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上代位權超額

物上代位權超額

發布時間:2022-04-24 07:51:47

㈠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合同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幾項:保險人名稱;被保險人名稱;保險標的;保險價值;保險金額;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保險期間;保險費。
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為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保險人是保險合同中收取保險費,並在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時,對被保險人因此而遭受的約定范圍內的損失進行補償的一方當事人。被保險人指在保險范圍內的保險事故發生時受到損失的一方當事人。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投保人一般也是被保險人。
2、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保險標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保險標的主要是貨物,包括貿易貨物和非貿易貨物。
3、保險價值。保險價值是被保險人投保的財產的實際價值。投保人在投保時需說明所要投保的標的的價值,而准確地確定標的的實際價值是很困難的,因此,保險價值通常是由被保險人與保險人協商確定的。這個價值是估算形成的,因此它可以是標的的實際價值,也可能與實際價值有一定的距離。
4、保險金額。保險金額指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人的最高賠償數額。當保險金額等於保險價值時為足額保險;當保險金額小於保險價值時為不足額保險;當保險金額大於保險價值時為超額保險。財產保險中的保險金額通常以投保財產可能遭遇損失的金額為限,即不允許超額保險,因為保險是以損失補償為原則的,如果允許超額保險就等於被保險人可以通過保險賺錢。正因為如此,法律規定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
5、保險責任。保險責任是保險人對約定的危險事故造成的損失所承擔的賠償責任。「約定的危險事故」就是保險人承保的風險。保險人承保的風險可以分為保險單上所列舉的風險和附加條款加保的風險兩大類,前者為主要險別承保的風險,後者為附加險別承保的風險。
6、除外責任。除外責任就是保險人不承保的風險。保險所承保的是一種風險,所謂風險就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如果該風險必然發生則保險人是不承保的,因此,自然損耗這種必然發生的風險保險人通常會約定不予承保。市價跌落引起的損失屬於間接損失,保險人也往往將其列入除外責任的范圍。此外,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或過失造成的損失,屬於發貨人責任引起的損失等不是由於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約定的人為風險引起的損失,保險人也不予承保。
7、保險期間。保險期間也就是保險責任的期間。保險責任的期間有三種確定方法:(1)以時間來確定,例如規定保險期間為1年,自某年、某月、某日起至某年、某月、某日止。(2)以空間的方法來確定,例如規定保險責任自貨物離開起運地倉庫起至抵達目的地倉庫止。(3)以空間和時間兩方面來對保險期間進行限定的方法,例如:規定自貨物離開起運地倉庫起至貨物抵達目的地倉庫止,但如在全部貨物卸離海輪後60日內未抵達上述地點,則以60日期滿為止。
8、保險費和保險費率。保險費率是計算保險費的百分率。保險費率有逐個計演算法和同類計演算法之分。船舶保險的保險費率通常採用逐個計演算法來確定,每條船舶的保險費率由保險公司依該船舶的危險性大小,損失率高低及經營費用的多少來確定。同類計演算法指對於某類標的,保險人均採用統一的保險費率的方法。保險費是投保人向保險人支付的費用。保險費等於保險金額乘保險費率。 1.委付。委付發生在保險標的出現推定全損的情況下。當保險標的出現推定全損時,被保險人可以選擇按部分損失向保險人求償或按全部損失求償。當被保險人選擇後者時,則由被保險人將保險標的權利轉讓給保險人,而由保險人賠付全部的保險金額。這種轉讓保險標的權利的做法被稱為委付。對於保險人來說,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
2.代位求償權。如果保險標的的損失是由於第三者的疏忽或過失造成的,保險人依保險合同向被保險人支付了約定的賠償後,即取得了由被保險人轉讓的對第三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也就是代位求償權。我國保險法和海商法均規定了被保險人在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時應履行的義務,如提供必要的文件,協助保險人向第三者追償,不得因放棄或過失而侵害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等。在代位求償的名義上,依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94條的規定,保險人應以自己的名義向第三人提起訴訟。

