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fta協定中知識產權

fta協定中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22-04-26 03:51:26

Ⅰ FTA是什麼意思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是兩國或多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一體化,其目標之一是消除貿易壁壘,允許產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這里所指的貿易壁壘可能是關稅,也可能是繁雜的規則等等。

Ⅱ 中國加入tpp難在哪裡 tpp對中國將有何影響

中國加入TPP的難度大,但目前已有一些國企改革趨勢,未來也有一些內部和外部的推動因素。

首先,內部因素是我國開始需要根據國有企業的社會經濟功能,規范國有企業行為。我國在研究國有企業分類監管,准備按競爭、公益、功能三個類別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實行公益性和競爭性國有企業分類管理,國資委[微博]提出將112家央企分成三類,分別為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商業競爭類。目前看,分類工作的推進難度高,落實難,中央企業分類都如此難,地方企業更加不好清理,2013年,全國獨立核算的國有法人企業高達15.5萬戶。

其次,外部因素是我國開展的對外談判的互相促進作用。比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其中也有國有企業地位問題,我國已經同意在開放准入前國民待遇和採用負面清單,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達成與否,也是中國能否加入TPP協定的一個便利化因素。

而且,中國加入TPP協定的其他障礙也不小,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每樣都是高標准。其中,環境保護,貿易保護中的綠色壁壘。TPP主張在生物和貿易多樣性、多邊環境公約、環境保護分歧領域、海洋漁業捕撈等方面提出高標准要求,2015年中國新環保法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可以行拘企業負責人,近期也出現1580萬元的天價罰單,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要看到,這些工作還局限在環境污染層面。

勞工權益挑戰不小,貿易保護中的藍色壁壘。美日等國提出的勞工貿易規則,注重勞工在商品生產中的工資待遇和環境條件,強調勞工的價值關注和企業對環境、消費者的人文關懷。雖然這些年中國工人工資在上升,勞動力成本增長,但目前依然難以改變勞工價格相對低廉、工作環境和作息時間得不到保障,勞動者權益保護距離美日還有相當長的距離的事實,以及中國勞工組織在勞工者保護中的缺位問題。

若啟動談判將歷程漫長

需要說明一點,自貿投資協定需要經歷相當長的談判時間,中韓自貿區談判歷時三年(2012年5月-2015年6月1日),而自2007年3月就開始研討可行性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至今無果。所以,現在,美日等國已就主要條款達成了基本共識,預計年內簽訂,而這個時間節點中國還處在加入的探討可行性階段,基本註定了中國失去了TPP發起成員國資格。

即便如此,中國加入TPP協定難度依然很大,不吝於入世,談判時間長達十年亦有可能。
美國加入並主導TPP既有其內在短期的經濟動因,更有其長遠深刻的戰略意圖。

短期看,中國不加入TPP產生的負面影響相對有限,美國也很難實現借TPP成功牽制東亞一體化的目標;但從長期看,對於這一美國重返亞太、推動其戰略重心東移的重要杠桿,中國應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統籌謀劃,深入開展跟蹤研究,及早制定應對預案,為中國實現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TPP的發展進程及主要特點TPP的發展進程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由美國主導、共有12個國家參與談判的一項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該協定正處於談判進程中,其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醞釀階段(1990-2000年)。這一時期,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勢頭迅速興起,在亞太地區主要體現為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誕生。1994年11月APEC在《茂物宣言》中闡述了「開放的地區主義」理念,明確提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時間表和目標。在APEC的推動下,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經濟合作領域迅速拓展,新加坡、智利等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開始考慮建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這為TPP的出現奠定了重要基礎。

起步階段(2001-2008年)。這一時期,WTO多邊貿易體制進展緩慢,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停滯。與之相對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呈現迅速發展的態勢。隨著中國—東盟、韓國—東盟、日本—東盟等FTA的成功簽署,亞太地區逐漸成為全球FTA的中心。受此影響,紐西蘭、新加坡、汶萊、智利四國於2005年共同簽署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SEP),這也是TPP的前身。

快速發展階段(2008年至今)。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出於應對金融危機和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需要,加上美國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基本結束,奧巴馬政府將TPSEP作為美國介入並主導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杠桿,於2008年11月正式宣布加入TPSEP。在美國的主導下,2009年底TPSEP被更名為TPP。這一時期,除美國以外,越南、秘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國相繼加入談判,從而使TPP成員國范圍由最初的4國(P4)迅速擴大到目前的12國(P12)。

TPP的主要特點

TPP是跨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與以往自由貿易協定相比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成員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和復雜性。從參與主體來看,各成員國在地理、人口、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和復雜性比較突出。各經濟體遍及北美、南美、東亞和大洋洲,既有人口大國,也有人口小國;既有資本主義國家,也有社會主義國家;既有基督教國家,也有佛教國家,還包含儒家文化圈;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既有以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也有以資源為主導產業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亞太地區經濟體在涉及農業、勞工、環境、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談判時將會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較大分歧。倘若考慮韓國、泰國等潛在成員國,這種差異性和復雜性還會進一步增大。

