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國圖書版權貿易

中國圖書版權貿易

發布時間:2022-04-26 07:55:32

⑴ 幫我找幾篇關於圖書版權現狀的調查報告:採納後加至少20分!!

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現狀分析
2004-10-02 《出版廣角》

作者:王艷
版權引進「星星之火已經燎原」
十多年前,「版權貿易」在中國絕對是個陌生的概念。國外的作品拿來就譯之並出之,似乎天經地義。因為中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才正式頒布《著作權法》並加入兩個國際性的版權公約。之後,隨著中國加強對著作權的保護,中國出版社和國外出版公司之間的圖書版權貿易從無到有,逐漸升溫。1995年之前,可統計的圖書版權貿易項目還寥寥可數。1995-1998年,根據國家版權局的統計,全國出版社四年的引進版圖書累計為14500種。而到了2002年,該年全年的圖書引進數量已達到了10235種;2003年,盡管受到SARS影響,全國引進版圖書數量也達到了近萬種。從開展版權貿易的省市來看,除了內蒙、西藏和青海,全國各省市出版社均有開展版權貿易的記錄。版權貿易這把火已經是越燒越旺。它的迅猛發展同時帶來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遵守版權貿易規則,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當今的世界,歐美文化仍是主流文化。中國的出版社為了優化自身的出版結構,積極投入版權貿易,採取「拿來主義」,這本身也無可厚非。可是,出版社萬萬不能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採取短期行為。比如沒有得到合法授權而出版,或者抱著僥幸心理出版匯編作品,又或者欺瞞印數不結版稅。孰不知,這些行為能得一時之利卻是砸了自己的牌子。國內外出版圈子其實並不大,國外出版商或其代理人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你以往不尊重版權的態度也許早就被他們耳聞而被列入了他們的「黑名單」。去年,筆者碰到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家地方出版社和英國培生出版集團幾年來陸續簽約出版了二十多本經濟管理方面的書。去年該社突然決定調整出版方向,提出終止所有和英國培生已簽約的合同的執行。英國培生憤怒地宣稱:這是他們從未遇到過的最嚴重的毀約行為。他們會把這事情轉告英國同行,今後再沒有人會願意和這家中國出版社進行版權貿易。所以中國出版社在版權引進過程中應該以優良的圖書品質和自身誠信的形象使本社的版權貿易邁上長期良性循環的軌道。所謂「口碑在外」,版權貿易尤其要靠品牌和長期信譽的積累。國外有信譽的出版商和版權代理商大都很重視老客戶,版稅率高低不是惟一的標准,必須注重維護與合作夥伴的長久合作關系。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都屬於違約行為。國外對合同非常重視,大公司有自己的格式文本,小公司會採納代理人提供的合同文本。筆者曾經代理的一位美國作者,她在我方提供的常規版權授權合同的基礎上又讓本國律師把合同增加到厚厚的十幾頁。一旦出版社簽字認可了,就必須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的各項義務。例如:遵守支付預付版稅的時間、出版時間、提交銷售報告的時間、寄送樣書時間等等。哪怕是很小的義務,只要是合同中約定的條款,就必須履行,否則不但造成違約,還影響出版社的信譽和對外形象。
在合同執行過程中,除了常規問題,還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例舉如下:
1.原版作品的封面裝幀設計不可以隨便拿來就用,應該先徵求國外權利人的意見。
2.現有少數國外出版公司提供的是無固定期限合同,也就是以授權作品的國外版本的市場壽命為授權期限。這種情況下,一旦國外同本書有了最新的修訂本,他們就可以重新授權。原被授權方(國內出版社)雖然對新版本有優先購買權,但如果你放棄了,新版本的版權由其他國內出版社購得。你的舊版本在中國市場上就自然歸於失效。
3.關於分授權的約定。如果合同約定著作權人授予出版社為期若干年(不超過合同有效期)的「分許可」權,以及收益的具體分成比例,出版社就有權向其他出版社發放分許可並獲得「分授權」可能帶來的利益。如早期台灣出版社或代理人對大陸分授權海外的翻譯作品,是因為大陸的版權貿易起步晚,他們搶先購得了全球中文版權。現在大多西方國家已知道中文有簡體字和繁體字版本的區分,授權也已分開。但對於和中國版權貿易不熟悉的國家及出版社,我們大陸的出版社仍可爭取全球中文版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4.關於出版前提供外方樣稿審譯。少數國外的出版公司或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翻譯版本要求特別嚴格,會要求中方在正式出版前,提供譯稿給他們審核。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出版社可不要對此「視同兒戲」或採取「先斬後奏」或抱著僥幸心理,蒙騙「老外」。否則的話,你就等著對方的律師函吧。
在我們的出版社沒有對外版權貿易經驗、沒有專業人員從事版權貿易業務時,委託國內權威的版權代理機構運作不失為開展版權貿易的一條捷徑。
