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給我《民法總論》重要名詞解釋
一物一權原則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不得有互不相容的兩個以上的物權同時存在於同一標的物上。
一般期間是指適用於各種民事法律關系的期間。特殊期間則指有關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期間。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火災等。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後履行一方財產狀況惡化等情形,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況時,在後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債務或者未提供擔保前,有拒絕先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
不要式合同是指依法無需採取特定形式訂立的合同。
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法律沒有規定特定形式而允許當事人選擇約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為。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民事主體。
個體工商戶,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民事主體。
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民事主體為使第三人獲得利益而與他人訂立的合同。如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的保險合同。
為自己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民事主體為自己享有合同權利和取得合同利益而與他人訂立的合同。
主合同是指不依賴其他合同而能獨立存在的合同。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屬於公益法人。
產品責任,即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是指產品的製造者、銷售者對其製造、銷售或者提供的有缺陷產品對他人人身和財產造成的損害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親屬權是指除配偶以外的其他近親屬之間的以特定的身份利益為內容的基本身份權利。
人格利益,是指形成人格權的客體。
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一種民事權利。
人身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與其人身有著密切聯系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法定民事權利。
人身自由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和思維,不受任何人和組織的非法控制、約束和妨礙的權利。
從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為存在前提的合同,又稱為附屬合同。
他物權是指權利人在他人所有的標的物享有的被限定於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間的物權。它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人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由非所有人對物享有的一定程度的支配權。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與第三人為法律行為,其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為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人稱為代理人。
代理權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實施法律行為,為被代理人設定、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民事權利。
代理證書是指證明代理人具有代理權的法律文件。
任意合同是指全部條款均由當事人協商訂立而成,不含格式條款的合同。
使用權是指依照物的屬性及用途對物進行利用從而實現權利人利益的權利。
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或者人身,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人損害的行為。
侵權責任即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一定的侵權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保證是指由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作為保證人,當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由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制度。
債是特定的民事主體之間請求為特定行為的民事法律關系。
債務免除是指債權人拋棄債權,而使債務人的債務消滅的單方的民事法律行為。
債務承擔是指在不改變債的內容的前提下,由第三人承擔債務人部分或全部的債務。
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在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為了保全其債權,得以自己的名義代債務人行使其到期債務的權利。
債權人的撤銷權,又稱廢罷訴權,是指當債務人進行的減少其財產的處分行為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享有的為保全其債權而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該處分行為的權利。
債權債務的概括移轉是指當事人將其債權債務一並移轉給第三人享有和承擔。
債權關系是指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為一定行為的民事法律關系,債權人只有得到債務人的幫助才能實現其權利。
債權讓與是指在不改變債的內容的前提下,由第三人承受債權人的全部或部分的債權。
債的發生根據是指引起債的法律關系產生的法律事實。
債的履行是指債務人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清償了債務,債權人接受其履行從而導致債的消滅。
債的終止,即債的消滅,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債權債務關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實而不再存在的情況。
債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或雙方的協議而導致債的消滅。
停止侵害是指侵權行為人終止其正在進行或者延續的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以其身體生理功能的正常運作,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利益為內容的具體人格權。
催告權是指第三人告知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內就是否行使追認權與以明確答復的權利。根據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三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先佔是指民事主體以所有的意思佔有無主動產而取得其所有權的法律事實。
先履行抗辯權。即指雙務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債務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拒絕其履行請求的權利。
個人合夥的加入,又稱入伙,是指在合夥經營期間,原合夥人以外的人申請加入合夥並取得合夥人身份的行為。
民事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當以公平的理念從事民事活動,公平合理地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正當地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
公平責任原則,又稱衡平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雙方對損害結果均無過錯時,根據公平原則在當事人之間合理分擔損失的歸責原則。
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國家的國籍,根據該國的法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
公法人是指依照公法設立的法人,如國家行政管理機關。
公益法人是指成立目的是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
共同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基於某種共同關系而對某項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
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對同一項財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典權是指出典人將自己所有的不動產交由典權人,典權人向其支付一定典價後對出典不動產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養殖權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在國有或集體所有水面從事養殖、經營水生動物、水生植物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農村承包經營戶,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民事主體。
出典房屋的先買權是指在同等條件下,典權人享有優先於他人的購買典物的權利。
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財產加工改造為具有更高價值的財產。
動產質權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的價值優先受償的權利。
勞務和服務行為是指民事主體從事的為他人完成特定工作或提供特定服務的民事法律行為。
單一之債是指債權人、債務人各為一人的債權債務關系。
單務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僅有一方承擔義務,另一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關系。
單務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的一方當事人負有義務,而另一方當事人僅享有權利的民事法律行為。