二是協議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超過以往任何自由貿易協定。從本質上看,TPP仍屬於一種FTA形式,但其框架協議中明確提出要樹立為一個「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標桿、全球貿易合作的新標准」,因而其協議內容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明顯超過以往任何一個亞太區自由貿易協定。從廣度上看,它體現了全覆蓋的特點,既包括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傳統FTA的條款,也包含知識產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有企業、政府采購、金融、能力構建等亞太區絕大多數FTA尚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的條款。從深度上看,它體現了高標準的特點,目前雖未正式簽署,但在關稅減免、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勞工、環境、國有企業、政府采購等相關領域的最終標准都明顯超出FTA的現有水平。在商品貿易領域,TPP最終有望實現全部貿易品零關稅。在服務貿易領域,FTA的條款一般僅允許准入後國民待遇;在市場准入方面,也僅在特定部門中給予外資企業超出國內規定的市場准入待遇。而TPP則採取「准入前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例外條款」這一自由化程度較高的方式,即對所有服務部門均給予准入前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僅對國防、金融、航空等少數特殊行業設置例外條款。在知識產權領域,FTA只是要求成員國遵守WTO的《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而TPP對知識產權保護所提出的要求則明顯高於TRIPs。此外,TPP在勞工、環境、政府采購、國有企業等領域也提出不少高於FTA的內容和標准。

三是協議內容和標准更多體現美國自由貿易理念及其戰略利益訴求。從價值理念看,TPP在知識產權、勞工和環境及服務貿易等方面設置的「高標准」,帶有顯著的美式自由貿易特點,其主要目的在於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首先,TPP框架協議明確指出,要在知識產權領域實施高於WTO(TRIPs)協議的標准。事實上,美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提高知識產權標准將有助於美國繼續保持這方面的優勢,並從技術貿易、技術轉移和專利使用等方面獲取更多的技術擴散收益。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將不利於以低成本獲取先進技術。其次,TPP協議中專門增設了勞工和環境條款,並將貿易與之相掛鉤,通過強加於他國較高的勞工環境標准等,有助於美國藉此對其他成員國的出口產品實施貿易制裁,以達到維護其自身利益的目的。最後,美國強調TPP談判要實現統一原產地規則、全面減免關稅、服務貿易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擴大對亞太區域的出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即到2015年美國出口增加一倍。而亞太地區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對於美國擴大出口、推動經濟復甦和增長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TPP給中國可能帶來的影響

TPP對中國的影響是多維度和多方面的。既有短期的影響,也有長期的影響;既有經濟的影響,也有非經濟的影響;既有局部的影響,也有綜合的影響。

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短期內不加入TPP,對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總體影響是可控的和有限的,加入TPP的綜合收益不及「10+3」,但TPP對中國參與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已構成現實的制約,不利於中國提升在東亞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從中長期看,TPP的持續推進,可能會改變全球經濟治理規則,使中國與周邊大國關系趨向復雜,甚至會增加中國地緣政治與安全壓力,不利於中國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實現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第一,TPP高標准條款短期內加大中國推進體制改革的緊迫性,長期看可能會演變成對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利的國際治理新規則。一方面,TPP非傳統條款將導致國內企業成本增加和國外製裁增多:一是知識產權條款將以往免費獲取的專利變為必須付費,無法運用強制許可、專利撤銷手段使用發達國家的專利,增加企業引進先進技術的成本,也不利於企業開展模仿創新和產品升級;二是TPP列出的勞工條款,實際上為發達國家對中國等非TPP成員的發展中國家實施貿易制裁提供了便捷「通道」或籌碼;三是環境條款與勞工條款類似,也為發達國家實施貿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於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四是政府采購條款要求對各成員國企業採取無歧視原則,可能阻礙中國運用政府采購工具支持國內重點產業發展,甚至可能對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成沖擊;五是國有企業條款要求除提供公共產品的少數行業外,國有企業不得享受任何優惠待遇,中國鋼鐵、化工、金融、物流、通訊等擁有大型國企較多的行業有可能成為實施該條款的「重災區」。另一方面,TPP條款有助於美國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隨著亞太地區參與國的不斷增多,勢必會形成包括全球主要商品消費市場和供給地的大自由貿易區,可能會對WTO現有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各類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形成一種「顛覆性」沖擊,進而形成一套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更為重要的是,TPP涵蓋環境保護、勞工權利、知識產權等有利於美國的諸多條款,新規則一旦建立起來,美國必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第二,短期內中國不加入TPP負面影響有限,但日本的加入將致使中國受到的負面效應顯著擴大。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多年來位居中國第三、第四貿易夥伴,是東亞生產網路的重要節點。日本加入TPP與否,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日本加入TPP,中國不加入TPP,12個成員國間關稅水平於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通過模型模擬,首先計算出2013-2022年的現行關稅不變情況下中國的GDP、就業、價格、進出口等經濟指標預測值,以得到「基準情形」(Base Scenario);然後,假定與有關方(國家和地區)關稅稅率於2013年一次性降至零,再測算以上相關經濟指標的預測值,以得到「沖擊情形」(Shock Scenario)。主要結論是,由於貿易轉移效應的存在,如果日本加入,不僅可以強化美國主導的亞太合作,而且中國經濟受損的程度將顯著增大。

第三,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中國加入TPP的綜合收益均小於推動「10+3」。美國主導的TPP使東亞區域合作格局更趨復雜多變,增加了中國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和「中日韓—東盟」自貿區等談判和實施的難度。就此而言,加入TPP對中國的收益更多是一種「機會」收益,是從政治經濟多角度考慮的、相對於其他東亞區域合作方式的一種比較收益。為此,需要通過建立CGE模型對三種「場景」進行一次性關稅降至零的模擬分析(見表1)。它們分別是:中國加入TPP(P12+C)、「中日韓—東盟」自貿區(10+3)和中日韓自貿區(CJK)。

