無忌禪的單邊報復的行為,使我們在可能與發達國家發生的知識產權爭端時,能夠在協議的框架下通過多邊談判解決爭端;另一方面,也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不能對有關締約方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利提供有效的保護,就有可能被終止應享有的減讓等優惠待遇,直至受到交叉報復和跨部門報復。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對假冒、盜版行為進行有效、有力地打擊和制裁,就已經成為我國「入世」後必須要履行的義務,這當然也是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我們面臨的重大任務是,必須迅速地提高我國企事業單位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以適應「入世」後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形勢的要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們要全面履行自己承擔的各項義務,特別是在按照WTO要求降低關稅、開放國內市場的形勢下,我們的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然要在技術進步、技術創新上下功夫。技術的創新與進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更多地要依靠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來激勵,來保護。如果我們的企業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來參與市場競爭,就能贏得更多的主動。但是,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特別是專利保護所達到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專利在大量企事業單位還是一片空白。我國上萬個大型的企業一年的發明專利申請還趕不上日、美一個公司的申請,向國外申請的專利更是微乎其微。據統計,我國十幾年來在國外申請的專利只有2000多項,而日本索尼、日立等公司一年在國外就申請四五千件,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世貿組織的前身關貿總協定是迄今為止管理貿易的唯一多邊性文件,享有「交通規則」之稱,成為解決國際貿易糾紛的依據。關貿總協定1948年1月生效,80年代開始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將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列入議程。1986年9月15日,在烏拉圭埃斯特角城召開總協定締約國部長級會議,先後有108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談判,會議上就是否將知識產權問題納入烏拉圭回合談判內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直到會議閉幕的前一天,在一攬子妥協的基礎上,各方才勉強同意將知識產權談判寫進部長級會議宣言,納入烏拉圭回合談判之內。烏拉圭回合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談判,經歷了5年多的時間,終於在1991年12月18日,初步達成了《與貿易有關的(包括假冒商品貿易)知識產權協議(草案)》。這個協議共有7個部分,包括總則及基本原則,有關知識產權有效性、范圍和使用標准,知識產權的實施,知識產權的取得、維護和相關程序、爭端的防止和解決,過渡階段的安排,組織機構等共72條。這個協議的內容涉及知識產權的各個領域,不僅在很多方面超過了當時國際條約對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規定,而且把關貿總協定關於有形商品貿易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規定引入了知識產權領域,強化了執行措施和爭端解決機制。同時,還詳細規定了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實施程序,包括行政、民事、刑事程序,並規定,今後各締約方的國內法律均應向該協議靠攏,任何締約方未能按照協議對外國知識產權提供有效保護的,受害方可按照關貿總協定爭端解決程序中的交叉報復規則,對侵權方進行交叉報復。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的財產權,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在當今的國際經濟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涉及的領域在逐漸加寬,份量在逐漸加大。在未來的國際貿易競爭中,知識產權將是競爭的焦點。
提高我國專利保護水平和能力的對策及措施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盡快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國技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這種能力從哪裡來呢?從世界各國情況來看,鼓勵技術創新,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種機制和一種制度,為技術創新建立一種長期穩定的良好法律政策環境。國外幾百年專利制度的歷史和國內十幾年的實踐以及有關理論研究都表明,專利制度是維護市場經濟公平有序競爭,推動和保護技術創新長期穩定起作用的強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機制。專利制度的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激勵發明創造;有效配置技術創新資源;促使新技術商品化和產業化;保護技術創新成果和創造市場公平有序競爭的法律環境;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資金。
專利制度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並服務於市場經濟。要提高我國企事業單位專利保護的水平和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企業真正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獨立法人,成為市場的主體,只有這樣,專利保護才能成為廣大企業自身的一種內在需求。在目前我國正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較大幅度地提高我國企事業單位專利保護的水平和能力,以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形勢,應當採取以下幾方面的對策和措施。
其一,盡快改變對科技成果的評價體系,制定有利於促進專利保護的政策措施。目前,國家對科技成果管理與鼓勵措施的許多方面,重點仍停留在鼓勵技術發明上,而非發明創造的商品化、產業化方面。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在鼓勵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加強技術創新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和政策,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一些配套措施仍不夠完善,只有將專利作為評價科技投入產出的一項重要指標,並將專利獎酬機制在實踐中認真貫徹落實,才能真正實現與國際的接軌,才能真正推動技術發明的產業化。
其二,各級政府要制定切實措施,引導和推動國有企事業單位制定內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使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使一切可以取得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及時取得國內外專利保護,形成市場競爭優勢,最大限度地減少轉軌過程中因專利保護不充分、不及時而造成的高新技術的流失。
其三,要充分重視專利信息的傳播與運用,在科研過程中充分重視專利信息的檢索,以避免重復研究,提高研究起點和水平;在技術進出口過程中重視專利信息的檢索,以避免吃虧上當和侵犯專利權;在制定企業、行業、國家科技發展政策的過程中,重視專利信息的研究和分析,以制定正確的科技政策。
其四,國家以及地方和企事業單位應建立重大技術項目的專利申請基金和開發實施基金,對一些關系國家重大利益,特別是具有良好國外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項目,從資金上給予保障和扶持。
其五,要加大專利等知識產權宣傳工作和專利保護的力度,大力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特別是科技、經濟、貿易和各級政府領導同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專利保護力度和行政處罰力度,給專利權人以切實有效的保護。