㈡ 保險可以使投保人獲得財產損失補償對嗎

一、什麼是損失補償原則損失補償原則的基本含義包含兩層:一是只有保險事故發生造成保險標的毀損致使被保險人遭受經濟損失時,保險人才承擔損失補償的責任;否則,即使在保險期限內發生了保險事故,但被保險人沒有遭受損失,就無權要求保險人賠償。
這是損失補償原則的質的規定。二是被保險人可獲得的補償量,僅以其保險標的遭受的實際損失為限,即保險人的補償恰好能使保險標的在經濟上恢復到保險事故發生之前的狀態,而不能使被保險人獲得多於或少於損失的補償,尤其是不能讓被保險人通過保險獲得額外的利益。
這是損失補償原則的量的限定。損失補償原則主要適用於財產保險以及其他補償性保險合同。二、堅持損失補償原則的意義(一)堅持損失補償原則,有利於實現保險的基本職能。補償損失是保險的基本職能之一,損失補償原則恰好體現了保險的基本職能,損失補償原則的質的規定和量的限定都是保險基本職能的具體反映。
也就是說,如果被保險人由於保險事故遭受的經濟損失不能得到補償,就違背了保險的宗旨。損失補償原則約束保險人必須在合同約定條件下承擔保險保障的義務,履行保險賠償責任;對被保險人而言,該原則保證了其正當權益的實現。
(二)堅持損失補償原則,有利於防止被保險人通過保險獲取額外利益,減少道德風險。 損失補償原則的質的規定性在於有損失則賠償;無損失則不賠償;其量的規定性將使被保險人因損失所獲得的補償,不能超過其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使被保險人只能獲得與損失發生前相同經濟利益水平的賠償。
因此,該原則可以防止被保險人利用保險而額外獲利,有效抑制了道德風險的發生。三、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保險人在履行損失補償義務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這些因素主要有:(一)實際損失以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為限進行保險補償,這是一個基本限制條件,即當被保險人的財產遭受損失後,保險賠償應以被保險人所遭受的實際損失為限。
在實際賠付中,由於財產的價值經常發生變動,所以,在處理賠案時,應以財產損失當時的實際價值或市價為准,按照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進行賠付。如企業投保財產綜合險,確定某類固定資產保險金額30萬元,—起重大火災事故發生使其全部毀損,損失時該類固定資產的市價為25萬元,保險人按實際損失賠償被保險人25萬元。
(二)保險金額保險金額是保險人承擔賠償日或給付責任的最高限額,賠償金額不能高於保險金額。另外,保險金額是保險人收取保險費的基礎和依據。如果賠償額超過保險金額,則會使保險人處於不平等地位。
即使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往往會超過保險金額,也必須受此因素的制約。 例如:一棟新房屋剛投保不久便被全部焚毀,其保險金額為50萬元,而房屋遭毀時的市價為60萬元。
雖然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為60萬元,但因保單上的保險金額為50萬元,所以被保險人只能得到50萬元的賠償。(三)保險利益發生保險事故造成損失後,被保險人在索賠時,首先必須對受損的標的具有保險利益,而保險人的賠付金額也必須以被保險人對該標的所具有的保險利益為限。
例如:某銀行開展住房抵押貸款,向某貸款人貸出款額30萬元;同時,將抵押的房屋投保了30萬元的1年期房屋火險。按照約定,貸款人半年後償還了一半貸款。不久,該保險房屋發生重大火災事故,貸款人也無力償還剩餘款額,這時由於銀行在該房屋上的保險利益只有15萬元,盡管房屋的實際損失及保險金額均為30萬元,銀行也只能得到15萬元的賠償。
(四)賠償方法在保險賠償方法中,有一些賠償方法對實際損失補償額的確定會有影響,使被保險人得到的賠償金額小於實際損失,或者根本得不到賠償。1.限額責任賠償方法指保險人只承擔事先約定的損失額以內的賠償,超過損失限額部分,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這種賠償方法多應用於農業保險中的種植業與養殖業保險。 如農作物收獲保險,保險人與投保人事先按照正常年景的平均收獲量約定為保險人保障的限額,當實際收獲量低於約定的保險產量時,保險人賠償其差額;當實際產量已達到保險產量時,即使發生保險責任事故,保險人也不負賠償責任。
2.免賠額(率)賠償方法指保險人對免賠額(率)以內的損失不予負責,而僅在損失超過免賠額(率)時才承擔責任。 特別是採用絕對免賠鋇(率)賠償方法時,免賠額(率)以內的損失被保險人根本得不到賠償。
絕對免賠額(率)賠償方法是指保險人規定一個免賠額或免賠率,當保險財產受損程度超過免賠限度時,保險人扣除免賠額(率)後,只對超過部分負賠償責任。其計算公式是:賠償金額=保險金額X(損失率-免賠率)。
相對免賠額(率)賠償方法是指保險人規定一個免賠額或免賠率,當保險財產受損程度超過免賠額(率)時,保險人按全部損失賠償,不作任何扣除。其計算公式是:賠償金額=保險金額X損失率。
四、損失補償原則的派生原則—保險代位原則(一)保險代位原則的含義與意義代位即取代他人的某種地位。 保險代位指的是保險人取代投保人對第三者的求償權(又稱「追償權」)或對標的的所有權。
保險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代位求償權。保險代位原則是指保險人依照法律或保險合同約定,對被保險人所遭受的損失進行賠償後,依法取得向對財產損失負有責任的第三者進行求償(或追償)的權利或取得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
保險代位原則包括代位求償權和物上代位權。規定保險代位原則的意義在於:1.防止被保險人因同一損失獲取不當利益。當保險標的發生的損害是由第三者的疏忽、過失或故意行為所造成,且該種損害的原因又屬保險責任時,被保險人既可以依據民法向造成損害的第三者要求賠償,也可以依據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請求賠償。
這樣,被保險人就會因同一損失而獲得超過標的實際損失額的賠款,從而獲得額外利益。同理,當保險標的發生保險事故而致實際全損或推定全損時,在保險人全額賠付情況下,被保險人將標的之損余物資價值進行回收處理後,最終所得款額亦將超過其所遭受的實際損失額。
這既違背了損失補償原則,又違背了保險的宗旨,不利於保險及社會的健康發展。 規定代位原則的目的是防止被保險人獲得額外利益。2.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社會公共安全在法律上要求肇事者對其因疏忽、過失所造成的損失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如果被保險人因從保險人處獲得賠償而不追究責任者的經濟賠償責任,就會使肇事責任者逍遙法外,有違社會公平,而且也容易助長他人肇事行為的發生,干擾社會秩序。
3.有利於被保險人及時獲得經濟補償,盡快恢復生產,安定生活。保險事故發生後,如果肇事責任者限於經濟條件而無力承擔被保險人的經濟賠償責任,將直接影響被保險人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而按照保險代位原則,保險人先向被保險人支付賠款,有利於被保險人及時獲得經濟補償,盡快恢復生產,安定生活。 從另一方面說,被保險人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也是保險合同賦予其的最基本的權利。
(二)保險代位求償原則的內容保險代位求償包括代位求償權(權利代位)和物上代位權。1.代位求償權代位求償權(又稱「代位追償權」)是指當保險標的因遭受保險事故而造成損失,依法應當由第三者承擔賠償責任時,保險人自支付保險賠償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的限度內,相應取得向負有責任的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
①行使代位求償權的前提條件。代位求償權是債權的代位,即保險人擁有代替被保險人向責任方請求賠償的權利。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需要具備三個前提條件:第一,保險標的損失原因是保險事故,同時是由於第三者行為所致。
這樣被保險人對保險人和第三者同時存在賠償請求權,他既可以依據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賠償,也可以依據法律向第三者要求賠償。 第二,被保險人未放棄向第三者的賠償請求權。如果被保險人放棄了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則保險人在賠償被保險人的損失之後就無權行使代位求償權。
第三,保險人取得代位求償權是在按照保險合同履行了賠償責任之後。因為,代位求償權是債權的轉移,在此項債權轉移之前,被保險人與第三者之間特定的債的關系與保險人無關。 保險人只有按照保險合同的規定向被保險人賠付保險金之後,才依法取得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
②代位求償權的實施對保險雙方的要求。行使代位求償權對保險雙方都有一定的要求。就保險人而言,首先,其行使代位求償權的許可權只能限制在賠償金額范圍以內。即如果保險人向第三者追償到的款額小於或等於賠付給被保險人的款額,那麼追償到的款額歸保險人所有;如果追償所得的款額大於賠付給被保險人的款額,其超過部分應.歸還給被保險人所有。
其次,保險人不得干預被保險人就未取得保險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請求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條規定:「保險人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
」第三,保險人為滿足被保險人的特殊需要或者在法律的費用超過可能獲得的賠償額時,也會放棄代位求償權。 就投保人而言,不能損害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並要協助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權。
首先,如果被保險人在獲得保險人賠償之前放棄了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那麼,就意味著他放棄了向保險人索賠的權利。其次,如果被保險人在獲得保險人賠償之後未經保險人同意而放棄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該行為無效。
第三,如果發生事故後,被保險人已經從第三者取得賠償或者由於過錯致使保險人不能行使代位求償權,保險人可以相應扣減保險賠償金。第四,在保險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求償權時,被保險人應當向保險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知道的有關情況。
③代位求償原則的行使對象。根據代位求償權的一般原理,任何對保險標的損失負有賠償責任的第三者都可以成為代位求償權的行使對象。 但是,在實踐中,各國立法都規定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及其一定范圍的親屬或雇員行使代位求償權,除非保險事故是由上述人員故意造成的。
因為,如果允許對上述對象行使代位求償權,被保險人就得不到實際補償,保險也就失去了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定,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製造保險事故造成保險標的損失以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
顯然,我國保險法規定的代位求償權的限制對象為「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及其他組成人員」。④代位求償權的行使范圍。人身保險的標的是人的壽命或身體,與財產的性質不同,其價值難以估量,因而不會發生多重獲益的問題。
所以,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中致殘或身亡,既可獲得保險金,也可獲得肇事的第三者的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六條規定:「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後,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利。
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但是,並非所有人身保險合同或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全部責任都適用這一規定。 在醫療保險中,保險人賠付的醫療費用保險金應屬於對被保險人支出醫療費用的補償,不僅有價值,而且還是可以確定的,因而,保險人對於因第三者責任而支付的保險金仍可以進行追償。
2.物上代位權物上代位權是指保險標的因遭受保險事故而發生全損時,保險人在全額支付保險賠償金之後,依法擁有對該保險標的物的所有權,即代位取得受損保險標的物上的一切權利。 ①物上代位權的取得一般是通過委付實現的。
委付是被保險人在保險標的處於推定全損狀態時,用口頭或書面形式提出申請,願意將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給保險人,並請求保險人全部賠償的行為。委付是被保險人放棄物權的法律行為,是一種經常用於海上保險的賠償制度。
保險人在接受委付的情況下,不僅取得保險標的物上的權利,而且包括標的物項下所應承擔的義務。 因此,保險人是否接受委付應謹慎從事。②物上代位是一種所有權的代位。與代位求償權不同,保險人一旦取得物上代位權,就擁有了該受損標的之所有權。
處理該受損標的所得的一切收益,歸保險人所有,即使該利益超過保險賠款,仍歸保險人所有。但在不足額保險中,保險人只能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取得受損標的之部分權利。 五、損失補償原則的派生原則:損失分攤原則(一)損失分攤原則的含義與意義分攤原則是在被保險人重復保險的情況下產生的補償原則的一個派生原則,即在重復保險情況下,被保險人所能得到的賠償金由各保險人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攤,從而所得的總賠償金額不得超過實際損失額。
堅持重復保險分攤原則的意義在於:1.有利於確保保險補償原則的順利實現。 在存在重復保險的情況下,保險事故發生後,若被保險人就同一損失向不同的保險人索賠,就有可能獲得超額賠款,這顯然是違背損失補償原則的。
因此,確立重復保險的分攤原則可以防止被保險人利用重復保險在保險人之間進行多次索賠,獲得多於實際損失額的賠償金,從而確保了損失補償原則的順利實現。 2.有利於維護社會公開、公正和公平原則。
在重復保險的情況下,堅持被保險人的損失在保險人之間進行分攤,必須公開多個保險人就同一危險所承保的份額及其所收取的保費,合理負擔相應的保險賠償責任,從而維護社會公開、公正和公平原則。(二)損失分攤的方法在重復保險情況下,保險人如何分攤損失後的賠款,各國做法有所不同。
其主要分攤方法有:1.比例責任制。比例責任制又稱保險金額比例分攤制,該分攤方法是將各保險人所承保的保險金額進行加總,得出各保險人應分攤的比例,然後按比例分攤損失金額。公式為:例如:甲乙保險人承保同一財產,甲承保保額為40000元,乙承保保額為60000元,損失金額為50000元。
則賠款分攤情況為:甲保險人應承擔賠款金額為:乙保險人應承擔賠款金額為:2.限額責任制。限額責任制又稱賠款額比例責任制,即保險人分攤賠款額不以保額為基礎,而是按照在無他保的情況下各自單獨應負的責任限額進行比例分攤賠款。
公式為:仍以上題為例,在採用第二種分攤法計算賠款額時:甲保險人應賠付款額為:甲保險人應賠付款額為:3.順序責任制。 順序責任制又稱主要保險制,在該方法中,各保險人所負責任依簽訂保單順序而定,由其中先訂立保單的保險人首先負責賠償,當賠償不足時再由其他保險人依次承擔不足的部分。
順序責任制對有的保險人有失公平,因而各國實務中已不採用該法,多採用前兩種分攤方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十六條規定:「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情況通知各保險人。 重復保險的各保險人賠償保險金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
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可見,我國一般採用比例責任制的分攤方法。六、損失補償原則的例外情況(一)定值保險定值保險中,在發生全部損失時,不論保險標的價值如何變化,保險人仍按保險合同上約定的保險金額計算賠款。
從以賠償實際損失為本質的損失補償原則的角度看,該保險是一種例外。(二)重置成本保險重置成本保險又稱復舊保險或恢復保險,是按照重置成本確定損失額的保險。由於這種保險在確定損失賠付金額時不扣除折舊,而按重置成本確定損失額,所以,對於損失補償原則而言,也是一種例外。
(三)人身保險人身保險是由投保人與保險人互相約定保險金額,並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的保險。 人的生命是難以用貨幣衡量的,人身保險中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自行確定的,而且當發生保險事故時,倘若其持有多份保單,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可獲得多重給付。
因此,對於損失補償原則,人身保險也是一種例外(但人身保險中的醫療費用保險仍然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㈢ 保險公司取得代位求償權後取得了超過其賠付的金額收益,那麼這超額部分收益歸誰所有