主要結論是,綜合考慮增長、經貿、就業、產業發展等因素,「10+3」將強化東亞生產網路內部主要節點國家的經濟聯系,可以實現「以經促政」的目的,有利於提升中國在東亞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反觀P12+C,更多是強化中國與消費市場的經濟聯系,而中美在政治安全上的競爭和博弈是不會因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而消除的。可見,P12+C的促進提升作用雖大於「10+3」,但在政治上於中國不利,在東亞經濟合作上也不利中國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CJK」的促進提升作用雖相對較小,但卻是中國未來深化東亞區域合作、打造中國—東盟區域合作升級版的現實選擇和重要抓手。

第四,短期看TPP導致亞太合作格局更趨復雜,長期看則會強化美國的所謂再平衡戰略和對中國的牽制。美國在推進TPP上「高調說、高調做」,目的是為了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重返亞太,以謀求更大的利益。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推動東亞經濟合作,取得了明顯實效,而美國的介入則會影響到中國在該地區作用的發揮。目前,TPP的這種影響已經顯現,但更多體現在壓力上,實質性的損失還不大。從長期看,一旦TPP成功簽署,中國面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而且是東亞經濟合作中影響力的削弱;特別是,美國與其政治安全盟友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將會惡化中國周邊乃至更大范圍的地緣環境,甚至可能危及中國長期謀求的和平發展環境。

第五,短期內TPP導致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復雜化,長期看則可能造成周邊大國關系的重構。中國與日本、韓國、東盟、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有著密切的經貿關系,TPP的出現以及美國「重返亞太」,為這些國家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條額外的路徑,導致中國處理好與這些國家關系的難度加大。就中日關系而言,如果沒有TPP,沒有美國「重返亞太」,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景可能會更好,中日關系也會相對「單純」一些。就中國與東盟關系而言,隨著TPP的推進,加之南海局勢波瀾起伏,中國與東盟關系也趨於復雜化。歷史地看,東盟更傾向於與區域性大國單獨簽署FTA,以藉助大國平衡外交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目前,雖然越南、馬來西亞已加入TPP談判,泰國也向TPP伸出了「橄欖枝」,但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尚未對TPP做出明確表態,這對中國是有利的。下一步如何利用好「10+1」等合作框架與機制,無論是對於深入實施自由貿易區、打造「10+1」升級版,還是對於強化周邊國家關系、營造良好周邊環境,都是一個重大的現實考驗。就中俄關系而言,俄羅斯雖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但隨著美國重返亞太,俄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有所增多,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大國之間搞平衡的空間增大。就中印關系來說,印度在冷戰期間一直奉行「左右逢源」的取向,短期內會更多注重自身的利益訴求,單方面倒向美日的概率並不大。在當前的形勢下,由於TPP、釣魚島、南海等問題不斷升溫,中國在東向、南向這兩個戰略上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與安全壓力。

Ⅲ 自貿區與自貿園區(廣義自貿區FTA與狹義自貿區FTZ)經濟特區,保稅區的異同。

在了解自貿區前,我們先來看看保稅區的概念。最早是沒有保稅區的,貨物過關入境是需要繳稅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橋有了中國的第一個保稅區。

保稅區,又稱保稅倉庫區,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准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運入保稅區的貨物可以進行儲存、改裝、分類、混合、展覽,以及加工製造。外國貨物可以在保稅區與境外之間自由進出,但如果要進入關境就需交納關稅了。

自貿區

在自貿區出現之前,保稅區就是境內最開放的地方。

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貿區是現有保稅區的合並;從政策上來講,自貿區就是現有保稅區的全方位升級,自貿區實行「境內關外」政策,保稅區實行「境內關內」政策。

自由貿易區也分兩種,第一種是Free Trade Area,簡稱FTA,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根據WTO相關規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所形成的區域,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還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標准化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是一個國家實施多雙邊合作戰略的手段,屬於比較廣義的范疇了,亞太自貿區就是FTA類型。

我們生活中更能接觸到的是第二種,Free Trade Zone,簡稱FTZ,指某一國或地區在己方境內劃出一個特定區域,單方自主給予特殊優惠稅收和監管政策。滬、津、粵、閩自由貿易試驗區就屬於這種類型。

自貿區的政策較為開放,主要表現在貿易自由、人員進出自由、貨幣流通自由、貨物存儲自由、貨物進出自由等方面。

中國現有四個自貿區,分別位於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

冠冕堂皇地嘚吧那麼多,那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卵用?自貿區的設立為做外貿的商家、企業創造了很多機遇,但對於平常老百姓而言,衣食住行才是貼近於生活的,講到自貿區,第一反應當然就是買洋貨,那自貿區的東西真的便宜嗎?自貿區享有免稅政策,自貿區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內的商品價格會比市場便宜大概10%至30%,但對於懂海淘的小夥伴來說,這個價格的吸引力度可能還是不夠大。

還有就是跨境電商依託自貿區為入口,開拓直郵業務,消費者海外購更節省時間和成本了。以亞馬遜為例,去年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物流中心和保稅倉庫,開通了中國直郵服務,配送時間大概控制在5至10天,更有部分商品提前進口至上海保稅倉儲,下單直接配送,大大縮減成本和配送時間。

像國內不少電商的「極速免稅品」也是採用倉儲備貨模式,事先將東西采購存儲在自貿區內的保稅倉中,保證用戶下單24小時內就能發貨,全國范圍內3天到達。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的東西更快到手自然是好,前提是要貨真價實啊!

