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利益焦點
近來,對中國加入WTO可能帶來的影響眾說紛紜,沸沸揚揚。
有人認為,「加入世貿,國門洞開」,「世貿組織是布滿鮮花的陷阱」,「 金融業開放意味著資本項目開放」雲雲,似乎加入世貿就會大難臨頭。
另一些人則認為,加入世貿之日,就是中國完全建立市場經濟之時,盡可分 享全球貿易投資之益,頗有「加入世貿,黃金萬兩」之勢。
之所以存在這樣那樣的偏頗之見,與人們對世貿組織的性質不了解有關,與人們對我國加入世貿的具體談判內容不了解有關。加入世貿不會在一夜間帶來災 難,也不會在一夜間帶來繁榮。加入世貿後,中國市場不會全面立即開放,中國 經濟不會因此變成純自由的市場經濟,國內商品也不會出現價格與國際全面接軌、外國產品長驅直入的現象。
近幾年中國連續主動降低關稅,不僅是為了加入世貿,更重要的是中國自身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無論中國何時加入WTO,中國都會堅定地執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企業應順應這種潮流,積極做好加入WTO的各種准備,特別是在思想觀念、組織效率、管理技能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制定挑戰對策,提高競爭力,迎接新世紀的經濟全球化挑戰。
目前,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規則體系由三大部分組成
●多邊貨物貿易協議,包括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農產品協議、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紡織品與服裝協議、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協議、裝運前檢驗協議、原產地規則協議、進口許可程序協議、反傾銷協議、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和保障措施協議等;
●各種附件規則,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貿易政策審議機制,以及多邊貿易協定(包括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政府采購協議、國際奶製品協議和國際牛肉協議);
●WTO發展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如信息技術協議、基礎電信協議和金融服 務協議等。
目前,第二和三項規則正在各國貿易談判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GATS已 經成為影響世界各國貿易環境和條件的重要規則,它的權利反映它將會在WTO 的全面保護下,與GATT的條款一樣地發揮作用。GATS的序言闡明了各成 員希望「在透明化和循序漸進的自由化推動貿易的共識上,建立服務貿易的多邊 原則框架和規則」。關於農產品協議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5年內農產品平均關稅下降到17%。(本文涉及的中國的有關承諾均為中美本次簽署雙邊協議談判前的承諾)
WTO農產品貿易規則是處理市場准入、國內支持和出口競爭問題。一般將這些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
(1)將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即計算出擬取消的非關稅措施的關稅等量,將這些關稅等量加到已有固定關稅上。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後的關稅稅率不得隨意提高。
(2)相互減讓約束關稅,即各締約方承諾按照一定比例對約束關稅進行相互減讓。發展中國家平均削減24%,且每一產品的關稅至少削減10%,在10年內完成。
(3)削減補貼,即減少對農產品的補貼,主要是削減對小麥、穀物、肉類、奶製品和糖的補貼。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分別削減24%和14%。
發展中國家一般有10年過渡期實施它們的削減關稅和補貼計劃。中國承諾加入WTO後,5年內(即2004年前)農產品平均關稅下降到17%,其中,小麥等農產品的平均關稅更下降到14·5%。
開放農產品市場,特別是大幅度削減農產品保護關稅,總體上不會對中國農業構成嚴重沖擊,沖跨中國農業生產體系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中國20年農業改革取得了相當堅固的農業生產管理基礎和物質基礎,可以抵禦較強的外來沖擊。其次,中國農產品實際保護率比名義保護率要低得多,即使中國加入WTO,也不會構成實質上的沖擊。再次,降低農產品關稅,引入外國競爭,可以刺激國內農業部門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務質量,促使它們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高效率的服務。這樣,又反過來加強了國內農業經濟的安全。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
●以前中國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類食品採取進口禁令政策。經過談判,中國同意與美國簽署3個雙邊協議,取消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類食品的進口禁令。
●中國對美國開放國內鮮果和食品市場,對於中國一般果農的沖擊將比對小麥生產企業的沖擊更小,但對種植與美國加州鮮果相同品種或類似品種的果農將產生較大的競爭壓力。
這種競爭局面有助於中國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提高專業化程度和參與國際分工。反傾銷協議
●一締約方採取反傾銷行動前必須進行反傾銷調查,反傾銷調查必須由進口方境內宣稱受到損害的產業或其代表提交書面申請後才可以實施。
●加入WTO將使中國企業能更好地利用WTO的解決爭端機制維護自身利益,避免被其他貿易夥伴濫用反傾銷協議阻礙中國產品的出口貿易,同時也可按WTO原則對外國進入中國市場的傾銷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
●中國加入WTO將極大刺激貿易增長,服裝、紡織品、鞋類、箱包、玩具和家電及日用產品等企業將成為中國加入WTO的最主要的受惠者。
在國際貿易中,傾銷指某成員生產商或出口商以低於國內市場價格或低於成本價格銷售產品,進入另一成員國市場的行為。傾銷不僅損害了進口國的競爭性 產業,而且危害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為了維護國際貿易中的公平競爭,防止成 員濫用傾銷活動和反傾銷措施,WTO制定了反傾銷協議。
80年代以來,由於我國不是GATT締約方或沒有加入WTO,也由於我國國內企業相互競爭壓價形成無序的惡性競爭,貿易夥伴常常對我國產品或企業 開展各種反傾銷調查。例如,僅1990—1994年,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反傾 銷投訴就發生37起,影響到中國對美數億美元的出口貿易。補貼與反補貼措施 協議、幼稚工業的保護
●對於發展中國家,可以在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生效後的8年內,以漸進 的方式取消出口補貼,但不能提高現有補貼水平。