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基於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佔有,是指對物事實上的控制與支配。
佔有權是指對所有物加以實際管理或控制的權利。
原始取得所有權首次產生或不依賴於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權。
雙務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關系。
雙務合同履行的抗辯權是指在符合法定條件時,當事人一方對抗對方當事人的履行請求權,暫時拒絕履行其債務的權利。
雙務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的雙方當事人均承擔義務,同時也都享有權利的民事法律行為。
雙方代理是指代理人同時代理雙方當事人為同一項法律行為。
雙方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基於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取得時效制度是指非財產所有人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公開的、無爭議的持續地佔有他人財產超過法定期間即取得該項財產所有權的民事法律制度。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是指不法佔有他人動產的人將其無權處分的動產轉讓給第三人時,如果該受讓人取得財產是出於善意,則可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
Ⅱ 民法典規定物權都包括哪些
民法典規定物權都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四條 【物權的定義及類型】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一百一十五條 【物權客體】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Ⅲ 什麼是《物權法》
物權
,即對物的
權利
。
物權法
是調整
財產
支配關系的
法律
,是對財產進行占專有、使用、屬收益和處分的最基本准則,是
我國
制訂
民法典
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權法主要回答三個問題:一、物屬於誰,誰是物的主人;二、權利人對物享有哪些權利,他人負有怎樣的義務;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要承擔哪些
民事責任
。物權法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住宅小區車位歸誰所有、企業改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
一物
二賣、
相鄰關系
、
拆遷補償
、建築用地
使用權
期限
等,這些都能在物權法中找到答案。
物權,簡單來講就是對物的權利,其
主體
包括一切自然人和法人,
客體
主要指
動產
和
不動產
。在我國,《物權法》沒有區分中國
公民
和外國公民,也沒有區分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而是一律一視同仁、平等的保護。我國的《物權法》是《民法(草案)》中的重要一編,其主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物」是誰的。這個東西是誰的?第二,對這個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其他的人負有什麼樣的義務?第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的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目前該草案已有200多條。
Ⅳ 民法名詞解釋2011145
1.民法: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間發生的受民法調整的具有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3.民事法律事實: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
4.民事權利:權利主體實現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
5.民事義務: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依法約定,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作為,以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約束手段。
6.民事責任: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7.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8.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9.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
10.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11.法人的成立:是法人取得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事實。
12.法人機關:是依法律,章程,條例規定,在法人成立時產生,不需要特別委託授權就能以法人的名義對內進行生產經營或業務管理,對外代表法人進行民事活動的集體或個人。
13.非法人組織: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
14.普通合夥:指由兩個以上的人根據協議,互約出資,經營共同事業,並對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睡會組織。
15.特殊普通合夥:是指在特定情況下,不由全體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普通合夥。
16.有限合夥:是指由對合夥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有限合夥人和合夥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普通合夥人共同組成的合夥。
17.物:存在於人們身體之外,能夠滿足人們社會需要而又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者支配的物質客體。
18.孳息:因物或者權益而生的收益。
19.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吧進行某一民事行為的內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達於外部的行為
20.代理:代理人依據代理權,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實施民事行為,直接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21.濫用代理權: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權時,違背代理權的設立宗旨和代理行為的基本原則有損被代理人利益的行為。
22.無權代理:是指行為人既沒有代理權,也沒有令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而以被代理人的名義所為的代理。
23.表見代理: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但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法律規定被代理人應負授權責任的無權代理。
24.訴訟時效: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力,義務人便享有抗辯權,從而導致權利人無法勝訴的法律制度。
25.訴訟時效的中止: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發生而使權力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時間。
26.訴訟時效的中斷: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於無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7.除斥期間:指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確定的對於某種權利所預定的存續期間,又稱預定期間。
28.物權:指權利人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29.公示原則:要求物權的產生,變更,消滅,必須以一定的可以從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現出來。
30.公信原則:物權的變動以登記或者交付為公示方法,當事人如果信賴這種公示而為一定的行為,即使登記或者交付所表現的物權狀態與真實的物權狀態不相符合,也不能影響物權的效力。
31.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權利人即業主對於一棟建築物中自己專有部分的單獨所有權,對共有部分的共有權以及因共有關系而產生的管理權的結合。
32.善意取得:指五處分權人轉讓標的物給善意第三人時,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的標的物的所有權,所有權人不得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原物。
33.用益物權:是對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34.擔保物權:指為確保債權的實現,在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的物上設定的以直接取的或者支配其交換價值為內容的權利。
35.抵押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佔有而供擔保的物或者財產權利,優先清償其債權的權利。
36.質權:為了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或者財產權利移交債權人佔有,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時,債權人有就其佔有的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37.留置權: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在債務人逾期不履行債務時,有權留置該動產以迫使債務人履行債務,並在債務人仍不履行債務時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Ⅳ 民法名詞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同時廢止。[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頒布單位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頒布時間
