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樣才能在網路上維護自己的版權
在網路版權維護中,網路公證已經成為最常見的證據收集手段。但是,網路公證如何能達到真實、公正?近日,在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規范網路證據保全會議上,與會專家對最近七學者訴某IT企業侵權所舉的網路公證書提出了質疑,並期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網路公證。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北京報道
每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系列難題,在互聯網上似乎更能立竿見影,在互聯網發展度過其泡沫期後,各種糾紛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去年年底,鄭成思等七位學者訴北京書生公司網站「書生之家」(下稱書生公司)侵權的案件(本刊2004年第49期曾予報道),著實讓IT界熱鬧了一番。在法庭上,一份網路公證書在當事人質疑是偽造的聲音中,按照司法慣例,仍被採信了。隨之而起的是在今年2月27日,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主辦的關於《書生公司版權官司中的公證書問題》,「網路公證」問題浮出水面;此後不久,4月7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組織的《網路證據保全技術鑒定會》,再次把網路公證問題推向了高潮。
公證書何以遭質疑?
隨著書生公司侵權案的發展,最近,七份原告出示的公證書又成為了案件的焦點。
由於被告方書生公司認為他們從未有過這一侵權行為,因此,他們認定這幾份公證書必然是偽造的。於是,書生公司試圖從公證書中找出偽造的蛛絲馬跡。
首先是書生公司總經理姜海峰發現,公證書中所稱的證據保全日期的實際股市指數與公證網頁中顯示的當天股市指數不相符合。與此相對應的是,網頁顯示的當天天氣預報也與網頁保全當天的日期不相符合。
除此之外,網頁上有明確的信息表明,其網站屬於山東煙台圖書館。而且幾份聲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採集的網頁內容也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諸如此類的技術性漏洞,引起了一些法學專家和技術專家的關注。這樣一份公證書,是否可以作為判決的依據?
2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江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江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旭東在對上述案件涉及的七份公證書審閱後,認為該公證書在製作程序上確實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證程序的公正性。
此後不久,4月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組成的專家鑒定組在有關網路證據保全的鑒定會上,中國科學院軟體所所長助理、研究員何川,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徐祖哲,新浪總工程師嚴援朝,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路多媒體中心主任黃鐵軍等專家也提出了同樣的結論。
對這樣一份疑竇叢生的公證書,在一審的判決中,為何能被法院採信呢?「從法院的角度來看,採信公證書沒什麼不對,因為公證書是權威機構做出的證明,所以公證書一向被認為是案件中的鐵證。」就此問題,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律師鄒瑾向《中國經濟周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眼見」並不「為實」
與西安寶馬案中惡意做假公證不同的是,在越來越多的網路公證中,即使公證員認真執行公證程序,如果其缺乏相當高的技術水準,也有可能被人利用了,還蒙在鼓裡。
「稍懂點技術的人想讓你在電腦里打開一個網站上看到的不是真實網站的內容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比如,電腦對於一些曾經打開過的網頁可以從暫存的網頁中打開,如果有人對暫存的網頁作惡意的編輯修改,公證員實際看到的很可能就不是網站的實際內容。當然,更高水平的人可以利用代理伺服器等各種手段讓公證員公證的網頁是他所期望的網頁內容。這意味著對於一個不太懂互聯網,或缺乏足夠技術能力的公證員很容易被蒙蔽。」IT業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技術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傳統的公證基於「眼見為實」的基本認識和對公證處的信任,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所暴露的問題卻對公證這兩大基礎都提出了質疑:以西安寶馬案為典範的事件動搖了人們對公證處的信任,以七學者訴書生公司的侵權案在動搖人們「眼見為實」的基礎。
也就是說,在網路公證中,公證員看到的本身也不一定是真相。即使一個網路專家常常也很難輕易地判斷網頁來自於哪個伺服器,這個伺服器是否真的是公證對象的伺服器。在這種情況下,並非網路專家的公證員就像霧里看花,如何分得清孰真孰假?