●我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對汽車製造業關稅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並 且在2005年將取消汽車進口配額。
●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國更大幅度開放國內醫葯市場後,中國醫葯生產企業會受沖擊,西葯價格將較大幅度地下降。
我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對汽車製造業關稅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汽 車進口關稅將在2005年以前由日前的80—100%降低到25%,汽車零 部件進口關稅更下降到10%,並且在2005年將取消汽車進口配額。金融服 務業
●金融服務被定義為「締約方金融服務供應商向一個金融實體提供的任何服務。」 包括所有保險和與保險相關的服務,以及所有銀行業務和其它金融服務。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美資銀行可立即向外國客戶提供所有外匯業務,外資銀行在2年內獲得批准經營人民幣業務,並適當取消數量和地域限制。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人壽保險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0%,加 入WTO一年後持股比例可達到51%,即形成實質上的控股權。電信服務業
●在市場准入問題上,電信服務談判的焦點不但集中在開放電信業引入競爭 上,而且集中在服務提供領域中外國企業能否平等參與國內電信市場的服務上。
●WTO基礎電信協議涉及語音電話、數據傳輸、電傳、電報、文傳、專線 、行動電話、移動數據傳輸和個人通信等方面的短途、長途和國際電信服務,包 括了電信市場的93%,各締約方分別提出了各自實現電信業自由化的承諾,將 長期受到保護的電信行業在不同程度上向國外競爭者開放。
●WTO信息技術產品貿易協議規定在本世紀末完全取消計算機和通信產品 關稅。
信息技術產品協議是信息產業自由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自199 4年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以來,世界貿易體系正式的最大的一項削減關 稅的協議。它減少了數以億計的消費者費用,並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領域里促 進了競爭。
遵照WTO信息技術協議和基礎電信協議,中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在2 005年以前取消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電信設備和其他高技術產品的關稅限制。加入WTO後6年內,將取消外資在尋呼機、行動電話進口,以及國 內固定網路電話服務等領域的地域限制。
加入WTO,對我國產生的正面影響遠勝於負面影響
●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由於二戰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存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優化資源的配置,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有利於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和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有利於密切海峽兩岸的經貿關系,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這對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都將是一個有力的推進,同時對市場的法治也是一個促進。
●有利於改善我國的國際貿易環境。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無條件最惠國待遇,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獲得普遍優惠的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的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長;同時,由於關稅的下降,非關稅壁壘的減少或取消,開放服務市場,進口貿易也會大幅上升。
●隨著投資環境趨於統一和得到普遍改善,加上中國潛在市場的巨大吸引力,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外資來源將進一步多元化。我國將對外國企業逐步取消各方面的限制,給予他們以國民待遇,有利於消費者得到更優質、更廉價的服務。
●有利於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 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
●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加入WTO後,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 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 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 爭能力。
●有利於技術進步。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國外先進的技術。
當然,以上所述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加入WTO問題上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只有利而沒有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更密切地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 存度增加,中國固定資本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存度也會增加。
●隨著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隨著外資及外資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地 位的進一步上升,以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及管理必須符合WTO的多邊協議和規 則的要求,將使我國國家的宏觀調控難度增加。
●外國產品更自由地、廉價地進入中國市場,肯定會對某些行業產生一定的 沖擊,如化工制葯業、機械工業、汽車業、某些電子產業、通信設備製造業等。
●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化,也會使一些長期侵權或缺乏創新能力,缺乏 品牌,依靠仿製生存的企業難以為繼。
●開放服務市場是我國加入WTO所承諾的重要義務。服務貿易總協定要求 締約方最終對服務貿易實施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服務行業將面臨外國 同行的強有力挑戰,將不得不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出現「肥水流入外人田」的 問題。