避免惡性競爭,以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由於引進圖書的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中國出版社在版權貿易的購買條件(預付金和版稅率)方面都呈水漲船高之勢。其實,除了已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外國大型出版公司,大多國外出版商對中國圖書市場不甚了解。國外版權所有人(尤其是初次和中國做版權貿易的)常常簡單地將中國人口數量和圖書市場購買力結合起來,對中國市場給予樂觀的預期,而忽略了中國圖書定價和西方圖書價格水平的巨大差距。通常情形下,如果中國出版社對國外出版商客觀分析一下中國真實的圖書市場情況,爭取到一個合理的版稅價格是可能的。問題是,現在部分國內出版社對引進外國圖書採取的是盲目的一哄而上的態度,「拿到籃子里都是菜」。尤其是在一些比較緊俏的圖書的版權競爭中,一些出版社不顧自身承受能力而哄抬版稅,導致版稅率被人為抬高到了非正常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花高價買到版權的同時實際上也買到了高風險。更嚴重的結果是,國外出版商會認為,你們中國出版社既然有人能出到這個價錢,我抬高價格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前不久就有一家美國出版公司對筆者說,以前他們賣給中國的書都只要1000—1200美金的預付,但他們聽說出版同類書籍的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賣給中國的書每本預付金都是在1500美金以上,於是大感吃虧,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圖書的質量和澳大利亞公司出版的圖書位於同一檔次。現在這家美國公司已明確表示,今後他們的圖書版權賣給中國也要抬高價格。這活生生的事例真應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中國老話,吃虧的最終是中國出版社。惡性的版權貿易競爭不僅有損於中國出版界的整體形象,同時也助長了部分海外權利人漫天要價、趁火打劫的氣焰。
版權輸出「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一方面中國版權引進如火如荼的同時,版權輸出的明顯逆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綜觀這兩年的數據,比如2002年全國版權輸出1297項,2003年1317項。其中絕大多數的是輸出到港台和亞洲國家的,如果再詳細統計輸出到歐美國家的數字,恐怕就佔一二個百分點而已。這樣的話,中國每年版權引進和輸出的比例是9:1,而事實上引進和輸出到歐美國家的比例約為400:11
版權輸出真的那麼困難嗎?盡管各級領導早就重視這個問題,也再三強調要重點落實版權輸出工作。可是由於中文目前在世界上所處的文化地位的弱勢,翻譯語言的障礙和不完善的輸出渠道,做好版權輸出工作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
首先就文化隔閡來說,筆者每每在國際書展上和國外出版商談及在他們國家讀者所能看到的或者感興趣的中國圖書題材,多是一些多年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作家為了迎合西方讀者口味所寫的小說,而且讀者的主體也還是華人華裔。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了解世界很多,但世界了解中國太少!這固然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綜合國力有關。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熱土,「中國元素」在西方國家也逐漸升溫,現在已有一些西方作家跑到中國來尋找寫作素材。我們的國內的代理機構也可以考慮組織國際上對中國感興趣的作家或出版人,邀請他們到中國來親身體驗,與中國的作家面對面溝通,以此創造機會,讓中國本土的作家和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逐漸為世人所熟悉。
其次就語言障礙來說,凡是作過嘗試的出版社或代理人都知道,輸出版權的工作,之所以港台地區容易成功是因為沒有語言的障礙。而同樣的書,如果要推薦到歐美國家,難度要大得多。因為語言問題,事先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且不論翻譯質量如何,這翻譯費由誰承擔呢?作者本人、出版社還是國外出版公司?其結果:翻譯費的投入往往是「打水漂」。周期長,投人大,見效差。久而久之,出版社或代理人對版權輸出到歐美國家的工作也就不那麼「執著」了。借鑒法國、韓國等國家輸出本國文化的機制和模式,他們通常是由政府出資組織成立官方或半官方或民間的海外出版基金會,通過贊助翻譯者,補貼版權購買者或贊助出版發行的形式幫助本國圖書在海外出版發行。
還有關於推薦渠道的問題。國外的大型出版集團在開展版權輸出業務時往往會將自己出版物交由權威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處理,從而集中精力從事出版工作。在選題的挑選和決策上,國外出版公司的編輯也往往是在專業的代理機構或代理人的推薦下考慮是否出版。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把中國的書稿推薦到國外去出版,除了要有準確的翻譯,還必須要「找對人」——就是願意推薦書稿的版權代理機構或願意出版翻譯書稿的外國出版公司。阿來的《塵埃落定》之所以版權輸出到美國能取得較大的成功,除了小說本身的西藏題材較吸引西方讀者之外,美國的一家版權代理機構對這本書的成功推薦和運作是功不可沒的。