保險公司所有

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或投保人進行賠付後 取得代為求償權 獲得對投保標的的使用權 支配權
舉個例子 你買了一輛車 被盜了 保險公司因為你投保了全車盜搶險因此予以賠付 你也接受了賠償 但後來被盜車輛已找回 保險公司進行拍賣 假設這個車型停產於是車子有了收藏價值增值了 拍賣的價格比你賠付高很多 那麼多出部分歸保險公司所有

其實看起來是保險公司賺了 但其實保險公司也有它的風險存在 比如保險公司不能確定車子一定增值 也不能確定被盜車一定被警方追回 這些都是未知的 而對於被保險人來說 他能獲得賠償卻是確定的

㈣ 保險專家請進,「超額保險」是什麼意思

足額保險,即是指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等同的保險合同。在足額保險中,如果發生保險事故並造成保險標的全部損失,保險人應按照保險價值全部賠償。如果保險標的物有殘值則保險人對之享有物上代位權,也可作價折歸被保險人,在給付保險金中扣除該部分價值,當保險事故發生部分損失時,保險人應按實際損失確定應給付的保險金額數。


如果保險人以提供實物或修復服務形式為保險給付,保險人於給付後享有對保險標的物的物上代位權或當因修復增加了、保險標的物的實際價值或其功能明顯改善時,保險人在賠款中可扣除被保險人的增加利益。

不足額保險又稱低額保險,是指保險金額低於保險價值的保險合同。不足額保險的特點是保險費用與保險金額,相對足額保險較低,但發生保險事故並造成保險標的損失時,不足額保險並不像足額保險一樣進行全部賠償,一般按比例進行部分賠償。

超額保險,即指保險金額高於保險價值的保險合同,即保險金額超過了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如一輛實際價值為10萬元的汽車,如果以20萬為保險金額即為超額保險。依據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