Ⅳ fta是什麼意思

FTA測試是檢驗手機是否符合GSM標準的要求。其內容分為軟體測試、硬體測試和電磁兼容測試,測試項目共有三百多項。

通過FTA測試的手機就被認為達到了GSM協議的要求,具有了能夠進行實際應用的能力,可以作為商品生產了。

IMEI 是由GSM MOU(即GSM聯盟,包括GSM的運營商和GSM手機的生廠商)組織授權的中立的發證機構(NOTIFY BODY)根據FTA 認證實驗室的測試報告發放。要取得IMEI號,則必須通過FTA認證實驗室的認證測試。

IME的作用

所有的行動電話生產企業為了使自己生產的手機能進入市場,都必須取得國際移動設備標識(該標識在全球范圍內是唯一的),即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

而沒有IMEI的手機在GSM網路中將無法使用。目前,只有歐洲和美國設有FTA認證實驗室。

FTA測試的目的是檢驗手機是否符合GSM標準的要求。其內容分為軟體測試、硬體測試和電磁兼容測試,測試項目共有三百多項。

FTA認證實驗室的范圍將擴大,中國也將會設立。通過FTA測試的手機就被認為達到了GSM協議的要求,具有了能夠進行實際應用的能力,可以作為商品生產了。

對生產廠商來說,也證明了自身的研發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FTA測試對手機生產商是一件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FTA (Failure Tree Analysis)失效樹分析通過樹形結構從失效模式開始追根溯底,得出失效原因的方式。作為製作FMEA失效模式及其後果分析的前期工作和輸入。



Ⅳ FTA是什麼意思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寫為FTA)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包括獨立關稅地區)根據WTO相關規則,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

簽署FTA的實質就是雙方根據各自的條件逐步消除貿易壁壘,減少政府對貿易活動的直接干預,逐步擴大開放程度,將一種受保護的貿易體制轉向自由的貿易體制。FTA的范圍擴大,不僅包括商品貿易市場的開放,而且還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

(5)fta協定中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影響

首先,自由貿易協定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費用,通過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通過推動新FTA產生,最終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其次,自由貿易協定促進了國際投資,並且起到了優化世界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效果。

再次,自由貿易協定能夠推動成員間經濟合作關系在貿易自由化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深化,由此可能對區域共同貨幣、世界共同貨幣的產生,對世界各國經濟利益共同性的強化,乃至對世界政治以和平方式實現一體化的進程產生積極影響。

Ⅵ 哪位大哥幫我介紹以下非洲的FTA

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於1969年12月11日簽訂,它的前身是1910年的關稅同盟協議,這是非洲大陸最早的區域性經濟組合,包括南非、波札那、賴索托、史瓦濟蘭和納米比亞。這個組織的宗旨是,推動區域內各成員國間的貿易自由化、促進區域內經濟落後國家經濟的多樣化發展,實施對外統一關稅。

一、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背景資料

商品進口稅收是南部非洲關稅同盟 各成員國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根據1969年協議,各成員國間貿易實行免稅,自其他進口來源的貨物在第一入境點實施一次性徵稅。各成員國間貿易沒有數量和關稅限定,但經濟相對落後的成員國有權對其相對滯後新型工業採取保護性措施,各成員國可以按期共同分享海關稅收收入。

2002年10月,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召開會議,擬對過去實施多年的平均分配進口稅的方式進行改革,即把所有進口稅劃分為三大部分,1、稅務儲備金:按各成員國區域內貿易份額的大小(包括轉口貿易)進行分配;2、消費儲備金:按各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少進行分配;3、發展儲備金:首先以相當於消費儲備金15%的數額確定下來,然後按各成員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數量大小分配。這一改革方案一旦獲得通過並付諸實施,鑒於南非的貿易量大,國內生產總值高,輿論普遍認為這一改革方案對南非將非常有利。

此外,為簡化通關手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1、減少征稅商品數量:即把各類商品的稅則號由1995年前的約10000種合並為5000種。2、統一征稅標准:即把原來一些按商品重量征稅和徵收手續費的方法統一改為按不同商品的報關價值征稅。3、簡化稅收層次: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決議規定,南部非洲關稅同盟除一些特殊進口商品在一定年限內仍維持較高的稅率,如紡織品,在12年內其最高稅率不得高於45%和轎車稅率不得超過50%外,其他所有80個不同的稅收層次減少為6個稅率層次,分別為0%、5%、10%、15%、20%和30%。

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的自由貿易協議(FTA)談判進程

近年來,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各成員國,特別是南非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世界一些國家和貿易組織同時開展了一系列旨在不斷擴大和發展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目前,在南非的積極推動下,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國家和組織還有:

美國:

美國與SACU成員國就FTA的談判自2003年1月開始。2004年美國對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的出口總額約為90億美元,是該組織進口貿易的重要來源地之一,鑒於目前美國對非洲貿易所實施的非洲發展與機會法(AGOA)的執行期限將在2008年年底結束(有可能延長至2015年),美國政府正在極力推動與SACU就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以作為執行 AGOA法的延續和補充。前不久,雖然美國談判代表宣稱美國與SACU就FTA的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據業內人士分析,實際上美國與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的談判仍處於初級階段,原定於在2004年內簽署的FTA協議已一再推遲。