我們國內的版權代理機構如果能夠及時准確地傳導海外市場對中國出版物的需求信息,而出版社在版權輸出上則「集中授權」,由代理機構「統一運作」,中國版權輸出工作中的橋梁就真正建立起來了。在此,也呼籲國家在稅收、資本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國內一兩家大的版權代理機構,以推動中國版權輸出事業的發展。
版權代理「朝陽還是夕陽」
在國際上,按照社會化、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版權代理人在出版界非常活躍,往往在版權貿易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版權貿易最活躍的美國有600多家版權代理公司。英國有200多家。即使在版權代理公司相對較少的德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他們的版權集體管理制度也很健全,某種程度上,那些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也在實施著版權代理人的角色。
那麼在中國版權代理行業的狀況如何呢?目前,經國家批准成立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有28家,從業人員不過百餘人。即使再加上行業協會、文化公司和熱衷於文化交流的海歸人士,版權代理人隊伍總共也就幾百人而已。從版權代理分布的領域看,上述28家機構,除了有5家專業從事電影、電視、音像產品的代理,其餘23家都限於圖書版權的代理。而其中真正能在版權貿易中發揮作用的也就屈指可數的三四家。從服務內容看,版權代理機構的主要業務可分兩大塊:一塊是國際版權貿易,例如代理引進和輸出版權;另一塊是國內版權代理,諸如聯系出版、提供版權咨詢,代理解決版權糾紛和代理訴訟等等。
從版權代理機構在國際版權貿易中的角色看,在國外,除了大型出版集團設有自己專門的版權貿易部門,大多數的中小型出版公司的版權貿易都是通過專業的版權代理機構去實現的。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出版社無論大小都分別跟不同的海外出版商或海外版權代理機構進行業務往來,效率和效益低下不說,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當然這里有個客觀情況,就是版權代理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也就短短的十來年,中國版權代理機構的競爭力與海外中介機構相比,相對較弱。這種情況下,海外中介機構利用他們多年的資源優勢,階段性地壟斷了海外的一大批優質的版權資源,並高價在中國兜售。這對中國出版社的涉外版權貿易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中國出版社對國內自己的版權代理機構「集中授權」,把版權的引進和輸出交給專業、權威的版權代理機構去做,自己則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人到出版工作。這一方面是對國內年輕的版權代理機構工作的支持,支持他們和海外版權中介機構的競爭;另一方面也是節省出版社在人力,財力方面的開支,充分利用版權代理機構已有的人才專、渠道廣、協調能力強等優勢,有效維護自身的利益,避免版權貿易中的不正當競爭。
從版權代理機構在國內版權貿易的角色看,中國的代理機構在提供版權咨詢,代理解決版權糾紛和代理訴訟等領域已有所涉及,但代理國內作者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起來。最好的概括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作家代理是國外版權代理公司活躍在出版舞台的最重要角色。國外作家大多是由其代理人與出版社簽約,並承擔一攬子與其作品相關的版權事務。這樣,作家可以更專心的投入到創作中去。但是目前在中國,作家代理這塊業務沒有能夠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從作家角度而言,出於中國傳統觀念,更多的人喜歡親力親為,認為自己的稿費本來就不多,哪裡願意再給別人提成?就知名的作家來說,他們的作品一誕生就是「香餑餑」,哪裡需要經紀人再去給出版社推薦稿子?所以很少有作家主動與國內的版權代理公司聯系版權代理事宜。從版權代理公司角度而言,處於最基本的經濟角度考慮,若以作家所應得稿費的10%作為代理傭金,大多數情況下是人不敷出,能出名的暢銷作家和暢銷書鳳毛麟角,靠常規的稿費提成哪裡能養活自己?所以積極性也不高。
出版和版權行業是公認的「朝陽行業」,版權代理盡管目前在中國困難重重,挑戰大於機遇,也沒有理由是「夕陽行業」。關鍵是中國的版權代理機構應當改變只為出版社服務的狀態,要善於向版權的深處和廣處挖掘潛力、求取效益。版權代理機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能否站穩腳跟,關鍵要看其擁有多少版權權利資源,如何去經營、盤活這些資源。沒有這些資源,代理機構就等於在為「無米之炊」,無法為文化產業界提供服務,當然也就無法生存下去,更不要說發展了。
版權代理機構,通常被稱作一座橋梁,一頭連接著著作權人,另一頭連接著著作權使用者。當前對國內的版權代理機構而言,當務之急是要開掘並抓住國內外兩頭的版權資源,積極嘗試影視作品、計算機軟體、美術攝影作品、實用藝術品和信息產業的版權市場;培養人才,找好定位,創立品牌,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具備全方位代理能力的版權代理公司。