足額保險、不足額保險、超額保險,三者定義各不相同,在實務中應用中的功能特點也各不相同。尤其對於不足額保險與超額保險,由於對兩者的認識不足,被保險人與保險人經常陷入理賠糾紛之中,或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不足額保險存在的風險隱患

相較於足額保險,不足額保險的保險金額低於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在保險理賠中無法享有同足額保險一樣的全部賠償。這一點在不足額保險的理賠方式中體現的十分明顯。


不足額保險的賠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按保險金額與實際保險標的價值的比例進行計算賠償;另一種是採用「第一危險賠償方式」,即不考慮保險金額與實際保險標的價值的比例,在保險限額內,按照實際損失賠償,超出保險限額部分由被保險人個人承擔。兩種方式將依據投保人與保險人事先的約定選用。


但無論是比例賠償方式,還是限額賠償方式,都存在同樣的風險局限性,即被保險人要獨立承擔保險標的的一部分事故損失風險。大量的保險案例數據證明,不足額保險在前期投入與後期保障的對比中,存在嚴重的風險隱患,因此,在進行保險活動時並不建議不足額投保。

產生不足額投保的原因:

投保人為節省部分投保費用,或認為自身能夠承擔部分事故風險;在共同保險中,應保險人的要求而自留部分風險。


投保人對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進行了錯誤估算,導致產生不足額保險。


簽訂保險合同後,由於保險標的的市場物價出現向上浮動,導致產生不足額保險。

超額保險下的善意保險與惡意保險

依據我國保險法對超額保險的規定,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的部分無效。然而實務中的超額保險,實際上可能是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的結果,以主客觀影響因素區別,可分為:善意的超額保險與惡意的超額保險。


善意的超額保險

即投保人出於善意,在對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評估中,出現偏差,結果過高;或是由於保險標的的市場價值在簽訂保險合同後下降,導致保險標的在出險時,保險金額超過保險價值。

善意的超額保險通常出現在不定值保險當中,即保險合同中只寫明了保險標的的保險金額,沒有寫明保險價值,在發生保險事故後,依據發生時的保險價值對比保險金額予以賠償。


惡意的超額保險

即是指由於當事人主觀上存在欺詐企圖,導致保險金額超過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對此,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並請求賠償損失,或者對於投保人超出支付的保險金額不予退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的法律規定中,對於超額保險的後果規定,並未區分善意或惡意,一律規定超過保險價值部分無效。但在國外許多國家,對於善意的超額保險,均有相關規定:保險金可以按照保險標的的價值比例相應的減少。從這一點來看,我國法律對於超額保險的規定還是存在部分局限性的。

綜上,正確認識足額保險、不足額保險以及超額保險,不僅能減少眾多保險業務上的問題糾紛,還能夠增加投保人與保險人的風險意識。之於投保人,對不足額保險應謹慎選擇,做好風險評估,最大限度減少保險事故風險損失;之於保險人,增強風險警惕意識,防範惡意保險賠償,避免陷入賠償糾紛。

足額保險、不足額保險與超額保險三者帶來的,實際上是一種關於風險意識的思考。投保人在進行保險活動時,應加強自身風險意識的把控,投保時盡量保全保足,不要因一時微利,而將自身陷入更大的風險隱患中。建議選擇足額保險,這樣即便在最惡劣的保險事故中,依舊能獲得最大限度的保險保障。

㈤ 物上代位權的取得一般是通過委付實現的,委付針對的保險標的損失狀態()

C 在中國大陸法下 委付只適用於推定全損 但是在一些英美法系國家,以及一些中國學者認為,委付同樣適用於實際全損。就本題而言,A不對,因為部分損失只是按比例受償即可。B和D也與委付並不相干。

其實可以這樣理解,之所以委付,就是說 被保險人希望獲得保險人給予的全損賠償,而保險補償原則和公平原則不允許被保險人獲得雙重利益,所謂有得必有失,因此才要委付。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推定全損並不是實際滅失,船舶即使沉了也還有廢銅爛鐵可以賣。 因此,保險人如果獲得委付財產還是有利可圖的。第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委付使得保險人獲得不只有權利還有義務,這也是為什麼保險人很多情況下都拒絕委付。

邏輯關系可以這樣說; 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獲得全損賠償有兩種情形
1 是保險人行使提前解約權 (海商法二百多少條我忘了。。。二百四十幾左右吧大概。)
2 構成推定全損,被保險人要求委付。
這里,被保險人可以要求全損賠償,也可以要求部分損失賠償
要求全損賠償的前提是構成推定全損
要提出委付通知,並且不得附帶條件
保險人接受或拒絕委付通知不影響全損賠付

就這些吧。。。大概。。。。。不知道你明白了否 我有點扯遠了

㈥ 在財產保險中的保險利益是指什麼

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所具有的某種合法的經濟利益。凡因財產及其相關利益而遭受損失的被保險人,對其財產及相關利益都具有保險利益。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必須具備三個成立要件,簡稱為三性,即合法性、經濟性和可確定性。

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是財產及其有關利益,凡因財產及其相關利益而遭受損失的被保險人,對其財產及相關利益都具有保險利益。

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有下列幾種情況:

1、現有利益

現有的利益是指投保人已經實際取得的經濟利益。如投保人已購買的汽車、現有的機器設備和已經取得的知識產權等。

(1)所有權人對所擁有的財產具有保險利益

財產的所有權人,由於其所擁有的財產一旦遭受損失就會給自己帶來經濟損失,因此其對該財產具有保險利益,可以為該項財產進行投保。例如,房屋所有權人可以為其房屋投保家庭財產險,貨物所有人可以為其貨物投保運輸保險等。

(2)抵押權人、質押權人對抵押、出質的財產具有保險利益

抵押與出質都是債權的一種擔保,當債權不能獲得清償時,抵押權人或質押權人具有從抵押或出質的財產價值中優先受償的權利,因而對抵押、出質的財產具有保險利益,可以作為被保險人存在。就銀行抵押貸款的抵押物而言,在貸款未還清之前,抵押物如果遭受損失會使銀行蒙受經濟上的損失,因而銀行對抵押物具有保險利益;在借款人還清款項之後,銀行對抵押物的抵押權消失,其保險利益也隨之消失。

(3)經營管理人對其經營管理的財產具有保險利益

財產的經營管理人,因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一旦遭受損失就會給自己帶來經濟損失而對該財產具有保險利益,可以為該項財產投保。即企業的經營者,可以為其經營的財產投保企業財產險。

(4)財產的保管人對其保管的財產具有保險利益

財產的保管人對其所保管的財產只要負有經濟責任,就具有保險利益。例如,洗衣店對於客人已經洗完的衣物,在顧客還沒有取走之前,對衣物負有保管的責任,衣物如果損壞是需要進行賠償的,因而,其對那些被保管的衣物具有保險利益。