「出現這樣問題的根源在於網路的高速崛起,在這個連IT技術專家也常常覺得難以追趕技術腳步的網路世界裡,公證員的腳步已經遠遠地落在互聯網之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路多媒體中心主任黃鐵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作為這種落伍的一個明顯例子是如何在網路公證過程中保證公證員知道其正在干什麼,而在傳統環境下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在互聯網時代,每一次網路公證都需要公證員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准確地判斷真假,所以要求公證人員要具備一定的網路技術水平,取得相應的技術資質。這是網路環境下的新問題,在傳統公證中缺乏相應的規范。」鄒瑾直言。
網路證據,可以相信多少?
近兩年來,發生在互聯網上的糾紛形形色色,搶注域名、非法鏈接、網上人身攻擊等等,但占最大比重的則是有關著作權的,比如去年就有浙江圖書館被訴侵犯父子著作權案,七學者訴書生公司侵權案,以及上海父子作者訴超星數字圖書館侵權案,等等。
打官司證據是關鍵,於是在網路環境下,網上證據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七學者訴書生公司侵權案折射出網路證據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易變性。所以,網路證據必須及時地進行證據保全。現在大部分的被侵權人都會在起訴之前就通過公證機關對糾紛涉及的內容作為證據進行下載和公證,這就是「網路證據保全公證」。
那麼,網路證據保全該如何操作才能保證過程真實、有效呢?
「一般,網路證據保全過程非常簡單:由兩位公證員在申請人在場的情況下,監督操作人員按申請人的需要進行用電腦登陸有關網頁並進行實時列印,將操作結果存檔封簽後保存,並對全過程進行錄像即可。隨後製作的公證書會對此過程進行描述,在最後部分加註:×年×月×日,通過上網從×網站上得到×內容網頁,過程真實、有效。」鄒瑾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介紹說。
如此操作的確能夠證明該內容可以作為真實有效的證據,但很多人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公證員了解計算機多少?如果不是他親自操作,被操作人暗中動了手腳,他能夠發現嗎?如果因為不懂技術而導致公證書公證錯誤,那該怎麼解決?
「其實網路證據保全是否真實有效,關鍵問題就在技術上。即便是一個計算機技術人員也未必能解釋、解決所有的問題,而目前我們的公證隊伍中,既熟悉計算機又熟悉法律的人才簡直是鳳毛麟角,」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以公證員們目前的計算機水平來講,要鑒別出網路信息內容的真偽及是否被篡改就很困難。即便他是眼睜睜盯著操作員在進行網路證據保全,也可能因為不懂技術,而將修改證據內容的行為當成了正常的取證行為。」
權威鑒定提升公證公信力
當專家的意見與公證處相左時,到底應該相信公證處的公證,還是相信專家的鑒定?
事實上,專家看法與公證的矛盾體現了公證缺乏嚴謹的技術鑒定的缺陷。應該說,大多數公證程序中,公證處從一貫的公正程序出發盡到了職責,技術專家則從技術的角度搓到了公證領域的軟肋—公證行業技術鑒定水平的落後與公證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的落後。
「要想使『網路證據保全公證』真正做到公正,應該從其根本因素—技術上抓起,」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秘書長王斌向《中國經濟周刊》闡述了解決之道,「從目前我國公證隊伍的現狀來講,要想練到確保網路證據取證過程中一丁點小動作都難逃其法眼的道行,這是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走出這一困局,既要公證隊伍自己的努力提高,以及更多吸納計算機人才入行之外,還要針對公證領域的軟肋—技術,是否可以設立一個同級別的、被國家認可的、具有權威資格的技術鑒定機構,在公證程序中的技術環節發揮他的協助和補充作用。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彌補公證人員除法律外其他技術層面的不足,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技術落後而導致公證錯誤率,提升公信力,讓公證重新回歸到百姓心中最公正的天秤。」
網路時代帶來更加復雜的公證環境對公證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意味著相關的管理部門必須要加強公證資格的認證體系,以提高公證人員的技術素質。
對於網路公證而言,公證過程如果沒有嚴格的技術鑒定相配合,它就很難真正做到「公正」。近來發生的網路侵權案例暴露出的網路公證問題讓人深思:如果公證書的可信度遭到質疑,那麼,傳統的公證是否還能適應新的環境?公證是否已經到了變革的邊緣?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人們期盼《公證法》盡快出台,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⑵ 原創音樂申請著作權
在這里,筆者介紹目前三種比較有效的保護方式:
一、通過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回各地有分會)答對原創音樂作品進行登記。