⑵ 外文出版社的版權貿易

外文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在與國外進行合作出版與轉讓版權中,貫徹「以進帶出」的方針,積極開展了版權引進的工作。自中國參加國際版權組織以來,出現了一個良好的國際間的版權貿易環境,給外文出版社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更好地做好對外圖書出版工作,使中國圖書走向世界,我社除了自己出版外文版圖書外,還採取了向國外出版社轉讓版權和合作出版的方式。我社是中國出版界最早開始版權貿易和對外合作出版的出版社之一,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1年初,在由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主辦,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版權研究會承辦的全國圖書版權貿易成果展並評選全國圖書版權貿易先進單位的活動中外文出版社被評為「全國圖書對外版權貿易先進單位」。
官網
外文出版社英文網站正式開通外文出版社英文網站正式開通
7月10日,為積極配合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以及即將在上海召開的世界翻譯大會,外文出版社正式開通了英文網站。網站欄目主要包括圖書中心、版權貿易、作者投稿、網上購書等內容。
外文社英文網站的開通可及時向海內外廣大讀者推薦該社最新出版發行的外文圖書,搭建與國外讀者直接溝通的平台,充分利用網路媒體優勢,積極有效地做好對外宣傳工作。

⑶ 國家版權貿易基地的業務范圍:

版權交易服務來/版權資產評估/版權投融源資服務/版權爭議調解/版權行業交流/版權人才培養/版權產業集聚/版權理論研究/《中國版權年鑒》 版權人沙龍

中關村版權聯盟
2009年12月11日,中關村版權聯盟正式成立。聯盟會員覆蓋產學研各個領域,涉及出版、音樂、影視、動漫、游戲、設計、網路技術、法律服務、知識產權代理等各個行業,包括出版和版權領域集體管理組織,研究機構,產業園區,產權交易所等單位形式。99家會員中,有86家北京單位(34家中關村區內),13家京外單位。
聯盟定期為會員發送版權信息簡報《版權視界》,組織版權人沙龍及論壇、講座等其他版權相關活動。 過去:文化企業經營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著作權法》修訂與中國著作權保護/出版實務中的著作權法律風險防範/圖書版權貿易中的銷售技巧
未來:版權資產管理高級研修班 受國家版權局委託,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版權貿易基地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中國版權年鑒》,現已出版2009、2010、2011、2012共四卷。
年鑒作為唯一一部逐年記載和反映我國版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大型專業型工具書,為展示我國版權保護工作、版權產業發展和版權理論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個平台。

⑷ 投國內期刊,如果作者單位是國外,怎麼寫版權協議

1.相關的外文報刊及書目

外文報刊是出版社引進版權信息的重要來源,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國外出版與版權貿易信息,這類報刊比如說有美國的《出版商周刊》,英國的《書商》雜志,法國的《圖書周刊》,日本的《出版月報》,德國的《德國圖書報》等。另外,《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報紙的書評版也是較為重要的外文出版資訊載體。此外,美、英、法、德、日等國每年出版的《在版圖書》也是值得參考的資料。目前,我國的出版社對這些外文報刊還缺少足夠的重視,這就使得原本已不充分的海外版權貿易信息渠道更加顯得狹窄。

除了外文報刊之外,一些書目信息也應是出版社不可忽視的版權信息源。比如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等從事原版圖書進出口貿易的公司提供的進口圖書出版信息較為全面,它們編發的新書征訂目錄也應是我們暈要的版權貿易信息參考資料。此外,國外出版社發行圖書時編制的新書目錄,以及由國外同行寄贈的書刊目錄,同樣是我們直接獲取圖書出版信息的較好渠道。

2.國際書展

在現代出版業中,連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直接形式就是國際書展、國際圖書博覽會以及現代互聯網技術。國際書展已演變為促進圖書市場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版權貿易歷來是國際書展的主要目的之一,而書展在現實中也已成為版權貿易的重要場所。參加書展,我們不僅可以探測世界出版氣候、溝通出版信息、開發圖書貿易市場、了解出版界的最新行業動態以及預測國際出版趨勢,而且還可以獲得豐富的出版與版權貿易信息。

3.版權代理機構

中外版權代理機構是出版社獲得版權貿易信息的又一個重要渠道。它們一般都掌握有一定作者和出版者的相關信息,甚至還經常擁有一些作品在某一地區授權的優先權。我國目前經國家版權局批准成立的版權代理機構現已達28家,它們一般可向國內外(包括我國港、澳、台地區)著作權人和作品的使用者提供有關版權轉讓或版權許可的咨詢服務,同時還向社會各界提供版權信息、資料和法律咨詢服務等,比如遼寧版權代理中心定期發布相關的版權貿易信息,與之聯系便可得到某本書的詳細信息及樣書,它還可根據要求,提供相應的版權信息。

4.網路

網路作為一種信息溝通的工具,在出版界的版權貿易中已經嶄露頭角。海外的重要出版公司大多都設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他們的網站,我們可輕松地獲得相關的出版與版權貿易信息。另外,上述的許多外文報刊也都部分或全部地將報刊的內容上網,通過它們的網路版來瀏覽獲得其中的版權信息,要比查閱國內購買的種類不全且數量有限的紙質類資料快捷和方便得多。需要注意的是,網路版存在一個定期更新的問題,即它的數據更新可能很快,且一旦更新,就不能通過免費瀏覽的途徑來獲得,而是需要以用戶的身份來進入查閱,因此,及時跟蹤對於出版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5.書評