但我們還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總體狀況還存在著與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以及與面臨的國際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知識產權工作的政策不夠到位,與法律法規不夠配套;
——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企業掌握與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不高,缺乏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專門人才;
——擁有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偏少、質量偏低;
——各級領導對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強。
「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重要發展期。」田力普指出,我們應該認清形勢,明確目標,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為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懈努力。
⑤ 面對我國普遍對知識產權了解程度不高,這樣的現狀,你有什麼看法
這是類似南京鍾山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螺桿樁技術專利侵權案出現的原因之一,所以希望我國能夠重視對於知識產權的普及。
⑥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如何
據報復道,國家知識產權制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6月12日發布《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明顯進展。
《報告》分析了包括經濟合作組織(OECD)34個國家、金磚5國和新加坡在內的40個國家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世界排名提升迅速,從2012年的第19位提升至2016年的第10位。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能力、績效水平分別處於世界第4位、第3位。但知識產權環境仍然是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的重要掣肘,排名29位,有待改善。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央視新聞客戶端
⑦ 如何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中國直面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的應對
之策知識產權壁壘形式復雜多樣, 在國際貿易中的活動領域逐漸擴大, 涉及的商品逐步增多, 對有關國家進出口貿易影響也逐步加深。我國是發展中國家, 需要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知識產權技術, 也需要鼓勵出口貿易促進經濟發展。因此我國在發展貿易的同時, 必然會遭遇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壁壘。針對不同的知識產權壁壘, 我國應採取不同的對策。
(一) 樹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企業是我國市
場經濟的主體, 也是利用知識產權的主戰場。20世紀90年代以來, 外國公司針對我國提出的5年計劃大量申請專利, 在我國很多產業的未來發展領域設置了專利陷阱, 封殺了我國企業自主開發技術, 控制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對此, 我國企業及政府應充分認識到企業及民族工業受到的危機與挑戰, 真正樹立起知識產權意識。既重視外國人的知識產權, 又要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開發, 實施專利權部署戰略。我國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迫切需要, 知識產權戰略是指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為充分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獲得與保持競爭優勢並遏制競爭對手, 謀求最佳經濟效益而進行的整體性籌劃和採取的一系列的策略與手段。 [6]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指企業為獲取與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運用知識產權保護謀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就我國企業而言, 許多企業由於忽視技術在產品開發、市場開拓方面的運用, 許多產品技術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這種狀況只有通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進步運行機制、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策略性運用, 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缺陷, 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企業的經濟績效, 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我國企業面臨
的知識產權壁壘困境, 從根本上說是中國企業缺乏技術創新, 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結果。因此, 企業應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 認識到在世界市場全球化的條件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 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企業間, 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的合作, 以聯合開發、聯合投入、聯合保護等形式來實現對知識產權的共享。企業應加大科研經費投入, 國家也應選擇戰略性產業支持企業進行技術開發。
(三) 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侵權之訴。我國企業, 特別是外貿企業要轉變觀念, 改變以往消極對待知識產權糾紛的態度, 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侵權之訴。有不少中國企業, 自身並沒有侵權行為, 但由於害怕訴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 白白失去維護自身權益的機會, 而有過侵權行為的企業, 也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消極應訴而支付超過正常水平的侵權費用; 同時, 我國企業界還應注重商會的建立和完善, 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 這樣將有利於增強尋求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支持的力量。
(四) 深入了解研究國際規則及主要國家知識
產權法的立法及實踐。我國是WTO成員, 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時應注意WTO, TR IPS對知識產權的規定, 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 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 才能更大限度地避免撞入知識產權壁壘。如對知識產權權利窮竭原則, 要把握當前主要貿易國所採取的原則。如果對象國採用地域性原則, 企業在進行外貿活動時, 應特別注意知識產權問題。