2、合法的、預期的利益

合法的、預期的利益也稱期待利益,是指由現有利益產生的將來可以獲得的利益。如出租房屋而預期可以獲得的租金收人,維修設備而預期可以得到的修理費收入等。

(1)承運人對到付的運費收入具有保險利益

在海上保險中,一旦船舶在運輸途中遭遇海難,承運人由於沒有把貨物運到目的地,因此就收不到運費,就會遭受運費收入的損失,即承運人對到付的運費收人具有保險利益。

(2)投保人對保險財產因發生保險事故導致停產、減產或停業所造成的利潤損失和營業中斷期間所需支付的必要費用等間接經濟損失具有保險利益。但是只有當投保人投保了財產保險的情況下,才能投保利潤損失保險。

3、責任利益

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其法律上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具有保險利益(責任保險)。投保人對其法律上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包括由侵權行為引起的民事賠償責任,如第三者責任、公眾責任、產品責任等。與此相對應的險種是第三者責任保險、公眾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等,還包括直接由於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民事賠償責任,如僱主責任等,與此相對應的險種是僱主責任保險。

4、信用或保證利益

權利人對信用的安全具有保險利益(信用保險),義務人對請求保險人對信用給予保證具有保險利益(保證保險)。

㈦ 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的異同

保險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制度之一,它既是一種經濟制度,同時也是一種法律制度。從經濟學角度看,保險是為了確保社會經濟生活的安定,對危險所致的損失,運用多數人的集體力量,依據合理的計算原則,共同建立保險基金,以待補償或給付的經濟制度,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投保人根據保險合同的規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而由保險人承擔保險金責任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保險是現代社會的「穩定器」。
從立法和保險實務看,我國保險法以保險標的內容為標准,將保險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兩大基本類型。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財產保險是以財產及有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保險法51條);因此從法律的角度對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的內在區別進行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在保險實務和保險法律服務過程中,准確地對具體保險例子進行定性,而且有利於促進法律制度按保險制度內存本質不斷發展和完善。本文通過比較研究,結合我國的現行保險立法,淺析二者的區別,以期有利於理論的發展和實務的操作。
一、兩者的保險標的不同
所謂保險標的是指保險對象的經濟上的財產或自然人。國內保險法學者大多數認為保險標的等同於保險利益。我國《保險法》對保險標的的規定則著眼於「物」而非保險利益。《保險法》第32條規定:「財產保險合同是以財產及有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合同。」可見,財產保險合同的保險標的是財產和相關利益。《保險法》第51條規定:「人身保險合同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合同。」可見人身保險合同的標底是人的壽命和身體。從以上分析可知,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具有經濟價值,能用金錢進行客觀分析評價,而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具有人身性,不能用金錢進行客觀評價。這是兩者最本質的區別,該區別決定了兩者其他方面的不同。
二、保險利益概念對兩者的適用不同
保險的利益是指投保人與被保險客體間存在的經濟上的利害關系,只有這種經濟關系受到侵害時,保險事故才算發生,被保險人才能向保險人請求保險賠償。此概念的運用其終極目的在於防止不當得利,補償標的物的毀損滅失。國內外立法和學者均認可保險利益要領適用於財產保險,而是否適用於人身保險仍有爭議。人身保險利益是英美保險法特有的概念,認為投保人以他人的壽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底,訂立保險合同是否具有保險利益,以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相互間是否存在金錢上的利害關系或其他人相互間的利害關系為判斷依據,有利害關系則具有保險利益;而歐陸保險法學則沒有將保險利益的概念應用於人身保險領域,只要投保人經取得被保險人的同意訂立的保險合同,合同即合法有效。我國保險法兼采英美的利益主義和歐陸的同意主義原則。《保險法》第52條規定表明:投保人以他人的壽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訂立保險合同,或者以對血系、姻系之間的親屬關系者具有保險利益,或者以投保人取得被保險人同意為判斷依據。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因撫養、贍養、扶養等關系形成的實用性關系,投保人對被保險人有保險利益;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之間無保險利益的,但徵得被保險人同意的,合同仍視為有效。
另外,財產保險分為積極利益保險和消極利益保險。積極利益保險指保險合同保護的是被保險人的積極利益,而所謂積極利益是指特定主體對某一財產或財產權利享有的可以積極追求的利益或利益關系。消極利益是特定主體對某一不利情況的發生可能帶來的財產利益損失。積極利益與消極利益的區分還有利於鑒別財產保險與責任保險的關系。所謂責任保險則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人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保險法第49條)。這里的「賠償責任」就是一種消極財產利益,其設立的目的依然是為了給補償被保險人因任何法律規定、合同義務或其他事實而可能發生的財產負擔,本質上屬於財產保險的范疇。但是,對特定主體來說,積極利益意味著財產或財產權利的喪失給該財產的權利主體造成直接的損失,它或是現實財產利益,或是期待財產利益,是保險事故直接作用的對象。而消極利益的責任保險並不針對任何被保險人現存的財產利益,其目的只是預防被保險人因侵權行為、合同行為或其他法定的義務而可能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不管是積極的財產利益還是消極的財產利益,這都是針對財產保險來說的;而對於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人身保險來說,因其具有人身性,不能用金錢進行客觀評價,所以不存在「積極」與「消極」利益之分,甚至投保人對保險標的連保險利益都沒有也可能。
三、超額保險不當得利對二者適用不同
人身保險合同為定額保險和給付性合同,不存在超額保險和重復保險及不當得利的問題;財產保險為損害保險『和補償合同,受超額保險、重復保險和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的制約。
財產保險以補償被保險人的財產損失為目的,以保險利益為標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對應取得的保險賠償,也僅能限於補償利益受侵害的范圍內,學界稱此保險為「損害保險」或「補償具體損失保險」。其以保險事故損失額為基礎,以補償損失為目的,具有補償性。《保險法》第39條第2款規定:「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的部分無效」,第40條規定:「重復保險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情況通知各保險人。」「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人的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可見我國法律規定在財產保險中不得超額保險,重復保險也不得超過保險價值。人身保險基於生命、身體的無價性,合同當事人可自由約定保險金額,在保險事故發生時,直接以之作為賠償額加以支付,所以學界稱為「定額保險」或「補償抽條損失保險」或「給付性保險」。人身保險標的的無價性,決定了在人身保險(特別是人壽保險)不存在超額保險或重復保險問題,從原則上不存在不當得利的問題。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人身保險中的健康保險或意外傷害保險中的醫療費用保險,其性質為損害保險性質,稱之為「中間性保險」,其目的僅在於補償被保險人因治療疾病所產生的費用,被保險人不得因疾病或受傷接受治療而不當得利,故重復保險和不當得利的規定也應對其適用。
四、保險人代位權對二者適用不同
所謂代位權,在我國《保險法》第44條規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示賠償的權利」。其一方面確認為第三人的損害賠償義務,不應因被害人已受保險合同保險而免除其責任,另一方面保險人也不因被保險人可由第三人處獲得損害賠償,而免除或少其保險賠償義務,同時可避免被保險人獲得不當得利。從法的本質上看。此立法是為了解決第三人的損害賠償義務和保險人的保險賠償義務發生沖突的問題而設制的。其具體適用,應依據各類保險的性質不同而相異。在財產保險中,因保險標的是以保險利益為內容,以補償性為特徵,被保險人不得因保險而取得不當得利,因此保險代位權適用財產保險合同是理所當然的。我國《保險法》第44條至47條,對財產保險中保險人代位權作了較具體的規定。但要注意的是,保險人代位權在財產保險合同中也有排除適用的情況。第46條規定:「除被保險人家庭成員或組成人員故意造成本法第44條第一款規定的保險事故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也就是說,如該第三人為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組成成員,保險人雖承擔了保險賠償責任,除了該第三人是故意造成的事故外,在其賠償之後,仍不得代位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此規定的立法理由為第三人和被保險人有共同生活或生產的關系,利害一致,如保險人對之有代位請求權,實質上與被保險人自己承擔賠償責任無異,此達不到保險的目的,因此應予以禁止。