在國外,書評被視為一種最有效的暢銷書營銷手段,據稱,美國書評至少可以使一種書多銷售2000本。美國的書評歷史悠久,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不管是全國性還是地方性的報刊,大都擁有著專門的書評欄目,其中以《紐約時報書評》和《出版商周刊》為代表。以前者為例,1896年《紐約時報》「星期六書評版」刊載書評,創辦《紐約時報書評》。每年16位編輯選評2000本圖書,由於書評公正,所以在讀者中有較高威信,經其評論的圖書銷量往往直線上升,成為美國相當部分暢銷書的起飛基地。現在美國人已經養成了先看書評再買書、讀書的習慣。《紐約時報書評》挑選書籍很嚴格,主要選的是社會科學類的書籍,且面對的是廣大普通讀者,而非專業人士。據悉,它上面的文章決不參與炒作,主要是從文化、學術的高度對書籍進行評論,並介紹一些新的思想和學術動向,使讀者能挑選到好的書來閱讀。因此,我們認為,在版權引進時,多注意參考一下國外的這些知名書評,對我們的引進是有著一定的參考、引導和借鑒價值的。

6.專家、學者的推薦

一些專家、學者經常出國進行學術訪問或參加國際性會議,他們在探討學術問題之餘,通常也會交流專業文獻出版方面的信息,互相推薦本專業的好書,並獲取一些圖書征訂單。此外,他們一般都很了解本學科的歷史、淵源、變遷、各國研究現狀、發展趨勢,以及本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等,所以他們推薦的圖書是比較有價值的。據此,常與一些專家、學者聯系,是我們獲取一些圖書版權信息的重要的信息渠道。不過這條渠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他們所提供的版權信息大多是有關學術方面的,因此,我們只應將它作為引進版權信息的重要參考,而不把它作為主要的信息來源。

7.合作出版社的間接提供

與國外出版社成功合作的出版企業,有助於在國外其他出版社同行眼中形成良好的印象,這就有利於該社日後的版權引進-丁作的開展。此外,在我們目前出版信息不足的狀況下,還可以通過我國港、台這兩座橋梁,間接取得國際暢銷書版權。因此,通過曾直接合作的外國出版公司或通過曾合作過的港、台出版社問接獲得國外相關版權信息,也足我們在版權引進中有時會採用的一種信息渠道。

8.各種駐外機構

許多外國駐華機構中都有文化官員,他們對本國的文化、科技狀況都十分了解。此外,許多我國駐外使、領館或其他駐外機構的相關人員,對於當地的文化、科技狀況也很熟悉。通過他們,我們能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通過他們與外方聯系,既便捷,又降低了我方的很多成本

⑸ 圖書出口和版權輸出有什麼不同

中國圖書出口包抄括:國內襲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微縮製品和資料庫等。經營的方針是一對一的為客戶體最優質的服務
版權輸出,是與版權貿易中的版權引進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特指將中國內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通過版權貿易的形式,輸往國外

⑹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 區別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是一傢具有50多年歷史的集報刊、圖書、文獻資料、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文化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版權貿易以及出版、印刷、物流快遞、投資、信息技術、物業、展覽和廣告等業務於一體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現有總資產20多億元。在財政部2000年對169家中央企業(集團)效績評價綜合排序中,中圖公司列為第11位,在46家商貿企業中名列第4位。
中圖公司的前身是1949年11月建立的原國際書店,1964年進出口業務劃歸中國外文書店經營,1973年1月中國外文書店改名為中國圖書進口公司,1981年正式更名成立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1999年改為現名。公司始終堅持"社會效益是公司發展的生命線"的經營宗旨,為國家科研、國防、教育、文化和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圖公司每年進出口書報刊幾十萬種,音像製品5,900餘種;累計出版圖書3,000餘種,其它科技資料2,600餘種;累計購買國外科技期刊版權近400種,圖書版權4,000多種。
中圖公司總部設在北京,由報刊、圖書、文獻等8個業務部門及經理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計劃財務部等9個職能管理部門組成。公司分別在上海、廣州等地設有20多家國內分支機構,在美、英、德、日、俄等國家和地區設立7個境外分支機構。現有在職員工2,330人。
為迎接入世帶來的挑戰,中圖公司確立了以傳統進出口和出版業務為基礎,資本運營與實業經營相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升級的"一個基礎,兩個拳頭"的發展戰略和"十五"發展規劃。圍繞文化信息這一主線,按照相關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逐步整合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縱橫交錯地構建一座極具創新意識的超級"天羅地網"。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原名中國國際書店)成立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性書刊進出口公司之一,始終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擴大書刊和其他文化產品的國際貿易為己任。