美國與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就簽署FTA談判所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會談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問題、相互減免關稅、市場准入、商標權、知識產權和服務貿易等。

歐洲自由貿易區(EFTA)

歐洲自由貿易區(包括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和瑞士)與SACU就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自2003年5月開始。鑒於南非的GDP約佔SACU總產值的約90%,且在SACU各成員國中與EFTA有著較大的貿易往來,因而由南非代表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與EFTA談判。一旦雙方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利於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各國以零關稅進口上述國家的產品,同時EFTA對進口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各國的產品,特別是農產品,水果和牛肉有著濃厚的興趣。

目前,雙方就簽訂FTA的談判主要涉及貿易規模、商品結構、投資、市場准入、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等方面。

印度

印度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就簽署FTA的談判自年初開始,尚處於初步接觸階段。印度是南非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2002年,印度與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5億美元,而其中90%以上的貿易是同南非進行的,且南非有18億美元的順差。黃金產品是南非對印度出口的最大宗商品,除黃金產品之外,印南的貿易額僅為6.6億美元,南非的貿易順差也僅為1.6億美元。

其他國家和地區

除上述國家和地區外,正在和即將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共同探討簽訂FTA的國家還有新加坡、巴西、肯亞和埃及。

南非與歐盟

南非與歐盟簽訂的《貿易、發展與合作協議》規定,南非與歐盟將在12年內相互開放市場,這就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86%的歐盟出口商品免稅進入南非市場。SACU的其它4個成員國沒有簽訂該協議,但該協議將對它們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歐盟是SACU最大的貿易夥伴,自歐盟進口的稅收減少將使這4國每年減少約15%的稅收分成。

三、除南非外其他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成員國在簽署FTA問題上的憂慮與無奈

長期以來,關稅收入一直是SACU各成員國的固定和穩定收入,對國家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統計,每年分配的關稅收入占賴索托和納米比亞國家財政年度收入的近一半,史瓦濟蘭財政收入的約三分之一和波札那財政收入的14%。這就意味著SACU與世界各國和區域性貿易集團簽訂的FTA越多,SACU來源於商品進口的稅收越少。

南非在SACU中的經濟實力最強,其產品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近年來,南非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交往,推動簽訂FTA以發展對外進出口貿易,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展。而其它四國經濟實力弱小,出口商品競爭力較弱的SACU成員國則以復雜和無奈的心情注視著談判進程的發展。

首先,就目前利益而言,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與世界各國和區域性貿易集團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越多,它們的關稅收入就越少,影響到各自國家經濟的發展。

其次,在未來與FTA協議國的進出口貿易中,雖然可以以較低的價格進口那些國家的商品,但那些國家產品的湧入亦可能對各SACU成員國的民族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甚至會導致一些產業倒閉,失業人口增加。

再次,前不久,南非甩開其他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成員國單獨與歐盟簽訂FTA的作法,使其它成員國感覺到即使提出不同意見也不見得有用,不如順其自然。

實際上除南非外的其它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成員國對談判的進程並不十分了解,前不久,我們就SACU與其它國家就FTA談判的進程走訪了波札那貿工部下屬主管南部非洲關稅同盟事務的國際貿易局,有關官員只知道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目前正在就簽訂FTA進行談判的國家和區域性貿易集團有八個,但對談判進程卻不甚了解。難怪某個國家的貿工部部長在不久前的一次談話中要求進一步增加FTA談判進程的「透明度」,並抱怨,談判只是在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談判大使與談判對象國之間「關著門」進行的。

我國目前同SACU就簽署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的一再推遲也反映出SACU各國對簽署FTA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今年6月1-3日,在南非舉行的一次有南非總統、莫三比克總統和坦尚尼亞總統共同出席的南部非洲國家經濟論壇大會的礦業發展專題會議上,一些高層次的官員和經濟界人士在談到中國的經濟和外貿時,普遍認為由低價格和低勞動成本構成的中國商品具有強勁的沖擊力,控制不好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官員和經濟界人士的擔心在當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波札那為例,我國建築行業自 1989年開始進入這個國家的建築市場,經過僅僅十幾年的創業,已初見規模,激烈的競爭使在這個市場上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市場巨頭、南非的MARY LOBURT 公司已基本退出這個市場。以博第二大城市FRANCISTOWN一項營建105套住房建築(招標文件C641號)為例,參加競標的公司有20多家,其中僅在位居競標前13位的公司中就有中資公司10家(其中包括國營公司4家,私營公司6家),另有1家為中、韓合資公司(居第6位);這樣,排在前13位的公司中僅剩下兩家外國公司(分別列第10位和第11位)。

紡織品是受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各國重點保護的民族工業之一,因而對紡織品的進口仍保持著較高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為25%,最高至45%。目前,歐美同我國在紡織品和鞋類等產品上的貿易爭端,也對我早日啟動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的FTA談判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國家擔心,一旦放開自中國包括紡織品在內的商品進口,必將會對這些國家的民族工業和價格體制產生強烈的沖擊。
此外,除南非外的其它成員國尚未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我國的貿易政策還不了解等不利因素亦阻礙了我國同SACU國家的FTA談判。