●開放農產品市場,農產品的進口會逐步增加,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產生一定 壓力。
中國為恢復GATT地位和加入WTO而努力了13年。「黑頭發都談成了 白頭發」。為此,中國作出了巨大讓步,這些讓步不僅包括上述提及領域,而且 包括其他服務領域
中國要參加世貿組織,毫無疑問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參加,中國的參加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中國有兩點可以肯定的態度:其一,在市場准入方面,將一如既往地執行漸進的市場開放模式;其二,今後不會再作出更多的讓步了。
但是,中國加入WTO後,汽車、電子產品和某些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將會有 所增加,對於國內相關產品等生產企業形成壓力。我國有巨大的市場,有20年 改革開放形成的物質基礎,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經受得住這種沖擊,並且經過一個 時期的調整和適應後,會形成新的競爭力。
加入世貿組織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利益,中國政府是有誠意的。在遵守國際 慣例和規定方面,中國已簽署了烏拉圭協議書,充分體現了中國全面遵守通行的 國際慣例和規則的誠意。在市場開放方面,從1992年至今,中國的關稅已削 減了60%以上,中國承諾到2000年,關稅總水平降到15%。
但也絕不表明,中國是要乞求加入WTO,不加入WTO,中國也同樣活得很好。沒有多邊貿易,中國一樣可以和世界各個國家發展雙邊貿易。況且,中國 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即將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在WTO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WTO事實上也無奈中國的影響。正像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寫的詞那樣:「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利弊縱橫,趨勢仍然不可阻擋。可以這么說,中國 的觀點本質上也是WTO自己的觀點:合則兩利,分則共損。
B.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案例分析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案例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一、 談判過程
二、中國加入世界專貿易組織的歷程
(一屬)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做的努力
(二)中國「復關」/「入世」地位的爭論
三、知識產權問題
(一)美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利益及其採取的多邊與單邊保護措施
(二)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四、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中美雙方在經過長達20個月的九輪磋商之後,於1995年2月26日在京達成中美知識產權協議。
C. 我需要一篇關於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論文 不需要太長 1000字即可 文章通俗易懂
中美知識產權問題:
在世界經濟日趨全球化的今天 ,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 相互作用。在 21 世紀 ,中美兩國對全球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性日益顯示。中國從1979年開始對內搞活經濟、 對外開放的同時進行法制建設 ,特別是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方面 ,用 20 多年時間走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 100 多年所走過的立法路程 ,而且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 ,已經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美國依賴其政治、 經濟、 軍事實力、 甚至法律制度對世界施加影響 ,企圖使當今時代成為美國時代。正如有學者指出的: 「對美國法律的接受就等於承認現在是美國時代。 」 〔1〕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方面 ,美國依託其科技發達的優勢 ,要求擴大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范圍 ,甚至影響了一些國際公約的部分內容 ,以自己的標准來衡量中國 ,提出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責難 ,並通過貿易報復的威脅來使其知識產權產生域外效力 ,甚至提出了所謂的 「國際化標准」 問題。美國常常以人權問題干涉中國的內政 ,以知識產權問題威脅或遏制中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 ,以所謂的觀念自由來企圖 「西化」 中國。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方面 ,中美在貿易上經常發生爭端。由於兩國在歷史文化、 經濟結構、 法律制度、 經濟發展水平、 國家實力等方面的不同 ,知識產權的制度也必然存在著重大的差異。由於兩國經常因知識產權問題引發糾紛 ,人們希望對於中美兩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進行比較 ,以深層次了解兩國之間紛爭原因 ,通過比較而得出相應的啟示。
1,中美兩國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不平等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經歷了 20 多年的敵對階段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後 ,才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但是從 1989 年「六四」 以後 ,則出現了多次嚴重的問題。中美關系受到政治、 經濟、 文化傳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中國的對美政策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獨立自主、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基礎上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對美關繫上致力於發展兩國正常的外交關系。正是這種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使得中國的政治、 經濟、 文化得到較快的發展。