引進專利技術的企業, 在簽訂合同時應對專利產品平行進口問題作出明確而細致的規定, 合同中應明確許可的性質, 如是獨占許可, 應在合同中規定, 將來如有第二方擅自進口專利產品, 應由技術供方負責與侵權第三方進行交涉, 同時應注意在合同規定的地域內生產、銷售合同產品, 如需向區域外存在平行專利的第三國出口, 應經過進口國專利權人的同意, 才能將產品出口到該國。從事進口業務的外貿經營者, 應注意進口的貨物是否侵犯本國專利權人的權利。如進口產品在國內存在有效的專利權,應在取得本國專利權人的許可後, 方可從事該產品的進口。對某些外國企業運用事實標准中包含的知識產權設置壁壘, 壟斷市場的行為, 國內企業可聯合起來進行抵制, 或將其訴諸法院解決, 必要時可申請國家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機制對外國技術壁壘進行調查。對一些國家運用國內法案以知識產權為借口對外國產品進行打擊報復行為, 可採取反報復措施, 或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
此外, 我國應加強對TR IPS規則的研究, 取消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出口檢查制度。TR IPS協議規定對出口貨物可以進行知識產權檢查, 而對進口貨物進行知識產權檢查是TR IPS規定的最低標准。我國是發展中國家, 科技整體水平落後, 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處於不利地位。我國只需達到TR IPS協議規定的最低標准, 做到既遵循該標准, 又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國家利益。為此我國應將主要精力限定在進口審查上, 出口檢查可以取消, 這樣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又符合TR IPS協議規定的最低標准, 有利於提高海關行政效率, 防止外國不法商
人藉此阻止我國產品出口。
(五) 加快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管理。目前, 企業間甚至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 誰佔有的人才多, 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隨著中國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 中國企業將會越來越多遭遇國際企業的競爭, 特別是在知識產權壁壘對中國對外貿易限制會更加嚴重情況下, 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視, 那麼中國企業將會因為失掉「知識產權人才」而失掉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市場。
總之, 面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加強, 我們只有將推進知識產權戰略、積極申請專利、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等措施, 才能讓我國企業免受切膚之痛,並讓知識產權這把雙刃劍為中國自身所用。為此, 我們必須加強教育與宣傳, 提高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以增強我國科技、經濟競爭能力, 更好地參與並在國際競爭中勝出。
同時我們要認清發達國家倡導的所謂「貿易自由化」, 透徹地認識發達國家通過非關稅壁壘中更加隱蔽, 更具有報復性和更為霸道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手段來保護他們的國家利益。這樣, 我們才能制定相應對策措施, 運用適當政策手段同他們作合理斗爭, 以達到維護我們自身的國家利益的目的。
⑧ 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怎麼樣
知識產權的現狀,應該說在短期內恐怕不會有太過劇烈的動盪變化,畢竟知識產權行業是一專個較為冷屬門小眾的高端領域,純粹的外來者想要入行有一定的從業門檻,不像是其他行業容易受到互聯網浪潮的沖擊。
現階段我國知識產權商業化不發達,是有三個重要原因。第一,我們國家現階段的技術、研發、產業還處於相對低端的水平,正在逐步向上邁進,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度不夠。但是光靠制度來推動,就會遇到兩難的局面。這個難的局面是對於我們國家整體處於中低端的產業鏈和技術水平而言,如果保護過強,就會導致企業生產時效率降低,形成大面積扼殺企業生存的現象。如果保護太弱,也會導致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驅動意識,始終徘徊於產業鏈的中低端,技術升級舉步維艱。
如何破解這個兩難局面,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知識產權行業要面臨的困境。
同時,我國的知識產權產業鏈不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業不發達,知識產權的業務主要是以代理、確權為主,距離知識產權的研發、運用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我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前景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甚至稱之為剛剛起步也不為過。
⑨ 李揚:中國專利數量利用率低,這是為什麼
中國專利數量利用率低,因為從技術傳播的角度來說,自然是專利技術越快的投入到生產越有好處。但是從收益的角度來說,技術快速的投入生產不見得是個好事情,所以我們下面就說一說,為什麼很多技術他已經有了,但是沒有投入生產。
那既然這樣的話我為什麼要投入新技術呢,我是有這個專利我已經研發出來了,但我沒有必要投入啊,我就按照現有的生產模式,我的利潤率完全是能保證的,等到其他廠商也逐漸退出這個技術了,那我再一塊去投入,大家又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這不是挺好的嗎?所以從廠商的角度來說,他不見得非常願意把一個新的技術直接投入生產。
⑩ 我國知識產權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較晚,只有20多年的歷史。通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與Trips協議要求基本一致的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並制定了其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條例。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總體狀況還存在著與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以及與面臨的國際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①知識產權意識薄弱。2008年,全國42.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申請了發明專利的約占企業總量的2.l%,獲得發明專利權的約占企業總量的0.6%。目前我國自有品牌商品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比重不足10%,國內出口企業(外資企業除外)中擁有國內注冊商標的不到20%。②我國的知識產權基本法律體系存在局部缺失,有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強,需要完善和修改。③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管理部門很多,在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下,管理部門之間缺少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政策協調性差,管理越位和缺位現象並存。④知識產權保護達到中高收人國家水平。但知識產權執法水平不高,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護。⑤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和國際規則的能力,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戰略的層次較低。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對策措施:
(1).著力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2).著力營造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氛圍。(3).切實加強國家層面知識產權宏觀戰略的對策研究。(4).加強建設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5).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6).建立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體系和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 (7).大力促進專利技術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