四、建議

1、以「四小」為工作基礎,重點在南非

在SACU組織內部,雖然南非的實力最強,有較大的發言權,但其它四國在FTA談判過程中的作用亦不可忽視,由於這幾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相對接近,共同的利益得失和經濟基礎使它們之間的觀點比較接近,因此,我們的工作應以這四個國家為基礎,利用不同的機會和場合不斷宣傳我們的貿易政策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然而,南非必定是SACU中的「巨無霸」,它的觀點和看法在某種程度上對其它SACU成員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而,我們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南非。

2、定期舉辦研討會

為進一步擴大我國與SACU各國在經濟、貿易等諸領域里的合作,在可能的條件下,可考慮定期在SACU幾個國家召開經濟研討會,並以此方式共同探討推動我同SACU就共同簽署FTA的談判進程。

3、防止低價競爭

近年來,我國同SACU各國的貿易往來不斷增多,貿易額不斷提高,但我出口公司在對上述國家的貿易中,出口壓價競銷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4、提高出口檔次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對非出口的商品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但也有些公司對非洲出口的商品質量和檔次重視不夠,認為非洲的消費水平低,一些中低檔商品更容易銷售,即使檔次差一些也可以被當地市場接受的傳統觀念應該改變。非洲是一個擁有較大潛力、競爭激烈的消費市場,為進一步發展我對非貿易,我有關出口公司應在不斷提高我對非商品的出口質量的同時,做好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

5、增加我國自SACU國家的進口

SACU國家出口的農產品,特別是肉類產品、手工藝品、機械產品和礦業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具有較高的聲譽,我國可考慮逐步增加我國自這些國家的進口,以減少我國同這些國家的巨額貿易順差

6、以定期舉辦商品展覽會的方式擴大我影響和商品出口

近年來,我國對SACU各國的商品貿易隨逐年有所增長,但多為中低檔傳統出口商品,為進一步擴大我國影響和商品出口,可考慮以定期舉辦商品展覽會的方式增進雙方了解、擴大貿易往來。

7、不斷增強高層互訪,直接做上層人士的工作

為使我國商品更廣泛地進入當地市場,早日啟動FTA談判,我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廣泛地介紹我國的貿易政策和高科技產品,尤其應推動高層互訪,以消除這些國家對同我簽訂FTA中的顧慮。直接做上層人士的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Ⅶ 誰過來講講什麼是FTA自由貿易協議

FTA - Free Trade Agrement: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包括****關稅地區)根據WTO相關規則,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由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約方所形成的區域稱為自由貿易區。
FTA的傳統含義是締約國之間相互取消貨物貿易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但是最近幾年的FTA出現了新的變化,其內容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標准化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這種廣義的FTA也被稱為「經濟合作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在GATT/WTO規則中,將FTA(締約國之間取消關稅和貿易數量限制)以及關稅同盟(FTA+對非締約國實行統一關稅)稱為「地區貿易協定(RTA)」。本文中的FTA,除了有必要特別區別說明之處外,都包括關稅同盟和具有更廣泛內容的「經濟合作協定(EPA)」在內)。
FTA的法律依據主要是被納入WTO法律框架之內的GATT第24條和根據烏拉圭回合確定的GATS第5條。但是也有一些全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FTA是依據GATT/WTO的 「授權條款」建立的。根據WTO規則,FTA在並不提高對區域外的貿易障礙、區域內成員相互之間取消所有貿易障礙和全部談判10年內完成等三個條件下,可以作為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成立,但是如果由於FTA的成立使針對區域外的貿易障礙有所提高,則視為違反WTO規則。根據「授權條款」建立的FTA則可以享受區別於一般FTA的更為寬松的特殊安排。
關於FTA與WTO所倡導的全球貿易自由化之間的關系,盡管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多數人認為是一種互補、互動關系,不違背WTO規則的區域貿易安排有利於推動全球的貿易自由化。其中的原因:一是建立FTA可以為成員國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目標提供多種選擇的機會;二是可以彌補WTO多邊貿易體系的空白和缺陷,為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積累經驗;三是有助於減少多邊貿易談判的層次、提高WTO機制的運作效率;四是對貿易夥伴的貿易保護主義可以形成牽制。

Ⅷ 如何結合CEPA、中國東盟10+1實施的效應,討論分析中國組建FTA的意義和影響

FTA含義

所謂自由貿易協定(FreeTradeAgreement:FTA)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包括獨立關稅地區)根據WTO相關規則,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由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約方所形成的區域稱為自由貿易區。FTA的傳統含義是締約方之間相互取消貨物貿易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但是最近幾年的FTA出現了新的變化,其內容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標准化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這種廣義的FTA也被稱為「經濟合作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
FTA的法律依據主要是被納入WTO法律框架之內的GATY第24條和根據烏拉圭回合確定的GATS第5條。但是也有一些全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FTA是依據GATT/WTO的「授權條款」建立的。根據WTO規則,FTA在並不提高對區域外的貿易障礙、區域內成員相互之間取消所有貿易障礙和全部談判10年內完成等三個條件下,可以作為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成立,但是如果由於FTA的成立使針對區域外的貿易障礙有所提高,則視為違反WTO規則。根據「授權條款」建立的FTA則可以享受區別於一般FTA的更為寬松的特殊安排。
關於FTA與WTO所倡導的全球貿易自由化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補、互動關系,不違背WTO規則的區域貿易安排,有利於推動全球的貿易自由化。其中的原因:一是建立FTA可以為成員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目標提供多種選擇的機會;二是可以彌補WTO多邊貿易體系的空白和缺陷,為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積累經驗;三是有助於減少多邊貿易談判的層次、提高WTO機制運作效率;四是對貿易夥伴的貿易保護主義可以形成牽制。