有西方學者認為 ,在一個已成為多極的世界中 ,中國是一個大國 ,它將對美國目前為全球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提出挑戰 , 「中國是亞洲惟一行動自由的國家 ,亦是該地區惟一能夠真正與白宮主子和五角大樓的老闆們平起平坐的國家。近年來 ,人們看到歐洲各國的商務代表及政治領導人不停地穿梭於北京。他們的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爭取合同;嘴上只掛著一個口號:不要得罪中國人。中國為什麼不利用這種意外收獲呢 ? 現在該輪到他們將 『不平等合同』 強加給其夥伴了。 」 〔2〕在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 ,嚴格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各項原則 ,在「增進了解 ,擴大共識 ,發展合作 ,共創未來」 的戰略方針指導下 ,中國積極發展對美關系。在中國普通百姓的眼裡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 ,但同時美國又是一個霸氣十足的國家。(二)美國的對華政策11美國政治陣營思潮影響下對華的敵對政策美國長期以來的反共宣傳 ,將社會主義和法西斯、 獨裁等同起來 ,形成了某些美國人的中國觀中 ,視中國為 「壞國」,甚至認為 「一個新的邪惡帝國正在出現 ,它的國名是中國」 。 〔3〕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和傳統觀念 ,促使美國應驗這樣一個預言:將中國當成一個不可避免地抱有敵意和危險的國家來加以對待。因此 ,美國希望通過和平演變 ,使中國成為其政治上的同盟。美國的 《紐約時報》 在1997年 1 月 30 日發表一篇題為 「柏林牆與中國」 的社論中說道: 「柯林頓總統本周預言 ,自由終將在中國取得勝利 ,就像當年自由使柏林牆倒塌一樣。 」 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各種手段 ,使得中國成為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體系的一員。甚至有自由主義者聲稱: 「把中國與俄羅斯吸收到世界資本主義的懷抱 ,是促進大國關系穩定、 世界繁榮與和平的最佳途徑。 」 〔4〕 出於政治陣營需要 ,美國對華的政策長期以來是 「謀求促進中國出現從共產主義到民主制度廣泛的、 和平的演變」 。 〔5〕政治上的敵對態度 ,必然造成美國對中國各方面的敵視 ,對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也必然地產生不切合實際的指責情緒。21美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對華遏制和利用政策1990 年以來 ,美國國會部分議員以所謂的人權、 貿易逆差、 敏感武器擴張、 知識產權保護不得力、 中國產品傾銷、 市場准入等問題為借口 ,多次提出議案試圖取消或者有條件地延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當西方其他國家政府都在積極主動地幫助本國工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下 ,美國政府才意識到 ,用取消最惠國待遇來制裁中國最終會導致自己在中國市場中喪失希望所得到的利益。布希總統明確提出: 「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 ,中國是一個競爭對手。 」 〔6〕美國認為 ,通過尋求中國加入全球經濟貿易體系 ,不但可以使中國享受到 「公共財貨」 ( Publicgoods)所帶來的好處 ,從而緩解其對既存秩序的 「不滿」,而且可以藉助多國的力量來束縛住中國這條正在騰飛的巨龍 ,使其 「融入國際社會」 。因此 , 「遏止」 與 「利用」,有條件地同意中國加入世界組織和當今國際體系 ,並准予中國在其中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 ,是美國長期以來在經濟上對華的政策導向。31美國的霸權外交政策美國以武力和 「良知」 為基礎的霸權主義和德行並非自今日始 ,從這個民族誕生的那天起就與整個美國民族不可分離。美國相信的是 「上帝、 金錢和槍桿子」,軍事上的強大導致了政治上的霸權 ,也必然導致在經濟領域的蠻橫無理。18 世紀歐洲的啟蒙主義思想的傳入 ,以及艱苦卓絕的反英獨立斗爭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人權宣言以及先於歐洲創建的共和國體制 ,使美國人有理由認為自己就是 「上帝的選民」,形成了強烈的種族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美國的價值觀縱深滲透 , 「經濟、 安全、 人權」 成為其未來全球戰略的三大支柱。「當今世界似乎沒有一處不關乎到美國的利益」 。 〔7〕美國所強調的 「市場民主」 和 「世界新秩序」,都是必須以符合美國利益為前提的 ,可以說美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迫切渴望做包括政治、 軍事、 經濟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全球綜合的主宰。在多極發展的世界中 ,面對著美國的霸權 ,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 ,它們越來越想把老卡頓的著名斥責 「見鬼去吧 ,美利堅 !」 變成自己的斥責。 〔8〕「中國威脅不了美國 ,美國不應該把中國當成威脅自己的對手」 。 〔9〕但是在美國人眼裡 ,總認為中國需要美國的程度大於美國需要中國的程度。柯林頓 1998 年 6 月訪華期間在北大發表演講時說 ,中國在 21 世紀成為一個強國具有什麼意義 ?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在經濟上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在文化方面會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將能夠在解決世界問題方面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 ? 或者這是不是意味著你們能夠以某種形式或方式主宰你們的鄰國 ,而不管鄰國是不是願意 ? 這是每一個偉大的國家都必須作出的決定。 〔 10〕美國害怕中國的強大 ,但矛盾的是美國又擔心中 。
D. 美國對中國已發起的前幾次"301調查"結果如何
1、1991年4月,美國政府以中國專利法缺陷,美國作品著作權、商標秘密和商標權保護的缺乏對中國發起了第一次「301調查」,在經歷9個月的商討後,中美雙方達成妥協,中美簽訂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中國對改進知識產權法律作出承諾。
2、1991年10月,美國再對中國發起了市場准入的「301調查」,為期12個月。中美進行了9輪談判後,1992年10月簽署《中美市場准入諒解備忘錄》。
3、1994年6月,美國對中國發起了第三次「301調查」,要求中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對美國知識產權產品開放,歷時8個月。1995年2月,中美達成了第二個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4、1996年4月,美國以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為由,對中方發起第四次「301調查」。2月後,1996年6月,中美達成第三個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5、2010年10月,美國再次對中國進行第五次「301調查」,2010年12月,中美雙方中國與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進行磋商得以解決。