在人身保險中,其保險標的無法以金錢價值計算,即使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雙重地從保險人處獲得保險給付和從第三人處獲得損害賠償,也不屬不當得利。如前所述,在人身保險中,人壽保險或殘疾保險的性質屬定額保險,而醫療費用等保險則屬損害保險,其合同目的在於補償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發生所支出的費用,此類費用則是能用金錢價值進行計算的。所以保險人代位權的規定不適用於人身保險中定額保險,如人壽保險等,但對人身保險中的如醫療費用保險等具有損害保險性質的保險則適用保險代位權。由此可知,我國《保險法》第67條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得為而發生死亡、傷殘或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後,不得享有向第三人追償的權利。」此法條在立法時忽略了人身保險中兼有定額保險和損害保險不同性質的保險險種,而簡單地排除保險人代位權在人身保險中的適用,這是不恰當的。應當將此條款修正為保險人代位權不適用人身保險中具有定額保險性質的保險合同,但其對人身保險中具有損害保險性質的仍適用。
五、效力中止、復效條款對二者的適用不同
保險合同的效力中止,是指保險合同的效力暫時中止,在符合法定條件或約定的條件時,可以恢復合同的效力。保險復效條款指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後,投保人有權申請恢復合同效力的條款。我國《保險法》第57條規定:「合同約定分期支付保險費,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險費後,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投保人超過規定的期限60日未支付當期保險費的,合同效力中止……」。第58條規定:「依照前條規定合同效力中止的,經保險人與投保人協商達成協議,在投保人補交保險費後,合同效力恢復,但是,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2年內雙方未達成協議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此兩條為我國《保險法》對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復效的規定,其僅適用於人身保險合同,而不適用於財產保險合同。因長期人身保險具有投資和儲蓄的價值,如因投保人暫時不能支付當期保險費而使保險合同終止,此對被保險人的利益則沒有進行周詳的保護,不符合公平合理原則。因此,人身保險中,投保人不能支付當期保費的法律後果為合同效力中止,不賦予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權利。我國保險法規定:投保人在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後的2年內,申請復效並與保險人就復效達成協議,補交保險費的,合同效力恢復。只有當合同效力中止2年後,投保人沒有申請復效或恢復效條件不能達成協議時,法律才賦予保險人的解除合同權利。
六、保險人對未繳保費的請求方式不同
我國《保險法》第59條規定:「保險人對人身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由此可見,在人身保險合同中,不能用訴訟方式收取保險費,而法律對財產保險合同未付保費的求濟方式沒有規定,依「法不禁止為自由」的原理,在財產保險合同中,可以用訴訟方式」收取保險費。但應注意的是,在分期給付保險費的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法》第59條的適用問題。第56條第2款規定「合同約定分期支付保險費的,投保人應於合同成立時支付首期保險費」,可見人身保險的保險人如同意承保,出具保單,依照合同為諾成合同的原理,第一期保險費應視為保險人的既得債權,此時仍然可以訴訟方式請求交付保險費,可見,第59條僅限於第2次以後末支付的人身保險費。
七、保險風險,保險賠償金確定對二者適用不同
因人身保險的保險性質分為定額保險和損害保險,前者不存在超額保險或重復保險,也不存在不當得利的問題;而後者仍適用重復保險和不當得利的,相關法律規定;且前者不適於代位權的法律規定而後者適用於代位權的規定。因此,決定人身保險的保險風險內容在於被保險人本.人的身體健康、生命的長短及外在因素對被保險人侵害可能性(當然不排除被保險人的自身行為)。而財產保險中尤其責任保險的風險是被保險人因侵權行為、合同行為或法定義務等可能對第三者承擔經濟賠償責任,所以被保險人的特定行為決定或影響風險因素。例如,合同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來源於合同本身,即被保險人違約及因此產生的合同相對方合同利益損失的可能性;在產品責任保險中,風險來源於被保險人提供的產品本身可能給人身或財產帶來的風險;而在旅遊服務給遊客帶來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危險性特定為被保險人提供服務的危險性。而其他的財產保險,被保險人的行為與保險事故的發生沒有必然聯系,即便財產損失是被保險人的過失造成的,被保險人的這種過失也可能成為保險人免責或減輕保險賠償責任的因素(這同樣適用於人身保險),但在責任保險中,被保險人的過失正是其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因之一。明確保險風險內容對二者適用的異同有助於確定兩者保險費率以及保險合同的被保險人義務等。
在保險賠償金確定方式上,人身保險除健康保險或意外傷害保險外,其保險性質都居於定額保險,所以在發生保險事故時,直接以保險合同當事人約定的保險金額加以給付。其客觀性較強。而財產保險則不盡然,尤其是責任保險的保險賠償金要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的賠償責任為前提,這一點在實務中往往被忽視。在責任保險中,由於責任和責任賠償金本身須依法認定,因此證明被保險人依法向第三人承擔的賠償責任的資料往往是調整被保險人和第三者之間責任關系的法院判決書、調解書或有關執法機關作出的責任認定、雙方自願達成的調解協議等。嚴格按照保險合同法原理,保險事故造成被保險人的實際損失應當經合同雙方認可,但是如果上述資料反映的事實有誤,甚至於虛假的時候,保險人抗辯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特別是被保險人和第三人之間的賠償責任是通過法院判決形式確定的時候,由於責任保險賠償金最終不歸屬被保險人(亦消極的保險利益),因此在訴訟中被保險人可能不會充分行使其對第三人的抗辯權利,有時甚至於同情或「吃大戶」的心理,串通第三者主動認可超過其依法應承擔的賠償數額,在這種基礎上作出的判決書,其合法性和公平性是很難保證的。基於這種實際,保險人出具的保險合同條款均規定:認定被保險人對受害的第三人經濟賠償責任及確定具體賠償數額的任何法律程序或非法律程序,被保險人有通知保險人參加的義務,任何被保險人自行承諾的賠償數額,保險人不負責賠償。但在實務中,被保險人往往憑一張民事判決或民事調解要求保險人支付保險賠償金,保險人拒絕賠償不公在舉證上非常困難,而且在法律程序上存在障礙,因為保險人不是被保險人與第三者訴訟的當事人,沒有權利對該判決或調解的責任認定提出異議。另外,在機動車輛責任保險中,被保險人的賠償責任一般由交警部門作出責任認定書和賠償調解書來確定,因此被保險人和受害第三者串通交警執法人員擴大損失數額騙取超額保險金的情況很難杜絕。相對來說,人身保險的賠償金或根據定額保險約定的金額直接給付或根據實際的醫療費用情況定損,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串通第三者擴大損失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容易被識破。
八、保險賠償索賠時效期限不同
我國《保險法》第26條規定:「人壽保險以外的其他保險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對保險人請求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2年內不行使消滅。」「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在對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5年不行使而消滅。」可見,財產保險的索賠時效為被保險人知道事故發生之日起2年,而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則要有所區別,視不同類型的保險而定,對人壽保險,索賠時效為5年,除人壽保險以外的其他人身保險索賠時效為2年。在此,我們要注意保險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的區別:保險索賠時效是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向保險人就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請求賠償的期限。訴訟時效則是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要求以法保護其權利的有效期限。可見索賠時效期內是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向保險人主張,屆私力救濟的范疇,而訴訟時效期內,是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屬公力救濟的范疇;索賠時效適用《保險法》的規定,訴訟時效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索賠時效從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因此,在保險法實務中,應注意兩個時效的適用問題。筆者認為,在索賠時效內,一旦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向保險人提出索賠,其索賠時效權既已行使,依其為除質期間的性質,索賠時效自索賠權行使時終止。如在索賠中與保險人發生爭議,則受訴訟時效的規定調整,即從索賠發生爭議之日起,應視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從此之日起計算保險爭議的訴訟時效。
總之,理解任何一項保險制度都必須首先理解保險業本身的經營目的和保險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原理,以便在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尋求一種公平合理的對價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我國目前保險業本身不夠成熟,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並不健全的情況下,弄清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差異,其慈義不僅在於實務上理清有關保險關系,規范保險業的動作,更在於銜接保險法理論和保險業之間規則與被規則,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促進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及法律規制和法律保護的完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保險利益原則的含義,意義及其這一原則在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應用上的區別