FTA新潮流

今天,在中國很少有人不知道WTO,入世前風風雨雨,入世中轟轟烈烈,入世後勃勃生機,中國正在體驗著入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然而,入世了,並非萬事大吉,WTO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烏拉圭回合談判最終形成的《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書》缺乏有關競爭政策和勞工標準的相應條款,當遇到有關這兩個方面的糾紛時就無法可依,難以做出公正裁決;再如,訴訟執行期限過長,即便最後公正的裁決下來,訴訟國家的損失可能已經是巨大而難以彌補的了。
在加入WTO前夕,我國領導人就清醒地看到,WTO不是萬能鑰匙。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浪潮,我們不僅要加入WTO這個大家庭,而且還要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有所作為。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成為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主導因素和重要潮流。
按照WTO的統計,截止到2002年6月,向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通報的FTA已經達到了143個。WTO的144個成員中,絕大多數成員都至少參加了其中的一個或多個FTA,而沒有同任何國家(地區)締結FTA的WTO成員,2001年底時,包括中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少數幾個經濟體,但是到了2002年底時,這一數字又有所減少。2002年1月,日本和新加坡簽署了「新時代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協定(JSEPA)」,成為日本的第一個FTA。韓國與智利之間在經過長達4年的談判之後,終於在2002年10月達成關於建立雙邊FTA關系的一致意見。中國與東盟之間也在2001年11月「10+1」會議期間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於2002年11月簽署了關於建立自由貿易區的一攬子框架協議,正式確定了10年內建立FTA的目標。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各國的行動也明顯加快。目前世界上的眾多FTA中,經濟規模最大,區域內發達國家成員最多,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最高的是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和歐洲聯盟(EU)。不僅如此,一個在NAFTA基礎上擴展成為覆蓋整個美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區計劃已經開始啟動,EU東擴也在加緊進行。

FTA理論

首先,自由貿易區對區域內成員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果與其覆蓋范圍成正比,但是成員主體越多,達成完全一致的難度同樣會明顯加大。相互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許多問題上的差異都可能成為多邊談判的「瓶頸」。即使能夠按期完成談判程序,各方共享的自由化范圍只有可能成為各方承諾范圍的「公約數」,從而使FTA的本來意義大打折扣。因此,許多國家建立FTA一般都是按照「由易到難」的方式,首先從雙邊談判開始。我國與東盟整體的FTA談判,在缺乏實踐經驗和同時面對10個談判對象的條件下,如果要取得預期的成果,可能需要作出相當多的讓步。日本在與東盟建立FTA關系時採取了多邊與雙邊並進的策略。一方面通過多邊形成的一攬子合作構想,在建立全面制度性合作關系方面取得共識,將希望加強合作的領域全部囊括其中,為適度選擇合作內容、方式和時間表留下空間。另一方面,在多邊框架構想內事先寫入鼓勵雙邊合作的內容,為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和優先順序,推進雙邊FTA磋商鋪平了道路。實際上日本與新加坡、泰國、菲律賓之間的雙邊進程已經明顯領先於多邊,最終日本的獲益將可能是各個雙邊FTA獲益的「疊加(並集)」,而不是「公約數(交集)」效果。
其次,按照自由貿易區相關理論,由於貿易轉移效應的作用,如果與經濟效率高的成員建立FTA,則通過區域內貿易投資活動的擴大,有利於整體效率的提高;但如果與效率比較低的國家建立FTA,反而存在低效率商品或投資替代區域外高效率商品或投資的可能性。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建立FTA,雖然有可能使發達國家的工業製成品更容易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但是由於比較優勢的作用,發展中成員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能夠得到更大市場空間,並且有利於吸收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和投資,有助於區域整體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結構升級。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並與歐盟簽署FTA協定以來,在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中的諸多良好表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韓國、新加坡和東南亞主要國家急於同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發達國家建立FTA的原因也同樣在於這一點。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十分落後,但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關系有利於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吸收合作夥伴的資本和技術要素,達到優勢互補和雙方要素生產效率提升的效果。
再次,選擇FTA對象和確定不同組合的優先順序是一個國家制定對外經濟合作戰略的基礎性工作。各國基本上是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從緩解國內壓力、發揮互補性和追求經濟利益等角度出發來選擇談判對象的。日本選擇新加坡作為第一個談判對象的主要原因在於可以迴避對方農產品可能對本國農業帶來的壓力,在東南亞地區發揮更大影響;選擇墨西哥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日本企業產品進入墨西哥市場時與歐美企業相比的不利條件,並利用墨西哥作為NAFTA成員,同時又與EU簽署了FTA協定的有利條件,為日本在墨西哥投資企業產品無障礙進入歐美市場創造條件;選擇韓國作為下一個夥伴則主要為了發揮貿易和技術優勢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遏制中國的影響,在地區事務中掌握主導權。韓國選擇智利作為第一個談判對象,一是由於有意選擇一個較小經濟體進行FTA方面的嘗試;二是韓國與智利季節相反,智利農產品不會對韓國同類產品構成直接威脅;三是由於智利作為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同時又與EU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使得韓國有必要採取措施避免韓國企業在智利市場與歐美企業競爭時蒙受損失;四是為了發揮自身汽車等工業製成品的優勢,開拓新的市場。東盟與中、日、韓以及美國等分別建立FTA,除了有利於東盟產品進入這些世界主要市場以擴大對外貿易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作為零關稅連接各主要市場的生產基地,有利於吸收各國直接投資、獲取更多資本要素。