6、2017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署發布公告,以「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存在侵犯行為」為由正式對中國發起第六次301調查,根據法律程序,在正式發起調查後,美國將首先與中國政府進行磋商,調查程序可能長達一年。
E. 《大國的較量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紀實》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國的較量》(吳海民)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e5rgr_AFaetNgG5I8J3ygw
書名:大國的較量
作者:吳海民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337
內容簡介:
《大國的較量: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紀實》內容簡介:「我們是在與小偷談判。」梅西冷不防地給昊儀來了這么—個下馬威。這句冷冷地甩過來的開場白,是中國代表沒有想到的。往日的梅西並不是這樣刻薄,也不是如此尖酸。他總是盡量地表現出—種溫文爾雅的風度。今天他的溫文爾雅哪裡去了?大國風度哪裡去了?今天的樣子,倒像是—個罵街的潑婦了。談判廳里死般沉寂。中方一些代表來不及作出反應目光刷地一下集中在了吳儀身上,不由得為她捏了一把汗。美方代表也盯住了昊儀,猜測吳儀可能作出的回應,然而,這種沉寂極為短暫,只不過是一剎那。幾乎就在梅西的話音還末完全落下來的時候,—個響亮而威嚴的聲音擲地有聲:「我們是在與強盜談判!」這是吳儀的反擊。雙方代表都被這一聲怒吼震住了。
F.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各階段的談判代表分別是誰
1991年9月,日內瓦國際機場。國家版權局副局長劉杲率中國版權代表團走下了回飛機。答
此時的中美知識產權談判正如火如荼。
1991年11月20日,離301條款調查程序的最後期限只剩6天,中國時任外經貿部副部長,中美知識產權談判代表團團長吳儀肩負國家和人民的重託,率團再次赴美同以卡拉.希爾斯為首的美方代表團進行談判。時任中國專利局局長的高盧麟也在該論談判中作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直接進入談判第一線。
1992年1月17日,吳儀和希爾斯在《中美知識產權備忘錄》上簽字。雙方代表暢飲慶祝談判成功的香檳酒,為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中美貿易戰頻頻舉杯。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部長級會議上,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各項議題均獲通過,並規定成員必須以「一攬子」的方式接受。
G. 知識產權問題
一、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簡要過程
中美兩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及其市場准入上的三次談判,均發生於90年代。但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兩國在雙邊貿易協議中涉及過。1979年7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貿易協定》,在該協定的第6條中涉及雙方對對方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此後中國開始了知識產權立法工作,並在短短幾年中完成了知識產權立法基本工作,初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1991年,美國根據《綜合貿易法》中的"特別301條款"將中國列為"重點國家",發起對中國的調查,具體指控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專利法有缺陷,尤其是對葯品和農業化學品不提供產品專利保護;對首次發表於中國之外的美國作品,不提供著作權保護;著作權法及有關法規對著作權的保護水平過低;對商業秘密的保護不足;另外中國缺乏對於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的有效實施。(1)中方在會談中提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美國不能要求中國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遵循與美國一樣的標准。葯品和化學產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發達國家有義務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有關的科技成果。(2)因此雙方在第一次談判中爭議的焦點是: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是按照美國一國的標准,還是按照國際標准和國際慣例;在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上,是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逐步過渡到發達國家的保護水平,還是不顧中國國情要求中國馬上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實際上也是當時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爭論的焦點。在這里需要指出,中國當時雖然沒有為葯品和化學產品提供專利權保護,但這符合巴黎公約的規定,並沒有違反有關的國際標准和國際慣例。但是在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下,中美雙方還是達成了第一個中美知識產權協議。當時關貿總協定的TRIPS協議的草案已經浮出水面,因此雙方達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其內容主要以TRIPS協議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該備忘錄主要是中國政府就改進知識產權法律作出一系列承諾,當時美國政府主要的承諾是將美國專利法關於專利的保護期從原來的授權之日起17年改為自申請之日起20年。(3)