一、最大誠信原則的含義
1,含義:保險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及合同有效期內應依法向對方提供影響對方是否締約以及締約條件的重要事實,同時絕對信守合同締結的保證與承諾。
2,規定最大誠信原則的原因
(1)保險行業是風險管理行業。
保險信息不對稱:有關保險標的的信息不對稱,有關對於保險合同條款的信息不對稱(附合合同,條款復雜,專業性強)。
(2)保險合同的射悻性
保險合同的射悻性指投保人的保險費支出與保險賠款不對稱,以及是否取得保險賠償取決於偶然事件。
二、告知:
(一)含義:在保險合同訂立之前、之時和之後,當事人一方應對已知或應知的與風險和標的有關的實質性重要事實向保險方作口頭或書面的陳述。
所謂實質性重要事實對於保險人來說,指那些影響到保險人確定保險費率或影響其是否承保以及確定承保條件的事實;對於投保人來說,指有關保險條款、費率以及其他條件等可能會影響其作出投保決定的事實。
(二)告知的形式:對投保人來說,有無限告知和詢問回答告知;對保險人來說,有明確列明和明確說明。我國規定採用詢問回答告知和明確說明。
三、保證
1,含義:保險雙方在合同中約定,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擔保在保險期限內對某一事項作為或不作為,或者擔保某一事項的真實性。
保證是保險人接受承保或承擔保險責任的條件。
2,保證的分類
明示保證:在保險合同中載明的保證;
默示保證:有關法律、慣例所包含的保證;
確認保證:對過去和現在某一特定事實存在與否的保證;
承諾保證:對現在和將來作為和不作為的保證。
四、棄權與禁止反言
1,棄權:合同的一方以明示和默示的方式表示放棄其在保險合同中可以主張的權利。
2,禁止反言:當合同一方當事人在已經棄權的情況下,將來不得再向他方主張這項權利。
棄權與禁止反言不僅可以約束保險人的行為,而且也維護了被保險人的權益。
案例:某人妻子生產,為防萬一,他給錢讓小舅子張三幫忙辦理投保「母嬰安康險」。沒想到,張三在辦理投保時以自己作為投保人和受益人。作為保險兼業代理人的院方雖然知道張三投保不符合保險利益原則,但沒有提出異議而接受了投保。事後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一)保險利益的定義
投保方對保險標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經濟利益。即若保險標的安全,則投保方可以由此而獲益;而保險標的受損,被保險人就會蒙受經濟損失。
保險利益原則:保險合同的訂立和保險關系的存在必須以保險利益的存在為前提和依據。
(二)保險利益的條件
1,合法的利益。
2,客觀存在的利益:即客觀上或事實上存在的利益,包括現有利益和預期利益。
3,經濟上可確定的利益。名譽、精神財富等非經濟利益不能作為保險利益。
二、保險利益原則的運用
(一)保險利益的適用范圍
1,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人與物的關系)
(1)現有利益。現有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財產已享有且繼續可享有的利益。一般由所有權、經營權、留置權、抵押權、管理權等產生。
(2)預期利益:因財產的現有利益而存在確實可得的依法律或合同產生的未來一定時期的利益。如利潤利益、租金收入利益、運費收入利益等。
(3)責任利益:被保險人因其對第三者的民事損害行為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在財產保險合同中,只要存在保險利益,保險合同就能生效。
(4)合同利益:基於有效合同而產生的保險利益。(如賣方對貨款的信用保險,買方對貨物)
2,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人與人的關系)。
人身保險中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壽命和身體具有保險利益。
確定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的原則有三種:利益原則、同意原則和法定原則。我國採用限制家庭成員關系范圍並結合被保險人同意的方式來確定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保險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
(1)本人;
(2)配偶、子女與父母;
(3)與投保人有撫養(上對下)、贍養或者扶養(同輩之間)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
(4)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保險合同的人。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以他人為被保險人進行投保時,除了要求經濟利益關系外,還必須徵得被保險人的同意,保險合同方能生效。
(二)保險利益的適用時限
保險利益原則在不同險種中有不同的要求:
1,一般財產保險(除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以外的其他財產保險)
一般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原則是最為嚴格的,具體表現在:
(1)所約定的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利益;
(2)保險利益必須從保險合同訂立到損失發生的全過程都存在;
(3)保險合同的轉讓一定要事先徵得保險人同意並由其簽字方為有效。
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
(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利益原則要求在投保時可不存在保險利益,但在發生保險事故時保險利益一定要存在;
(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單可以自由轉讓,無須徵得保險人同意。
3,人身保險
(1)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只需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存在就行;保險事故發生時是否具有保險利益無關緊要;
(2)人壽保險單可出售、轉讓和抵押
近因:造成保險標的損失最直接、最有效,起決定作用或起支配作用的原因,而不是時間上或空間上離損失最近的原因。與近因相對應的是遠因或非主因。
近因並不等於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最靠近的原因,而是引起損失發生的最有作用力,最有效的一個原因。
近因原則:保險人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條件是造成保險標的損失的近因必須屬於保險責任。即只有當保險事故的發生與損失的形成有直接因果關系時,才構成保險人賠付的條件。