FTA對區域內經濟的影響

FTA對區域內經濟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指由於區域內成員相互之間取消關稅和貿易數量限制措施之後直接對各成員貿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第二類是指締結FTA之後,由於區域內生產效率提高和資本積累增加,導致各成員經濟增長加快的間接效果。二者也分別被稱為靜態效果和動態效果。
靜態效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影響是所謂「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主要指區域內成員相互之間由於交易成本下降和貿易限製取消,導致本國內高成本產品被區域內其他成員低成本商品所替代以及過去受到對方數量和高關稅限制的本國低成本商品出口擴大,從而給區域內進出口雙方帶來更多貿易機會和經濟利益。長期以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關系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其中一些經濟體仍然保持了較高關稅水平,許多產品的貿易數量限制仍然存在,反傾銷等形式的貿易糾紛也時有發生。這些因素對相互貿易增長產生了很大制約,並且無益於提高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和結構升級。通過FTA,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互之間的交易成本,刺激貿易需求增長,使各國之間的產業分工進一步趨於合理。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我國的許多比較優勢產品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較快發展;另一方面,國內市場急需、而且在充分競爭條件下無法替代生產產品的進口成本也會明顯降低,從而滿足國內消費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正如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的經驗所表明的那樣,貿易機會的增加和貿易規模的擴大會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貿易轉移效應」是指原有與區域外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由於區域內交易成本的降低可能被區域內成員之間的貿易所取代。目前東亞區域內貿易的比重只有30%左右,遠遠低於EU和NAFTA等主要FTA高達50%—60%的水平。這也是各國對區域外經濟依賴程度長期居高不下,容易受到外部經濟波動影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與FTA夥伴之間的貿易關系的增長有利於提高對外貿易的穩定性和增長潛力。
動態效果主要包括「市場擴張效應」和「促進競爭效應」。前者是指隨著貿易規模的擴大,將產生生產和流通的規模效益,並帶來產業集聚效果。後者是指隨著區域統一市場的形成,將促進區域內壟斷行業的競爭,提高生產效率。
對於FTA成員方而言,貿易創造效應、市場擴張效應和促進競爭效應會帶來許多正面影響,但是貿易轉移效應也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原因在於區域內的低效率產品可能會取代非成員的高效率產品。一般來說,需要通過吸收高效率成員和擴大區域覆蓋范圍才有可能防止這一負面影響。
FTA對吸收直接投資也會產生積極作用。一是因為多數情況下FTA協定本身包括了促進相互投資的內容,有利於區域內的資本要素流動。二是從貿易與投資的關系來看,隨著貿易擴大效應的顯現,跨境投資活動也會增加;三是由於區域內商品跨境流通成本降低,區域外企業在區域內投資生產的產品有利於進入整個區域市場。墨西哥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長期以來,周邊地區成為我國吸收FDI的重要來源之一,由於資源稟賦、要素條件的不同,我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互補性將長期存在,尤其是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將為其他國家的資本和技術提供轉化為競爭力和現實利益的大量機會。因此,隨著FTA的形成,相互之間的投資增長將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

Ⅸ 美國301條款

美國301條款是指《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全部內容,其主要含義是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對其他被認為貿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國家進行報復。

根據這項條款,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後由總統決定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一般而言,「301條款」是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它最早見於《1962年貿易擴展法》,後經《1974年貿易法》、《1979年貿易協定法》、《1984年貿易與關稅法》,尤其是《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修改而成。

(9)fta協定中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如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因某國違反貿易協定而將其列入特別301報告中,美國政府可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啟動爭端解決程序,或者透過任何其他制定有爭端解決條款的貿易協定,例如:自由貿易協定(FTA)像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美國政府也能單邊進行徵收貿易制裁的關稅,例如:普及特惠稅制度(GSP)。[19]2001年12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因烏克蘭(當時還不是WTO會員)未能立法保障音樂CD和出口貨品的相關版權,而將其歸納為徵收貿易制裁關稅的對象,在301條款規范下對其金屬材料、鞋類和其他進口貨品實施禁止性關稅。

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依據301條款,對中國實施單邊增收關稅的貿易制裁,開啟了2018年中美貿易戰。

Ⅹ 高分求翻譯

1992年8月12日,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談判,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由這三國就其商品和服務貿易而簽署的協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將於1994年1月1日實施,但真正的日期是根據美國總統柯林頓所要求的一些協議文本修正案不斷變化的。加拿大提交法規來實施貿易協定產生立法變化。每個參與的政府聲明的目標是完成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1月1日生效以來所有的國內程序。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納入了加拿大和美國自由貿易協定(FTA)的一部分,但在地域上和實質上比原先的有所擴大。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較自由國貿易協定有所擴展的的一個領域,是對知識產權條文的納入。該自由貿易區顯然有一章草案與知識產權有關,但該章是在談判過程中被刪除了。加拿大和美國已同意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替代之前的自由貿易協定。沒有完全納入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自由貿易協定仍然可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特點是在簽約國間逐步淘汰幾乎所有的關稅制度在5到10年的一段時期內。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為墨西哥的投資制度和墨西哥的市場服務帶來了自由。

這個真不是網上直接翻譯的,是一句一句翻譯的。

閱讀全文

與fta協定中知識產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