自1992年簽署備忘錄以後,美國對於中國政府依據備忘錄做出的進展並不滿意,1994年6月30日,美國重新提起了對中國的調查。美國貿易代表在談判中具體要求涉及三個方面:第一,美國要求中國建立執法隊伍,以打擊主要的侵權者,沒收和銷毀侵權產品,並起訴侵權者。第二,美國要求中國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體制,建立一個真正起作用的法院系統。第三,美國要求中國對其知識產權產品開放市場。(4)從這些要求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已經從純粹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改進轉向了法律的實施以及涉及知識產權的某些產品的市場開放問題。經過艱苦努力,1995年2月26日晚,雙方草簽兩國政府換函及附件協議,第二次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結束。在這次談判中,美國政府在談判中的三個目的也基本達到,1996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公布的"特別301條款"年度審查報告中,再一次將中國確定為"重點外國"。其理由是中國沒有認真執行1995年雙方達成的知識產權協議,在知識產權執法和相關的市場准入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同時根據《美國貿易法》第306條的規定,直接啟動了制裁程序,為此雙方開始了第三次中美知識產權談判。並最終達成第三個知識產權協議,這個協議由雙方的部長換函和兩個附件組成,兩個附件分別是《關於中國在1995年知識產權協議項下所採取的實施行動的報告》和《其他措施》。第三個協議的內容主要圍繞侵權工廠的治理、加強執法、採取邊境措施和市場准入這幾個方面進行。雙方的爭議點已經不是是否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而是如何實施雙方在1995年簽署的知識產權協議的問題。
H. 對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結果產生影響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之一,1950年,曾經代表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從關貿總協定組織中退出。在隨後的一些年中,中國政府恢復了在一些主要國際組織只能給的席位,包括在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1982年,中國獲得了關貿總協定組織的觀察員身份並且與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了恢復中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席位的申請,從那時起恢復中國關稅總協定締約國席位的工作小組即宣布成立。到1994年底,工作組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了18次討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鑒於此,1994年11月28日,中國談判代表向關貿總協定組織秘書處提出恢復中國締約國席位的談判應在1994年底結束,若中國不能再最後期限之前恢復關貿總協定席位,中國將在市場准入方面不再作出任何新的讓步,也不會主動提出任何雙邊會談,中國將不再建議與中國工作小組舉行更多的工作會議。
中國當前的利益主要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關貿總協定,作為擁有12人口的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幼稚產業,並要求按照發展中國家的待遇,減免關貿協定在對外貿易方面所要求的許多負擔。以發展中國家進入世貿組織對中國十分重要,中國可以藉此保護自己的幼稚產業,如汽車、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航空工業等,還可以採取措施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同時也能對國外出版物或對國家安全有威脅的其他產品的進口實施限制措施。
而美國的當前利益是為它的出口商打開中國市場並保證其工業品進入中國的廣大市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美國之所以拒絕承認這一事實是希望借用「入世」的問題來牽制中國,並迫使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讓步,其根本目的還是處於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美國作為知識產權產品和服務的主要出口國,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在貿易大家庭中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為美國認為由於國外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不良,使美國的發明者和創造者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美國看到中國市場存在的巨大經濟利益和其預計的由於中國較低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所導致的嚴重損失時,美國更加不會輕易放過中國。
中國的潛在利益是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來保障外國的知識產權所有者的權益,同時也保護自己本國的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利益。而美國的潛在利益則是把自己的法律體系和文化價值觀念進一步推向中國的法律體系和社會生活中。
對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結果產生影響的主要事件是中美的貿易戰。在短期內,中國的報復性措施對於美國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被徵收高關稅的美國產品會以走私品的方式進入中國,而懸而未決的談判要等到第二年才會有結果。然而從長遠的角度看,一場廣泛的貿易戰將會把美國電信公司、飛機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排除在迅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之外。 貿易沖突的擴大也會波及到亞洲的其它地區,對其經濟產生影響。由於美方的保留點是知識產權的保護,中方的保留點是以發展中國家進入WTO成為最惠國。盡管中美雙方在談判立場上仍然存在分歧,但在美國宣布制裁生效最後到期日的前一個晚上,也就是1995年2月26日晚,美國和中國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最終達成了一致,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貿易戰。
我認為中國在談判中的讓步是值得的,中國需要知識權保護。中國存在著盜版猖獗的嚴重問題,中國本國的知識產權者利益也受到嚴重影響,沒有健全的知識產權法律規范的約束,中國的行業發展受限。當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向世界打開大門時,它所面對的是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達到相當水平的世界,為了發展國家的經濟,為了與世界接軌,也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中國必須採取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為了保護國外的產權所有者,而且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是出於自身的利益向美國的壓力妥協的。但從另一個意義上
I. 中美就知識產權問題如何達到共贏
政治訪問,經濟先行!!