五十多年來,她不斷拓寬經營范圍,努力開發國際市場,在美國、德國、英國、比利時、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業務網路遍及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海外千餘家發行機構、書店、出版社及數十萬讀者有業務往來。

改革開放以來,公司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開拓創新,不斷拓寬發展空間,目前,已形成朝華出版社的出版業務,圖書出口部、報刊出口部的書刊出口業務,中國圖書進口中心、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書刊進口業務,以北京國圖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依託的電子商務平台,以北京國際書店為龍頭的連鎖經營,以現代商業和地產建設業為主的資本運營等互動互進,共同發展的完整的文化產業,成為一個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雄厚經濟實力的公司。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遵循重友誼,守信譽的原則,願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書業界的友好合作,願通過書刊貿易和信息產業,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梁,使中國出版物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

業務方面內外有別

⑺ 版權貿易與圖書貿易的區別

以上網友說的非常詳細,可以參考

⑻ 圖書版權貿易客體是什麼

抄圖書版權貿易的襲客體是指版權中的財產權利,也稱經濟權利。例如:「中國大陸地區中文翻譯出版權」。 依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中的經濟權利主要有以下種類: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 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同文種地區版 權、圖書俱樂部授權、平裝版本權、重印權、連載權、一次性期刊登載權、錄音和音像權、改編權和 影視權、復制權、電子出版和多媒體權、商品化版權等,出版領域的版權貿易主要涉及的是:翻譯權、出版 權(包括復制權和發行權)、重印權。

⑼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是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所屬的13家成員單位之一。經過幾代中圖人的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現已發展成為集報刊、圖書、文獻資料、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文化信息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版權貿易以及出版、印刷、物流快遞、信息技術、展覽和廣告等為一體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擁有員工2000多人。
作為以文化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出版為核心主業的國有文化企業集團,中圖公司在上海、廣州、深圳、西安、大連等地設有20多家子公司,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地設有7家海外分支機構,在全國近50個大中城市建立了獨有的快遞網路,形成了規模經營;中圖擁有國內上萬家團體客戶,進口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多家出版機構、學術單位及社會團體的出版物;由中圖公司承辦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各主辦單位的領導下,現已成為國際出版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頗具影響力的國際書業盛會,是中圖品牌的重要標志。
中圖公司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領先於業界同行,較早地建立了獨立的電子商務平台——「中圖在線」,並相繼開發使用了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中圖報刊鏈接服務業務系統cnpLINKer和海外圖書采選系統PSOP等信息系統,並已成為業界廣大客戶的首選,有力促進了主營業務的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總體競爭實力的日益增強。
中圖公司在致力於將優秀的國外出版物引進中國的同時,積極拓展出口業務,讓更多的中國出版物走向世界,為國家的「走出去」戰略服務。
在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的領導下,中圖公司將一如既往的堅持「社會效益是生命線」的經營宗旨,繼續為貫徹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公司詳細情況請登錄www.cnpiec.com.cn
法定代表人:張紀臣
成立日期:1980-12-30
注冊資本:31001.69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0001000002785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全民所有制
人員規模:500-9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工人體育場東路16號
經營范圍:圖書、報紙、期刊、縮微製品、電子出版物(包括只讀類光碟、互動式光碟、電子書及在線電子出版物)進口業務,進口報刊涉外場所零售(出版物進口經營許可證有效期至2022年04月30日);圖書、報紙、期刊、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批發、零售、網上銷售;普通貨運;進出口業務;經營對外版權貿易;辦理國外書刊、辦公用品在華寄售業務;從事國內外會展業務;廣告設計、製作、發布;倉儲;出租商業(辦公)用房;機械設備租賃;銷售教學儀器儀表、教學設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經濟貿易咨詢。(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