1986年4月12日
實施時間
1987年1月1日
修正時間
2009年8月27日
快速
導航
內容廢止
修訂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內容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法關於公民的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2]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條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八周[3]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五條 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第二節 監 護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註: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姐;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
其他近親屬;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第十九條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二十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一條 失蹤人的財產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代管。代管有爭議的,沒有以上規定的人或者以上規定的人無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第二十二條 被宣告失蹤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的下落,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失蹤宣告。
第二十三條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四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第二十五條 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六條 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第二十七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八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二十九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第五節 個人合夥
第三十條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 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 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第三十三條 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三十四條 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第三章
法 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三十七條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九條 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第四十條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第四十二條 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四十三條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並公告。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第四十五條 企業法人由於下列原因之一終止:
依法被撤銷;
解散;
依法宣告破產;
其他原因。
第四十六條 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
第四十七條 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企業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的,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
第四十八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五十條 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
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第四節 聯 營
第五十一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具備法人條件的,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第五十二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三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獨立經營的,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約定,各自承擔民事責任。
Ⅵ 什麼叫物權《物權法》的內容包括什麼
什麼叫物權?
簡單講,就是對物的權利,這里的物,主要指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礦藏、河流以及土地附著物。不動產的這個概念,如果給它下定義的話,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它這里的土地是個大概念,我前面講的土地、森林、礦藏,埋藏在地底下的,這些都是大土地的概念。土地附著物,它包括比如說居民的住宅,學校、醫院、工廠的房屋、體育場館、公園等等。這個土地附著物講的是,和土地不能分離、建立在土地之上的這樣一些東西。所以,像房屋、建築物、陵墓等等,都屬於土地附著物。動產這個概念,講的是機器設備、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動產以外的物。給動產下定義,是先講清楚不動產,哪些屬於不動產,簡單講,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講清楚不動產以外,所有的我們能看到的這樣一些東西,都屬於是動產。
所以,從《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特別是物的這個概念來看,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說包羅萬象。制定《物權法》,它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講它的政治性,就想講到《物權法》是既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為什麼?無論是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剛才講到的這個不動產和動產,都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企業的生產經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們的《物權法》的調整對象,都和《物權法》上的物權、和《物權法》上的這個物,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那麼什麼叫《物權法》呢?
簡單講,《物權法》就是有關物權的法律。《物權法》作為一部法律,它的條文很多。現在通過的《物權法》,共有五篇、十九章、二百四十七條,那麼多內容,實際上主要的是回答三個問題,或者說它的基本內容有三個。
第一,就是它要解決這個物賦予誰,誰是物的主人。第二,它要解決這個權利人對物有哪些權利,他人有哪些義務。第三,它要解決就是物權的保護,如果侵害了物權,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物權法》的基本內容就是回答這三個問題,《物權法》的總則,因為整個《物權法》,它共分五編,它的第一編就是總則。《物權法》的總則,是概括地回答這三個問題。《物權法》的分則,特別是第二編所有權、第三編用意物權、第四編擔保物權,這三編內容是分別從所有權、用意物權和擔保物權的角度,來回答這三個問題。講清楚了什麼叫物、什麼叫物權、什麼叫《物權法》,以及《物權法》它的基本內容
Ⅶ 什麼是物權法
物權法司法解釋有兩個:
1、《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物權法的內容
物權法是調整有形財產支配關系的法律,是對財產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最基本准則,是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無形財產關系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律。
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權是一種重要的財產權,與債權、知識產權等其他財產權不同,物權的客體主要是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包括能夠為人力所控制的電、氣、光波、磁波等物。
《物權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其內容包括物權法、債權法(以合同法為主)、婚姻家庭法、繼承法、知識產權法、人格權法等。物權法是專門規范民事主體(法人、自然人)對財產的佔有、收益、使用、處分權利的法律。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役權、建築物區分權等內容。說明白一點,物權法主要是保障人們的財產不受非法侵犯(政府可以按程序依法搬遷)的法律,是對人們財產權保護的一種法律。
Ⅷ 物權包括哪些
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對標的物不僅有事實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權利為依據,該依據之權利,即為本權。
(8) 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Ⅸ 物權包括哪些權利
1.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回權、用益物權答和擔保物權。 (1)物權的權利主體特定,義務主體不特定; (2)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除他人干涉。 2.物權的分類 (1)所有權與他物權: (2)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3)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