因為
北京時間4月18號凌晨,在西雅圖的一家飯店裡,舉行了一場簽約儀式。簽約的主角一位是中國聯想電腦集團的董事長楊元慶,一位是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簽約儀式上,聯想宣布本年度將購買總價值多達12億美元的微軟軟體產品。剛剛從美國回來的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告訴記者,事實上,雙方的合作早在去年11月就開始了,此次與微軟簽約,可以說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延伸。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去年七八月份,我們董事局主席楊元慶先生在美國西雅圖同蓋茨先生和鮑爾默先生進行會面。談完之後得到他們極大的一個支持,之後我們簽了一個約,去年的十一月份,我們聯想在中國市場發布了一個叫《聯想電腦全面預裝正版增值軟體計劃》,就開始在聯想生產線上全線預裝正版增值軟體。預裝之後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客戶和行業內專家高度的認可,到現在為止預裝比例有一個極大的提升,從不到10%提升到70%以上。」
陳紹鵬說,這次簽約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通過談判,微軟降低了視窗系統的價格。這對中國用戶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我覺得通過微軟和聯想共同讓利,應該比原來便宜了有一半。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消費者看到我們帶正版軟體的系統的價格都覺得很驚喜。只加了一點點錢就可以拿到一個正版的產品和服務。」
聯想和微軟簽署的這筆12億元大單,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知識產權使用合同。陳紹鵬告訴記者,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在這次簽約儀式上,對聯想重視正版軟體和知識產權的戰略給予了高度贊賞。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他也高度贊譽聯想在尊重知識產權,在帶動行業營造創新的環境方面是領先者,起到了非常大的帶頭作用,他說他非常地欽佩,也非常地尊重聯想。」
據了解,此前我國另外三家電腦廠商,方正集團、清華同方、TCL也分別和微軟簽訂了2.5億美元、1.2億美元,以及6000萬美元的整版視窗系統合作協議。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出席聯想與微軟的簽約儀式時也強調,中國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加大對正版軟體的保護,國家已經要求在中國境內生產的計算機,出廠時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體,進口計算機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前也必須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體。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跟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問美國剛剛歸來,她告訴記者,中國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但是許多美國企業並不了解中國的情況,所以他們這次在美國訪問期間,通過發放宣傳冊等形式,向美國企業介紹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政策。
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比如說這次我們帶去了一個叫知識產權保護的行動綱領。這樣把我們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政策,我們現在的做法,和我們對中國企業和老百姓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一些共識,說得比較清楚。結果到那兒以後,被美國的企業搶了一空,沒有了。走到第二站就不夠了,這些小冊子呢,就是說他們對中國的這種舉動,感到很吃驚。說中國如果沒有這種宣傳,會認為中國所有的產品都是侵權的,像那個軟體你們全是盜版的,我們這個行動綱領從政策上、從水平上,從我們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狀況上說得非常清楚。」
主持人:中國政府和企業以實際行動,向美國企業證明了我國在經貿往來中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而中國龐大的市場,也給美國企業帶來了巨額定單和利潤,微軟在給聯想的定單中降價價格,就說明了中美雙方完全能夠實現共贏。
在西雅圖,還有一家大企業多年來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就是全球著名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照片上的就是波音公司的廠房,波音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為中國製造的飛機從這里飛向藍天。
作為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見證了中美經貿關系發展的歷程。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後,中國就開始從波音公司購買飛機。從1973年向中國交付了第一架波音703飛機以來,截至目前,波音公司已經向中國交付了500多架飛機。目前中國航空市場上共有將近900架飛機,波音飛機約佔60%。
今年4月12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美期間,中國又和波音公司簽定了一筆80架飛機的合同。
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中國的市場是波音在美國之外最大的一個市場。中國去年一下子購買了120架飛機,那麼算起來差不多是波音年產量12%的比例。今年我們預計可能中國還要購買和去年差不多數量的飛機。對於波音公司來講,從我們的產量,從我們的技術生產能量來講,我們需要把產能提高來配合這么大的飛機交付量。」
劉江告訴記者,根據波音公司的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2600多架新飛機,總價值將超過2130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20年中國都將是波音公司最大的潛在客戶。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告訴記者,波音飛機只是這一次我國在美國采購項目中的一項,除了飛機,我國這次還從美國購買了大量通訊產品和汽車,光是機電產品合同就超過了140億美元。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副會長姚文萍:「那麼這140億全都是我們需要的技術、設備和軟體。 第一個有我們進口軟體,有我們進口的電子元器件,有我們進口的電站技術和設備,有我們進口的一些用於生產和調整產業結構,一些關鍵的測試設備、生產設備,一些技術性能比較高的一些零部件,一些產品。大體上都是我們極需要的,或者在其他市場所買不到的。」