在實際工作中,區分近因與遠因非常復雜。有時必須結合不同險種的具體規定來確定近因與遠因。
例:某貨輪裝有冷凍食品一批以及大豆1000公噸。貨主對這些貨物均投保了一切險加戰爭險和罷工險。貨抵目的地後,大豆剛卸碼頭便遇上當地工人罷工。在工人與政府的武裝沖突中,該批大豆有的被撤地面,有的被當作掩體。損失近半。另外,貨輪因無法補充燃料,以致冷凍設備停機,造成冷凍食品變質。這些因罷工而引起的損失,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造成大豆損失的近因是罷工,屬於罷工險責任,故保險公司承擔大豆損失賠償責任;而冷凍食品損失的近因是燃料不足和冷凍設備停機,不屬於罷工險的責任范圍,故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損失補償原則的含義與目的:當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從保險人所得到的賠償應正好填補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所造成的保險金額范圍內的損失。即保險人給予被保險人的損失賠償以恢復被保險人在遭受保險事故前的經濟狀況為准。即有損失有賠償,損失多少賠償多少。其目的在於:真正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職能;避免將保險演變成賭博行為;防止誘發道德風險的發生。
(二)補償原則的限制
1.以實際損失為限:可以防止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損失獲利;
2.以保險金額為限:確保保險人處於平等地位;
3.以保險利益為限:可以防止賭博行為,避免或減少道德風險。
(三)損失補償的方式
1,不定值保險:在保險事故發生時確定保險價值的保險。投保時只確定保險金額(賠償上限)。發生保險事故後,根據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大小關系有三種不同情況:
(1)不足額保險:保險金額小於保險價值,即部分保險。
保險賠償額=實際損失額×保險保障程度×100%
保險保障程度=保險金額/保險價值
(2)足額保險:保險金額等於保險價值。保險賠償額為保險財產實際損失額
(3)超額保險:保險金額大於保險價值。這時,超過部分無效,保險賠償額也是保險財產實際損失額。
2,定值保險:在投保時就確定保險價值的保險。
適用的情況包括:保險標的流動的貨物運輸保險,難於確定價值的特殊商品,如珠寶、古玩、字畫等。
損失賠償辦法:
全損時,按約定的保險金額賠償;
部分損失時,按損失程度賠償,即:保險賠償額=保險金額×損失程度
問題:
第一,某甲向A保險公司按定值保險投保了貨運保險,保險金額為100萬元。後發生保險事故,此時貨值為120萬元,損失額為96萬元。問保險公司應賠多少?
第二,某乙向B保險公司按不定值保險投保了財產損失險,保險金額為10萬元。後發生了保險事故,此時貨值為20萬元,損失額為5萬元。問保險公司應賠多少?
3,第一危險賠償方式。
第一危險:保險金額限度以內的損失。
第二危險:超過保險金額以外的損失。
第一危險賠償方式:當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按保險金額限度內的實際損失金額予以賠償,而對保險金額之外的損失不予賠償的方式。主要適用於家庭財產保險。
4,限額賠償方式
(1)固定責任賠償方式:保險人只對實際價值低於標準保障限額之差予以賠償的方式。主要適用於農作物保險。其計算公式如下:
賠償金額=限額責任—實際收獲量
(2)免賠限度賠償方式。保險人事先規定一個免賠限度,在損失超過該限度時才予以賠償的方式。
A:相對免賠方式:賠償金額=保險金額×損失率(損失率大於免賠率)
B:絕對免賠方式:賠償金額=保險金額×(損失率—免賠率)
二、代位求償與委付
(一)代位求償
代位原則及後面的分攤原則都是損失補償原則的派生原則。
代位:即保險人取代投保方對第三者的求償權或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地位。
1,代位求償的含義: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取代被保險人的地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
其意義是:防止被保險人因同一損失而獲得超額賠償,同時有利於被保險人及時獲得經濟補償;有利於維護保險人的合法利益;使責任方對其疏忽或過失所造成的損失負有責任。
當保險事故是由第三者責任造成時,被保險人享有雙倍索賠權:無條件向第三者索賠;有條件向保險公司索賠,即不得免除第三者的賠償義務並將該賠償請求權轉移給保險人。
2,代位求償的條件
(1)保險標的損失是由於保險責任事故引起的;
(2)保險事故由第三方的責任引起。代位求償權是由侵權行為和合同責任引起的。其中侵權是按法律規定應對被保險人承擔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而合同責任是根據合同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3)被保險人要求第三者賠償;
(4)保險人必須履行了賠償責任。
(5)保險人只能在賠償金額限度內行使代位求償權。如保險人追償的款項如超過賠償金額,其超過部分應歸還被保險人。
3,代位求償的適用范圍:財產保險。
但我國《保險法》第46條規定:除故意造成保險事故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
(二)委付
1,委付的概念與條件。
委付:被保險人在發生保險事故造成保險標的推定全損時,將保險標的物一切權利連同義務移轉給保險人而請求保險賠償全部保險金額的法律行為。
推定全損:保險標的發生事故後,認為實際全損已經不可避免,或者為避免發生實際全損所需支付的費用將超過保險價值,而按全損予以賠償。
委付的條件如下:
(1)保險標的物推定全損;
(2)對標的物的整體提出委付要求;
(3)經保險人承諾;
(4)在法定時限內提出委付申請;
(5)標的物所有權利和義務轉移給保險人。
2,委付的效力:委付一經成立,對保險雙方均產生約束力。
3,委付與代位求償的區別
(1)保險人取得代位求償權無須承擔其他義務;而接受委付時既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也要承擔其中義務。
(2)代位求償權只限於保險賠償金額范圍內,而委付使保險人享有該標的物的一切權利。
三、重復保險的分攤原則
分攤原則:在重復保險情況下,被保險人所能得到的賠償金由各保險人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攤。
分攤的方式包括:
1,比例責任制:各保險人按各自的保險金額占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來分攤保險事故損失的方式。計算公式如下:
某保險人承擔的賠償責任=該保險人的保險金額/所有保險人的保險金額總和×實際損失
2,獨立責任制:各保險人按各自單獨承保時賠款額占所有保險人的賠款額總和的比例來分攤保險事故損失的方式。即:
某保險人的賠償額=該保險人獨立責任限額/所有保險人獨立責任總額×實際損失
3,順序責任制:根據各保險人出立保單的先後順序來確定賠償責任。
在以上兩種分攤方法中,我國一般採用比例責任制的分攤方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物上代位權超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