經過登記的作品可以作為對抗日後雷同作品的初步證據。據筆者了解,該會是不收登記費的,但是需要創作者將作品以信託方式授權給協會行使(從信託一詞法律意義上講,一旦作者入會,則喪失了對音樂作品的自主權利,除非先退會),將來產生的收益與協會八二分成。這一方式使得廣大音樂作品作者望而卻步,筆者建議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對這一機制進行改革。
二、通過公證處進行著作權公證。
據筆者了解,北京的公證機構不太願意做這一項業務,道理很簡單,公證處工作人員沒有親自經歷作者創作過程,不能確認申請公證的作品是否一定是作者原創。
三、通過律師見證。
這一方式比較靈活,也是中國律師業放開遵循市場經濟運作的結果。但是同樣道理,律師沒有經歷創作者的創作過程,也不可能對著作權進行直接見證,這里見證的效力等同於著作權協會的作品登記,只是可以產生對抗後登記雷同作品的證明力。
⑶ 哪個城市的公證處對著作權侵權的公證費用最低哇
做公證的費用在300---1000元不等
⑷ 請教一個專業問題:軟體著作權的證書怎麼辦理有人知道唄
《公證法》第十一條規定,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一)合同;
(二)繼承;
(三)委託、聲明、贈與、遺囑;
(四)財產分割;
(五)招標投標、拍賣;
(六)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證據;
(十)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軟體著作權證書是對相關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證明,無需辦理公證。
北標(北京)知識產權希望能幫到你
⑸ 中國出口電影版權如何公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之規定版,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權據系在我國領域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亦應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如果所在國與我國無外交關系的,則該證據材料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公證並經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再轉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認證。因此,境外音像製品製作者除提交版權認證證明外,還應提交對版權認證證明的公證認證材料。
⑹ 如何對微版權的區塊鏈存證數據進行在線公證
在微版權進行區塊鏈存證和網路取證的電子數據,都能進行在線公證。
如有公證需求,用戶可直接通過微版權在線申請由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和公證保管函,方便快捷,快速公證,且公證書不受公證地域限制,全國法律效力一致。
⑺ 公證處能不能登記原創音樂版權
公證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公證是指對民事行為真實性、有效性作內出證明,公證可以有容效解決民事糾紛,公證書具有一定的證據效力,那麼公證處能不能登記原創音樂版權?公證處能不能登記原創音樂版權公證處能不能登記原創音樂版權依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的規定,作品版權的登記機構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或者國家版權局,而不是公證處。相關法律規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第一條為維護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作品實行自願登記。作品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第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負責本轄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國家版權局負責外國以及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第四條作品登記申請者應當是作者、其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和專有權所有人及其代理人。
⑻ 有關商標、專利、版權。辦理許可/轉讓的官費多少各地辦理公證的公證費是多少等待急救!!!
種類不同
商標、專利、版權
種類不同價格不同。具體要根據登記什麼確定
。空間有詳細登記流程。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發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專業代理知識產權
⑼ 公證處能對小說、電影劇本等作品做版權公正嗎
根據我國<公證法>相關規定,公證處可以辦理各類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書的公證。包括法人資專格證書、公司章屬程、資產負債表、董事會決議、資信證明、商標注冊證書、存款證明、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成績單、結婚證書、離婚證書等。你所說的版權可以在公證范圍之內.
⑽ 著作權公證費如何收取
做公證的費用在300---1000元不等,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