據姚文萍介紹,這次中國代表團還和美國田納西州7家棉花生產商簽署了3億美元的棉花進口協議。而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率領的由111家中國企業組成的經貿代表團,這次走訪了美國13個州並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貿易活動,在美國當地颳起了「中國旋風」。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當然對於兩國經貿關系來講,中國一下子從美國進口這么多,對平衡兩國的貿易,對於幫助美國產品和企業進入中國這當然是很好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采購也不是說為美國利益,也為中國的利益。這里邊很多都是有一些機電儀的設備,這些設備對於提高咱們的技術水平,提高咱們產品競爭也是很需要的。」
據了解,中國貿促會這次也和美方代表簽署了《關於加強促進美國企業對華出口合作的聯合聲明》,貿促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趙振格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貿促會將通過舉辦展會等形式促進中美企業之間的交流。
貿促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趙振格:「中美雙邊貿易發展非常快,但雙邊貿易不平衡也成為中美兩國經貿關系之間的熱點問題。尤其在美國國內也引起了一些壓力。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和美國商務部探討如何就這個問題研究,幫助美國企業擴大對中國的出口。我們的項目是《中美國際合作夥伴網路項目》可以說推動美國企業以最低的成本來了解中國市場,來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幫助中國企業節省成本,足不出戶就可以與美國企業進行洽談。意義來講,一方面緩解中美政府貿易不平衡的這種壓力。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主持人:趙振格在電話里還告訴記者,他們在美國訪問期間,發現很多美國企業對開發中國市場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希望能來中國尋找商業機會。看到這您可能會問了,我們為什麼要幫助美國企業把商品出口到中國來呢?這樣就能促進中美經貿關系的共贏發展了嗎?
2005年盡管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出現,但中國和美國的經貿往來卻依然在飛速增長。按照中國海關的統計,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為1629億美元,比5年前增長了200%還要多,而按照美國海關的統計,2005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為418億美元,比5年前也增長了150%還多。2000年,中國還只是美國第11大出口市場,但短短幾年時間,中國就已經上升成為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然而今年2月,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2000億美元,美國一些國會議員認為逆差過大,要求中美雙方盡快尋找好的解決方法。那麼美中貿易逆差真的有這么大嗎?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我覺得美國是兩種聲音,一種聲音就是認為逆差是很大的問題,可能來自議員、工會。再一種覺得逆差不是什麼大的問題,有很多來自於美國的企業,特別是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按照中方統計,中國對美國的順差,91%是加工貿易造成的,如果把加工貿易這塊去掉,咱們對美國的順差只有103億。73%是外資企業造成的,把這部分去掉,咱們對美國的順差只有308億,也不算太大。那這些加工中間,這些外資投資的中間,實際上大頭錢,中國人沒有賺到,都是給外方賺去了。」
來自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05年年底,約有4萬多家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財富500強中在中國有投資的佔到了80%。不少美國企業都是通過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再把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來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去年利潤最高的耐克服裝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為什麼服裝這么好,這是他們自己的分析,摩根斯坦德戰略分析師說,看看500強他們很多的業績,就可以發現跟中國關系有極大的關聯,舉一個服裝最突出的例子,LEVIS在中國開十幾家加工廠,去年利潤增加413%,這個數字是多少年不可達到的,所以去年中國對美國服裝出口拍賣方統計增加62個億美元,這12家銷售收入就多得50個億,所以大頭還是給人家拿去了。」
從中國獲得巨額利潤的不只是美國的服裝公司,很多美國家庭也從中美貿易中得到了實惠。以中國的皮鞋為例,一些中國品牌在美國只賣20美元一雙,按照世界銀行的推算,如果這些鞋不從中國購買,而改從拉丁美洲購買的話,美國消費者一年要多付出一千億美元。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所以正像大學一位教授講的,表面上從貿易平衡數字看,好像好處在中國這一邊,但是從分析利益來講,好處還是在美國這一邊。那麼我們來看呢,我們且不來說哪個拿大頭,就是說至少雙方都有利益。」
不少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市場具有互補性,一方面,美國從中國購買服裝鞋帽,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從美國購買飛機、軟體、汽車還有金融服務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與此同時,雙方在一些產業鏈上的互補及合作也越來越多。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告訴記者,中國從美國購買飛機的同時,一些中國企業也是受益者,因為目前波音飛機中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由中國企業生產的。
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這個飛機的尾翼和水平垂直翼,這個紅色的部分都是中國生產的部件,那麼現在更多了,後面整個一截都已經變紅了,更多的零部件在中國生產了。」
據劉江介紹,僅在去年六月份,波音公司就和中國航空集團下屬的多家公司簽署了總價值為6億多美元的零部件生產合同。現在全球有3900多架波音飛機上面都有中國製造的零部件。
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同時我們還在考慮在上海再設立一個飛機維修改裝的工廠,一個合資企業。 它將會和上海浦東機場、上海航空公司合資。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這個合資企業就會很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